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酿酒根霉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霉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酿酒微生物,在糖化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显著,根霉产酶特性的研究正如火如荼,纯种根霉制曲早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现今根霉在我国酒类酿造业中的作用已无可替代。本文介绍了酿酒用根霉的一些主要生长及产酶特性,并对根霉在酿酒过程中产酒精及对酒类风味物质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试论根霉菌在制曲上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恒刚 《酿酒》2001,28(6):23-26
根霉在生命活动中能产生淀粉酶 ,所以它是酿酒制醋的糖化菌。根霉还有分解大豆蛋白质的蛋白酶 ,故此 ,又是制酱的菌种。我国及东南亚一带酿酒、制酱都是用曲子来完成的 ,而曲子的主力军就是根霉。我国人民利用根霉酿酒 ,历史悠久 ,技艺精湛。不论大曲、小曲、酒饼、根霉都是几千年经过长期生产考验的优良菌种。曲子就是根霉菌种的蓄存库。1989年小泉氏在我国西南地区采集 19种酒饼 ,回国后分离鉴定结果认为几乎都是霉菌 ,并以根霉为主。并在其中筛选出几株优良菌种 ,与日本既知菌株相比 ,液化力大 4.5倍 ;总糖化力大 2 .8倍 ;pH6蛋白酶大 …  相似文献   

3.
根霉酒精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凤英  董开发  涂瑾 《食品科学》2002,23(8):158-159
本文对以2-2根霉等几株纯根霉作糖化发酵剂酿酒, 与2-2根霉和活性干酵母混合制曲酿酒作对照,对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用纯根霉产酒精的发酵性能前期虽比加了酵母的根霉曲发酵更迟缓,但2-2菌株发酵结束时酒醪中的酒精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根霉曲培菌糖化过程中不同的入箱温度、培菌时间和根霉菌添加量对糖化醅感官质量和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根霉曲培菌糖化效果的因素依次为:根霉曲添加量>入箱温度>培菌时间;根霉曲培菌糖化的最佳工艺为:入箱温度为28℃,培菌时间26 h,根霉曲添加量为7‰。本研究及结果可为根霉曲培菌糖化工艺调整、糖化醅质量提升及根霉曲在酿酒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经我长时间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在原用各种各样饲料添加剂和糖化饲料的基础上,总结推广了用酿酒根霉曲作饲料糖化剂的新方法。用根霉麸曲0.35kg便可糖化50kg饲料,每1kg糖化饲料的成本为0.34元,比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4):246-250
华根霉属于根霉的一种,在酿酒发酵中具有较高的糖化能力、酯类合成能力和一定的酒化力,广泛地存在于各类酒曲中,在酿酒过程中,对淀粉质原料的糖化和酒类风味物质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华根霉的生理生化特性,菌种的选育,发酵过程中产酶特性的工艺优化以及相关酶基因的突变和异源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另外还介绍了华根霉在新型勾兑酒中的实践应用。希望在对这些研究进展吸收利用的基础上,为华根霉在酿酒工业上的合理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小曲酒最佳培菌糖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健  洪志恒  肖明红 《酿酒》2001,28(2):36-38
对以大米为原料,传统小曲、纯种根霉曲和耐高温型酿酒高活性干酵母作糖化发酵剂的小曲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对影响小曲酒出酒率和品质的因素(培菌糖化时间、培菌糖化温度和用曲量)作了较深入的研究,确定了小曲酒生产的最佳培菌糖化工艺条件:培菌糖化时间24h;培菌糖化温度30℃-35℃。用曲量:传统小曲0.8%、纯种根霉曲0.4%、耐高温型酿酒高活性干酵母0.15%。  相似文献   

8.
藻状菌纲毛霉科的根霉属与梨头霉属的分离与观察根霉: 调味品酿造中有关的根霉分为糖化型,为华根霉、米根霉、河内根霉、日本根霉及爪哇根霉等;另一类型是蛋白质分解型,如寡孢根霉等;也有有害的,如黑根霉等。梨头霉则以糖化型著称,如李氏梨头霉等。根霉与梨头霉都形成假根与匍匐枝,其不同之处在于: <1>根霉孢子囊梗着生于假根处。 <2>梨头霉孢子囊梗着生于匍匐枝上。  相似文献   

9.
酿酒根霉孢子与菌丝制曲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比较了酿酒根霉孢与子与霉菌丝在米饭基料上的生长糖化情况,结果表明,根霉菌丝优于根霉孢子;根霉产孢子的特性,随培养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对于纯根霉菌丝的培养与制曲,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K-1根霉曲对不同酿酒原料的水解糖化能力。结果表明,根霉糖化酶对玉米粉、高粱粉、小麦粉、小米粉和苦荞粉的分解率在60 min时都达到了50%左右,均显著高于其他对照酶样品,特别是对小麦粉和苦荞粉的分解能力更是极显著高于其他酶样品;此外根霉糖化酶对黄豆粉也有一定的分解能力。经薄层分析发现,根霉糖化酶将酿酒原料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和麦芽糖两大产物。  相似文献   

