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芳华  李明仪  王璇  张笑 《包装工程》2023,44(22):52-61
目的 在解构.重构思维下探索产品形态创新方法,发掘产品形态仿生设计的方案多样性。方法 阐述了解构.重构思维的理论应用、参数化设计方法应用流程。以自然花朵为实例研究,在搜集的牛津102与17花朵数据集中筛选出158张样本图片;首先通过Grabcut、Sobel、Canny等相关轮廓算法得出花朵平面轮廓,将特征轮廓进行解构分类后参数化表征;其次利用Rhino-Grasshopper软件重构花朵抽象三维模型,利用产品结构约束重构仿生产品;最后以灯具为例,调整参数后得到有花朵形态特征的产品形态重构群,得到基础仿生灯具模型,结构约束后得到仿生灯具三维模型。结论 该方法进一步探索了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研究,实例表明自然花朵通过此方法可以生成大量具有创新性的形态初步模型,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2.
周楚轶  陶冶  李游 《包装工程》2023,44(16):237-245
目的 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着环境丢失、生态迷失和传承缺失的问题,振兴传统工艺是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设计学的角度探讨现代设计与手工艺之间的传承与创新,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 基于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产品设计,在厘清传统设计策略的基础上,以产品的文化意象为切入点,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器、术、道三个层次的分析,从文化知识的解构和重构角度开展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产品设计路径研究。结论 提出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产品设计可视化流程模型,探讨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文化知识转移路径。  相似文献   

3.
解构是一种重要的创意设计方法,本文首先对解构与解构主义进行了概念解析,然后结合具体的中西方建筑设计案例,分别分析了三种基于形态解构的设计思维与方法,即造型设计的解与构、创意思维的分解重构、时空关系的设计重构,以期为设计创新拓展思维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4.
张云彦  张少楠  邢博 《包装工程》2024,45(2):397-405
目的 深入研究殷商青铜鼎文化,对其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并应用到殷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促进殷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的太极文化、气韵生动理论,从“虚”“实”两个方面对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深挖殷商文化基因,构建文化基因库;其次,运用形态矩阵法,将殷商文化要素、文创产品功能与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类别相结合,提出文化基因与产品创新设计的融合方法,详细列举产品设计的诸多可能性,为文创产品设计带来丰富的创新方案。结果 构建了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可视化模型,阐述了基于形态矩阵法的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进行了殷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结论 通过对殷商青铜鼎文化进行可视化解构,并将其转化成设计元素,进行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促进殷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发展,最终通过案例设计验证方法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青花纹饰设计风格中的折衷主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陆珂琦 《包装工程》2015,36(2):114-117
目的探析青花纹饰设计风格中的折衷主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折衷主义产品设计思维下的拼接混搭和包容扬弃的美学探析,结合时代的发展对这一传统元素的解构、重组与综合进行了研究。结论传统青花纹饰的设计与应用体现了民族的典型性、多元时代性和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折衷主义产品设计的辩证关系,可以规避设计的盲目与无序,有助于民族传统符号在现代产品设计应用中的创新推广。  相似文献   

6.
