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34年首先从牛眼中分离出来,并经过科研人员的研究开发将其产业化以后,透明质酸被广泛地应用到了诸多领域。无论是在医药卫生领域,还是美容化妆品行业,透明质酸都展示出了它不凡的身姿。它能抑制软骨退行性变,能保护软骨细胞,能抑制关节疼痛和炎症,同时,它还可以抑制疤痕组织的生成和促进烧烫伤创面的愈合……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透明质酸的钠盐——透明质酸钠不只在传统的眼科领域,在其他许多疾病的治疗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紫苏叶抗过敏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药食兼用的紫苏叶提取物HA、HB、HC、HD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透明质酸酶体外试验、小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对紫苏提取物的抗过敏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紫苏提取物HD能显著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小鼠皮肤蓝斑的吸光值,明显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显著拮抗组织胺所致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现出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紫苏提取物HC次之,HA、HC抗炎抗过敏效果不如HC、HD明显。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试验作为植物有效成分的初步筛选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透明质酸因其独特的生理生化特性在食品、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来源于水生生物透明质酸的基本特性以及提取纯化方法,为其部分取代陆生生物透明质酸及其在食品、医药工业中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水产透明质酸进一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透明质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目前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生物活性和使用效果与其相对分子量相关。近年来,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在抗肿瘤、促进伤口愈合与血管生成、免疫调节、药物靶向等方面具有重要潜在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生物活性功能以及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Q:郭总,请您简单介绍一下透明质酸这种新原料? A:透明质酸这种物质,最初是1934年由美国科学家Mayer在牛眼球的玻璃体中发现的,是一种在脊椎动物细胞内广泛存在的大分子多糖类物质,一般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是透明质酸的钠盐,即透明质酸钠.最近几十年来,透明质酸首先在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Streptococcuszooepidem icsH23 摇瓶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条件,并对发酵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H23 在通风和厌氧条件下都能生产透明质酸.透明质酸的合成和菌体生长是偶联的,对不同的碳源质量浓度显示出不同的规律.酵母膏、葡萄糖是合适的氮源和碳源,初始质量浓度应分别为2 g/dL、4 g/dL. Mg2+ 对发酵有很大的影响,MgSO4·7H2O 最佳质量浓度为0.2 g/dL. 摇瓶条件如温度、通风等也影响透明质酸的形成,温度33 ℃,摇瓶装液量40 m L时最有利于透明质酸合成.在较适合的条件下,透明质酸产量可以达到0.47 g/L,产物对碳源的转化率为2.1% .  相似文献   

7.
由于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具有粘度强,保湿性好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药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以葡萄糖为碳源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在遗传,菌种选育,发酵过程和分析等方面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边玲 《食品与药品》2009,11(6):60-60
透明质酸(HA)低聚糖能够刺激血管生成并抑制肿瘤生长,故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郭学平等人采用一种新型重组透明质酸裂解酶(HAase)将高分子量透明质酸快速降解,经凝胶渗透色谱纯化,得到了高纯度、分子量明确的HA低聚糖。HAase来自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的表达载体是pBV220。经过纯化和复性,HAase溶液的比活性为3800U/mg。最佳反应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Ada  潘铭 《食品与药品》2010,12(6):48-49
美容达人都知道,透明质酸(HA)是国际公认的、最理想的天然保湿因子,不但有保温和营养的作用,而且它的美容效果是其他任何保湿剂无法比拟的——它几乎可以用在所有含水的化妆品中:  相似文献   

