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型白光LED荧光粉Y2O3:Ti 3+的光谱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共沉淀法,在不同的烧结气氛下制备了Y2O3:Ti 3+粉体,测量了它们的激发、发射光谱以及XRD光谱,观测了形貌。在紫外光激发下,微晶Y2O3:Ti 3+在439nm附近有较强的发射带,而纳米Y2O3:Ti 3+在400~500nm范围内出现了强的发射带。随纳米粉体的晶粒尺寸减小,它的发光明显增强,覆盖了整个可见光区。结果表明Y2O3:Ti 3+纳米粉体有望成为新一代白光LED或汞灯的光转换荧光粉。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Sr/Ca)2.9Ce(PO4)3:0.1Eu2+系列荧光粉,研究了材料的发光特性。在400 nm光激发下,增大x值,Ba2.9-xSrxCe(PO4)3:0.1Eu2+的主发射峰由515 nm红移至540 nm,色坐标从(0.312,0.607)变到(0.376,0.580);随着y值的增大,Ba2.9-yCayCe(PO4)3:0.1Eu2+的主发射峰由515 nm红移到553 nm,色坐标从(0.312,0.607)变到(0.427,0.535),随z值的增大,Sr2.9-zCazCe(PO4)3:0.1Eu2+的主发射峰值由540 nm红移...  相似文献   

3.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2 at.%Dy3+和x at.%Eu3+(x=0,0.1,0.5,1,2,5)共掺NaY(MoO4)2样品。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为四方相结构,空间群为I41/a。进一步研究了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在近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射特性,结果表明Dy3+和Eu3+之间存在能量共振传递,从而增强了Eu3+的发光。2 at.%Dy3+和2 at.%Eu3+共掺样品的CIE色度坐标值(x=0.659,y=0.338)接近NTSC规定的标准值,因而有望作为显色性能优良的发光材料用于固态照明领域。此外,NaY(MoO4)2物化性能稳定,易采用提拉法生长,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以为Dy3+和Eu3+共掺NaY(MoO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i 3+ 、Eu3+ 、Tb3+ 掺杂的Lu3TaO7。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三种离子掺杂的Lu3TaO7均呈现出强的荧光发射,其中Bi3+具有峰位在431 nm处的一强发射宽带,衰减寿命为16.8 μs,Eu 3+ 、Tb 3+ 则表现出稀土离子的特征锐发射峰,衰减寿命分别为1.26 ms和1.20 ms。因此,它们均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重闪烁体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Dy 3+、Eu 3+共掺杂Y3MgAl3SiO12石榴石型荧光粉。采用XRD、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样品的结构以及光谱特性进行表征,探究了Dy 3+/Eu 3+在Y3MgAl3SiO12基质结构中的光谱特征以及离子间的能量传递机制。在367 nm近紫外光激发下,Y3MgAl3SiO12:Dy 3+,Eu 3+的发射光谱包含Dy 3+的6F9/2到6H15/2和6H13/2的电子跃迁特征发射(487 nm蓝光和592 nm黄光)和Eu 3+的5D0 7F2 and 5D0 7F4特征发射峰(616 nm和710 nm红光)。在400~500 nm范围内Dy 3+发射谱与Eu 3+激发谱重叠,表明Dy 3+与Eu 3+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能量传递的机理为电四极-电四极相互作用。该荧光粉通过调整Dy 3+和Eu 3+的掺杂浓度比封装近紫外LED芯片,可以实现单基质暖白光LED照明。  相似文献   

6.
有机发光材料可能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还有生产成本高、发光易淬灭、发光强度与颜色不易于控制的缺点,因此探索性能优越的稀土发光材料并寻找其应用价值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基于水热辅助固相法制备出Er3+、Eu3+离子共掺杂LaOF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 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荧光分析仪对不同Er3+掺杂浓度下的LaOF∶Eu3+荧光粉体的相组成、粒径尺寸、形貌及荧光光谱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在900℃的温度下煅烧,物相由前驱体LaF3转变为四方相LaOF,且随着Er3+掺杂浓度的升高,在365 nm与393 nm波长激发下均呈现出多色可调谐的发光特性,其中365 nm激发下呈现自橙色光向黄色光的转变,而在393 nm光辐射下则由橙色光向品红色光过渡。将Er3+、Eu3+共掺杂LaOF荧光粉制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橙红色发光的Y2-2xMgTiO6∶2xSm3+(YMT∶2xSm3+,0≤x≤0.11)荧光粉。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Sm3+样品为纯相,无任何杂质;荧光粉颗粒尺寸为2~3μm,分散性较好且无明显团聚。在407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在500~700 nm波长范围内存在三个显著的发射峰,分别是603 nm(4G5/26H7/2)和650 nm(4G5/26H9/2)处较强的红光,以及566 nm(4G5/26H5/2)处较弱的绿光。Sm3+离子...  相似文献   

