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长江流域中上游山区面积147万km2,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流域开发开放与跨世纪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向中西部战略转移的腹心地带。然而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发,经济后进。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实施8年,重点治理区已初步建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综合效益显著。但由于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大,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短期行为,造成水土流失形势更为严峻。为此,制定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实现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的目标,从而奠定流域跨世纪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2.
构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建设水清地绿天蓝美丽长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纯艳 《人民长江》2015,46(19):44-47
长江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关系到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介绍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及一批国家重点防治工程以来,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由增到减、生态环境总体向好的历史性转变。今后,应采取科学防治、依法监管、综合治理和改革创新等对策措施,全面构建以长江经济带为核心区域、辐射整个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有效保护和支撑长江经济带乃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江 《人民长江》2007,38(4):20-20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1年。在水利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流域重点防治区实现了“十一五”流域重点治理良好开局。2006年,“长治”工程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8.7km^2;国家农发资金水保实施项目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1.0km^2;中央预算内资金水土保持实施项目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93.5km^2。  相似文献   

4.
"长治"工程对三峡入库泥沙特性变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三峡水库以上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和影响入库沙量的主要因素。以长江干流及支流主要控制站的径流泥沙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入库水沙特性的变化,并对“长治”工程的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得到寸滩、宜昌站径流泥沙来量减少、主要测站来沙量分配发生变化,主要是嘉陵江来水及来沙量减少的基本认识。同时探讨了减少三峡水库入库沙量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自西向东分为四大类型区,由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组成的第二台阶区,人口稠密,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80年代后,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成绩显著,对当前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7条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治工程持续发展川鄂陕甘云贵6省人民誉之为“德政工程”的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简称“长治”)工程,1995年持续发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1995年末,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陕甘贫困地区时说:“你们搞的小流域治理,是加...  相似文献   

7.
李俊颖 《四川水利》2005,26(1):57-57
广安区蒙溪河小流域属渠江一级支流,离广安市区约5km,自该流域1999年被纳入国家“长治”第五期水保工程治理流域以来,区水利局按照山、水、田、林、路结合治理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将生态修复理念融入整个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中,结合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截止目前,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入库径流泥沙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三峡水库以上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和影响入库沙量的主要因素。以长江干流及支流主要控制站的径流泥沙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入库水沙特性的变化,并对“长治”工程的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得到寸滩、宜昌站径流泥沙来量减少、主要测站来沙量分配发生变化,主要是嘉陵江来水及来沙量减少的基本认识。同时探讨了减少三峡水库入库沙量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位于长江上游的云南省近年来注重生态建设与水土治理,在金沙江流域的楚雄、昭通等地推进水土保持工作,使这里出现了山青坡绿的良好势头.水土流失一直是云南省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在局部地区更成了发展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云南省从1989年起实施“长治”工程,在10多年的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紧密结合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采取综合措施,实行分片治理.昭通市永善县启动“长治”工程后,共有51条小流域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的验收,使水土流失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与未治理区相比,农民年人均纯…  相似文献   

10.
嘉陵江中下游典型流域泥沙流失规律及长治工程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陵江中下游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本文通过对典型流域李子溪泥沙流失规律及长治工程效益分析得出:近十年,由于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该流域水土流失呈下降趋势,输沙量1985 ̄1994年较1965 ̄1984年减少了58.3%,因此,若将该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和措施推广到嘉陵江中下游其它地区,该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将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沈泰 《人民长江》2003,34(1):1-3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也是维护人类环境的极为重要的保证.长江流域地跨华东、华中、西南3大经济区,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多年平均径流量约占全国总量的35%,人口占全国总数的34.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5%,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牵动着半壁河山.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三峡工程的兴建,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保护好长江水资源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不仅对于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将对华北、京津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仓  程冬兵 《人民长江》2020,51(1):120-123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经过30多年治理与实践,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面对老问题和新要求的双重挑战,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为扎实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安澜、绿色、和谐、美丽长江,在系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略;同时针对老问题和新要求,提出了几条建议和展望:系统开展全流域"硬骨头"摸排工作,针对性启动专项技术攻关研究,弄清全流域及重要支流水土保持率,以及研究长江流域"减量、降级、增效"新时代水土保持目标与对策。以期为指导未来一段时间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只基于水位资料的马斯京根型洪水演算模拟和预报模型[意大利]MarcoFranchini等本文提出一种方法,只用观测水位即可生成模拟和预报模型,模型结构简单,可用任何袖珍计算器计算。根据t时刻上下游水位估计t十△t时刻下游水位(△t为预见期),同时可以...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解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制定水土保持政策与规划及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系统总结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基础理论重点与亮点及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科研平台建设等取得的成果。但总体来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还落后于水土保持实践。通过明确今后的研究重点,即土壤侵蚀动力学机制及其过程、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其适用性、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机理及其技术研发、重大生态治理工程生态过程及其效应评价,对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孟少魁  余博  李金河 《中国水利》2011,(12):85-87,6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倡导、推行"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四个一"水电开发理念,通过健全工程水土保持管理体系、深化水土保持设计、分类组织实施水土保持设施项目、专业化运行管理等全方位的水土保持工作,并辅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措施,切实防治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打造出了一流的绿色施工区,为创建西部水电开发典范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作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廷辅 《人民长江》2010,41(13):5-9
20 a"长治"工程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开展大范围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成功经验,包括高层次的领导协调体制,创新的管理机制,国家专项资金引导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等,以及综合防治和监测监控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与发展水土保持产业化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培养大批基层水土保持技术与管理人才,形成有很强影响力的"长治"品牌效应。这些经验极大地充实了我国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和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张会言  谢宝萍 《人民黄河》1999,21(2):29-31,37
根据黄河供水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水资源利用现状,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和有关政策,结合流域内和下游沿黄地区的土地与矿产资源条件,对2010年和2030年水平黄河供水地区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预测,论述了黄河供水地区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的水资源短缺程度,为国家决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上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是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2.8万km2,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四大片"之一,从1989年开始实施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以来,经过20 a的连续治理,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对库区湖北省秭归县、夷陵区、重庆市云阳县等典型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三峡库区"长治"工程20 a来的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库区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扭转,2007年与1985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幅高达28%;通过水土保持规模经营,把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了以茶叶、柑橘为主的经果林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库区群众增产增收,减缓了人地矛盾,提高了环境容量;同时"长治"工程对减少三峡入库泥沙和面源污染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许继军  吴志广 《人民长江》2020,51(1):124-128
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面临的新要求,展开了专项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确把握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长江大保护的关键所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应当以水环境改善为突破点的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以及水灾害等四水共治的思路;同时还提出了管理与技术、经济与法律及文化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