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品质及活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为原料,以酸值、碘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及两种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为品质评价指标,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对酪氨酸酶抑制率为活性评价指标,对比研究二者品质和活性。结果表明: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的酸值(KOH)分别为1.628 mg/g和1.724 mg/g,碘值(I)分别为172 g/100 g和168 g/100 g,滇牡丹籽油的皂化值(KOH)为186.4 mg/g,在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油皂化值(KOH)(185~200 mg/g)范围内。二者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高于橄榄油,滇牡丹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稍低于凤丹牡丹籽油,而抗酪氨酸酶活性强于凤丹牡丹籽油。  相似文献   

2.
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牡丹籽油,经皂化、甲酯化后用毛细管GC-MS法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同时按国家标准对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共有17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3.05%,饱和脂肪酸占14.33%;牡丹籽油的酸值(KOH)为1.784 mg/g,碘值(I)为176.2 g/100 g,皂化值(KOH)为194.4 mg/g,相对密度0.930 7.说明牡丹籽是一种良好的油料资源,适宜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3种提取方法(低温压榨法、浸出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牡丹籽油,在比较出油率的基础上,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微量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浸出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出油率远高于低温压榨法; 3种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较小,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2.98%~93.33%,亚麻酸含量为42.58%~44.17%; 3种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理化指标和微量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大,低温压榨法得到的牡丹籽油酸值和过氧化值较低,VE、甾醇、角鲨烯含量较高,分别为51.8、322、4.9 mg/100 g,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
牡丹籽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和脂溶性伴随物,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的品质和活性成分有显著影响。本实验采用5 种不同的方法(水酶法、微波辅助水酶法、水代法、冷榨法、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牡丹籽油,并对其理化性质、货架期、脂溶性伴随物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水酶法提取的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相对较低,货架期最长(4.67 h),脂溶性伴随物保留最多(γ-生育酚45.787 mg/100 g、角鲨烯8.925 mg/100 g、β-谷甾醇293.55 mg/100 g)。此外,对牡丹籽油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发现其共有的挥发性组分有醛类(α-甲基肉桂醛和己醛等)、酯类(棕榈酸乙酯)以及烃类(十八甲基环九硅氧烷等烷烃等),其中冷榨法提取的牡丹籽油含有挥发性组分种类最多,有机溶剂浸提法最少。综上所述,水酶法提取的油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1):258-263
利用压榨法提取牡丹籽毛油,采用国标方法分析其基本理化指标,采用柱层析提纯牡丹籽油的甘三酯,利用气相色谱、牛胰脂酶水解法分析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甘油三酯结构,并利用拉曼光谱分析其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牡丹籽毛油的基本理化指标符合国标对原油的要求。牡丹籽毛油的脂肪酸共12种,主要包括亚麻酸(40. 33±1. 01 g/100 g)、亚油酸(21. 08±0. 61 g/100 g)、油酸(15. 67±0. 59 g/100 g)、棕榈酸(7. 59±0. 46g/100 g)、硬脂酸(4. 11±0. 41 g/100 g);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7. 51±0. 68) g/100 g。牡丹籽毛油甘三酯中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相对含量最高,为79. 68%,其中以Sn-LOLn相对含量最高,为15. 64%,其次是SnLn OLn,相对含量为14. 77%。此外,拉曼光谱分析显示牡丹籽油是一种不饱和程度极高的食用植物油且几乎不含反式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甘肃永靖产紫斑牡丹籽和凤丹牡丹籽中油脂进行提取,对其主要理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籽与凤丹牡丹籽得油率分别为(27.08±3.09)%和(28.69±2.69)%,紫斑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酸值(KOH)、碘值(I)、皂化值(KOH)、过氧化值分别为(2.13±0.08)、(2.05±0.11)mg/g;(178.13±3.18)、(172.56±3.58)g/100 g;(188.23±3.49)、(183.56±3.29)mg/g和(1.47±0.06)、(1.55±0.04)mmol/kg,符合粮食行业标准LS/T 3242—2014《牡丹籽油》。紫斑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似,以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接近90%,其中ω-3系列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分别达到44.90%和47.48%,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8.00%的保健型营养油脂标准。综合分析,永靖紫斑牡丹籽油和凤丹牡丹籽油是优质的ω-3脂肪酸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7.
超高压电裂解辅助水代法提取油牡丹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油牡丹油的提取工艺并测定了油牡丹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在单因素电场强度、电场频率、作用时间、液料比对提取率影响分析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高压超高频电裂解辅助水代法提取油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电场强度400 V/cm,处理频27.12 MHz,处理时间5 min,液料比1.0 m L/g。在此条件下,油牡丹籽油提取率为96.4%.本研究所得的油牡丹籽油理化指标符合国际标准,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是很好的食用性油脂。  相似文献   

