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该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盐制巴戟天中提取粗多糖(SMP),经DEAE-52纤维素柱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 100柱分离纯化得到多糖(SMP-4),采用红外光谱、高效凝胶渗透凝胶色谱、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波对SMP-4进行结构表征,并以RAW264.7巨噬细胞为模型,通过测定其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来评价其免疫活性。多糖结构分析表明,SMP-4是由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核糖、木糖、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的,摩尔比例为:0.55:0.23:0.16:0.03:0.02:0.01:0.01,分子量为1.32×105 u的多糖。SMP-4具有六种糖苷键,其中→3)-D-Araf-(1→占比最高,为58.35%。在免疫活性评价分析中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15.625~500.000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不影响RAW264.7细胞的增殖,同时能显著地促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分泌。SMP-4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时,RAW264.7细胞分泌的TNF-α质量浓度最高,为2 100.00 pg/mL(P<0.001);在31.25 μg/mL质量浓度下,RAW264.7细胞分泌的IL-1β质量浓度最高,为14.50 pg/mL(P<0.05)。综上,SMP-4表现出良好免疫活性,具有成为一种天然的免疫调节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榛仁分离蛋白水解肽经超滤获得的分子质量小于3 kDa的组分为研究对象,采用凝胶色谱及反相高效 液相色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得组分进行结构鉴定和验证。结果显示:经Sephadex G-15分离得到的组分B1 能极显著降低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水平(P<0.01);经质谱解析筛选出的肽段Pro-Glu- Asp-Glu-Phe-Arg(PEDEFR)对细胞无毒性作用,高浓度PEDEFR(>50 μmol/L)能提高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能 力;当浓度达到100.0 μmol/L时,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率达到44.21%,在伴刀豆蛋白A共同作用下,增殖率达到53.22%。 PEDEFR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能力,本研究为榛仁免疫活性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探究银耳多糖、茯苓多糖、香菇多糖、猴头菇多糖和竹荪多糖5种食用菌多糖及其两两复配得到的10种复配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调节作用。将RAW264.7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组和样品(不同浓度的银耳多糖、茯苓多糖、香菇多糖、猴头菇多糖和竹荪多糖及其10种复配多糖)处理组,通过检测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泌水平以及吞噬能力评价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质量浓度5 μg/mL~320 μg/mL范围内,5种食用菌多糖在一定浓度时皆能表现出显著增强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活力,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效果(P<0.05)。此外,10种复配多糖在RAW264.7细胞的细胞活力、TNF-α分泌和吞噬能力皆呈现出显著的促进效果。10种复配多糖中,基于香菇多糖和猴头菇多糖的复配多糖在浓度为160 μg/mL时促进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效果最好;基于茯苓多糖和香菇多糖复配得到的复配多糖对细胞吞噬功能的增强效果最佳,且优于其组成多糖单独作用效果。基于银耳多糖和竹荪多糖复配得到的复配多糖在浓度为80 μg/mL时促进RAW264.7分泌TNF-α的效果优于其组成多糖单独作用,在浓度为160 μg/mL时对细胞吞噬功能的增强效果优于其组成多糖。银耳、茯苓、香菇、猴头菇、竹荪来源的多糖单独作用及其两两复配得到的复配多糖对RAW264.7细胞均具有免疫调节活性。不同多糖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复配后免疫调节活性优于单独作用时免疫调节活性,例如茯苓多糖和香菇多糖,银耳多糖和竹荪多糖。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白芍多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白芍多糖提取工艺参数并分析其化学组成,使用高效尺寸排阻色谱-紫外检测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示差折光检测器联机系统检测多糖分子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多糖的单糖组成和链接方式,采用WST法检测白芍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芍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5:1 mL/g、提取温度85 ℃、提取时间3.0 h,得率12.40%。白芍多糖含有96.2%±1.2%总糖和5.5%±0.6%蛋白质,未检出硫酸根和糖醛酸,其分子质量和回转半径分别为2.3×106 u和234.9 nm。白芍多糖主要含葡萄糖,大部分是通过(1→4)糖苷键链接的。同时,白芍多糖可以在2、5、10 μg/mL浓度范围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其中,10 μg/mL处理组的细胞增殖率得到大幅提升,且与其他组别的细胞增殖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点柄乳牛肝菌多糖的结构特性和免疫调节活性,本研究以点柄乳牛肝菌为材料,经水提醇沉、除蛋白、柱层析分离得到SGP3-1和SGP3-2两个多糖纯化组分。利用高效渗透凝胶色谱(HPGPC)、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红外(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表征,结果表明:SGP3-1和SGP3-2的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170.48和14.52 kDa,二者均是无定形态,不含三螺旋结构,SGP3-1以α-构型糖基为主,单糖组成以葡萄糖(55.47%)、甘露糖(20.63%)及半乳糖(14.04%)为主;而SGP3-2以β-构型糖基为主,单糖组成以葡萄糖(82.43%)为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体外实验结果表明,SGP3-1和SGP3-2在5~40 μg/mL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性,能够增加RAW264.7细胞吞噬活性,均可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促进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且SGP3-2的免疫调节活性强于SGP3-1,表明SGP3-1和SGP3-2可用于开发功能性食品,作为免疫力低下人群的膳食补充剂,为点柄乳牛肝菌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旨在研究硒化低聚氨基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功能的影响。