产品设计符号可拓基元创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正军  王浩鑫 《包装工程》2016,37(4):143-147
目的结合可拓基元理论,探索产品设计符号的创新方法,拓展产品的设计创新。方法通过解析产品设计符号系统的概念和结构,解析产品设计符号的创新编码,建立产品设计符号的可拓基元模型方法。结论得出了产品设计符号可拓基元创新是来自可拓基元的市场矛盾到目标矛盾再到设计矛盾的变换的结论。是以创新产品功能符号为目标,以改变产品材质符号、结构符号、形态符号为条件,解决产品设计的不相容矛盾问题和对立矛盾问题,通过评价可拓优度获得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数智时代下创意服务设计产业应用于智能交互产品创新的模式机制与路径。方法 阐述创意服务产业时代的内涵与特征,梳理数字时代智能交互产品的创意服务需求,并从产品的品质创新需求、创新绩效提升需求和经济价值转化路径优化需求三个视角剖析创意服务设计模式的创新策略。结果 提出“多元设计大数据创新-智能生成式设计工具优化-利益相关者协同设计平台重构”三段式创意服务设计模式,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结论 通过对创意服务设计的数据资源创新、设计工具的智能优化和协同创新的价值链重构,可有效提升智能交互产品设计结果的输出品质和数量,优化设计迭代周期,实现设计驱动的产品价值创新绩效和经济价值效益的双向提升。通过对知识生产力要素进行数智化整合重构,构建全链设计要素集成的智能辅助设计工具体系,提升设计师群体的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经济价值提升带来强劲的可持续创新设计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产品设计集成创新程序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苟锐  王静  徐霖  石美玲  李薁 《包装工程》2017,38(16):119-122
目的通过对一个具体产品集成创新设计流程的分析,就产品设计集成创新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的核心与关系进行研究,从而试图阐明集成创新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与流程。方法通过对城市扬尘处理设备创新设计过程的分析,对产品设计集成创新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索创新设计的方法。结论厘清产品设计创新的特点,阐述提升产品设计创新能力的重点是提升其集成创新的能力,提出了产品设计集成创新主要围绕技术、方法、思维与程序4个环节形成迭代循环的产品设计集成创新技术程序,并指出技术集成水平的高低是制约产品设计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曹成明 《包装工程》2022,43(16):420-430
目的 分析桂北地区建筑的文化精神、造型、结构、装饰、技艺等内容,将其应用到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中,使所设计的产品具有桂北传统建筑文化符号的特征,以此促进桂北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及旅游业的发展。方法 首先对桂北地区的建筑类型进行分类整理,从聚落公共建筑、天井式地居和干栏式楼居的造型、结构,以及建筑局部的屋檐、柱、门簪、柱础、门、窗、栏杆等装饰元素入手,挖掘、凝练、整理、归纳其文化符号和视觉元素;其次遵循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地域性、文化性、创意性、便携性等原则,对提取的元素进行解构、重构、融合等设计创新;最后进行设计实践。结论 结合桂北传统建筑文化元素进行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可以提升产品的内涵与价值,让人们了解桂北建筑文化,有利于桂北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播。通过研究处理好建筑内容、元素提取、恰当载体、设计方法的关系,为基于桂北建筑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服务设计理念下的产品设计创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贺雪岚  熊建新 《包装工程》2017,38(20):286-289
目的服务设计是当今经济驱动下的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从服务设计的角度出发,归纳服务设计的特性,论述服务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关系,通过对产品创新中的问题研究,分析服务理念下产品创新的原则与方法。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图表归纳法等论证方法进行分析。结论若想创新产品,就必须要创新设计的思维模式。服务设计理念的运用,是推动当今产品设计创新的新趋势,是产品由物质化向服务化转变的一大途径。对产品创新环节中服务设计的探讨,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发展总趋势。  相似文献   

11.
蔡克中  韩若男  汤繁希 《包装工程》2022,43(24):227-236
目的 赣南采茶戏作为江西省的传统戏剧之一,独具特色,但与之相关的文创产品种类却较为单一,研究赣南采茶戏视觉元素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丰富赣南采茶戏的设计可行性元素。方法 将赣南采茶戏作为研究样本,提取采茶戏中的人物角色、道具、服饰、美妆四大视觉元素,分别对其典型元素的造型、纹样、色彩、语义进行提取与归纳,搭建视觉元素模型库,并运用解构、重构、重组等设计方法对纹样、造型进行重新设计,将其应用于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儿童手拍鼓设计案例中。结果 拓展赣南采茶戏作为视觉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领域中的可行思路。结论 通过对赣南采茶戏中视觉元素的分析提取及语义表达,既有利于传播赣南采茶戏,又为设计相关文创产品提供了设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侯文军  刘婷  齐天旸 《包装工程》2017,38(12):88-93
目的研究移动应用界面设计模式及应用方法。方法通过对目前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分析和对300余款优秀应用的研习,以设计指导为初衷,以设计模式为核心理念,运用模式的思想构建了从产品战略、交互策略到界面设计模式逐层递进的产品设计模型。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得出了4种产品策略模式,同时根据每种策略产品的需求特点,提炼出相应的交互策略模式和设计关注点。通过对界面设计模式的多维对比分析,提出了模式的解构和重建,以启发模式的迭代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刘娜娜 《包装工程》2020,41(6):318-321
目的探究陶瓷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表现与发展。方法从当前陶瓷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陶瓷文创产品中创新陶瓷装饰纹样的应用以及具体应用方式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陶瓷文创产品在大环境下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式,从而得到更好的推广。结论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不仅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而且还要从设计理念上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把陶瓷文创产品设计者自身的灵感元素进行提取、转化、抽象和重构,分析和提炼其中的文化吸引点和文化内涵。文创产品的设计者应当让陶瓷产品的设计元素变得更加丰富,具有一定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14.
