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板栗果实致病菌的分离纯化、腐败症状、致病菌形态学特征、致病性的鉴定等4个方面分析了板栗致病菌的鉴定方法,并从气调保鲜、低温冷藏、辐射保鲜保藏等多方面分析了板栗腐败的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某品牌胀袋火锅调料中分离筛选出3株腐败微生物,分别命名为H-1,H-2,H-3,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rDNA序列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3株菌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它们可能是造成火锅调料腐败的主要原因。由此对胀袋火锅调料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初步分析,为食品的保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冷却猪肉中腐败微生物进行鉴定,研究其在0~4℃条件下贮藏时的消长规律。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冷却猪肉中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11株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肠杆菌4株,假单胞菌1株,热杀索丝菌1株,不动杆菌1株,乳酸菌2株,葡萄球菌2株。冷却猪肉中腐败微生物初始菌相结构为:热杀索丝菌54.9%,肠杆菌科8.7%,假单胞菌属3.6%,乳酸菌属29.5%,葡萄球菌/微球菌0.6%,霉菌/酵母菌2.7%。在0~4℃条件下贮藏时,热杀索丝菌、肠杆菌科和假单胞菌属是冷却猪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科在菌相结构中的比例增长最高,特别是假单胞菌属的数量增长最快。结论鉴定出了冷却猪肉中的主要腐败微生物,确定了其初始菌相和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4.
贮藏玉米中优势腐败霉菌M13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贮粮的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对其中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贮藏玉米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腐败霉菌M13,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并构建了其系统发育树,更是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且简单易行的粮食真菌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离鉴定南美白对虾在冰温贮藏条件下的腐败菌,并分析其腐败能力的大小。通过冻结实验,确定南美白对虾的冰点,在0℃与冰点之间贮藏南美白对虾,从中分离腐败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分离得到的腐败菌接种至灭菌虾汁中,通过产硫化氢,降解蛋白质,产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衡量腐败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从南美白对虾中分离得到12株腐败菌,分别是Shewanella hafniensis,Acinetobacter johnsonii,Planoccoccus citreus,Bacillus cereus,Acinetobacter beijerinckii,Enterobacter hormaechei,Arthrobacter bergeri,Bacillus licheniformis,未鉴定出的菌株X1和X10。在冰温贮藏条件下,导致南美白对虾腐败的优势腐败菌依次是Shewanella hafniensis、X1、Acinetobacter johnsonii和Acinetobacter beijerinckii。  相似文献   

