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胶-凝胶法红磷微胶囊棉织物阻燃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机氢氧化铝为壁材,超细红磷为囊材,制备了红磷微胶囊阻燃剂;将溶胶-凝胶法技术与超细红磷微胶囊阻燃剂相结合,对纺织品进行阻燃整理;用扫描电镜法对整理后的织物表征,并测定整理后棉织物的阻燃性能和耐久性。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红磷微胶囊整理的棉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和耐久性,但白度和断裂强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以硬脂酸丁酯为芯材,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二乙烯三胺(DETA)为反应单体,制备聚脲微胶囊,并通过涂层法整理棉织物。通过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微胶囊进行结构表征和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为聚脲结构的壳体,可耐200℃以上的高温;采用扫描电镜对微胶囊及涂层整理织物进行观察,发现微胶囊表面光滑致密,呈球形分布,整理织物中的微胶囊分布效果较好。当织物3.5 g,微胶囊0.8 g,黏合剂1.0 g时,整理织物手感良好,经5次水洗后微胶囊的残留率高于90%,熔融热焓为22.12 J/g,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调温效果。  相似文献   

3.
相变微胶囊整理棉织物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制具有蓄热调温功能的织物,将微胶囊相变材料(MPCMs)整理到棉织物上,通过SEM、FT-IR、DSC及织物强力仪等测试手段测定整理前后棉织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MPCMs可被均匀地整理到棉织物表面,MPCMs整理对棉织物的微细结构不产生影响;经MPCMs整理后棉织物可以吸收一定的热量,整理后棉织物的热分解温度和熔融热焓值均较整理前提高;织物升温曲线表明经MPCMs整理后,织物具有优异的调温性能;整理后的棉织物经、纬向断裂强度均提高,透气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黄芩苷、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了微胶囊,表征了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化学成分、热学性能及抗菌性能。采用交联剂整理法分别制备了黄芩苷和黄芩苷微胶囊功能棉织物,对比分析了两种织物的表面形貌及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对大肠埃希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在99%以上;相比于黄芩苷,微胶囊可以更好地黏附在棉织物表面;两种功能织物的抑菌率均大于90%;洗涤后,黄芩苷微胶囊棉织物的抗菌性优于黄芩苷整理棉织物。  相似文献   

5.
选用PBS8300、PBS8900和缓释驱蚊微胶囊3种驱蚊整理剂分别对涤纶和棉织物进行浸渍整理。为进一步研究整理后织物的应用性能,又对它们进行了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染色处理。结果表明:用微胶囊整理的棉织物活性染色效果好,颜色深,皂洗和耐摩擦牢度好;用微胶囊整理的涤纶织物染色效果较整理前稍好,但各项牢度差。因此,用缓释驱蚊微胶囊整理的棉织物的染色应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以光敏变黄染料为芯材的脲醛微胶囊,采用涂层整理工艺将其应用于棉织物,分析脲醛光敏变色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分布、颜色性能。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呈规则球形,表面光滑,结构致密,粒径约2.7μm,粒径分布集中。研究了微胶囊用量、粘合剂用量对织物颜色性能、耐皂洗色牢度、耐疲劳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胶囊用量为6%,粘合剂用量为10%时,涂层棉织物K/S值为1.215,经过22次耐光疲劳性循环后仅降低0.479,耐皂洗色牢度达4~5级。  相似文献   

7.
为研制具有蓄热调温功能的织物,将微胶囊相变材料(MPCMs)整理到棉织物上,通过SEM、FT-IB、DSC及织物强力仪等测试手段测定整理前后棉织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MPCMs可被均匀地整理到棉织物表面,MPCMs整理对棉织物的微细结构不产生影响;经MPCMs整理后棉织物可以吸收一定的热量,整理后棉织物的热分解温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香茅精油为芯材,阿拉伯胶、明胶为壁材,Span-80和Tween-20复配作为乳化剂,通过复凝聚法制备香茅精油微胶囊,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驱蚊整理中。通过探讨乳化温度及时间、复合乳化剂HLB值及用量、复凝时间、碱化处理时间及固化工艺等因素,确定了香茅精油微胶囊的制备优化工艺。采用香茅精油微胶囊浸轧棉织物最佳整理工艺为:微胶囊质量浓度40 g/L、黏合剂质量浓度100 g/L、焙烘温度110℃、焙烘时间4 min、轧余率80%。整理后棉织物的增重率可达2.48%,其强力和耐日晒色牢度可达到一般织物的服用要求,且具有较强的防蚊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香茅精油微胶囊悬浊液对棉织物进行功能整理,通过对比整理前后织物服用性能与驱蚊效果来研究功能整理的可行性。测试表明:除硬挺度外,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与光滑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依然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在15 d以内、水洗5次以下,功能整理能够较好地保证织物的驱蚊性。研究认为:利用香茅精油微胶囊悬浊液对棉织物进行驱蚊功能整理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印染》2015,(21)
将芦荟/当归微胶囊和提取液采用浸渍和浸轧方式整理棉织物,探讨了整理方式、芯材质量浓度、交联剂质量浓度、整理温度和时间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得到的优化工艺为:芦荟/当归微胶囊整理剂100 g/L,交联剂37.5 g/L,浸渍温度40℃,浸渍时间40 min,浴比1∶40,100℃预烘3 min,120℃焙烘3 min。芦荟/当归微胶囊整理棉布的强力、耐日晒牢度和耐水洗牢度能达到一般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染苑精萃     
《印染》2005,31(18):54-54
棉织物酶精练对染料可及度的影响;高速而又经济的印花机;尼龙6和尼龙6,6活性染色固色;棉织物的化学整理和同浴染色;抗菌防臭、抑菌醋酯纤维Pasteclin;生物处理染色废水的活性炭辅助臭氧化再处理;纳米材料的分散及在棉织物抗菌整理中的应用;染料污水在开放式旋转光催化反应器中的降解;纺织品中游离甲醛问题的探讨;混合多元羧酸/混合催化剂对苎麻织物的防皱整理。  相似文献   

