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常压蒸煮、高温高压蒸煮和微波对红豆进行预熟化工艺研究,分析3种预熟化工艺对红豆营养成分、质构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蒸煮工艺条件为:40 ℃恒温浸泡0.5 h,物料厚度0.5 cm,蒸煮时间20 min;高温高压蒸煮工艺条件为:40 ℃恒温浸泡1.5 h,蒸煮温度115 ℃,蒸煮时间3 min;微波预熟化工艺条件为:40 ℃恒温浸泡0.5 h,微波功率119 W,物料厚度1.0 cm,时间6 min;与原料红豆相比,预熟化红豆中蛋白质升高,常压蒸煮和高压蒸煮红豆的脂肪含量升高,而微波熟化红豆的脂肪含量降低;沸水中煮15 min,焖5 min后,预熟化后红豆的硬度降低,能与小米共煮同熟;3种预熟化工艺均不同程度改变红豆的色泽。  相似文献   

2.
以绿豆、红豆、燕麦、黑米、玉米糁、糙米、薏米为实验对象,根据氨基酸评分法将其与大米进行复配,而后通过同煮实验判定绿豆、红豆、糙米与薏米需要经过预熟化后方能与大米实现同熟。为确保复配杂粮米外观完整并与大米同熟,实验以糊化度和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了预熟化工艺。结果表明:杂粮预熟化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薏米为40℃浸泡4 h,蒸煮10min;红豆为35℃浸泡4 h,蒸煮15 min;绿豆为27℃浸泡4 h,蒸煮5 min;糙米为27℃浸泡3 h,蒸煮5 min。在此条件下,薏米、红豆、绿豆和糙米的糊化度分别为56%、53%、45%和32%,能与大米实现同煮同熟并获得了平均分在89分的感官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芸豆与大米共煮同熟的目的,采用恒温浸泡、低压蒸煮和热风干燥技术对芸豆进行预熟化研究。以浸泡温度、低压蒸煮压力和低压蒸煮时间为自变量,以糊化度为响应值,进行试验设计,得到芸豆预熟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50℃,低压蒸煮压力50kPa,低压蒸煮时间5min,该条件下芸豆糊化度为70.50%。经预熟化处理后的芸豆颗粒外观保持完整,水分含量为7%,在与大米共煮时能实现同熟。  相似文献   

4.
《粮食与油脂》2016,(4):62-67
采用恒温浸泡和微波膨化技术对薏仁进行预熟化处理,使其与大米实现共煮同熟。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薏仁与大米共煮同熟工艺进行优化,以糊化度和感官评分作为响应值,考察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对薏仁的影响。结果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浸泡温度46.4℃、浸泡时间3.9 h、微波功率600 W、微波时间85 s。在此条件下,薏仁的糊化度和感官评分分别为49.34%和90分,外观形态完整,水分含量为9.68%,该薏仁与大米共煮后能实现同熟。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泡-蒸煮-干燥的预熟化流程,研究3种不同处理方式(常压蒸汽、高压蒸汽、微波)对绿豆的糊化度、色度、营养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常压蒸汽和高压蒸汽处理后的绿豆糊化度均可达60% 以上,微波处理后糊化度在43.66% ~51.76% 。3种处理方式均使绿豆的L*值降低,a*值和b*值显著增加。处理后绿豆的淀粉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和灰分含量略有降低,加工过程中绿豆子叶细胞的排列变得疏松。常压蒸汽、高压蒸汽和微波处理使绿豆复煮后的糊化度分别提高了25.64% 、30.02% 和33.11% ,硬度分别降低了5 157.9、3 952.3 g和6 036.6 g。经预熟化处理的绿豆复煮后能与大米实现共煮同熟。  相似文献   

6.
针对粮食的熟化时间不同,采用常压蒸煮、高温高压蒸煮和微波熟化技术分别对薏米进行预熟化研究,并对比分析3种预熟化工艺对薏米营养成分、质构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蒸煮工艺条件为40℃恒温浸泡2.5 h,物料厚度0.7 cm,蒸煮时间15 min;高温高压蒸煮工艺条件为40℃恒温浸泡1 h,蒸煮温度115℃,蒸煮时间3 min;微波预熟化工艺条件为40℃恒温浸泡1.5 h,微波功率539 W,物料厚度2.8 cm,时间5 min。与原料薏米相比,3种预熟化方式制得预熟化薏米中脂肪含量均明显升高,常压蒸煮和高压蒸煮的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微波预熟化蛋白质含量与原料接近;沸水中煮15 min,焖5 min后,预熟化后薏米的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均明显升高,能与小米共煮同熟;3种预熟化工艺均不同程度改变薏米的色泽。  相似文献   

7.
选择红豆、薏米为原料,通过分析其预熟化处理前后营养成分、色泽、密度、淀粉特性和蒸煮特性的变化,研究预熟化对杂粮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熟化后红豆和薏米的水分和淀粉含量明显升高,而脂肪含量均下降,蛋白含量红豆升高,薏米降低;预熟化对红豆和薏米的色泽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预熟化使红豆的密度降低了23%,薏米的密度升高了49%;预熟化破坏了红豆和薏米的淀粉结构,使其酶解力和碘蓝值升高;沸水中煮15 min、焖5 min后,预熟化红豆和薏米的硬度明显降低,与小米实现共煮同熟。  相似文献   