8.
以木香籽为原料,采用压榨法提取木香籽油,分析木香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木香籽油的酸价13.73 KOH mg/g、过氧化值0.06 g/100 g、皂化值174.38 KOH mg/g、碘值143.61 g/100 g、水分及挥发物含量0.13%、相对密度0.89 g/mL;木香籽油中主要含有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09%,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含量分别为72.90%和15.80%,是1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保健用油。  相似文献   

9.
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酶法从牡丹籽中提取牡丹籽油,通过对比实验,选择了三步酶解结合二次破乳的工艺流程。5 g牡丹籽粉三步酶解结合二次破乳提取牡丹籽油的优化条件为:料水比1∶5,细胞壁多糖水解酶(纤维素酶与果胶酶配比2∶1)加酶量1.5 mL,酶解时间2.5 h;α-中温淀粉酶加酶量0.6 mL,酶解时间45 min;碱性蛋白酶加酶量0.18 g,酶解时间2 h;冷冻解冻破乳法,-20℃冷冻18 h后50℃解冻2 h。在优化条件下取200 g牡丹籽粉提取牡丹籽油,其游离油得率达到17.6%,总油得率达到25.4%,所得牡丹籽油品质良好,未检出过氧化物,酸值(KOH)3.5 mg/g,碘值(I)177.09 g/100 g,皂化值(KOH)173.07 mg/g;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2.77%,其中亚麻酸含量37.33%,亚油酸含量31.13%,油酸含量24.31%。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具有牡丹籽粉无需干燥,整个提油过程温度不超过70℃的优点,可大大减少提取过程中油脂的氧化。  相似文献   

10.
牡丹籽油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茂君  李静 《食品科学》2014,35(14):53-57
采用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牡丹籽油,通过正交试验对制油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此法所得牡丹籽油的脂肪酸
组成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 ℃、萃取压强0.5 MPa、每次萃取30 min、
萃取3 次,该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达24.16 %。所得牡丹籽油共鉴定出12 种脂肪酸,主要为亚麻酸(45.412 2%)、
亚油酸(38.119 9%)、棕榈酸(11.124 6%)和硬脂酸(3.648 9%)。其理化指标为:相对密度0.901 3、折光指数
1.474 2、酸值3.25 mg KOH/g、碘值175 g I2/100 g、皂化值176 mg KOH/g、过氧化值1.48 meq/kg。  相似文献   

