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熔融共混过程中共混顺序对非对称的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PS-b-PMMA,分别命名为SM1和SM2)增容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共混体系微观形貌的影响.扫描电镜(SEM)结果发现:合适的共混顺序可以导致分散相相尺寸的明显降低.为研究其增客机理,还选择了聚甲基丙烯酸环己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HMA/PMMA)共混体系,并以SM1为增容剂.透射电镜(TEM)结果发现:当SM1首先与连续相PCHMA混合再与PMMA混合,几乎全部的嵌段共聚物分散在共混界面上,增容效率极大提高;反之,SM1首先与分散相PMMA混合再与PCHMA共混,胶束形成并存在于PMMA相内,未起到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林  杨艳琼  余峰  付甲  陈忠仁 《材料导报》2017,31(4):100-104
主要研究了对称性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PS-b-PMMA,简称SM)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环己酯(PMMA/PCHMA)熔融共混体系的增容。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SM和PMMA分子量对共混体系微观相形态和胶束迁移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SM分别在PMMA与PCHMA均聚物中形成不同结构的胶束,当SM在PMMA/PCHMA界面上形成"湿刷"时,SM在PCHMA相中形成的胶束才能迁移到PMMA相中。SM的加入改善了PMMA与PCHMA之间的相容性,但其增容效果取决于SM的分子量。随着分散相PMMA分子量从19kg/mol增加到39kg/mol,PMMA粒子的平均粒径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方法,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对尼龙6(PA6)/PMMA共混物形态结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co-GMA)可以提高PA6与PMMA的相容性,改善共混物的拉伸性能,但其增容效果取决于P(MMA-co-GMA)中的环氧基团与PA6末端氨基所形成的接枝共聚物的数量,只有当其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共混物才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并且加入P(MMA-co-GMA)后,基体相PA6的结晶能力降低,导致共混物在拉伸过程中出现二次屈服行为。  相似文献   

4.
采用剪切黏度法对聚氯乙烯(PVC)/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体系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稀溶液黏度法对各共混配比的相容性进行预测.对相容性较好的PVC/PVDF/PMMA共混体系由相转化法制备共混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共混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对共混膜的...  相似文献   

5.
共聚物分子内相互作用对PSAN/PMMA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E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聚(苯乙烯-共-丙烯腈)(PS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相容性与PSAN共聚物中丙烯腈(AN)含量的关系,并以低分子量模型化合物代替PSAN和PMMA,用直接量热法测定其混合物的相互作用参数B,研究了乙腈体积分数φ′_1对B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挤出次数及相容剂对ABS/PMMA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合金,研究了挤出次数和相容剂对合金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ABS/PMMA合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冲击断口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挤出次数对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影响,对冲击强度有小幅度影响;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相容剂增加了合金的拉伸强度,降低了合金的韧性。SEM观察表明,PMMA使材料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SMA对于ABS/PMMA合金的相容性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共混方式,利用非对称两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b-PMMA)对聚甲基丙烯酸环己酯(PCH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体系进行增容。重点研究了嵌段比、共混方式以及分散相PMMA分子量对共混体系中非对称嵌段共聚物分布的影响,即嵌段共聚物稳定相界面与所形成胶束数量、位置之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低分子量PMMA情况下共混方式对非对称嵌段共聚物的分布影响显著,改变共混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分散相中的胶束数量,使嵌段共聚物主要分布在二元不相容增容体系两相界面。另一方面,增大PMMA分子量会改变非对称嵌段共聚物在两相界面的界面曲率,导致其在分散相中的溶解性增大,在界面上的稳定性减小,从而迁移至分散相内部并最终形成胶束。  相似文献   

8.
通过聚氧化乙烯(PEO)与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PCL-b-PMMA)的共混来调节聚己内酯(PCL)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嵌段的微相分离行为。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PEO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对PCL-b-PMMA/PEO共混薄膜微相分离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薄膜形成了以PMMA/PEO为连续相,PCL呈柱状微区垂直于薄膜表面的微相分离形貌,PMMA/PEO链段无法在PCL柱状微区上方形成完全覆盖,导致薄膜表面形成许多孔洞。随着PEO含量增加,PCL链段聚集趋势增强,柱状微区尺寸不断增大;随着PEO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PMMA/PEO在PCL微区上方形成的有效覆盖减少,薄膜表面的孔洞数量和尺寸增大;当PEO与不同嵌段比PCL-b-PMMA共混后,随嵌段共聚物中PCL链段体积分数增加,柱状微区向层状形态转变,薄膜表面孔洞消失。  相似文献   

