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黏土旧砂高温脆化装置、脆化旧砂冷却装置、多排磨轮再生机及黏土再生砂微粉分离装置等黏土旧砂完全再生成套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确定各种设备方案的依据。研究发现,逆流转子再生、磨轮再生及气流再生可用于黏土旧砂的完全再生,振动再生不能用于黏土旧砂的完全再生。流化床可用于黏土完全再生砂的微粉分离,而流幕式风选不宜用于黏土完全再生砂的微粉分离。自然冷却、强迫对流冷却以及强迫对流加冷却水管热传导冷却对砂子的粒度和粒形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BE型流幕式丸砂分离器,不仅分离量大,而且分离效果好。但由于圆筒筛转速、筛孔直径、内螺旋片的输送量配合不当,往往导致流幕不到头及流幕厚度不均等现象,致使分离效果下降。青岛第三铸造机械厂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获得几种提高分离效果的措施。 a.设计好输送量与落丸量之间的关系。圆筒筛内螺旋片的外径为D,内径为d,节距为p,转速为n(通常n=50~60r/min),则输送量Q_输为:  相似文献   

3.
针对混粉电火花加工的实验装置成本高、电蚀产物分离难等问题,利用水力旋流器超细分级分离的特性,设计了可在线过滤混粉电火花加工工作液的新型实验装置,同时设计了新型的储液箱搅拌系统和工作液体槽内的搅拌装置,能很好地保证混粉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粉末浓度的均匀性.该实验装置的研制为将来实现混粉、常规电火花加工工作液箱一体化的电火花成形机提供了可行性验证.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影响气幕挡墙夹杂物去除率的主要因素,依据水模型试验结果,优化组合中间包气幕挡墙与控流装置的工艺布置,研制弥散式镁质气幕挡墙,开发气幕挡墙吹氩智能控制技术、气幕挡墙吹氩液面覆盖技术等,攻克了制约气幕挡墙夹杂物去除率低的几个关键技术难题,应用气幕挡墙吹氩比不吹氩的轧材中夹杂物数量同比减少50%以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采用蠕动式微进给机构的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 ,尝试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实用化和装置本身的微小型化。内容包括该装置机构的设计制作及初步的加工实验结果 ,特别是蠕动式微进给机构提高输出推力、适用于微细电火花加工的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6.
GJS 即光控机械刹车安全保护装置。该装置在模具工作危险区设有光幕(即安装红外开关),一旦人体以及不透明物体进入危险区遮断光幕时,光电装置输出控制信号,驱动本装置使滑块在任意位置停止运动,防止冲压过程中发生人身事故。1.工作原理压力机的传动系统见图1。  相似文献   

7.
激光增材再制造同轴送粉喷嘴粉流汇聚特性是影响零件成形质量和成形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 DEM-CFD 耦合方法,开展三维同轴送粉喷嘴粉-气流场仿真分析,依据表征粉流汇聚特性的喷嘴中心轴向粉流分布浓度、焦点距离、 上焦点截面粉流分布浓度和单位距离粉流分布浓度等参数,设计单因素试验,在喷嘴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分析输粉气流速度、送粉速率和中心光路保护气速度对粉流分布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输粉气流速度越大,焦点距离越小,轴向粉流分布浓度越小,上焦点截面粉流浓度分布直径越小,单位距离粉流分布浓度越大,粉流的集聚性越好;中心光路保护气速度对粉流焦点浓度影响较小,保护气速度越大,焦点距离越大,上焦点截面粉流浓度分布直径越小,单位距离粉流分布浓度增加,粉流的集聚性越好;送粉速率对焦点距离影响较小,送粉速率越大,喷嘴轴向粉流分布浓度越大,上焦点截面粉流浓度分布直径越大,单位距离粉流分布浓度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王其桂  王录才 《铸造》1994,(2):16-20
研究了利用水分蒸发来冷却热砂的原理,并分析了砂幕增温喷动流态化热砂冷却装置的喷动流化床上口尺寸、风口宽度2个结构参数和通风量、增湿量、风量比3个工艺参数对热砂冷却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该装置冷却热砂的冷却效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9.
0概述 幕帘散布涂覆法是通过安装在旋转钢管上部的一排可调节漏斗,将塑粉呈幕帘状均匀地散布在已加热的钢管外壁上,由于钢管的转动,就会将撒在其上的塑粉熔融于外表面上,形成所需的涂塑膜.这种适用于较大直径直管外表面涂塑的方法,即为幕帘散布涂覆法.  相似文献   