11.
牡丹籽油的研究进展及油用牡丹综合利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牡丹籽含油率达22%以上,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2%,其中亚麻酸含量达41%,营养价值很高。详细介绍了牡丹籽油的发展,并综述了牡丹籽油的提取方法及组成成分、功能与特性,分析了油用牡丹的综合利用价值,最后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为油用牡丹的大力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营养型牡丹梨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贵红  姚守国 《酿酒》2006,33(4):79-81
介绍以牡丹、梨为原料,发酵成牡丹梨酒的工艺过程。该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牡丹花露酒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牡丹花酒的工艺流程,该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晨 《中国油脂》2021,46(6):59-64
采取相转变法和拟三元相图法制备牡丹籽油微乳液,从不同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助表面活性剂中筛选最佳组分以确定制备牡丹籽油微乳液的体系组成。同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牡丹籽油微乳液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乳液的体系组成为牡丹籽油/Tween 80/Span 80/无水乙醇/水;最优的制备条件为制备温度25 ℃,以Tween 80与Span 80(质量比为6∶ 4)为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为11),混合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比例(Km)为1∶ 1,先将混合表面活性剂相与牡丹籽油混合均匀,再逐滴加水。在最优条件下,随着加水量的增加,得到的牡丹籽油微乳液结构以W/O型向双连续相再到O/W型转变,最终得到的牡丹籽油微乳液为微黄澄清透明状液体,粒径为(40.63±1.77)nm,多分散系数稳定在0.218±0003,电导率为(681.75±19.15)mS/cm。同时发现,低浓度盐离子(≤1.0 mol/L)的存在可以促进牡丹籽油微乳液的形成,但盐离子浓度过高(≥1.5 mol/L)时会抑制微乳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复凝聚法研究牡丹籽油微囊的制备工艺。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牡丹籽油微囊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明胶质量2 g下,阿拉伯胶与明胶质量比1∶1、囊材与牡丹籽油质量比1∶0. 2、固化剂用量5 m L、乳化剪切速度4 000 r/min,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微囊包封率为99. 5%;牡丹籽油微囊大小适当,形态规则,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2. 28μm,粒径在38μm以下的占98. 06%; Zeta电位为-19. 1 m V;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牡丹籽油微囊的吸收峰弱于牡丹籽油的,表明囊芯被很好地包裹; DSC分析表明,牡丹籽油微囊在63℃左右出现尖锐吸热峰,达到相变温度,热稳定较好。  相似文献   

16.
牡丹籽提取物的抑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牡丹籽提取物对多个菌种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籽提取物Ⅰ(牡丹籽油)对所有的供试菌种都没有明显地抑菌作用;牡丹籽提取物Ⅱ(脂溶件成分)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根霉菌和黑曲霉菌均有一定地抑制作用:提取物Ⅲ(水溶性成分)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牡丹籽提取物Ⅱ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根霉菌和黑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0%、0.50%、0.10%和0.50%:牡丹籽提取物Ⅲ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5%、1.0%和1.0%.牡丹籽提取物对温度和紫外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外,牡丹籽提取物抑菌浓度与时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阿拉伯胶和β-环糊精为壁材,牡丹籽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牡丹籽油微胶囊,并对其制备工艺及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复合壁材阿拉伯胶与β-环糊精质量比1∶2、芯材与壁材质量比1∶2、乳化液总固形物含量20%;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牡丹籽油微胶囊产品颗粒圆整、大小分布均匀、囊壁表面平整光滑,包埋率可达86.32%;牡丹籽油微胶囊在常规的热加工处理过程中结构仍然完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牡丹籽油微胶囊化对牡丹籽油的主要功能成分α-亚麻酸的含量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牡丹籽油优势抗氧化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牡丹籽油及其他5种植物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比较。牡丹籽油酸值(KOH)(2.034 mg/g)、过氧化值(0.286 mmol/kg)均在国标限值以内,碘值(I)185.8 g/100 g,说明其为干性油,皂化值(KOH)(188.1 mg/g)符合国家规定注射用油标准,较其他5种植物油品质好。选用迷迭香提取物、α-生育酚、TBHQ 3种抗氧化剂,并选择柠檬酸作为抗氧化增效剂,以不同比例组合加入牡丹籽油中,采用Rancimat法测定其氧化诱导时间(OSI)以确定优势抗氧化剂,结合温度外推法推测牡丹籽油货架期。最终遴选0.02%TBHQ+0.01%柠檬酸为优势抗氧化剂,推得20℃下添加此抗氧化剂的牡丹籽油货架期为3 737 h,约是未加抗氧化剂牡丹籽油的27倍,显著提高了牡丹籽油的耐贮藏性。  相似文献   

19.
赵贵红 《食品科技》2008,33(2):43-45
以山药、花粉、牛奶为原料制备花粉山药酸奶的工艺工程.通过对比研究、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凝固型山药花粉酸奶的最佳配方即花粉的添加量 0.5%,山药汁的添加量 35%,蜂蜜的添加量 1.3%.稳定剂的添加量 0.6%.该产品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以米醋、牡丹花瓣浸提液和牡丹花粉浸提液为辅料生产保健面包的试验,并对影响面包品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