6.
食品中腐败酵母的实时荧光PC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食品中腐败酵母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方法,设计和筛选出了可用于腐败酵母鉴定的多条探针和引物,并建立了针对酿酒酵母、鲁氏接合酵母、斯巴达克毕赤酵母和布鲁塞尔德克酵母等4种腐败酵母菌的实时荧光PCR鉴定方法。用文中建立的方法对从糕点、蜂蜜、饮料等市售食品中分离出的60余株酵母菌进行了鉴定,发现其中4株为酿酒酵母,21株为鲁氏酵母,其他为与上述4种不同的酵母。以实时荧光PCR方法鉴定酵母,全过程仅需约3 h,与常用的生化鉴定方法相比,简化了鉴定步骤,提高了鉴定准确性,缩短了鉴定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腐败果汁饮料中分离得到一株黑酵母,对其进行特性研究,为果汁饮料中腐败酵母菌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NL1和NL4为引物,对分离到的酵母菌菌株3814B基因组进行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扩增。结论:菌株3814B具有耐高渗性,能够在50%葡萄糖琼脂上生长;酵母菌的菌落形态随培养时间延长发生变化,菌落发育形态和菌体细胞特征对菌株鉴定具有直观、简洁的优点;PCR扩增后的基因碱基序列经Gene Bank公布的同源基因碱基序列比对,把分离到的菌株3814B鉴定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结论: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对于果汁中腐败酵母的鉴定更为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8.
冷却猪肉优势腐败菌分离鉴定及致腐能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鉴定冷却猪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并测定其致腐能力,以研究冷却肉腐败机理。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和感官评定方法,从变质冷却猪肉中分离筛选出优势腐败菌并鉴定到种。再将各优势腐败菌接种到灭菌肉块上,4℃贮藏下定期测定各腐败菌的菌落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并以TVB-N产量因子(YTVB-N)衡量各腐败菌的致腐能力。结果表明:经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和肉样感官评定共筛选得到5株优势腐败菌即P3、PS1、J4、P5和S5,分别鉴定为Acinetobacter guillouiae、Pseudomonas koreensis、Bacillus fusiformis、Enterobacter cloacae和Brochothrixthermosphacta。进一步研究其腐败特性发现,4℃贮藏时接种优势腐败菌的肉样在第7天已明显腐败。PS1的TVB-N和YTVB-N明显高于其他菌株。研究表明,从冷却猪肉分离鉴定出的优势腐败菌中,PS1导致冷却猪肉腐败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以腐败变质的真空包装豆腐干为材料,分离鉴定优势腐败菌并测定其致腐能力,为研究豆腐干腐败机理、控制并延长豆腐干产品货架期提供参考。从变质豆腐干中分离筛选出优势腐败菌,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再将优势腐败菌接种到无菌豆腐干,37℃下贮藏20 d,探讨豆腐干的腐败特征。结果表明:经分离筛选和感官评定获得1株优势腐败菌,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进一步致腐特性测定表明,接种优势腐败菌的豆腐干的硬度、弹性、胶着性等物理参数均明显降低;腐败相关化学成分含量也有明显变化,氨基酸态氮含量从0.037%增加到0.129%,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含量从5.63 mg/100 g增加到33.01 mg/100g,总酸(以乳酸计)含量从0.09%增加到0.544%。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多种酵母菌鉴定方法,分析腐败橙汁中酵母菌的种类,为快速检测和控制商品橙汁中酵母菌污染奠定基础,也为酵母菌种类的快速鉴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分离自腐败橙汁的8株酵母菌株为材料,观察菌落和细胞形态。用引物ITS1/ITS4扩增菌株5.8S rDNA 及其ITS间隔区(5.8S-ITS),对扩增产物用HhaⅠ、Hae Ⅲ 和 HinfⅠ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和测序;用引物NL1/NL4扩增26S rDNA D1/D2区并测序。结果:菌落特征观察将菌株初分为6组,细胞学观察粗分为3组,分子方法都分成4组。用限制性内切酶HhaⅠ、Hae Ⅲ和HinfⅠ对5.8S-ITS区产物进行 RFLP分析,观察到4种不同的图谱类型。5.8S-ITS 区和26S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结果相似,8株分离菌与GenBank中的4种酵母菌参考菌株序列一致性达99%以上。分离株与参考菌株以两区序列构建的NJ系统树都分成4枝:Y1与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Y12-3、Y18-1与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Y22、Y23、Y26和Y56与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Y47与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分别聚为一枝。结论:结合形态分析和核酸分析,将8株腐败橙汁分离菌鉴定为P. kluyveri var. kluyveri、P. fermentans、M. guilliermondii和W. anomalus 4个种,其中M. guilliermondii在腐败橙汁中首见报道;ITS- RFLP分析、26S rDNA D1/D2区测序与菌株形态特征结合能有效鉴定酵母菌,核糖体DNA分析可鉴定酵母到生物学种,菌落形态特征可反映种以下的遗传差异,因此,采用分子方法鉴定时不能忽视形态特征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贮藏稻谷中一株优势腐败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贮粮的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对其中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贮藏稻谷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腐败霉菌M33,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菌核曲霉(A.sclerotiorum),并构建了其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12.
即食湿面条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即食湿面条中的腐败微生物,通过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等手段对导致即食湿面条腐败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初步证明引起即食湿面条腐败的优势微生物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  相似文献   