8.
以红豆、绿豆为试验对象,采用浸泡、蒸煮的方式进行预糊化处理,烘干后根据食物蛋白质互补原理,与大米进行复配,开发两种杂豆同熟米。为确保预糊化处理的杂粮外观完整,且与大米同熟,以糊化度和感官评价为指标。结果表明:预糊化处理后,红豆糊化度需控制在60%~70%,绿豆需控制在56%~60%,可与大米复配达到同熟且获得较高感官评价。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高压和常压蒸煮2种工艺处理绿豆,研究2种工艺对绿豆糊化度的影响,并对其蒸煮特性进行研究,为速食杂粮粥的开发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绿豆在105, 110, 115, 120和125℃温度下,高温高压处理10 min的绿豆干燥后在沸水中煮15 min焖5 min后达到熟化程度,而常压蒸煮处理30 min达到熟化程度;预处理的绿豆糊化度控制在40%以上时沸水中煮15 min焖5 min才能达到熟化;与常压蒸煮工艺相比,高温高压工艺无需浸泡,处理时间短,糊化均匀,可作为绿豆预糊化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对预熟化薏米的鼓风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干燥方式对薏米营养成分、质构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鼓风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85℃、干燥时间140 min、物料厚度0.5 cm;微波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39 W、干燥时间5 min、物料厚度3.0 cm;真空冷冻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9℃、干燥时间5 h、物料厚度2.5 cm。与原料薏米相比,鼓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制备的预熟化薏米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略有升高,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脂肪含量有所升高。沸水中加热15 min,焖煮5 min后,鼓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预熟化薏米的硬度明显降低,能与小米共煮同熟;真空冷冻干燥可更好地保持薏米的色泽。  相似文献   

11.
红小豆蒸煮过程中的糊化特性及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质构仪、快速黏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不同蒸煮时 间的红小豆硬度、糊化特性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基本组分、硬度、结晶度、糊化度以及糊化特性进 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蒸煮时间的增加,红小豆淀粉、蛋白质含量、糊化特性、硬度以及结晶度均呈现显 著降低(P<0.05)后又趋于平缓的趋势,糊化度变化趋势相反,脂肪无显著变化(P>0.05)。蒸煮过程中红小豆 叶肉细胞横截面的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细胞间隙变大,轮廓消失,淀粉颗粒完全暴露,呈现较为光滑、规则的 椭球形颗粒。红外光谱图中表征淀粉构型敏感带的吸收峰强度减弱,指纹区的部分吸收峰减弱甚至消失,X射线衍 射、红外光谱扫描两种方法都证明了蒸煮过程中淀粉结构的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红小豆淀粉含量、糊化度、糊 化特性、硬度以及结晶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针对目前自热米饭蒸煮品质差的问题,研究了预制条件及干燥方式对自热米饭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过程中,随着加水倍数的增加,预制米饭的硬度从23373.68 g降低到1932.88 g,胶着度从17077.79减小到715.41,咀嚼度从14374.99减小到393.99,回复性从0.53减小到0.12;随着蒸煮时间的增加,预制米饭的硬度从26595.48 g降低到18696.83 g,并随后呈现上升趋势,咀嚼性从13952.22降低到10642.24。冷冻干燥和鼓风干燥方式下,加水倍数1.3,蒸煮时间40 min制备的预制米的糊化度达到最大值;微波干燥下,加水倍数0.6,蒸煮时间20 min制备的预制米的糊化度达到最大值。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冷冻干燥得到的预制米断面多孔粗糙,且制备的自热米饭复水后的质构特性最佳;而通过电子鼻测得鼓风干燥制备的自热米饭的香味更为浓郁。  相似文献   

13.
选择糙米为原料,通过分析其经过高压蒸煮和微波预熟处理后糊化度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确定最佳预熟工艺,研究预熟化对糙米营养成分、质构特性和米粉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预熟工艺处理后糙米淀粉含量较未处理的糙米增加了约6.54%和8.41%、总糖含量增加了20.88%和22.96%、蛋白质含量增加了2.33%和4.91%、脂...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 of degree of gelatinisation on the rheology and rehydration kinetics of instant rice produced by freeze-drying was studied. A Rapid Visco Analyser (RVA) was used to analyse the pasting properties of mixtures of ungelatinized and completely gelatinized dried rice starch at varying ratios in order to develop a standard curve between degree of gelatinization and peak viscosity. The degree of gelatinization of instant rice starch prepared by precooking (gelatinization) for varying times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calibration curve. It was found that 30 minutes or more of precooking produced completely gelatinized rice. The (RVA) pasting profiles for instant rice precooked for varying time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gelatinization, the lower the viscosity peak, and their decrease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degree of gelatinisation. The degree of gelatinisa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precooking time. A study of rehydration kinetics showed than an increase in pre-gelatinization time increased the rehydration speed. The kinetics data was analysed using the Peleg's model.  相似文献   

