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β-环糊精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糊精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成为一种优良的包合材料,β-环糊精在工业上更具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各领域广泛应用.介绍了β-环糊精的结构和工业高产的技术方法,简述了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工业应用上的新进展;分析了目前β-环糊精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并对β-环糊精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一氯三嗪-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氯三嗪-β-环糊精对棉织物进行接枝处理,使得-β-环糊精永久地固着在织物上,制备出芳香除臭型织物,文中对影响一氯三嗪-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接枝后织物的耐洗牢度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后整理方法具有较高的接枝率和较好的耐洗牢度。  相似文献   

3.
甲基-β-环糊精对麸皮黄酮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相溶解度研究了甲基-β-环糊精与黄酮形成的包合物.相溶解度曲线表明甲基-β-环糊精与黄酮形成了1∶1包合物,包合物属于AL型,甲基-β-环糊精比β-环糊精具有更强的结合能力,其增溶作用也比环糊精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ONIOM (B3LYP/6-31G*:PM3)理论方法模拟了β-环糊精包合反式白藜芦醇 (trans-Resveratrol)的过程,首先分别以β-环糊精和反式白藜芦醇为单体,然后通过穿越和旋转两个包合过程探讨了反式白藜芦醇从β-环糊精大小口径穿越的稳定程度,反式白藜芦醇和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驱动力,促进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在气态环境中β-环糊精与反式白藜芦醇形成包合物的驱动过程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可以包合反式白藜芦醇且反式白藜芦醇容易从β-环糊精的小口径进入形成稳定的包合物,电荷转移和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形成包合物的主要驱动力,氢键促进了包合物的稳定性,而且在298-15K和1atm的气态环境条件下,形成包合物的过程是焓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芒果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选.结果表明:芒果苷一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包合条件为芒果苷Y与HP-β-CD的分子比为1:0.5、乙醇体积分数为70%、搅拌时间为1.5h.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芒果苷的溶解度提高约300倍,溶解度可达35.36%.  相似文献   

6.
以麦芽糖、β-环糊精为原料,采用普鲁蓝酶生物反向合成得到超高水溶性的麦芽糖基(α-1→6)β-环糊精,试验测定,在pH4.0~4.2,温度58—60℃,酶量220—308U/g β-CD,麦芽糖与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7:1~8:1,反应时间35—38h的条件下,环糊精转化率可达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咯萘啶-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其中包合工艺优选采用正交试验法.结果表明,咯萘啶-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包合条件为:羟丙基-β-环糊精与咯萘啶分子比为5∶1,乙醇体积分数为70%,搅拌时间为1h;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咯萘啶的溶解度提高166.3倍,溶解度可达15.30%.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β-环糊精包合阿司匹林的工艺条件.方法:选择阿司匹林与β-环糊精用量比、包合温度及搅拌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包合阿司匹林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阿司匹林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1 2,包合温度60℃,搅拌时间1.5 h.结论:用β-环糊精包合阿司匹林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和有效,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β-环糊精包合皮革防霉剂N-辛基-4-异噻唑啉-3-酮(IT)制得了缓释长效防霉剂,研究了OIT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对产物包合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包合条件,最后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缓释性能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pH、温度、加酶量、反应时间对环糊精糖基转移酶生产γ-环糊精有影响.并用响应面实验确定了生产γ-环糊精的最佳工艺参数:pH8.12、温度60 ℃、加酶量1 200 U/g底物.该工艺条件下,γ-环糊精的产量可达14.31 mg/mL.  相似文献   

11.
以钛酸丁酯作为无机前驱体,两种β-环糊精衍生物作为有机体,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β-环糊精衍生物/T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运用IR、TG、SEM、激光粒度对合成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新型杂化材料不仅具有环糊精特征结构的有机组分和TiO2的无机组分;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呈较均匀球形颗粒等特点。同时,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β-环糊精衍生物/TiO2中环糊精衍生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格列本脲的包结作用,考察了包结物的性质。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了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本脲二者的包结摩尔比和包结稳定常数,采用中和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固体包结物,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式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固体包结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格列本脲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相溶解度图为典型的AL型,两者形成了1∶1的可溶性包结物,在25℃时包结物平衡常数(K1∶1)为303 L.mol-1。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包结物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包结物是格列本脲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到羟丙基-β-环糊精中。包结物的水溶性实验结果表明包结后格列本脲的溶解度增加了15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三氟氯氰菊酯的增溶和光催化降解作用。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能增强三氟氯氰菊酯的水溶性,在20 g/L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下,三氟氯氰菊酯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提高了20.77倍,且其对三氟氯氰菊酯的光敏效率随光照时间延长而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共研磨法和饱和水溶液法合成β-环糊精和克百威的包合物,通过红外、紫外和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不同浓度下β-环糊精溶液对克百威溶解度的影响,绘制出相溶解曲线图以确定β-环糊精和克百威之间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包合物。利用克百威的内源荧光特性,根据包合前后以及在不同温度下荧光强度变化,结合Stern-Volmer方程,获取不同温度下β-环糊精和克百威之间的结合常数Kc;热动力学方法研究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根据热力学参数得出包合反应是自发熵和焓共同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β-环糊精为单体,2,4-二异氰酸酯甲苯和环氧氯丙烷及淀粉为交联剂,合成了3种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分别测出了这些聚合物的交联度,并对产物进行了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它们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所合成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不溶于水和常见的酸、碱及有机溶剂,聚合物含交联剂的特征基团,具有环糊精的空腔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可用作靶向药物载体的磁性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使β-环糊精包裹在Fe3O4表面上,制得了磁性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磁性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搅拌速度500 r/m in;OP浓度,w=4%;β-CD 8 g;环氧氯丙烷35mL.最佳条件下磁性微球的粒径和Fe3O4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62μm、72.3%,磁响应性较强,磁化率为8.56×10-4cm3/g.同时采用TEM、IR、XRD对磁性微球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以环氧氯丙烷和正丙醇为原料,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正丙基缩水甘油醚。以正丙基缩水甘油醚和β-环糊精为原料,在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合成了多取代的丙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反应的收率为60%。利用薄层色谱、红外光谱、差热扫描量热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所合成的丙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进行表征,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计算多取代丙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平均取代度,并以对氨基苯甲酸和对氨基苯磺酸为客体,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丙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分子识别性能,研究发现氢氧化钠低质量分数水溶液条件下所得反应产物对客体分子具有较好的包结作用。  相似文献   

18.
响应曲面法在环糊精糖基转移酶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pH、温度、加酶量、反应时间对环糊精糖基转移酶生产γ-环糊精有影响.并用响应面实验确定了生产γ-环糊精的最佳工艺参数:pH8.12、温度60℃、加酶量1200U/g底物.该工艺条件下,γ-环糊精的产量可达14.31mg/mL.  相似文献   

19.
以β-环糊精、麦芽糖为原料,采用异淀粉酶反向合成得到超高水溶性的麦芽糖基(α-1→6)β-环糊精.其最佳合成条件为:麦芽糖与环糊精摩尔比8∶1、异淀粉酶300 U/gβ-环糊精、反应pH 6.0、温度50℃、反应时间35 h.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方法,研究β-环糊精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包结作用,证明β-环糊精包结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可能性,并讨论包结物的结构、溶解度、单分子包结情况和NaOH对其增溶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