用噻唑蓝比色法分别考 察硒化低聚氨基多糖、Na2SeO3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观察巨噬细胞形态的变化。通过中性红 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及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分别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及IL-10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及其mRNA表达水平。 结果表明:硒质量浓度为100~1 000 μg/L时,硒化低聚氨基多糖对细胞的相对增殖率无显著影响;而Na2SeO3的硒 质量浓度超过200 μg/L即对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细胞毒性作用。硒化低聚氨基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 显著提高RAW264.7细胞TNF-α、IL-6及IL-10分泌量及其mRNA表达水平,且效果比Na2SeO3处理组、低聚氨基多糖 处理组及Na2SeO3+低聚氨基多糖复合添加组好。实验结果提示硒化低聚氨基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具有一 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苗月  任桂红  甄东  赵飞  宋慧 《食品科学》2019,40(9):188-194
多种真菌多糖近年来因其免疫调节活性成为保健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本实验以食药用真菌蛹虫草提取物蛹虫草多糖(Cordyceps militaris polysaccharides,CMP)为研究材料,初步探究CMP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活性的调节机制。噻唑蓝实验结果显示CMP无细胞毒性,且100、200 μg/mL CMP可以明显增强RAW264.7细胞活性;中性红法、Griess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表明25~200 μg/mL的CMP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强RAW264.7细胞吞噬活性并增加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00 μg/mL时达到最高值;抑制剂中和实验结果显示当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和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受到抑制时,CMP诱导的RAW264.7免疫反应显著降低,这表明TLR4和MR均为CMP激活巨噬细胞的受体;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也参与CMP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TNF-α和IL-1β。表明TLR4和MR/MAPK信号传导途径在CMP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免疫应答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5种食用菌多糖,包括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茯苓多糖(Poriacocos polysaccharide)、香菇多糖(Lentinan)、猴头菇多糖(Hericium edodes polysaccharide)和竹荪多糖(Dictyophora indusiata polysaccharide)任意3种多糖复配得到的多糖复配物的免疫调节活性。方法:以RAW264.7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的复配物对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复配物处理后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复配物处理后细胞吞噬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了浓度为320 μg/mL的茯苓多糖、香菇多糖和竹荪多糖的多糖复配物,茯苓多糖、猴头菇多糖和竹荪多糖的多糖复配物以及香菇多糖、猴头菇多糖和竹荪多糖的多糖复配物外,在检测浓度范围内10种多糖复配物可明显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增强吞噬能力,提高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量。其中,10 μg/mL的银耳多糖、茯苓多糖和竹荪多糖的复配物促进巨噬细胞增殖的效果最佳,160 μg/mL的银耳多糖、茯苓多糖和香菇多糖的复配物能最好的促进TNF-α的分泌和增强RAW264.7的吞噬能力。结论:不同食用菌多糖的复配物均可调节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活性。本结果可为开发免疫调节功能的食用菌复配多糖产品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榆黄菇为研究对象,对榆黄菇多糖(PCP)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纯化、测定单糖组成和分子量,再对其体外免疫活性进行评价。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榆黄菇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59.81 ℃,提取时间2.40 h,液料比29.91 mL/g,在此条件下,预测得率为18.82%,实际得率为18.60%。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从榆黄菇多糖中分离纯化出3个多糖组分(PCP-1、PCP-2、PCP-3),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分析多糖成分和分子量,得出PCP-1由半乳糖组成,分子量为 1.90×104 u;PCP-2由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4.36:5.64,分子量2.76×104 u;PCP-3由岩藻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0.07:0.11:0.51:7.46:1.85,分子量为4.81×104 u。通过体外试验评估PCP对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PCP-1、PCP-2和PCP-3多糖质量浓度在25~200 g/mL范围内对巨噬细胞RAW264.7无毒性并具有一定增殖作用、显著提高了NO释放量并增强了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能力。当PCP-1、PCP-2和PCP-3多糖质量浓度为200 g/mL时,巨噬细胞RAW264.7 NO释放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40、11.56、11.76 moL/L。该研究结果可为榆黄菇的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锁阳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巨噬细胞RAW264.7为研究对象, 设置空白对照组、阳性(LPS)对照组、锁阳多糖给药组(25、50、100、200、400 μg/mL), 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 中性红法测定其吞噬活性; Griess法测定其对NO分泌量的影响; ELISA法测定其IL-6和TNF-α的释放能力。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 不同浓度(25~400 μg/mL)锁阳多糖均能够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P<0.05或P<0.01), 干预24 h和48 h的增殖活性明显高于干预6 h和12 h的增殖活性(P<0.05); 锁阳多糖(25~ 400 μg/mL)能显著促进细胞的吞噬活性(P<0.05); 干预48 h后, 锁阳多糖(25~400 μg/mL)的NO分泌量显著高于空白组和LPS组(P<0.05); 与空白组和LPS组相比, 锁阳多糖(25~400 μg/mL)能显著促进细胞IL-6和TNF-α的释放(P<0.01)。结论 锁阳多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巨噬细胞RAW264.7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Liao CH  Lin JY 《Food chemistry》2012,135(3):1818-1827