8.
为得到热稳定性能良好且高强度发光的碲酸盐玻璃,通过在TeO2-ZnO-Na2O系统中掺入WO3,以提高玻璃的抗析晶和热稳定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碲酸盐玻璃的ΔT从不掺WO3的110℃增加到了WO3含量为20 mol%时的142℃。在热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别研究了单掺Er3+和Er3+/Yb3+共掺的碲钨酸盐玻璃的光谱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Er3+/Yb3+共掺条件下,Er3+/Yb3+之间的能量传递提高了Er3+离子对980 nm泵浦光的吸收效率,增强了1.5μm波段发光强度,最终得到了具有高强度1.5μm波段发光的Er3+/Yb3+共掺碲钨酸盐玻璃,初步证明共掺方式是实现1.5μm波段高强度发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A2B′BCl6双钙钛矿因其极强的空气稳定性、出色的光学性能而被应用于发光材料。以Cs+作为A+、Dy3+替代Pb2+、Cl-作为卤素合成新的镝基钙钛矿纳米晶体Cs3DyCl6,以Sb3+/Bi3+作为激发剂掺杂,成功制备了非铅钙钛矿材料,研究了Sb3+/Bi3+掺杂对钙钛矿发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s3DyCl6是一种具有高效激发和宽带发射特性的基质,在不添加任何激发剂的情况下就能够发出蓝绿光。在Sb3+掺杂下,材料的发光向黄光方向移动,随着Sb3+掺杂浓度的继续提高,发光强度开始下降,最佳掺杂比例为5%;Bi3+掺杂时的Cs3DyCl6光学性能与S...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Ga2O4∶Cr3+,Sm3+(BGO∶Cr,Sm)近红外长余辉发光(PersL)材料,考察了Sm3+掺杂浓度和煅烧温度对BGO∶Cr,Sm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近红外余辉发光机理。结果表明:当长余辉发光材料组成为BGO∶Cr0.06,Sm0.004且煅烧温度为1100℃时,可以获得高纯度的BGO∶Cr,Sm长余辉发光材料,其发射波长为734 nm。Cr3+与Sm3+共掺杂为应用于生物成像的BGO提供了优化策略,同时为开发长余辉发光材料提供了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11.
荧光粉BaY2Si3O10: Bi3+, Eu3+经高温固相法制备并由X-ray衍射谱仪分析其物相结构。实验结果显示Bi3+共掺下BaY2Si3O10: Eu3+的激发光谱呈现一个有明显增强的宽电荷转移带和系列Eu3+的 f – f 窄吸收峰,发射谱为Eu3+的5D0-7FJ橙-红光发射。当用285 nm 紫外光激发时,Bi3+到Eu3+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导致Bi3+的宽带紫外发射(中心345 nm)强度减弱,而Eu3+的橙-红光发射显著增强;随着Eu3+浓度的增加,能量传递效率也随之提高。最佳Eu3+浓度为0.4摩尔百分比,此后荧光粉发射强度发生浓度猝灭。结果表明Bi3+共掺时明显改善和提升荧光粉在电荷转移带(200 – 350 nm)的激发效率。Bi3+到Eu3+间主要的能量传递机制是通过四极–四极相互作用实现,并且能量传递的临界作用距离是1.604 nm  相似文献   

12.
长余辉蓝色荧光粉SrSiO3:Eu2+,Dy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碳粉还原条件下制备了SrSiO<,3>:Eu<'2+>,Dy<'3+>长余辉蓝光发光材料.研究了Eu<'2+>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物相、形貌和光谱等性能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为单斜晶体,样品颗粒呈花束形;该荧光粉激发...  相似文献   

