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柴油机喷油过程的计算机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柴油机中同过程计算机测试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影响测试精度的因素,给出了实现测试结果,测试参数包括喷油压力,喷油速率,循环油量,喷油持续角,针阈升程等喷油过程主要特征参数。该系统能方便可靠地测试单次或多次平均的喷油过程参数,其测试结果可用以分析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和性能,改进供油系统,检验喷油过程的数学模型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波变换的柴油机故障智能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巍  张卫宁 《控制工程》2005,12(3):277-280
提出了一种智能检测柴油机喷油压力信号特征点的新方法,可以对柴油机一些常见故障进行不停机的检测。通过对油压信号特征的分析,对之进行了连续小波变换,根据油压信号在不同阶段的频率特征选定相应尺度的小波系数,然后利用这些小波系数的模极小值进行特征点的检测。将现场实测信号在Madab中进行仿真,建立了喷油系统正常工作时的模板向量。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准确率高,而且便于在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终端中实现,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介绍柴油机增压系统状态评估方法及LabVIEW软件实现过程,增压系统的状态主要由进气管中空气的压力和温度两个参数决定;通过这两个参数对柴油机增压系统的状态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并利用压力、温度、流通阻力等辅助参数定位故障和分析故障原因;实现增压系统状态评估的软件系统;该软件能够有效地对柴油机增压系统故障进行不解体诊断.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内燃机车燃烧系统综合性能评估和预测的新方法;燃烧系统的工作性能由柴油机功率、燃油消耗率、燃油压力、增压压力和排气温度等热工参数决定,介绍了有关参数的测量与计算,利用模糊理论对燃烧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利用灰色神经网络对燃烧系统的性能进行预测;该成果应用于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研制的内燃机车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实际评估和预测结果验证了采用模糊理论进行性能评估和利用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与机车的其它诊断方法比较,能更全面地评估和预测燃烧系统的状态,为内燃机车检修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昊  陈明  张明武 《测控技术》2008,27(2):36-37,43
提出一种内燃机车燃烧系统故障诊断的新方法.燃烧系统的工作状态由柴油机功率、燃油消耗率、燃油压力、增压压力和排气温度等热工参数决定,介绍了有关参数的测量与计算,利用附加动量及自调整学习速率的BP神经网络对内燃机燃烧系统进行故障诊断.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拟仪器的柴油机喷油量模糊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一个柴油机喷油量模糊控制系统。系统硬件由PC机、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喷油系统等组成。系统界面由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设计,并使用FuzzyControlToolkit设计了模糊控制器。系统根据测量的曲轴转速,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对喷油量进行修正,以达到稳态转速时各缸稳定工作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针对装甲车辆柴油机摩托小时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技术状况的问题,通过提取气缸压缩压力、加速时间、减速时间、供油提前角、振动能量和平均燃油流量等状态参数,运用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一种柴油机状态评估模型;该模型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多个参数简化为两个综合参数,并根据综合参数的散点图对柴油机的状态进行初步划分,得到BP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最后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进行状态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度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聂涛  刘振明  安士杰 《计算机仿真》2021,38(12):197-202
针对具有两根共轨管的高压共轨系统轨腔内压力波动的问题,建立了某型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仿真模型,并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喷油间隔时间、轨轨连接管长度及直径、喷油时序等关键参数对高压共轨管内不同位置处压力波动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轨轨连接管的长度与直径对于连接管后的共轨管内压力波动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对于连接管前的共轨管内压力波动影响较小;同时喷油器的喷油会对相邻缸对应共轨管处的压力波动产生较大影响,而随着喷油间隔时间的增大,影响会随着轨腔内压力波动的衰减而减弱.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中,共轨压力决定了燃油喷射压力,共轨压力随不同工况的调节能力及其压力的稳定性从根本上影响着系统性能。针对共轨压力控制,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增加了积分分离与轨压预控制技术,给出了共轨压力的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法。通过对PID参数的在线自适应整定,实现了在不同柴油机工况下对不同共轨压力变化的最佳控制。台架实验结果表明,共轨压力随柴油机转速与单次喷油量的增加应相应提高;当柴油机转速较高时,PID控制器应采用较大的控制参数;轨压预控制可有效地减少轨压波动和缩短轨压稳定时间;提出的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法可把轨压控制偏差稳定在1.7%以下。  相似文献   

10.