A novel lotus plumule polysaccharide (LPPS) was purified, characterised and cultured with RAW264.7 macrophages to evaluate its anti-inflammatory characteristics. LPPS was purified using Sepharose 6B gel filtration and dissolved into two major components, fraction-1 (F1) and fraction-2 (F2).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native F1 and F2 were approximately distributed at >2,000 and 25.7kDa, respectively. The total protein and carbohydrate constituent ratios in LPPS, F1, and F2 were 30.0±0.9% vs. 70.0±0.9%, 30.1±2.6% vs. 69.9±2.6%, and 96.5±6.1% vs. 3.5±6.1% (w/w),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F1 may be a major proteo-polysaccharide component and F2 a glycoprotein constituent in LPPS. Pro-/anti-inflammatory (IL-6/IL-10) cytokine secretion ratios by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RAW264.7 macrophag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F1 and F2 treatments, particularly by F2,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under a preventive experimental model.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purified components, F1 and F2 from LPPS, have strong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n LPS-induced inflamed macrophages in a preventive mann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恶味乳杆菌B2(Lacbacillus perolens B2)生物转化对银杏花粉黄酮组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分析银杏花粉及其生物转化产物的提取物和各自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萃取物的得率和高效液相色谱图,通过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对H2O2损伤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保护作用评价其细胞抗氧化活性。结果:通过L. perolens B2的生物转化,提取物及各相萃取物得率均有所提高,银杏花粉主要黄酮苷被转化为以山柰酚为代表的黄酮苷元,并富集于乙酸乙酯萃取相。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显示,通过L. perolens B2的生物转化,提取物和各相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均得到提高,其中生物转化产物的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高。细胞实验显示,供试的银杏花粉及其生物转化产物的提取物和各自的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均可减缓由H2O2损伤导致的RAW264.7细胞凋亡,并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生物转化产物的提取物及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H2O2损伤RAW264.7细胞的保护能力均高于对应的银杏花粉样品,其中生物转化产物的乙酸乙酯相萃取物保护能力最强,当其质量浓度为15 μg/mL时,几乎可以完全保护RAW264.7细胞不受H2O2损伤。结论:通过L. perolens B2的生物转化,银杏花粉主要黄酮苷被转化为以山柰酚为代表的黄酮苷元,提取物及各相萃取物的得率、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H2O2诱导损伤的RAW264.7细胞的保护作用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生物转化产物的乙酸乙酯相萃取物抗氧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从泽兰中提取多糖组分,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细胞免疫调节活性。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G-100柱层析从泽兰粗多糖中分离得到2 个纯多糖,分别命名为LHPS1和LHPS5。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对LHPS1和LHPS5的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HPS1(1.13×105 Da)和LHPS5(7.40×104 Da)是由多种单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的酸性多糖。总还原能力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结果表明,LHPS1和LHPS5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免疫实验分析结果表明,LHPS1和LHPS5能激活RAW264.7细胞促进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产生,并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荧光免疫激活转运实验结果显示LHPS1和LHPS5能够通过激活RAW264.7细胞中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调节免疫应答。此外,抑制剂中和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多糖可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甘露糖受体激活巨噬细胞。LHPS1和LHPS5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细胞免疫调节活性,可用作抗氧化补充剂或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4.
