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及典型先导式溢流阀的结构,分析磁流变先导式溢流阀设计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针对关键技术难题,设计一种磁流变先导式溢流阀,采用磁流变阀作先导阀,合理设计磁流变阀工作间隙的相对位置和大小,并对磁流变先导式溢流阀主阀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有效提高磁流变阀的阻尼力,降低磁流变先导式溢流阀的冲蚀和噪声。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新型阻尼间隙可调式磁流变阀,该磁流变阀阻尼间隙可在1~2 mm之间变化。建立了阻尼间隙可调式磁流变阀压降计算公式。同时,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对该磁流变阀进行了电磁场仿真分析及计算,详细分析了磁流变阀阀体厚度、绕线槽深度以及阀套大端直径对压降性能的影响,为今后磁流变阀的尺寸设计及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焱玉  田玲 《机床与液压》2007,35(8):115-116
设计了一种磁流变气动速度控制系统,该系统融合了气动技术和磁流变技术.本文介绍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和性能测试原理,采用无阻尼、有阻尼和阻尼PID 3种实验方式,获得系统在不同目标速度时的相关实验数据,最后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了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4.
电控阻尼溢流阀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电流变效应”设计了一种新型溢流阀-电阻控阻尼溢流阀,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表明,该阀具有响应速度快,易于实用自动控制及适应于大功率系统等特点,其综合性能伏于直动式溢流阀和先导式溢流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基于比例压力阀直线气缸位置控制中出现的系统震荡,系统动态性能不很理想的状况,在系统中加入磁流变阻尼器.利用磁流变阻尼器具有阻尼可控的特点,对被控对象的运动过程采用分段变阻尼的控制方法.在离目标位置距离较大时,使磁流变可控阻尼处于低阻尼态,快速接近目标,以实现快速性的要求;在离目标的距离小于等于某设定值时,将磁流变可控阻尼器励磁电流接通,为系统加入适当阻尼,提高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Bingham模型的阻尼特性,讨论了目前磁流变阻尼器研究面临的一些问题,总结了磁流变阻尼器阻尼特性建模的发展趋势.根据磁流变阻尼器的动态特性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描述阻尼器动态特性的力学模型-修正的Bingham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参考实验数据,证明了这种力学模型能够较为精确的描述磁流变阻尼器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磁流变液体可控的特性,用一组磁流变阀代替传统液压阀构成一惠斯通桥式阀控液压缸系统,分析了磁流变阀及磁流变阀控系统,从理论上研究了磁流变阀在液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理论分析表明:基于双粘模型的磁流变阀有着较好的流动特性,且随着控制电流的加大,施加于磁流变液的磁场加强,磁流变阀控液压缸系统的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磁流变阀阀芯与阀体相对固定,阻尼间隙也不变,导致阀进出口压差变化范围有限。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新型阻尼间隙可调式磁流变阀,该磁流变阀的液流通道间隙可在1.0~2.0 mm范围内机械可调。同时搭建了磁流变阀实验测试平台,并进行了相关性能测试实验,具体分析了阀进出口压降与阻尼间隙厚度、电流及外加负载之间的关系,且对比了多次实验结果,验证了该阀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卸荷溢流阀的动态性能,建立卸荷溢流阀模型,分析卸荷溢流阀在受到流量冲击时安全阀阀芯位移、安全阀出口流量、安全阀进口压力以及主阀出口流量变化情况,得出合理的阻尼孔直径,并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流量平衡时各阀口的流量曲线。结果表明:阻尼孔直径值为1 mm时,易于卸荷溢流阀的性能平衡;各阀口受到流量冲击时,流量波动0.06 s后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传统液压控制元件存在响应时间慢、可靠性差、结构复杂和不易实现小型化等缺点.磁流变液体作为一种智能流体,可在毫秒级时间内实现液-固之间的转换,并且这种转换可逆、可控.利用磁流变液体这一特性,设计了一新型磁流变流体控制元件,介绍了该控制元件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建立该控制元件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动态仿真技术对其动态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液压控制元件相比,磁流变流体控制元件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和系统稳定性,能更好地满足一般小功率、低压控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新型先导式无静差水压溢流阀,介绍了该阀的结构特点。根据局部假设,建立了溢流阀精确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际参数,求出了无静差水压溢流阀的静差。借助 Matlab/Simulink软件对新阀结构进行了动静态仿真分析,并对该阀在 31 MPa 工作情况下的进行了动静态和稳定性分析。仿真分析表明,该阀有很好的动静态特性,响应时间可以达到 12sm,幅频宽达到 86Hz,相频宽达到 87.6 Hz。