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鲍菇液态发酵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鲍菇是一种珍贵的药食皆宜的真菌.为在较短时间内大量获得杏鲍菇菌体,该试验探讨了液态发酵方法制备杏鲍菇.试验以杏鲍菇菌丝体干重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杏鲍菇液态发酵培养基和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液态发酵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g/L、蛋白胨5g/L、KH2PO40.8g/L、MgSO41.2g/L、VB110mg/L时杏鲍菇菌丝体生物量较高.在摇瓶培养条件中研究了种龄、装液量、初始pH值、接种量、温度、转速、培养时间等对液态发酵杏鲍菇菌体生物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培养条件:种子培养6d,装液量20% (v/v),接种量为10% (v/v),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自然,培养温度为25℃,摇瓶转速为140r/min,发酵8d,杏鲍菇菌丝产量可达8.23g/L.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米糠的利用价值,将米糠作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对灰树花液态发酵转化米糠生产灰树花多糖的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从基础发酵培养基出发,在米糠添加量(1%~5%(wt))、葡萄糖添加量(0.5%~2.5%)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葡萄糖添加量(1%~2%)、米糠添加量(4%~6%)和蛋白胨添加量(0.3%~0.5%)三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得到了灰树花液态发酵过程中在基础培养基中最优的额外添加物和量为:米糠40~60g/L、葡萄糖15g/L、蛋白胨3~4g/L。得到胞内多糖为281.3mg/100mL,菌丝的平均产量值为1 246.7mg/100mL。试验结果表明,可以米糠为主要培养基成分替代或少用葡萄糖等碳源,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对鼠李糖乳杆菌发酵生产L-乳酸的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氮源组合为酵母粉5g/L,蛋白胨10g/L,牛肉膏15g/L;生长因子实验表明,番茄汁和白菜汁的添加量各为10%时,L-乳酸的产量最高;葡萄糖、吐温80、生长因子和氮源的四因素正交实验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60g/L,酵母粉5g/L,蛋白胨10g/L,牛肉膏15g/L,吐温80 lmL/L,番茄汁50mL/L,白菜汁50mL/L.用该培养基发酵所得L-乳酸的产量高达143.6g/L,得率为89.8%.  相似文献   

4.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响应面法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JN168产虫草素的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确定蛹虫草产虫草素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蛹虫草产虫草素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适质量浓度为40 g/L;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最适质量浓度15 g/L;加入的无机盐及其添加量分别为MgSO40.76 g/L,K2HPO40.63 g/L,CaCl20.66 g/L,Na2HPO40.67 g/L。优化后发酵液中虫草素质量浓度达到633.47 mg/L,是优化前的6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廉价菜粕作为氮源,对其直接生物利用过程中的碳源种类和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方法研究液态静置培养模式下细胞生长和伊枯草菌素生产变化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两阶段(振荡+静态)组合式培养模式。结果麸皮作为碳源最有利于伊枯草菌素表达,最高浓度是葡萄糖作为碳源时最高产量的1.6倍;液态静置培养基表面能够形成厚而稳定的生物膜,发酵中后期具有比振荡培养更高的伊枯草菌素生产强度;采用液态振荡和静置组合培养方式伊枯草菌素最高浓度可达1.10 g/L,接近完全振荡培养时的最高水平(1.16g/L)。结论相对于传统的全程式振荡培养而言,这种新的组合培养方式不仅有利于伊枯草菌素高产期(发酵中后期)的过程控制,还能降低整个发酵过程的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根据对融合子Sr-1菌株摇瓶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单因素优化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获得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3g/L、糊精7.7g/L、胰蛋白胨26g/L、酵母浸粉8.2g/L、初始pH7.0、最佳接种龄28h,发酵周期72h。  相似文献   

7.
基于黑木耳菌Aas1502液态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胞外多糖产量和菌丝体干重为检测指标,优化黑木耳菌Aas1502胞外多糖液态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种类及培养基中碳源、氮源、KH_2PO_4和MgSO_4·7H_2O的浓度。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并通过方差分析最终确定优化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淀粉20g/L、葡萄糖20g/L、蛋白胨4g/L、KH_2PO_4 1.5 g/L、MgSO_4·7H_2O 0.2 g/L,此时胞外多糖产量和菌丝体干重,分别为9.36g/L和12.27 g/L,胞外多糖比优化前提高了1.48倍为后续利用深层发酵提取黑木耳多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得到适于液态摇瓶发酵的杏鲍菇菌株,并优化其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方法筛选发酵最佳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培养基配方、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对发酵过程中影响杏鲍菇菌丝生长的三个关键因素(温度、转速和发酵周期)进行优化,最后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3.50 g/100 m L,胰蛋白胨0.50 g/100 m L,磷酸二氢钾0.30 g/100 m L,硫酸镁0.20 g/100 m L,p H自然。当发酵温度为25℃,摇床转速170 r/min,发酵周期7.5d(180 h)时,杏鲍菇菌丝体生物量(干重)达1.687 g/100 m L。结论采用单因素、正交、响应面等试验方法筛选得到了菌株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α-蒎烯的产量,对YJM28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响应面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了适合发酵α-蒎烯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Plackett-Burman实验方案筛选出了影响α-蒎烯产量的3个重要因子;通过中心组和实验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3个因子的最佳浓度:微量元素溶液63.78μL/100m L,蛋白胨9g/L,葡萄糖2.77g/L。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产α-蒎烯,48h后的α-蒎烯产量达33.26mg/L,比优化前提高了6.75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已有一定胞外cAMP生产能力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株G2,考察影响其生长和发酵生产胞外cAMP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初步的发酵工艺优化,为下一步的菌种改造和发酵过程优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酵母粉、蛋白胨含量及其配比是本研究考察参数中影响最大的因素,100 g/L葡萄糖和20 g/L酵母粉、40 g/L蛋白胨(简称为2*YP)培养基发酵的最大cAMP浓度可以达到(4 311.2±308.3)μmol/L,为100 g/L葡萄糖和10 g/L酵母粉、20 g/L蛋白胨(简称为1*YP)含量下最大值(1 972.0±122.5)μmol/L的2.186倍;添加前体物腺嘌呤(终质量浓度0.625 g/L)到前述2种培养基中可以进一步提高产量,分别达到(4 678.1±238.6)、(3 387.3±277.8)μmol/L,增幅分别为8.5%和71.8%;添加前体物次黄嘌呤到100 g/L葡萄糖和1*YP培养基中提高产量6.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