10.
透明质酸近两年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明质酸是一种在体内广泛分布的黏多糖,已成功用于骨科、眼科、整形美容、保健食品等领域,但仍有许多新的应用领域不断被发现,并研制了新的衍生物.本文综述了近两年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广西轻工业》2016,(11):25-26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简称HA)是一种酸性粘多糖,可用于眼科微手术、关节炎治疗、高级化妆品等领域。综述近年来透明质酸的提取和合成等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透明质酸是一种高分子糖胺聚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疗等领域。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具有不受原料限制、产品质量稳定、纯度高和成本低等优点,已逐步取代动物组织提取法,同时育种技术和发酵优化实现了透明质酸的高产量和高分子量。综述近年来利用菌种诱变选育、基因工程育种、代谢工程改造、发酵优化等策略提高透明质酸产量和分子量的研究进展,阐述不同策略的作用机理与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制备牡蛎肽的基础上,探讨其抗过敏性和低致敏性。结果表明,牡蛎肽氨基酸组成丰富,含有较高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牡蛎肽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 u的水解物占比高达90.4267%,易于人体直接吸收。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试验和RBL-2H3体外细胞模型显示牡蛎肽能显著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对RBL-2H3细胞组胺的释放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LISA和等温滴定量热试验表明,牡蛎肽与过敏血清IgE的反应性与牡蛎蛋白相比明显降低(P0.05),牡蛎肽与致敏血清IgE的结合常数也小于牡蛎蛋白,说明牡蛎肽具有良好的抗过敏性和低致敏活性,为其作为新型配料应用于功能性运动饮料、保健食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美容达人都知道,透明质酸(HA)是国际公认的、最理想的天然保湿因子,不但有保温和营养的作用,而且它的美容效果是其他任何保湿剂无法比拟的——它几乎可以用在所有含水的化妆品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高效提取胶原蛋白中的透明质酸酶抑制肽。方法:以剑鱼(Xiphias gladius)鱼皮为原料,使用胃蛋白酶提取酶溶性胶原蛋白并使用盐析法进行纯化,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胶原蛋白种类;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透明质酸酶抑制肽的提取工艺。结果:使用胃蛋白酶提取的胶原蛋白为I型胶原,透明质酸酶抑制性胶原蛋白肽的优化提取条件为复合酶比(m胶原蛋白酶∶m蛋白酶)8∶2,酶解温度32 ℃,酶解时间6 h,加酶量6%。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肽的透明质酸酶抑制率为42.35%,响应面模型拟合性好,透明质酸酶抑制率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工艺可应用于对剑鱼鱼皮中具有透明质酸酶抑制性的胶原蛋白肽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透明质酸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透明质酸酶及透明质酸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ase)是能使透明质酸产生低分子化作用酶的总称。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生物化学名词》将hyaluronic acid译为透明质酸,《药学名词》和药品的国家标准则将其称为玻璃酸,两者为同一种物质,故透明质酸酶亦称为玻璃酸酶。  相似文献   

17.
研究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寡肽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分泌以及对小鼠真皮中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采用WST-8法测定了该胶原蛋白寡肽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了胶原蛋白寡肽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分泌的影响;以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为实验对象,考察胶原蛋白寡肽对小鼠真皮中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蛋白寡肽能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p<0.01),能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和小鼠真皮中胶原蛋白的合成(p<0.05)说明该胶原蛋白寡肽能有效促进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美容精选I     
《国际服装技术》2008,(1):164-164
眼部护理不能仅仅停留在晚间白天,眼周肌肤更需要时刻滋润。AQUAEX美目无痕眼棒.不仅能为纤细的眼部肌肤提供源源水润,还通过天然NAG和β胡萝h素的相乘效果充实表皮的透明质酸,改善已经出现的眼部细纹,并抑制紫外线及电脑辐射而易于产生的活性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羧甲基化油茶籽粕多糖(CM-COP)和乙酰化油茶籽粕多糖(Ac-COP)的修饰工艺,并研究其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取代度为指标,采用氢氧化钠—氯乙酸法和乙酸酐法分别对油茶籽粕多糖(COP)进行羧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结果:CM-COP最佳修饰工艺为氢氧化钠浓度1.5 mol/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0 ℃;Ac-COP最佳修饰工艺为乙酸酐用量3.0 m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0 ℃;COP、CM-COP、Ac-COP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8.0%,90.3%,92.2%。结论:COP、CM-COP、Ac-COP对透明质酸酶均具抑制作用,且CM-COP和Ac-COP的抑制活性高于COP,说明改性修饰能增加COP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实验测定不同萌芽天数(0~6d)赤小豆抗敏活性,同时测定不同萌芽天数(0~6d)赤小豆中总皂苷、总多酚及总多糖含量,并与透明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赤小豆萌芽第4d抗敏效果最佳,各成分在萌芽过程中的变化不同,结合萌芽过程中多酚、多糖和皂苷类成分总含量的变化,确定多酚类物质是赤小豆萌芽中的主要抗敏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