15.
以红小豆为原料,采用高温流化技术(流化温度215 ℃、流化处理时间55 s、进料速率62 kg/h)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分析红小豆籽粒结构、淀粉结构、糊化特性以及水分吸收、迁移和分布情况,探究高温流化技术改良红小豆蒸煮品质的机理。结果表明,红小豆经过高温流化处理后,籽粒致密结构变得疏松、子叶相邻细胞间毛细孔直径增大、部分淀粉颗粒结构破损。在98 ℃近沸水中蒸煮时,原料红小豆蒸煮60 min时的糊化度与高温流化红小豆蒸煮30 min时的糊化度相当;经过高温流化处理之后,红小豆的糊化黏度更低,回生趋势更小;蒸煮60 min时,高温流化红小豆吸水率为90.06%,比原料红小豆提高34.84%,吸水性能明显改善;高温流化红小豆颗粒内部的水分迁移速率明显加快且分布更均匀;高温流化红小豆煮饭的感官评分更高。综上,高温流化改良红小豆蒸煮品质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拓宽籽粒水分进入的通道、破坏吸水屏障来提高吸水性能,从而使淀粉吸水更充分、糊化更彻底,同时也改善了其煮饭的口感风味。  相似文献   

16.
以青海12号蚕豆为原料,研究蚕豆盐水罐头和风味蚕豆罐头的加工工艺。考察了料液比、预煮时间对蚕豆预煮品质的影响,优化了蚕豆盐水罐头护色保脆液的配方,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蚕豆盐水罐头加工的工艺参数为:预煮液料液比为1∶10,预煮时间为10 min,预煮液中加入0.6%VC,0.2%柠檬酸和0.6%CaCl2护色保脆效果最好,制备的蚕豆罐头的感官品质好;通过研究淀粉、白砂糖、食盐、番茄酱的添加量对风味蚕豆罐头汤汁质量和风味的影响,确定了风味蚕豆罐头酱汁调配的优化配方为:番茄酱与水的比例为1∶4,淀粉添加量为水质量的2%,白砂糖添加量为番茄酱质量的30%,食盐添加量为番茄酱质量的2%时,风味蚕豆罐头酸甜适中,风味适口。  相似文献   

17.
将籼米粉、绿豆粉和蛋清蛋白粉按照一定的比例复配,开发高纤维含量的杂粮米粉丝。研究了绿豆和蛋清蛋白的添加对米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以及挤压米粉丝微观结构、蒸煮特性和质构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一定量的绿豆粉和蛋清蛋白粉后,混合粉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弹性模量、黏性模量均逐渐下降。随着绿豆粉的添加(25%,50%),米粉的蒸煮时间、断条率、蒸煮损失和吸水率均上升,硬度降低,表明米粉的品质显著降低,由扫描电镜图可以发现,加了绿豆粉之后米粉截面变得越来越粗糙,裂纹和孔洞明显增多。但当加入7.5%的蛋清蛋白后,米粉的蒸煮时间、蒸煮损失和断条率均下降,质构特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表明蛋清蛋白良好的凝胶特性有助于提升高纤维含量挤压米粉丝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大米垩白度与米饭蒸煮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五种垩白度不同的原料米饭在高压蒸煮工艺条件下的蒸煮品质,并对垩白度与多种蒸煮品质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为了满足少量米饭品质测定需要设计了微波蒸煮米饭的工艺条件,研究微波蒸煮工艺条件下不同垩白面积对米饭糊化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大米蒸煮后米饭的膨胀率和吸水率与原料米的垩白度呈负相关,但是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质构特性与垩白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垩白度主要影响米饭的硬度,对米饭粘度、粘聚性、回复性、弹性、胶粘性和咀嚼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原料米的垩白度与米饭形态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口感呈显著负相关;与色泽、滋味、香气均有一定相关性,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微波蒸煮试验显示全垩白米样糊化速度较无垩白米样在3~15 min阶段都要快,且最终糊化度值全垩白米样比无垩白米样大。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红小豆质地坚硬、蒸煮品质差、煮饭前需长时间浸泡的问题,采用高温流化技术对红小豆进行蒸煮品质改良,以满足其与白米煮饭时同煮同熟的需要。研究了补水量、流化温度、进料速度对红小豆吸水性能以及蒸煮硬度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补水量10∶2、流化温度215℃、进料速度62 kg/h。经最佳工艺条件处理的红小豆吸水指数为194.03%、硬度为1 448.08 g,其蒸煮硬度与白米蒸煮硬度相近,达到了与白米煮饭同煮同熟的要求。通过SEM、XRD、DSC、RVA表征处理前后红小豆微观结构、热力学特性和糊化特性,发现高温流化的红小豆细胞间微孔直径增加、细胞壁破损、淀粉结晶度下降、淀粉热力学特性和糊化行为改变,这些变化可能是高温流化改良红小豆蒸煮品质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