11.
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水和生物体内外。长期以来,人们利用霉菌加工一些味道鲜美的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火腿,用根霉制作丹贝,使其味道鲜美,还用于酿酒、制酱等多种发酵食品。近年来霉菌在发酵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以及农业、纺织和制革等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纤维素、几丁质的分解利用,青霉素、灰黄霉素、赤霉素等抗生素的制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籼米为原料。U-Q-1根霉株制曲酿制小曲米白酒生产工艺,确定了用U-Q-1制曲酿酒的最佳工艺条件;用曲量0.4%-0.5%、最佳糖化时间是22h,加水量为120%。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生料酿酒用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从4种洒曲中分离得到了7株糖化菌和4株酵母菌,以各菌株胞外糖化酶对糊化淀粉、生淀粉的糖化能力以及生淀粉对糖化酶的吸附率为参数对各菌株的酶活进行了实验,同时对酵母的发酵能力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根霉1号,根霉2号和黑曲霉1号具有较强的生淀粉水解能力,它们对糊化淀粉的酶活力分别为458.02U/g、321.93U/g和358.51U/g;对生淀粉的酶活力分别为240.5U/g,207.6U/g和11218.5U/g:生淀粉对它们的吸附率为49.95%、68.71%和46.37%;对酵母的酒精度发酵实验表明酵母2号和酵母4号具有较强的发酵产酒精能力。  相似文献   

14.
根霉漫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作者将自己几十年从事根霉酿酒的研究成就与日本80年代的科研成果融为一体;用8千字,从4个方面对根霉菌进行了阐释:①概说根霉菌;②根霉菌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③小曲中根霉的分离与鉴定;④对根霉酿酒的8个特性,作者用了60%的篇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该文将有助于进一步利用、发挥、运用根霉特性,改进酿酒工艺,希望认真一读。(陆月雪)  相似文献   

15.
在白曲中加入乳酸菌,作单因于试验,研究发现,乳酸菌与糖化菌(根霉)、发酵菌(酿酒酵母、产酯酵母)均有明显的互生关系,可有效地促进根霉和酵母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显著提高白曲酿酒的淀粉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而用曲酿酒是我国酿酒的特色。小曲酿酒历史悠久,汉朝饼曲的发明是小曲的形成初级阶级,它是把麦粒轧碎加水压成饼状,经人工控制自然繁殖而成。据研究,小曲主要有根霉、毛霉、梨头霉和酵母菌等,而散曲主要是黄曲霉和少量的酵母菌,故其特性不同。汉朝曹操的“九酝春酒法”可能就是用麦制成的饼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国家之一,而用曲酿酒是我国酿酒的特色。小曲酿酒历史悠久,汉时饼曲的发明这是我国酿酒史的重大进步。饼曲就是把麦粒做成饼状而让微生物自然繁殖而成。据有人研究分析,饼曲的主要微生物是根霉和酵母菌等,而散曲的微生物主要是黄曲霉、黑曲霉等,故其性质不同。汉代曹操的“奏上九酝春酒法”可能就是用麦制成的饼曲来酿造的。以后由于制曲原料的政变,因而产生了以米粉制成的小曲。到了晋朝(公元  相似文献   

18.
人类食用谷物是从粒食向粉食发展,相应地,我国的传统酒曲也就从散曲向饼曲发展。散曲和饼曲的霉菌也不同,散曲中的霉菌为米曲霉,饼曲中的霉菌则为根霉。现代传统工艺酿酒几乎全部使用根霉饼曲,但也有使用米曲霉散曲的,绍兴酒用的麦曲便是一例。以生大米粉制成的饼曲发展至今,成为黄酒和小曲白酒用的小曲(酒饼),与根霉的性能分不开:其糖化率强,淀粉利用率高,具有酒化酶系,在培养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形成多种代谢产物,增强酒的风味。从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在仰韶文化时期开始了谷芽酒的生产,夏代始创曲酒。到春秋战国时代,南北制曲分道扬镳,南方生产大米根霉饼曲,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生产;北方生产小麦根霉饼曲,发展为后来的大曲,用于大曲白酒的生产。(小雨)  相似文献   

19.
黄酒酒药微生物和在酿造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酒药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测定和分析了成品酒药中主要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在黄酒酿造中的作用;阐述了淋饭酒母搭窝糖化期的主要糖化、分解菌是拟内孢霉酵母、念珠霉菌、乳酸球菌、能同化淀粉、糊精的酵母(拟内孢霉以外的酵母如糖化酵母等),而根霉、犁头霉、毛霉等起次要糖化、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离纯化、形态结构、糖化特性等方面,从大曲中筛选出1株高糖化能力的根霉菌M1,并应用于中试绵柔型酿酒生产,糖化醅糖化效果比原小曲提高15%~25%,窖内发酵温度、微生物变化基本遵循"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规律,无论从品评还是风味成分的分析,表明根霉M1麸曲生产的基酒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提高了出酒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