12.
以环糊精为壁材,芦荟蒽醌类化合物为芯材制备微胶囊,探讨了反应温度、核壳比、反应时间对微胶囊包合率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电镜扫描和红外分析,并将其整理到棉织物上,测试了其抗菌性、抗紫外性.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核壳比1∶5,45℃,2.0h,乳化剂Span60 2 g/L和转速900 r/min.整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   

13.
将含有固-液相变材料的调温微胶囊结合水性聚氨酯黏合剂,通过浸轧的后整理方式处理到纯棉织物上,使织物具备一定的调温效果。探讨了调温整理液中调温微胶囊含量占比对织物增重、调温性能、透气性能以及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调温整理后的织物焓值与整理液中调温微胶囊的含量有关,调温微胶囊含量越高,织物焓值越大;将升、降温阶段的实际焓值与理论焓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呈现较高程度的正相关关系。通过调温整理后织物的升温实验可知,整理液中调温微胶囊含量越高,织物升温速率越慢。在黏合剂浓度一定的条件下,调温微胶囊含量越高,织物增重越明显,织物透气性越差。与原织物比较,经过调温整理后的织物透湿性能下降,但是,比较经过不同调温微胶囊含量整理的织物,浸轧液中调温微胶囊含量越高,织物的透湿性能反而越好。  相似文献   

14.
于丹凤  裴广玲 《纺织学报》2012,33(10):98-102
 摘 要:为了延长橄榄油在纺织品及服饰上的作用时间,本文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璧材,将其制备成橄榄油微胶囊。并采用自制的橄榄油微胶囊,对棉织物进行整理。考察了预烘温度、焙烘温度及时间、整理剂固含量、整理剂与粘合剂体积比等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对织物整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测试整理后棉织物含油率、透气透湿等性能,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如下:预烘温度70℃、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1min、整理剂固含量为5%、整理剂与黏合剂的体积比为1:1。整理后的棉织物含油率在2%~5%,透气透湿性较好,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和一定的耐洗性,能够满足一般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探讨环保聚脲微胶囊相变材料用于棉织物整理的工艺及调温效果。采用浸轧法将自制的微胶囊相变材料整理到棉织物上,研究了浸轧方式、微胶囊用量、黏合剂用量和焙烘温度对处理织物增重率、储热性能及耐洗性能的影响,并对整理后织物的表面形貌和调温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温棉织物较优工艺为采用二浸二轧整理方式,微胶囊用量150g/L,黏合剂用量40g/L,焙烘温度130℃。认为:所制得的调温棉织物对外界温度变化起到了明显的缓冲作用,具有良好的调温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以改性淀粉为壁材制备微胶囊化薄荷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两种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N—LOK为壁材,薄荷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薄荷油,研究了不同壁材和不同薄荷油载量对微胶囊化产品的产率、效率和保留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微胶囊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HI—CAP100为壁材、薄荷油栽量为质量分数40%的微胶囊化薄荷油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形物质量分数45%。均质压力35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95℃。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测定HI-CAP100为壁材的微胶囊化薄荷油产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3℃,因此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化薄荷油产品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一种可检测紫外光强度的光致变色纺织品,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以螺吡喃光致变色材料为芯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的微胶囊,用微胶囊对棉织物进行丝网印花。表征了所制备微胶囊的粒径、形貌、芯材包封率及光致变色性能。采用自制变色梯度板记录微胶囊印花织物变色色差,探究了紫外光辐照条件对棉织物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和印花工艺对其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螺吡喃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729 nm,分散指数为0.34;印花织物变色色差随微胶囊质量分数、紫外光强度及照射时间的提高而增加,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4%的印花织物经30 W/m2紫外光照射100 s,变色色差可达19.02;印花织物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分别可达4~5级和4级,20次紫外-可见光循环照射后光致变色色差损失12.26%。  相似文献   

18.
以具有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和透明质酸作为微胶囊囊壁材料,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得到天然多糖微胶囊。分别探究了碳酸钙模板形貌、微胶囊的形貌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加入PSS的碳酸钙模板分散均匀,有利于囊壁材料的吸附与组装;使用此模板制备出的微胶囊结构完整,尺寸均一;将抗菌消炎药物环丙沙星包埋在微胶囊内部,然后与棉织物结合,结果显示,微胶囊可以与织物进行良好结合;使用整理后的棉织物探究其抗菌性能,结果发现此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为抗菌和医疗纺织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徐宁  俞丹  刘保江  钟毅  王炜 《印染》2012,38(2):10-14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茉莉香精微胶囊,并通过紫外线固化的方式对棉织物进行芳香整理。红外光谱(FTIR)和光学显微镜(OM)结果显示,其平均粒径为2.6μm,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光固化黏合剂可以实现微胶囊在棉织物上低温条件下固着。当不饱和聚氨酯预聚体为20%,光引发剂Runte-cure1265为2%时,涂层织物烘干后在1 000 W的高压紫外线光源下固化4 min,制得的芳香织物可以经受30次家庭洗涤,整理后的织物强力和硬挺度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固液石蜡和香精油为芯材,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包裹相变材料和精油的微胶囊。采用湿法涂层法将其整理于棉织物表面,获得可以持久释放香味的纺织品,其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探究精油的添加量对微胶囊包覆能力和形貌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粒径分布、潜热存储和释放性能进行表征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当精油添加量为3 mL时,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1.147μm,相变潜热值为15.7 J/g。水洗10次后,涂层织物香味值为55,仅下降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