13.
以真空包装免泡豆杆为研究对象,分离鉴定其中的腐败细菌,并分析耐高温优势腐败菌的腐败能力,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免泡豆杆中腐败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测定菌株的耐高温及产蛋白酶能力,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rRNA、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优势腐败细菌进行分类鉴定。将优势腐败菌接种到无菌免泡豆杆中,通过样品感官评价、质构特性、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蛋白酶活力及pH值的分析,比较不同腐败菌株对免泡豆杆的腐败能力。从腐败样品中共分离获得20?株不同的腐败菌,其中有12?株可耐受110?℃、20?min高温处理,且具有较强的产蛋白酶能力。回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接种4?株优势耐高温腐败菌的免泡豆杆样品,37?℃贮藏至第7天发生明显腐败变质,样品TVB-N、蛋白酶活力及pH值显著高于未接菌对照样品;此外,硬度、弹性、胶着性、耐咀性等产品质构特性也显著低于对照样品。4?株优势腐败菌均为芽孢杆菌,通过比较TVB-N产量因子确定腐败能力最强的是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Y1a,其次依次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DY1b,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DY3和DY2a。  相似文献   

1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鉴定啤酒腐败菌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PCR技术在啤酒腐败细菌鉴定方面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介绍了 3种PCR技术 ,特别讲述了利用这些技术对啤酒中乳酸菌的鉴定 ;并分析了PCR技术的局限性 ,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冷鲜鸡腿肉中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腐败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针对性地控制冷鲜鸡中微生物污染,用平板划线分离和感官评价方法对变质冷鲜鸡中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筛选。再将传统的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方法与16S r DNA序列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筛选出的进行鉴定。最后将各优势腐败菌重新接种至灭菌肉块于4℃贮藏,分别在第1、2、4、6、8天测定各组接种肉块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并以TVB-N产量因子(YTVB-N)探讨各优势腐败菌的腐败能力。结果表明:经选择性培养基划线分离和感官评价方法,接种肉块共筛选得到5株优势腐败菌即J3、S1、M3、V1和J1,鉴定结果分别为: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Serratia grimesii。进一步研究其腐败特性,接种优势腐败菌的肉块在4℃贮藏过程中,通过计算YTVB-N发现:J3的腐败能力最强,而V1的腐败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7):223-229
以新鲜生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表面细菌种类,自制鲜切生菜置于4℃下贮藏10 d,结合感官评审、微生物计数和形态学观察,初步判断可能的优势腐败细菌,分离纯化并做回接实验,进一步比较准确地判断是否为优势腐败细菌,通过部分典型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优势腐败细菌。结果表明:生菜原料中M1-1、P1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V4、M1-4为肠杆菌(Enterobacter),M3为芽孢杆菌(Bacillus);贮藏在4℃下的鲜切生菜优势腐败细菌为M1-1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M1-2、P2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M1-3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N1、V3泛菌(Pantoea),V2肠杆菌(Enterobacter);其中,Exiguobacterium sp.M1-1为鲜切生菜贮藏过程中特有的优势腐败细菌。  相似文献   

17.
《粮食与油脂》2016,(5):76-78
采用形态学鉴定和理化实验鉴定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出引起生湿面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结果显示:引起生湿面腐败变质的主要细菌种属有芽孢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经分离鉴定的优势菌群有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生湿面腐败的霉菌有白曲霉和圆弧青霉,另外还有少量的酵母菌。在生湿面贮藏的前期主要腐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后期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8.
特定腐败菌的生长繁殖是导致鲜切莲藕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分析了鲜切莲藕冷藏过程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稀释平板法对其冷藏8d后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并以细菌16SrDNA菌种鉴定的方法鉴定了4种优势腐败菌。结果表明:鲜切莲藕冷藏第8天时菌落总数达到4.17×10~5 CFU/g,进入腐败初期;冷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主要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相似文献   

19.
冷吃兔特定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冷吃兔的腐败细菌进行分离、生理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稀释平板划线法分离腐败微生物,获得纯菌落。将分离的纯菌株接种到无菌冷吃兔中富集培养,测定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确定特定腐败菌;通过生理生化实验结果,以《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为参考进行菌种初步鉴定;通过DNA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和凝胶电泳将菌株准确鉴定到种。结果表明:引起冷吃兔腐败变质的特定腐败菌为沃氏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0.
低硝灌肠制品腐败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起低硝灌肠制品腐败的腐败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研究表明,从低硝灌肠制品中分离和鉴定出假单胞菌属3株、葡萄球菌属2株、微球菌属2株、肠杆菌科1株、热死环菌属1株、乳酸菌属1株及酵母菌1株,其中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