李春富  周骞 《包装工程》2007,28(11):137-139,189
泰国新锐产品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同类产品中胜出,其泰式美学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文中依据语意学理论,从产品的释义和传达出发,对泰国新锐产品设计中的语意进行解构分析,并对新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博琳  何人可 《包装工程》2023,44(2):167-179
目的 从行为和场景在交互设计中的重要性出发,探讨SAPAD与场景化思维在交互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索新的交互产品设计方法并开展相关实践。方法 通过机会洞察确定产品应用的具体场景;结合问卷调查法、用户访谈法还原客观场景,开展行为观察实验,运用SAPAD框架完成行为—对象—意义的映射,聚类分析得到功能模块与核心意义簇;完成核心意义簇—功能模块的映射,重构并形成新的功能模块,在目标概念场景中完成交互产品设计;最后,在应用场景中进行交互产品的评估与改进。结果以留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笔记记录与整理场景为例,结合SAPAD和场景化思维开展了交互产品创新设计与评估,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基于SAPAD和场景化思维的交互产品设计方法,能够更加全面地获得客观真实的用户需求,充分发挥行为和场景在交互设计中的作用,为交互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位理论,深入研究了结构性创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考察知识解构/知识重构的中介作用和知识共享/资源获取的调节作用。针对221个制造型企业的多时点研究发现:结构性创新正向影响组织绩效,知识解构和知识重构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知识共享调节结构性创新与知识解构/知识重构间的关系,也通过知识解构/知识重构调节结构性创新与组织绩效的间接关系;资源获取调节结构性创新与知识重构间的关系,也通过知识重构调节结构性创新与组织绩效的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段海军  王微妙  杨婷 《包装工程》2020,41(10):19-23
目的基于创新的产品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全球企业竞争的核心。以如何实现创造性产品设计为核心问题,基于创造力的4P模型,探讨创造性产品设计的理念、要素及可能的创新路径。方法传统的产品设计更多关注设计和技术本身,本研究以产品设计—创新要素—创新路径为主线,从创造性认知的视角,结合心理学、设计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梳理和论证产品设计的创新本质。结论产品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人是实现创造性产品设计的核心。从创造性个体培养、创造性过程生成、创造性产品研发和创造性环境创设四个维度出发,才是实现产品设计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旅游文化产品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王文瑜 《包装工程》2015,36(14):124-127
目的解决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创新问题。方法分析现有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不足,解读成功案例的创新之处,以产品设计中嫁接、组合、重塑和变异等创新方法为基础,结合旅游产品的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从产品的功能、技术、外观以及理念等方面论述适合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创新方法。结论将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研发引向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针对当前产品创新设计领域中对基于图像-文本多模态知识支撑创新设计方法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图文多模态的产品创新方案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对设计师的设计草图与文本要求进行预处理,然后引入产品设计知识图谱来促进设计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其次,通过微调的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模型和扩散模型生成产品方案及其概念图;最后,利用深度多模态设计评估模型对产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市场潜力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产品设计知识图谱,及深度多模态设计评估模型的引入,该设计流程可以生成富有创新性且具备可行性的产品方案。结论 基于图文多模态的产品创新方案设计流程结合了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不仅提高了设计的效率,还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视角和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20.
胡志才 《包装工程》2023,44(22):409-416
目的 针对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上的方式方法与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转换,以实践案例为切入点,探索智能技术与红色文创产品结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为红色文创产品与智能技术融合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声动安源”智能故事机文创产品为设计实践对象,指出安源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并通过对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的分析与方法进行总结,完成实践对象的技术运用与安源红色内涵的可视化设计转译。结果 得出了智能技术融入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策略与创新方法。结论 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上的可行性与实操性,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不应局限于对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更应关注红色文化与智能技术在融合创新、育人创新、传播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拓展深度,从而切实提高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播与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