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酱油渣是酱油酿造中产生的残渣,产量巨大,其处理问题是酱油酿造工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酱油渣营养丰富,具有综合开发利用的潜力。但是由于其中盐分含量高、水分含量高、油脂含量高,对酱油渣开发利用之前需先进行降盐、脱水、脱脂、脱酸等加工处理。该文总结了酱油渣综合利用的加工技术,以期为酱油渣资源的全组分利用和高值化利用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3种不同菌种发酵的米渣生酱油和一种大豆生酱油的风味进行比较,以阐释鲁氏酵母、植物乳杆菌参与发酵对米渣生酱油风味的影响以及米渣生酱油和大豆生酱油的风味差别。结果表明单菌种发酵的大豆生酱油及鲁氏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分别参与发酵的米渣生酱油游离氨基酸含量、味道强度值、挥发性风味成分及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米曲霉单菌种发酵的米渣生酱油,鲁氏酵母参与发酵的米渣生酱油中4-乙烯基愈创木酚相对含量达9.71%;电子舌呈味分析表明4种生酱油的主成分存在明显差异,鲁氏酵母参与发酵的米渣生酱油和大豆生酱油呈味非常相似,鲜味突出而酸味相对较弱,植物乳杆菌参与发酵的米渣生酱油各种味道相对均衡,综合感官质量最好。米渣酱油和大豆酱油的整体风味有一定差别,优化菌种耦合发酵明显有利于增强米渣生酱油风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酱油上清液为对照,以过滤-冷冻真空干燥法制备了酱油渣。首先,对比研究了酱油渣的常规理化指标。其次,以SDS-PAGE、MALDI-TOF/TOF MS和HPLC法对酱油渣和酱油上清中蛋白质分子量分布、来源与种类及氨基酸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酱油渣(湿渣)主要由15.98%的碳水化合物、10.19%的蛋白质、10.10%的食盐和59.50%的水分组成。SDS-PAGE和MALDI-TOF/TOF MS分析结果显示酱油渣蛋白质主要由分子量约为19.3 kDa(a, 59.40%)、31.8 kDa(b, 12.91%)和12.3 kDa(c, 27.69%)的蛋白质亚基组成,经质谱鉴定分子量为19.3 kDa的多肽(a)为Glycinin G4亚基碱性端B3。酱油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与酱油上清中蛋白质相比,酱油渣蛋白质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和平均疏水值明显高于酱油上清中蛋白质。上述差异是酱油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主要特征,也是酱油渣蛋白质水溶性差和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了完善主原料不制曲制酱油工艺,再次设想提出“121”制酱油新工艺。“121”工艺蛋白质原料浸泡后进行浆渣分离,渣进行热变性处理后制曲,再与浆混合发酵,淋油。  相似文献   

5.
以原粒大豆为主要蛋白质原料酿造的传统酱油,其剩余酱油渣中油脂氧化和酸败形成的大量游离脂肪酸,降低了酱油渣的利用价值。该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酱油渣乙醇脱酸处理工艺,得出最佳脱酸条件为:酱油渣和95%乙醇1∶4(g∶mL),处理时间3 h,处理温度60 ℃。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试验,酱油渣中游离脂肪酸含量降至1.41%,此时酱油渣酸价为6.26 mg KOH/g,与没脱酸处理酱油渣比较,降低了71.4%。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测定,脱酸处理酱油渣中7组游离脂肪酸特征成分峰的峰面积明显减小,除了3号成分峰的脱除率为52.2%外,其他6组成分峰的脱除率均达到61%以上。结果表明,乙醇在此工艺条件下,对原粒酱油渣脱酸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酱油渣是酱油酿造企业生产得到的大批量下脚料,产业链也未能对原料"吃干榨净",残留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大量的粗蛋白。因此,就酱油渣残余蛋白的有效利用,从开发做饲料、栽培用复合基质、蛋白质酶解再利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对酱油渣蛋白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扩大酱油渣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以米曲霉HN 3.042为菌种,以米渣和大豆为主要原料酿造酱油,比较了二者制曲过程中蛋白酶的产生规律以及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对所得的两种酱油进行感官评价,并利用GCMS分析和比较其挥发性芳香物质。研究表明:米渣酱醪的氨基态氮、总氮含量高于大豆,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却均低于大豆,发酵31天,大豆酱油蛋白质利用率达到75.28%,高于米渣的66.85%;大豆酱油感官评分略高于米渣酱油,两种酱油中香气物质含量的差别较明显。米渣酱油是很有潜力的新品酱油,但其蛋白质利用率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从酱油渣中提取油脂,并对酱油渣油脂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发现酱油渣油脂中的亚油酸占比为49.46%,亚麻酸8.76%,硬脂酸4.75%,油酸20.68%。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发现酱油渣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占比为1.0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酱油渣油脂分析发现其维生素E含量为3.63 mg/100 g。从废弃油脂综合利用方面来考虑,其适合用于亚油酸、亚麻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原料,不适合作为硬脂酸和维生素E的提取原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介绍了提高酱油渣粗蛋白含量的几种方法。通过对五株霉菌及两株酵母菌分别在固体酱油渣上进行单菌及双菌混合培养试验,从中选出几株适宜在酱油渣上生长的菌株来提高酱油渣的粗蛋白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酱油渣中先接酵母菌,再接霉菌,培养5天后,较未经培养的酱油渣,粗蛋白含量净增9.86%,从而成为新型的高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浑浊酱油中的浑浊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确定以低盐固态发酵法生产酱油产生的酱渣为过滤介质,与浑浊酱油混合,利用小型压榨设备,再提取酱油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处理浑浊酱油的方法,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效益。  相似文献   