10.
专利信息     
《机床电器》2008,35(1):64-64
磁式微功耗交流接触器,带控制模块的接触器,交流接触器断相欠压电子保护器,一种无功耗继电器,磁控多用途微功耗电器开关,永磁式微功耗电磁阀,自动超压过流触漏电保护器,一种新型变压器  相似文献   

11.
在湿型砂铸造过程中,型砂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铸件的品质。针对由于型砂控制工艺比较单一,造成型砂性能波动大、铸件表面质量差、铸造缺陷增多等问题,通过试验摸索出分机型制定不同型砂物料加入量和旧砂除尘量,以稳定型砂中有效成分含量,使型砂性能波动减小,最终达到减少铸造缺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喷砂机在生产加工玻璃的过程中,发现机器不具备循环系统,无法有效地回收利用水砂混合液,且产生巨大的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无法大批量生产玻璃。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将喷砂机底部设计成斜面,将水砂混合液重新聚集流入混合液箱中;增加抽气系统,将粉尘收集处理;通过增加隔音板,减少噪音污染;将喷砂枪设计成交错排布,增大喷砂枪摆动距离,进而实现工厂大批量生产玻璃。最后通过实验测试,改装设计新型喷砂机,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旧砂循环使用的问题,研究了以旋流再生旧砂创新工艺,将砂群分散成旋转的砂粒,使砂粒与砂粒、砂粒与螺旋叶片之间产生强烈的摩擦与搓研,将砂粒上包裹的粘结剂薄膜及污物清除,并开发出综合再生新工艺流程:即低温烘干-强磁分离出有效粘土砂(用于造型)-双筒震动破碎初再生-多级多排旋流再生-震动筛除细粒粉尘-获净化再生砂,使再生后的旧砂达近于新砂含泥量水平(0.3%~0.5%),且较新砂光滑圆整,可以用于制造有机粘结剂型芯,达到循环使用目的。此外,将粉尘加入冲天炉助燃,形成的炉渣制成渣粒、渣棉、附产品,将铸造推向零废物排放,绿色铸造之境。  相似文献   

14.
该呋喃树脂砂生产线由振动落砂机、振动输送机、振动破碎机、两级磁选设备、沸腾冷却床、气力再生机、风选器、砂温调节器及机运系统、水冷系统、混砂系统、除尘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本文对该线的设计以及落砂、砂再生、除尘等系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张研  樊永辉 《现代铸铁》2021,(2):58-60,64
针对铸管生产各工序排放烟尘的特征,从高炉铁液转运、混铁炉倒运、中频炉熔炼、球化站球化、离心浇注机浇注、吹砂工位喷吹、退火炉加热、喷Zn机喷涂、内磨工位打磨、喷涂机喷涂、制芯机等方面阐述了相应的除尘设计方法,并配置了与工艺相符合的除尘器,使各项除尘方案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并且减少了生产运行成本,节约了能源,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条件及环境。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干式喷砂粉尘污染严重、喷砂效果不均匀、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PLC集中控制的湿式喷砂机。新型湿式喷砂机以压缩空气为驱动力,通过高速磨液射流的冲蚀磨削作用,实现强化工件表面、改善应力等工艺要求。通过CFD仿真优化了湿式喷砂机主要参数,通过方案改进解决了喷砂加工不均匀性问题,通过PLC控制器实现了喷砂加工自动控制问题。实际测试表明:经湿式喷砂后,粗糙度达到原有生产工艺要求,表面残余应力分布均匀一致,显著优于传统干式喷砂效果。湿式喷砂有效消除了传统干式喷砂存在的粉尘污染等问题,操作简单方便,运行稳定可靠,兼具操作便利和应用经济性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金属工件的表面强化与改性处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用电火花成形机工作液过滤系统和贮液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工作液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贮液箱的具体改进措施,以供电火花成形机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多功能惯性振动落砂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多功能惯性落砂机。多功能惯性振动落砂机比普通的落砂机增加了筛分的功能,能把直径大于6mm的所有废料筛出,使可再用砂直径小于等于6mm。  相似文献   

19.
The operation of a 5-tph, fluid bed reactor pilot plant for briquetting blast-furnace flue dust is reported. The design considerations are discussed, and the elements of the machine—fluid bed reactor, cyclone heat exchangers, and briquetting press—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economics of this process—which can use flue dust, millscale, oxygen-furnace slag, and ore fines as feed—are compared to those of a sintering plant.  相似文献   

20.
液体喷砂机作为一种以磨液泵和压缩空气作动力对工件进行磨液喷射光饰加工的热处理设备,以其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能有效控制粉尘污染的特点,在热处理车间应用越来越广泛,已逐渐代替传统的抛丸设备.本文在分析机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液体喷砂机最常见的故障提出了维修方法和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