以野阳合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经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得到4?种多糖组分YP1-1、YP2-1、YP2-2和YP3-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进行纯度鉴定及分子质量测定,利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各多糖组分的单糖组成,通过紫外光谱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一步分析多糖结构,并通过模拟肠道内环境,测定多糖体外结合胆汁酸的能力。结果显示:野阳合粗多糖提取率为2.41%,总糖质量分数为96.35%;YP1-1、YP2-1、YP2-2和YP3-1均不含核酸和蛋白质,均为均一多糖,分子质量分别为3.52×106、3.08×106、1.93×106?Da和3.35×106?Da;主要为吡喃型糖苷环骨架,糖苷键以β-构型为主;YP1-1和YP3-1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YP2-1和YP2-2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岩藻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以上4?种多糖对胆汁酸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合率均高于97%。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从泡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中提取的泡叶藻聚糖进行化学法降解,将得到的低分子质量降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分析其基本组成特征和体外免疫诱导活性,为泡叶藻聚糖或其他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和基本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酸水解法和双氧水氧化降解法制备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降解片段,利用超滤法和Sephadex G-5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4 个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片段:HCl-F1、HCl-F2、H2O2-F1、H2O2-F2;采用对氨基苯甲酸乙酯柱前衍生样品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及化学方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和化学组成;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其重均分子质量;通过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分析HCl-F1、HCl-F2、H2O2-F1、H2O2-F2的体外免疫诱导活性。结果: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片段的组成特征表明HCl-F1、HCl-F2、H2O2-F1、H2O2-F2均为杂多糖,且单糖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4.80、4.20、5.30、2.30 kDa。免疫活性分析细胞模型结果表明,HCl-F1、HCl-F2、H2O2-F2在所测定质量浓度范围(0~200 μg/mL)内能明显诱导RAW264.7细胞活化,释放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而H2O2-F1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和TNF-α的活性明显低于HCl-F1、HCl-F2和H2O2-F2。结论: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降解片段(HCl-F1、HCl-F2和H2O2-F2)具有明显的免疫诱导活性,其中HCl-F1和H2O2-F2的免疫诱导活性明显高于泡叶藻聚糖。结合其化学组成分析的结果,提示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降解片段的免疫诱导活性是由单糖组成和硫酸根质量分数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以黑松露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黑松露多糖。提取的黑松露多糖经过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得到两个块菌多糖组分,分别为TP1和TP2。检测TP1和TP2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抑制作用、中性红吞噬能力影响。TP1进一步用葡聚糖凝胶层析柱纯化,得TP1-1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黑松露多糖两种组分TP1和TP2对RAW264.7细胞没有毒性作用,且都能显著增强RAW264.7细胞的中性红吞噬能力,但TP1的作用优于TP2。TP1-1的数均分子量为757910 u,其单糖组成为D-葡萄糖和D-甘露糖,比例分别为88.94%和1.19%。紫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块菌多糖TP1-1不含蛋白质和核酸。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TP1-1具有吡喃环的结构,具有α-型糖苷键,含有甘露糖。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微波辅助溶剂法提取的黑加仑果实多糖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Fe2+-VC-H2O2降解,经Sepharose 6B柱层析法分离,得到两种多糖(DP-1和DP-2)。经液相色谱测定DP-1和DP-2分子质量分别为1.29×106 Da和1.07×106 Da;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DP-1和DP-2由相同的6 种单糖构成,但组成比例不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及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DP-1和DP-2糖链上都含有α-、β-吡喃环,且主要是由6 种糖残基构成。功能特性测定结果显示DP-1和DP-2具有一定的吸湿性、保湿性及热稳定性。活性实验结果证实多糖DP-1和DP-2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最高,分别为(67.45±3.45)%和(73.22±0.48)%;对α-淀粉酶抑制率也最高,分别为(64.74±2.08)%和(73.28±2.52)%。此外,两种多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属于可逆竞争型。本研究可为黑加仑果实多糖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薛宏坤  谭佳琪  李倩  唐劲天 《食品科学》2021,42(13):103-113
本研究旨在探究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对H2O2诱导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通过噻唑蓝法测定C3G和过氧化氢分别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利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通过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3G(6.25~25.00 μmol/L)能显著抑制H2O2诱导RAW264.7细胞活性降低(P<0.05)。C3G显著降低H2O2诱导RAW264.7细胞内ROS过表达、MDA水平和NO释放(P<0.05),显著增加SOD和GSH-Px活力(P<0.05)。此外,与空白对照相比,400 μmol/L H2O2处理组中,蛋白激酶Mst1/2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Keap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而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和下游抗氧化酶HO-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而采用C3G干预RAW264.7细胞,上述相关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被逆转。结论:C3G对H2O2诱导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Mst/Nrf2信号通路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