自确认压力传感器是一种不仅能输出压力测量值,并且能对其自身工作状态进行在线评估的新型压力传感器。系统利用TMS320F2812和TMS320C6713组成双处理器系统,完成对自确认压力传感器八路信号的同步采集和信号调理,然后利用DSP实现传感器的故障检测、诊断、自确认参数计算等复杂运算,将确认的测量值,测量值确认的不确定度,传感器状态输出给上位机或用户。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自确认压力传感器的各项功能,通过修改DSP软件部分,可以应用于其他传感器信号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动量BP网络的柴油机故障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峰  刘玫 《控制工程》2007,14(5):518-521
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及其高度的自组织和自学习能力,将改进的BP网络应用于柴油机的故障诊断。应用夹持式传感器获得柴油机喷射系统的燃油压力波形,对波形时域分析和特征提取,再根据所取得故障信息及其对应的故障类型来构造网络结构,应用附加动量的BP算法,从而实现对故障的分类。通过Matlab仿真理论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故障进行识别分类。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车发动机试验室柴油机开发性试验的特性,以安徽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自主品牌研发中心项目柴油供油系统为背景,设计基于PLC的发动机试验台架供油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单片机MC9S12,在单缸柴油机基础上设计乙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燃料喷射系统.分析了系统组成及功能,设计系统硬件电路,利用单片机输入捕捉输出比较时序控制、燃料喷射脉宽脉谱和双线性插值查表算法实现对乙醇燃料喷射量的精确控制.仿真及试验测试表明,利用该系统可实现不同工况下乙醇燃料变脉宽喷射,有效地进行乙醇/柴油混合...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供油系统状态的朴素贝叶斯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朴素贝叶斯方法的缺点,提出了基于主分量分析方法的柴油机供油系统朴素贝叶斯诊断技术;该方法利用历史诊断记录,通过主分量分析方法对训练样本的输入维数进行约简,将高维相关的特征信号转换为低维相互独立的特征信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贝叶斯诊断分析,从而改善了贝叶斯方法中要求的属性信息之间的独立性限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贝叶斯故障诊断技术对于简化诊断模型,减少算法执行时间,提高诊断速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通过两年的科研实践,就L195柴油机改装燃烧低纯度酒精的可行性、影响性能因素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放在气流的涡流强度、酒精的喷射压力、油束雾化、火源位置以及喷油、点火正时的配合。文章最后肯定了酒精作为代用燃料是比较理想的一种代用燃料,柴油机改装燃用酒精发动机是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6.
汽油发动机双燃料汽化器采用乙醇和汽油分开放置的燃料储存方式,避免了乙醇汽油存在的诸多弊端,在此,设计了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双燃料汽化器的微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实现了双燃料汽化器的按键显示、缺液检测及报警、发动机转速测量及计算、乙醇泵堵转检测及保护、乙醇量喷射控制、液压缸液压杆限位检测及保护等功能,同时,能实时采集汽车发动机的转速信号,通过预置的软件对发动机转速进行分析,精确计算出乙醇单次喷射时间和喷射频率,从而准确控制乙醇与空气、汽油的按配比混合掺烧,提高了汽油的燃烧效率,降低了油耗,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实际应用中,该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抗干扰性能良好,控制准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船舶动力系统故障诊断系统的数据处理、故障诊断等功能,搭建智能机舱故障诊断试验平台,开展动力系统故障模拟试验,采集瞬时转速、柴油机气缸缸内压力等关键参数。由于瞬时转速与柴油机缸压信号的采集速率不同,为满足各信号采集的高速性和同步性,提出通过LabVIEW建立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结合运用光电编码器和磁电式转速传感器,以光电编码器Z相输出信号触发各信号同步开始采集, 以光电编码器B相输出信号和磁电式转速传感器输出信号分别触发采集曲轴转角信号,作为各信号对应基准的方法。试验证明,此高速采集系统可实现各信号周期对应,并能够保证数据采集的高速性和同步性,有利于故障诊断服务平台提取和分析故障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