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讨pH、光照、温度、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防腐剂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理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可以稳定存在;对光、热敏感,稳定性差;氧化剂和还原剂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Na^+、Fe^(2+)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有破坏作用,Mg^(2+)、Mn^(2+)、Cu^(2+)可起到一定辅色作用;苯甲酸钠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不大,抗坏血酸具有减色作用。在今后的加工或贮藏中,应尽量选择避免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具有破坏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优化了超声辅助提取火龙果皮花色苷的工艺条件,并探讨了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19%,提取时间11 min,提取温度40℃,料液比1∶95(m∶V),在该条件下提取火龙果皮花色苷含量为159.14 mg/100 g。高温、碱、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严重降低其稳定性;光照可使花色苷分解;葡萄糖和蔗糖对花色苷影响很小,甚至可以保护花色苷;Ca~(2+)、Sn~(2+)等金属离子能破坏其稳定性,Na+、Zn~(2+)、Mg~(2+)、K~+等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探究蛇莓果实花色苷在多种条件下的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采用pH示差法测定不同pH值、温度、光照强度、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pH条件下蛇莓果实花色苷热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花色苷在强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高于弱酸和中性条件;蛇莓果实花色苷的热稳定性较差,随着环境温度升高,降解速率k增大,半衰期和递减时间D值缩短,pH值2.0时活化能最大为68.65 kJ/mol,pH值5.0时活化能最小为42.35 kJ/mol,其降解为吸热非自发反应;6 000 lx光照和H2O2均会加快蛇莓果实花色苷的降解,且花色苷在光照和H2O2条件下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光照条件下的降解速率为 0.012 3 d-1,半衰期56.35 d,H2O2条件下降解速率随H2O2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增大;质量分数0.20%的Na2SO3对蛇莓果实花色苷的降解有抑制作用;Na+、K+对蛇莓果实花色苷无影响,而Al3+、Cu2+、Fe3+可显著破坏蛇莓果实花色苷的稳定性。综上,蛇莓果实花色苷应尽量在酸性、低温、避光且无氧化剂及Fe3+的条件下生产加工,以避免大量降解。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蓝莓花色苷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探讨了p H、热、光、金属离子(Na+、Ca2+、Fe3+、Mg2+、Cu2+、Zn2+)、H2O2、Na2SO3、蔗糖、苯甲酸钠、D-异抗坏血酸钠以及不同包装材质对两种蓝莓花色苷理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花色苷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可稳定存在;对热、光敏感,稳定性差;氧化剂及还原剂对蓝莓花色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蔗糖却有明显的增色作用;PET材质更适合做为蓝莓产品的包装材料。由两种蓝莓比较得出低丛蓝莓花色苷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在今后的加工或是色素提取中应该选用花色苷性质相对稳定的蓝莓品种。  相似文献   

5.
以野生毛葡萄皮渣为原料,用乙醇提取花色苷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毛葡萄皮渣花色苷对p H、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和防腐剂敏感;葡萄糖、果糖、蔗糖对该花色苷有一定的护色作用;金属离子K~+、Na~+、Mg~(2+)、Zn~(2+)对毛葡萄皮花色苷影响较小,Fe~(3+)、Cu~(2+)对该花色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法优化花色苷提取条件,并测定在不同条件下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50%,液料比25:1 g/mL,提取温度55 ℃,提取时间60 min为最佳提取条件,此时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提取量可达到(4.32±0.18) mg/g。当pH≤3时,花色苷呈红色且稳定性较强;随着温度升高和光照时间增加,花色苷极其不稳定,溶液颜色逐渐变浅;随着H2O2和Na2SO3浓度逐渐增加,花色苷溶液逐渐褪色。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且在加工运输保存时应尽量避免接触氧化剂和还原剂。  相似文献   

7.