9.
PBT/PMMA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PBT/PMMA、PB/PMMA/PC共混物的拉伸行为、动态力学行为和形态,讨论了PC对PBT/PMMA共混体系的性能及形态的影响。指出PC的存在导致共混物中PMMA的粒径变小,使PMMA对PBT显示出增韧效应,但对PBT-PMMA的相容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共混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聚合物共混焓变、绝对黏度及凝胶点值,考察了4种聚合物(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铸膜液体系的共混相容性。利用凝胶相转化动力学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亲水接触角和泡点压力等检测手段,分析了水凝胶浴中4种添加剂对PVDF超滤膜成膜过程及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添加剂与PVDF/DMAc的共混相容性顺序为PEG>PVP>PVA>PMMA。共混体系均以液液分相为主;其中PEG、PVP共混PVDF体系以瞬时分相为主,膜内部有大孔,表皮层及支撑层较为致密。PMMA和PVA共混PVDF体系有延时分相和液固分相行为,膜表面多孔、内部有大孔且亚层疏松。共混优化了PVDF超滤膜结构。PVA能有效提高膜亲水性能。  相似文献   

11.
AAS/PA-6合金的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反应挤出法制备了一系列的尼龙6/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腈共聚物(PA6/AAS)合金的相容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所得合金的微观形态,结合合金的力学性能,对所选用及所制备相容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以SEBS与MAH的接枝物作为相容剂(SEBS是苯乙烯,丁二烯的三嵌段共聚物),或以SEBS的MAH接枝物与SMA(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作为复合相容剂,既可得到以粘度较高的AAS为连续相且冲击强度很高的AAS/PA6合金,也可以得到以PA6为连续相高冲击强度的PA6/AAS合金。  相似文献   

12.
The morphological, mechanic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nylon 6/acrylonitrile- butadiene-styrene blends compatibilized with MMA-M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co-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s were studied. A twin screw extruder was used for melt-blended the polymers and the injection moulding process was used to mold the samples. The main focus was on nylon 6/ABS blends compatibilized with one MMA-MA copolymer. This copolymer has PMMA segments that appear to be miscible with the styrene-acrylonitrile (SAN) phase of ABS and the anhydride groups can react with amine end groups of the nylon 6 (Ny6) to form graft copolymer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Ny6 and ABS rich phases. Tensile and impact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enhanced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this copolym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ABS domains are finely dispersed in nylon 6 matrix and led to the lowest ductile-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and highest impact properti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MMA-MA copolymer is an efficient alternative for the reactive compatibilization and can be used as a compatibilizer for nylon 6/ABS blends.  相似文献   

13.
RSMA增容PA6/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增容机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RSMA为增容剂制备了PA6/PP共混物,研究了RSMA增容PA6/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热行为以及晶态结构,并探讨RSMA增容PA6/PP共混物的增容机理结果表明,PA6/PP共混物为热力不相容的海岛型两相结构,RSMA的加入改善BPA6与PP相间的相容性,使两相分均匀,分散度提高。RSMA对PA/PP共混物的增容机理可用界面-分散相复合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14.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保持马来酸酐单体质量分数为5%,N-苯基马来酰亚胺单体质量分数为30%,改变α-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的投料比合成系列四元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四元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四元共聚物对ABS树脂耐热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的投料比为1∶1,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0×10~4左右的四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最高达到253.3℃,5%热分解温度可达到351℃。该共聚物可使ABS共混物T_g升高到124.7℃,且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SMA增容的PA6/PBT共混物,研究了增容剂对PA6/PBT共混体系聚集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MA能有效地提高PA6/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降低分散相尺寸,使分散相分布均匀,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通过对试样进行热处理,探讨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PA6/PBT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但导致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SMA共聚合反应及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概述了苯乙烯-马来酸酐(SMA)的共聚合反应、改性方法及应用。分别阐述了SMA交替区聚物和无规共聚物的聚合机理和实施方法。在低温和非极性介质中,采用油溶性引发剂,可得到SMA交替共聚物,而在极性介质和高温条件下,则可得到SMA无规共聚物。通过对其引入极性基团或在主 止引入第三单体等手段,可使共聚物得到改性。此外,还分别讨论了各种因素如溶剂极性、温度、引发剂用量和聚合方法等对这两类SMA的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具有不同质量配比的高分子量、低分子量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PPSQ)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共混物。用扭辫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分子量PPSQ与PMMA间的相容性及热历史对其相容性的影响。PPSQ、PMMA在其溶液浇注膜中是部分相容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低分子量的PPSQ(Y)与PMMA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故其与PMMA的相容性比高分子量PPSQ的好。热历史对该类溶液浇注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影响较大,加热使PPSQ(Y)/PMMA共混物分相,但加热可增加高分子量PPSQ与PMMA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交替共聚物(SMA),并按不同质量比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通过溶液相转化成膜法制备了PVDF/SMA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膜通量测试等对不同铸膜液所形成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铸膜液中交替共聚物含量增大,所成膜及膜表面交替共聚物含量增大,膜孔尺寸增大,膜孔隙率升高,纯水通量增大,蛋白质截流能力下降,膜表面亲水性和耐蛋白污染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用低分子量模型化合物乙苯与乙酸酐或丙酸酐预混合模拟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PSMA),乙苯与丙腈预混合模拟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观察这些模型化合物混合前后的谱图变化,发现羟基C=O谱带发生位移。用直接量热法测定的模型化合物的混合热计算相互作用参数B,结果表明MA与AN之间存在较弱的放热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