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钕含量对Mg-Cu-Nd非晶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体快淬成功制备了(Mg65Cu25)100-xNdx(x=2,5,7,10)非晶/纳米晶贮氢合金,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差热分析仪研究了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其热性能,采用ARBINBTW-2000型电池测试仪研究了合金的贮氢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钕含量的增高,合金的贮氢量呈现上升趋势。非晶(Mg65Cu25)93Nd7合金具有最好的贮氢动力学性能和贮氢容量,最高贮氢量达到3.O%(质量分数),而纳米晶(Mg65Cu25)98Nd2具有最低的贮氢动力学性能和贮氢容量。研究还表明,随着钕含量的增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增强,非晶的这种独特的短程有序结构是提高贮氢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AB5型贮氢合金的成分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贮氢合金是MH-Ni电池技术的核心,则其化学成分是决定贮氢合金性能的主要因素,在分析MH-Ni电池对负极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电极失效机理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AB5型贮氢合金的主要电化学性能与各种合金元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高性能AB5型贮氢合金成分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应考虑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3.
贮氢合金的开发展望大约在30年前发现了能储存氢气并可放出氢气的贮氢合金,作为功能材料已开发成功诸多用途。70年代贮氢合金在日本取得显著发展,如今日本的研究开发活动已居世界领先地位。纵观贮氢合金的发展,值得重视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功能材料的要...  相似文献   

4.
镁基贮氢合金的研究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贮氢材料的发展是氢能利用的关键技术,作为新型贮氢材料-镁基贮氢合金,由于其具有超高理论电化学容量的优势而受到全世界瞩目。本文阐述了镁基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特点,介绍了镁基贮氢合金成分设计及制备工艺的国内外现状,指出了未来镁基贮氢合金应用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贮氢合金的开发动向自从60年代末发现贮氢合金以来,在石油危机时期贮氢合金作为氢能媒体而在许多国家积极开展了研究工作。近年来使用贮氢合金制造的既清洁,容量又大的镍-氢电池的产量,正在迅猛增长之中,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在能源方面的应用研究。作为第一代贮氢合金...  相似文献   

6.
AB5型稀土贮氢合金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了稀土贮氢合金负极材料的发展历史,对已有的研究领域及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稀土贮氢合金负极材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了稀土贮氢合金负极材料未来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贮氢合金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贮氢合金的开发和应用大约30年前开发成功的贮氢合金,正当世界受到石油危机和能源危机严重危胁的年代,日本通商产业部通过所谓的“阳光计划”,作为一项重要的节能方案在贮氢合金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投资。一个典型成果便是建成使用稀土系贮氢合金的大型热泵实验装...  相似文献   

8.
利用在水溶液中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LaNi5贮氢合金薄膜。采用XRD方法研究了贮氢合金薄膜在充放电前后相结构的变化,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合金薄膜的表面形态,通过电化学测试(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研究其电化学贮氢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薄膜具有较好的电化学贮氢性能,电化学活性较高,无需活化过程,最高电化学容量可达156mAh/g。  相似文献   

9.
元素替代在制备La-Mg-Ni系贮氢电极合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素替代法是贮氢合金研究者常采用的一种提高贮氢合金电化学综合性能的重要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内La-Mg-Ni系贮氢合金的研究现状分析,综述了元素替代法在制备La-Mg-Ni系贮氢电极合金中的应用,并对La-Mg-Ni系贮氢合金将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钛钒铬基贮氢合金贮氢量大,吸放氢条件温和,是国内外贮氢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研究了钛钒铬基合金中V、Cr含量对贮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金属元素V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放氢平台压力略有降低和吸放氢量略有增大。而随着金属元素Cr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放氢平台压力升高,放氢量则明显提高。随着放氢温度提高放氢的平台压力升高,放氢量则增大。  相似文献   

11.
镁基储氢材料由于价格低廉、储氢量高和安全性好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较高的吸放氢温度和较慢的动力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储氢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目前,该体系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优化不同的改性方法,目的是得到低成本、大批量、小颗粒和稳定性高的纳米MgH2,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要获得能够在环境温度下具有理想热力学性能和实际应用价值的镁基储氢材料,仍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中,我们总结了镁基合金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梳理了文献中关于优化和改变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的方法,为获得具有高容量、低成本、吸放氢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优异的镁基储氢材料提供更好的实验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AB5型贮氢合金及其优化设计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AB5型贮氢合金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成分、结构和显微组织。本文从AB5型贮氢合金的晶体结构出发,详细讨论了AB5型贮氢合金在诸多方面的优化措施:(1)化学成分上,向多元合金化发展,降低合金的成本,改善合金性能;(2)结构上,偏离AB5结构,发展非化学计量比合金;(3)显微组织上,从主相向“主相+辅相”发展;(4)工艺上,开发新的合金制备、热处理和表面改性等工艺方法;(5)改善合金使用环境;(6)研究方法上理论化、系统化。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对AB5型贮氢合金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合金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g—Ni基贮氢合金元素替代发展状况。元索取代影响Mg—Ni基贮氢合金贮氢量、吸放氢温度等吸放氢性能,改善Mg-Ni合金的电化学容量、活化性能、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对此,提出了合金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计算了ANi5(A=La,Ca,Y)型储氢合金的价电子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三者的价电子结构与其硬度、抗粉化能力及室温下的平衡氢压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对用元素替代法改善ANi5的储氢性能,开发适用于不同应用场合的储氢合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氢能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氢的储存和运输限制了其广泛的实际应用。镁基合金作为一种固体储氢材料,在储氢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是,吸放氢温度高,释氢速率慢,阻碍了其工程应用。为了提高镁基合金的储氢能力,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金成分的优化和加工工艺的改进方面,而纳米细化是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详细介绍了纳米镁的各种制备工艺,包括高能球磨、物理气相沉积、氢化化学气相沉积、液相化学合成和模板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纳米结构和元素掺杂对镁基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为储氢领域的材料开发和制备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La-Mg-Ni系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La—Mg—Ni系贮氢合金是最具希望的新一代Ni—MH电池的负极材料,本文阐述了该合金系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LaMg—Ni系电极合金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提高La—Mg—Ni系电极合金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纳米晶镁基贮氢合金的制备方法、添加催化剂和稀土元素取代对镁基贮氢合金气态吸放氢性能的影响,总结了镁基贮氢合金吸放氢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并就今后镁基贮氢材料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8.
金属储氢材料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氢存储研究的重要性和国内外当前金属储氢材料的研究状况,对稀土系、Laves相系、镁系和钛系4大系列及金属配位氢化物系储氢材料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未来金属储氢材料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金属储氢材料可用于电能、机械能、热能和化学能的转换和储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到目前为止,那些在室温下容易释放氢的金属氢化物,其可逆吸氢量不超过2%,无法满足实际要求。因此,新型储氢材料的开发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对近几十年来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历史做了简单的回顾 ,并对镁基储氢材料进行了合理的分类 ,将其分为镁基合金材料体系和镁基复合材料体系 ;分别对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储氢性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指出现有的技术手段已经能够制备具有优异充放氢性能的镁基储氢材料。对镁基储氢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总结了现有的镁基储氢材料储氢器以及镁基储氢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现状 ,指出了今后镁基储氢材料应用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