13.
由纳米多孔玻璃制备了Al3+/Eu2+共掺杂的高硅氧玻璃,并研究了在纳米多孔玻璃基质中共掺杂Al3+离子对Eu2+离子450 nm处蓝色荧光强度和荧光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掺杂Al3+离子可分散多孔玻璃中丛聚的Eu2+离子,加之Al2O3较低的声子能量,使Eu2+离子的蓝色荧光发射显著增强;并且由于共掺杂的Al3+降低了Eu2+离子5d轨道劈裂幅度,随着Al3+离子含量的增加,Eu2+离子荧光峰蓝移。  相似文献   

14.
秦菲  王进贤  董相廷  于文生  刘桂霞 《中国激光》2012,39(6):606002-149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Y(NO3)3+Al(NO3)3+Eu(NO3)3]复合纤维,将其进行热处理,得到了YAlO3:Eu3+发光纳米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PVP/[Y(NO3)3+Al(NO3)3+Eu(NO3)3]复合纤维经1200℃焙烧2h后,获得了YAlO3:Eu3+纳米纤维,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用Shapiro-Wilk方法检验了纤维直径分布情况,在95%的置信度下,纤维直径属于正态分布。PVP/[Y(NO3)3+Al(NO3)3+Eu(NO3)3]复合纤维表面光滑,纤维分散性较好,有很好的长径比,尺寸均一,平均直径为(152.9±26.0)nm;YAlO3:Eu3+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06.7±20.2)nm。在234nm的紫外光激发下,YAlO3:Eu3+纳米纤维的主要发射峰位于590nm和609nm处,分别属于Eu3+的5 D0→7F1跃迁和5 D0→7F2跃迁,Eu3+掺杂离子浓度对YAlO3:Eu3+发射峰的峰型与位置均没有影响,当Eu3+掺杂离子浓度为5%时,YAlO3:Eu3+纳米纤维发光最强。  相似文献   

15.
用于白光LED的Ca2BO3Cl:Eu2+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适于紫外-近紫外及蓝光激发,主峰位于573nm的Ca2BO3Cl:Eu2+黄色荧光粉。研究了Ce3+以及CaCl2和H3BO3用量对材料发光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e3+,明显增强了Ca2BO3Cl:Eu2+材料在紫外-近紫外区的吸收,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发射强度;添加过量的CaCl2或H3BO3,均能提高Ca2BO3Cl:Eu2+材料的发射强度,最佳的CaCl2和H3BO3用量分别为过量5mol%和15mol%。将Ca2BO3Cl:Eu2+材料与460nm InGaN芯片组合,获得了白光发射,色坐标为(0.339,0.351)。  相似文献   

16.
Yb3+对掺铒碲酸盐玻璃红外和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周亚训  王俊  戴世勋  沈祥  徐铁峰  聂秋华 《中国激光》2007,34(12):1688-1693
研制了Er3+/Yb3+共掺TeO2-ZnO-La2O3玻璃,测试了Er3+离子的吸收谱、荧光谱和上转换发光谱,系统研究了975 nm抽运下Yb3+离子对于Er3+离子1.5 μm波段荧光性能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碲酸盐玻璃中Yb2Os含量的增加,Yb3+离子对Er3+离子的能量传递增强,Er3+离子1.5 μm波段的荧光强度和上转换发光强度相应增大,但后者相对于前者增加更为迅速.通过对粒子数速率方程的理论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较为一致,表明Er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是一种优良的潜在上转换激光器增益介质.对上转换发光分析表明,强烈的绿光和红光激发是基于双光子的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利用溶剂热法获得前驱体,结合热处理合成Eu^3+掺杂单分散Y2O3微球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析仪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均为立方相Y2 O3微球结构,尺寸均一、粒径大小为2μm左右;Eu^3+掺杂的样品在239 nm紫外光的激发下,展示出强烈的红光发射,该发射峰位于612 nm附近,源于Eu^3+的5 D0→7 F2跃迁;随着Eu^3+掺杂浓度的递增,该发光峰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最佳掺杂浓度为5%(摩尔分数);此外,随着热处理温度逐渐升高,样品的结晶性增强,荧光随之增强;Y2 O3∶5%Eu^3+荧光粉的色坐标为(0.583,0.335),接近NTSC标准(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红光色坐标(0.670,0.3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