11.
应用乙醇溶液和超声波辅助的提取方法,从大豆原粒酱油渣中提取酱油色素,并利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乙醇提取液中的大豆异黄酮。结果表明,酱油渣中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5%、料液比1∶1.75(g∶mL)、提取时间24 h、超声波时间35 min。在该条件下,酱油渣色素得率为1.8 g/100 g;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大豆异黄酮得率约为37 mg/100 g。光谱分析表明,酱油渣色素在紫外和红外区间均有非常强的吸收峰。色素稳定性分析表明,酱油渣色素容易被过氧化氢氧化,而亚硫酸钠对其有一定的增色作用;蔗糖、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光照对酱油渣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偏酸性和80 ℃以上的高温环境对酱油渣色素具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酱油渣的再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油渣是酱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本文对酱油渣的综合利用现状做了简要的概括,如将其用作饲料、肥料,或从中提取膳食纤维、油脂、大豆异丙酮等功能性成分,为今后更好地利用酱油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酱油渣来源大豆异黄酮苷元物质组成和生理活性,试验对不同来源酱油渣脱脂前后大豆异黄酮苷元进行成分分析,并以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来源酱油渣脱脂前后不影响大豆异黄酮苷元种类(p0.05),且公司②酱油渣大豆异黄酮苷元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公司(p0.01)。经水洗、乙酸乙酯萃取以及中性氧化铝吸附后,公司②酱油渣大豆异黄酮苷元含量达到30.35%±1.34%。纯化后公司Ⅱ大豆异黄酮苷元能显著降低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的NO、TNF-α、IL-1β和IL-6,最高抑制率分别为80.65%、75.94%、78.52%和85.84%(p0.01),具有极显著抗炎效果。本项目初步研究不同来源酱油渣大豆异黄酮苷元组成和抗炎活性,对酱油渣大豆异黄酮苷元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对酱油渣进行预处理,研究挤压工艺参数对酱油渣中粗纤维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挤出物粗纤维含量为考察指标,以含水量、挤压温度、螺杆转速为挤压参数,运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对挤压酱油渣中挤压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挤压膨化参数为含水量32%,挤压温度为100 ℃,螺杆转速为95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挤出物粗纤维含量为19.5%,与挤压膨化前原料相比,粗纤维含量降低了31.3%。该挤压膨化技术可以提高酱油渣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马净丽 《中国酿造》2006,(12):49-50
酱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酱渣,酱渣容易变质,通过试验研究导致酱渣变质的原因,找出了延长酱渣保存期的方法,对酱渣的再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酱油渣和醋渣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酱油渣和醋渣富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以酱油渣为基础培养基,醋渣为填充物,研究用“863”酵母和黑曲霉混合菌株生产蛋白质含量高、酶活高的饲料的工艺条件为:自然pH值、水分65%、温度30℃、堆积厚度2~2.5cm、时间40~42h.蛋白质含量可提高10.5%~17.3%。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2):141-146
米渣生酱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还原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金属螯合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评价指标,探究了发酵温度与米渣生酱油的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并利用Folin-Ciocalteu法、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等对生酱油中总酚、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等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以阐明发酵温度对米渣生酱油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影响规律,从而阐释其抗氧化机制,并应用于猪肉保鲜试验。结果表明,米渣生酱油的还原能力、金属螯合能力以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均随发酵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顺序为50℃20℃35℃;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与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相同,均以50℃发酵的米渣生酱油含量最高,其中50℃发酵时5-HMF含量显著高于35℃和20℃,对米渣酱油抗氧化活性有重要贡献。综合分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发酵有利于提高米渣生酱油的抗氧化能力,并通过抗氧化增强食品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8.
酱油是我国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近几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酱油生产量不断增加,酱油原料显得不足,加上原料价格显著提高,开辟酱油生产原料,利用食品加工中的副产物即废渣等酿造酱油,这也是发展酱油生产的途径之一。本文介绍利用棉子饼、米渣、芝麻渣、豆腐渣、粉丝下脚料等酿造酱油的研究和生产。  相似文献   

19.
以米渣代替大豆酿造酱油,所得生酱油品质优良,但是蛋白质利用率相对较低。文章以氨基酸态氮、总氮转化率和氨基酸转化率为指标,评价原料中米渣与麸皮的比例对米渣蛋白利用率的影响,以提高米渣蛋白的利用率。结果表明:米渣与麸皮的配比为6∶2时,米渣生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分别达到1.108g/dL和6452.60mg/dL,而当配比为4∶4时,总氮转化率和氨基酸转化率最高,分别达到为69.68%和59.49%,游离氨基酸总量为5280.65mg/dL,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国标中二级以上酱油的标准。适当降低曲料中米渣与麸皮的比例有利于提高生酱油中蛋白质利用率,以4∶4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以酱油渣和麸皮为原料进行通风池制种曲的工艺流程和操作。适用于大型酱油生产厂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