食用玫瑰花色苷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芹  马晓军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146-149,152
以吸光值为指标得出了食用玫瑰花花色苷提取的最佳条件:10%的柠檬酸溶液为浸提液,料液比1:10,50℃提取1.5h。对花色苷粗提物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玫瑰花色苷对溶液pH敏感,随着pH的升高,最大吸收波长红移,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灰色;热稳定性较好;光照、Mg2+、VC、氧化剂及还原剂能够破坏花色苷的结构,使其降解;Cu2+、Al3+、Ca2+、Na+及蔗糖可能与色素发生辅色效应从而明显地提高了其稳定性;K+、Zn2+、Fe2+及葡萄糖则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朝天椒中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朝天椒辣椒红色素特征吸光值变化的研究,探讨了其在不同光照、温度、pH、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防腐剂和蔗糖等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朝天椒辣椒红色素对热稳定;糖溶液、氧化剂、防腐剂和低浓度还原剂对其影响较小;对太阳光敏感;在pH<2条件下不稳定;金属离子中Ca2+、Na+、K+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较好,并有不同程度的护色效果,Al3+和Ba2+对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Cu2+、Fe3+对其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或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花生衣花色苷含量测定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陈琼  张琪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73-76
从黑花生衣中提取花色苷,并测定其含量;测定不同温度、酸碱度、光照及金属离子(Cu2+、Mn2+、Mg2+、Fe3+)对黑花生衣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在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乙醇浓度60%且为酸性、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时,黑花生衣色素中花色苷含量为10.3mg/g;加热对花色苷有增色作用;pH小于5.0时随着pH增大花色苷的吸光度降低,pH大于5.0时随pH增大花色苷的吸光度增加,并朝蓝色趋势渐变;pH越接近7.0,光照后花色苷保存率越高;在Mn2+、Mg2+浓度为2.00mmol/L时,花色苷吸光度最高;随Fe3+、Cu2+浓度增加花色苷的吸光度随之增加,铁离子对黑花生衣花色苷无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红苋菜中天然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技术、红色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红色素的最优化提取工艺技术;分析不同pH值、光线条件、温度以及与常见金属离子、氧化剂H2O2、还原剂VC、糖等物质共存时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显示:红苋菜中天然红色素主要属于花青素,最优的浸提工艺条件是固液比为1∶25(g∶mL)、浸提时间为4h、浸提温度为45℃。通过pH示差法测定获得红苋菜中总花色苷(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计)含量约为3.534 mg/100 mL。红苋菜红色素在pH≥12条件下不稳定,在日光下较不稳定,对高温比较敏感,对Al3+、Fe3+、Cu2+不稳定,对氧化剂较敏感。研究表明,可利用乙醇为溶剂提取红苋菜中天然红色素,在获得了相关的稳定性性质后,可以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11.
房岩强  刘建垒  李恬  和珊  赵丽  宋晓庆 《食品科学》2009,30(23):176-179
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紫色马铃薯花色苷,研究pH 值、温度、光照对色素的影响,探讨在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剂、防腐剂、食盐、葡萄糖等存在的条件下花色苷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6nm,为水溶性色素;70℃以内比较稳定;pH 值对色素有显著影响,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金属离子Al3+、Zn2+、Na+、Ca2+ 对色素色泽无不良影响,而Sn2+、Fe3+ 影响显著;色素耐氧化性、耐还原性差,且光照能加速色素降解;防腐剂、食盐及葡萄糖等常用添加剂对色素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石榴汁中花色素苷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石榴汁中花色素苷在pH=3.5时始呈现玫瑰红色,且随pH的呈色行为符合Y=0.2155X0.5355的规律,最大吸收峰波长为515nm,其稳定性受氧化剂的作用而呈曲线下降趋势,与Y=0.2804e0.5034x拟合,受温度的作用而呈直线下降趋势,与表达式Y=0.2051-8.56×10-4X拟合,其中低温(6℃)下的分解速率常数为1.9×10-3,高温(63℃)下的分解速率常数为8.0×10-3,金属离子Fe3+、Cu2+对石榴汁花色苷有破坏作用,而Ca2+、Mg2+、K+以及甜味剂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野生马齿苋为原料,榨汁提取马齿苋花色苷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马齿苋花色苷在酸性条件、低温、避光有利于其稳定;氧化剂和还原剂都能使马齿苋花色苷稳定性降低;木糖醇随浓度的增加对马齿苋花色苷有增色作用,呈对称的正态分布走势,浓度为10%达到峰值,随后随浓度增加增色减弱;甘露醇随浓度增加对马齿苋花色苷的减色作用增强;随着甜菊糖苷用量增加对马齿苋花色苷先减后增再降,呈倾斜的S形,浓度为0.06%时减色到谷底,浓度为0.13%时增色到峰值,超过此浓度增色下降,但浓度为0.26%时仍然处于增色状态;柠檬酸和乳酸浓度为0~3%时随浓度增加增色作用增大,浓度3%随浓度的增加增色作用减弱直至减色;金属离子Na~+、Mg~(2+)、Zn~(2+)、K~+对马齿苋花色苷影响较小,而Ca~(2+)、Cu~(2+)、Fe~(3+)对马齿苋花色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马齿苋花色苷的稳定性研究,为马齿苋榨汁保健饮料的配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唐榕  宁恩创  林莹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4):181-185,199
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桑葚花色苷,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从大孔树脂HPD600、D101、LX1180、AB-8、DA201-C中筛选出性能较优的树脂对其进行纯化,最后对纯化后花色苷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40%乙醇溶液(含0.1% HCl)为提取剂,料液比1:10,超声时间90 min,花色苷得率为2.9 mg/g。HPD600是纯化花色苷较为理想的树脂,除糖率67.6%,纯化后样品总花色苷含量为16.7%,色价为46.1,产品为紫黑色粉末,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含有约41.2%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随着温度、pH、光照强度的上升,花色苷的稳定性降低。Na+、Mg2+、Al3+对花色苷的稳定性影响不大,Cu+、Cu2+、Fe2+、Fe3+对花色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应在25℃、低pH、避光条件下对桑葚花色苷进行加工与保存,同时避免接触铜离子和铁离子。  相似文献   

15.