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电液比例阀控制的半主动减振器原理,并设计和研制了该减振器的样机,完成了阻尼特性研究和实车台架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研制成功的电液比例阀控式半主动减振器能比较有效地改善高速动车组车体的横向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有中速地铁车辆的稳定性和节省低地板车辆的空间,解决由于结构剩余空间不足及车辆限界限制导致无法加装抗蛇行减振器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铁道车辆的抗蛇行旋转减振器。将传统旋转减振器隔板上的滑阀式阻尼阀系更改为成本低廉的阀片式阻尼阀系,便于通过增加或减少阀片数量调节阻尼阀以适用于铁道车辆的节流特性。相比于传统的铁道车辆筒式液压减振器,旋转减振器具有结构可靠、散热性能更好、安装空间小、安装灵活等优势。建立旋转减振器的数学模型,并与传统抗蛇行减振器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旋转减振器模型的准确性;建立旋转减振器与地铁车辆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分析旋转减振器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旋转减振器能够代替抗蛇行减振器提供回转阻尼,使中速地铁车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平稳性,同时满足曲线通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MATLAB软件对新型船用2D气动数字阀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从线性和非线性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该阀设置端盖阻尼腔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设置端盖阻尼腔,有利于提高2D气动数字阀的动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陈曼龙  魏强 《机床与液压》2016,44(10):85-87
滚珠丝杠副额定动、静载荷加载试验是滚珠丝杠副验收时必要测试环节。以工业计算机、交流伺服电动机和用比例溢流阀为调压元件的液压系统构建滚珠丝杠副加载试验台,进行额定静载荷加载试验时,通过比例溢流阀压力的PID控制能够精确稳定加载液压缸输出的加载力;进行额定动载荷跑合加载试验和效率测试时,以比例溢流阀背压作为负载,用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滚珠丝杠副跑合,跑合速度易于控制。经实际使用验证,试验台工作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16.
针对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振动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保持性的问题,将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抑振。设计磁流变阻尼器,进行磁流变阻尼器阻尼特性试验,采用最小二乘法和BP神经网络对阻尼力进行了辨识。建立带有磁流变阻尼器的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单自由度振动模型,基于Runge-Kutta法计算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通过数值计算发现:阻尼器输入电流由零逐渐增大时,系统能够快速趋向于稳定;由幅频曲线可以看出,磁流变阻尼器抑制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振动是可行的。最后试验验证了磁流变阻尼器能够很好地抑制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振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于一种车载举升系统平衡回路中平衡阀的阻尼孔参数对液压系统回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平衡回路和平衡阀的工作原理,采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举升系统液压平衡回路模型,仿真分析了平衡阀在不同内部定阻尼孔直径下液压平衡回路的动态特性,由仿真结果得到定阻尼孔设计原则,为此类平衡阀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变量泵液压系统在加速等工况产生的高压力峰值使得高压溢流阀频繁开启导致系统功率损失而产生热量,提出采用一种具有压力调节功能的压力切断阀,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以重庆轻轨3号线牵引车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AMESim的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阀动静态特性较好,能很好调节变量泵排量,避免高压峰值,有效减少因溢流阀动作而产生的能量损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节流调速回路实验中出现的先导式溢流阀定压精度低的情况,分析回路和溢流阀的结构,确定了把先导式溢流阀的内泄式改为外泄式的解决方案。并在内泄式和外泄式两种情况下对溢流阀进行了启闭特性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外泄式可以明显改善先导式溢流阀的静态性能,提高溢流阀的定压精度。研究内容对生产实践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改善设备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线性二次型(LQR)最优控制策略对由磁流变(MR)阻尼器构成的前起落架减摆器进行半主动控制,考虑其对机轮摆动角度、摆动角速度和侧向位移的影响。采用Spencer模型来表征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前起落架摆振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减摆器在不同摆角和摆动角速度时的稳定范围。对前起落架系统的振动响应和控制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飞机滑跑速度范围内,半主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作用于磁流变阻尼器中能有效地抑制前起落架摆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