向珊珊  张楠  潘晴  李雨浩  吴傲  孙爱东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1):191-195,201
为探究超声辅助乙醇法提取木鳖果假种皮中β-胡萝卜素的最优工艺条件,本文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以及料液比对β-胡萝卜素提取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优化试验。同时根据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大小,研究了光照、温度、pH以及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鳖果假种皮中β-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60 W,超声时间60 min,超声温度65℃,料液比1:20 g/mL。在此条件下提取的木鳖果假种皮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为2.212 mg/g。稳定性实验表明:木鳖果假种皮中β-胡萝卜素在光照、高温(100℃)条件下不稳定,容易分解;酸性条件对β-胡萝卜素有增色作用,而碱性及中性条件对其有减色作用,保留率降低;Na+、K+、Fe2+、Fe3+、Cu2+、Zn2+对β-胡萝卜素有不同的作用,其中,Fe3+对其有较强的增色作用,而Fe2+、Cu2+、Zn2+对其有减色作用。该研究结果对于高效利用木鳖果假种皮中的β-胡萝卜素以及假种皮深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紫甘薯花青素,考察了紫甘薯花青素的稳定性。紫甘薯花青素是水溶性色素,具有较强的耐热性,避光保存花青素的稳定性最好。食品防腐剂对紫甘薯花青素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葡萄糖、蔗糖对花青素有一定的护色作用;VC对紫甘薯花青素影响较明显;H2O2,Cu2+和Fe2+对紫甘薯花青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其中Cu2+,Fe2+会使花青素溶液变浑浊。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无花果皮红色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对影响色素收率的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微波温度及提取料液比等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试验,并研究无花果皮红色素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微波功率400W、微波时间15min、微波温度35℃、料液比1:20(g/mL),无花果皮红色素收率可达89.69%。无花果皮红色素耐热、耐光性强,酸性环境中稳定性较好,常用食品添加剂、氧化剂、还原剂及Na+、K+、Ca2+、Mg2+、Zn2+、Al3+ 等金属离子对该色素无影响,但Fe3+ 对色素有破坏作用。微波辅助能高效提取无花果皮红色素,该色素具有良好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盛玮  薛建平  谢笔钧 《食品科学》2009,30(4):103-106
本研究探讨了超级黑糯玉米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和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以95%乙醇与0.1mol/L HCl作混合提取剂,料液比1:10,在60℃下浸提120min,浸提3 次效果最佳。超级黑糯玉米色素光、热稳定性好;蔗糖和葡萄糖对色素的影响不大,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皆不利于色素稳定性的保持;金属离子Na+、Ca2+、Mg2+、Cu2+ 对色素影响很小,Fe3+ 对色素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紫娟茶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FRAP法、ABTS法和DPPH法测定紫娟茶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并以紫娟茶花青素的保存率为考察指标,探讨贮藏条件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当紫娟茶花青素的FRAP值为0.5 mmol/L时,所需花青素浓度为0.39 μg/mL;其清除ABTS+·和DPPH·的IC50分别为0.76和0.13 μg/mL;在供试浓度范围内,紫娟茶花青素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ABTS+·和DPPH·能力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且均强于VC。pH可明显影响紫娟茶花青素溶液的颜色和光谱特性,当pH≤6.0时,其颜色变化相对稳定;随着温度升高、保存时间延长,紫娟茶花青素的保存率逐渐降低(p<0.05);光照、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及金属离子(Fe3+、Cu2+、Mg2+、Ca2+、Al3+)对花青素保存率也有显著性影响(p<0.05),且光照时间越长,H2O2、Na2SO3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花青素的保存率越低。结论:紫娟茶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宜于酸性、低温、避光环境中保存;且保存时应避免接触氧化剂、还原剂及Fe3+、Cu2+、Mg2+等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