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价铬体系电镀铬-镍合金工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工业铬酐-甲醇还原法制备三价铬主盐,给出了电镀铬-镍合金工艺配方与工艺规范并对镀层性能进行了测试.电流密度对镀层的成分和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含铬量63%左右的铬-镍合金镀层具有较好的硬度和耐蚀性.双层镍作中间镀层的装饰性铬-镍合金试件经16 h铜加速盐雾试验(CASS)后,外观未出现不良现象,镀层显示了较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任雅勋 《材料保护》2002,35(6):53-54
我厂需镀铬的产品种类多 ,且镀件多为长管状多孔件及形状复杂的凹凸件和各类小型汽缸体 ,多年来一直沿用普通镀铬工艺 ,生产效率低 ,能耗大 ,正品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 ,经试验筛选 ,我们确定采用具有“三低一高” ,即温度低、浓度低、电流密度低和电流效率高 ,且分散力和深镀能力好的CS型添加剂镀铬工艺。但在使用之初 ,由于经验不足 ,又倾向于追求“三低一高” ,结果各种问题不断出现 ,镀液和镀层性能很不理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终于找出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1 镀铬工艺参数一般CS型添加剂镀铬工艺参数为 :铬酐 5 0~ 180g/…  相似文献   

3.
三价铬电镀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取代污染严重的传统六价铬镀铬工艺,针对三价铬电镀开展了广泛研究.简要回顾了三价铬镀铬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目前三价铬镀铬存在的问题即镀层难以增厚、阳极选择困难及溶液成分复杂、难以维护和控制等,着重论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三价铬体系铬-镍合金电镀工艺及镀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工业级的革鞣剂和硫酸镍为主盐,研究了硫酸盐体系电镀铬-镍合金工艺配方与工艺规范、阴极电流密度、pH值、温度对镀层的影响,讨论了镀层中的铬含量对镀层耐腐蚀性和钎焊性的影响.通过工艺调整使合金中铬质量分数控制在10%~50%.镀层中铬质量分数在10%以下时,镀层有良好的钎焊性.通过测定镀层腐蚀电流,比较其耐腐蚀性,镀层中铬质量分数在25%~40%时,镀层的耐腐蚀性较好,铬质量分数为30%时,腐蚀电流最小可达4.18×10-7 A,采用有隔膜电镀槽,提高了镀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三价铬电镀工艺研究的现状及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炬  张三平 《材料保护》2011,44(7):43-46,8
为了有效取代有环境污染的传统六价铬镀铬工艺,对三价铬电镀技术进行了归类和评述。重点介绍了三价铬镀铬工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目前三价铬镀铬存在的镀层难以增厚、阳极选择困难及溶液成分复杂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途径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宽温低浓度镀铬工艺特性是操作温度范围宽(30~50℃)、铬酐浓度低(约传统工艺的1/3),其优点是铬酐消耗少、铬雾和含铬废水污染较少、节约能源、镀液稳定、镀层光亮,适用于镀装钸铬和硬铬。  相似文献   

7.
邓艳  卢建树 《材料保护》2012,45(10):42-44,1
为了替代六价铬装饰性镀铬工艺,减少六价铬对环境的污染,开发了一种硫酸盐三价铬电镀液及镀制工艺。研究了电流效率与镀液温度、pH值的关系,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镀层的显微形貌,测试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用此电镀液和合适的工艺可以镀得表面白亮、结晶平整、缺陷少的铬镀层。镀层由玉米粒状的铬颗粒堆积而成,与基体结合力强,能够用作装饰性镀铬。  相似文献   

8.
0 前言 镀铬以酪酐为基础,大量的铬酐消耗于抽风系统、漂洗水以及老化镀液的废弃或局部更换中,铬酐利用率极低(国内13%~18%,国外24%),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此外,Cr3+的控制不稳定,镀铬中的有害杂质如铁、铜、锌、氯离子及硝酸根等难以去除.采用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镀铬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操作繁杂,还会造成二次污染.而采用微孔陶瓷隔膜电解技术,可以从源头消除污染,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发替代六价铬电镀的三价铬电镀工艺,采用氯化物三价铬镀液体系,在30CrMnSi高强度钢上制备了厚度100μm以上的厚铬镀层,其沉积速率为1.2 μm/min;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性盐雾试验、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对镀层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和耐蚀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三价铬镀铬层由金属铬、氢氧化铬和氧化铬组成;镀层表面为瘤状小球结构,结晶致密、有小孔及微裂纹;镀层与基体结合力良好;铬镀层表现出典型的钝化行为,抗盐雾处理后的铬镀层经过232h中性盐雾试验无锈蚀。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电镀铬对环境的危害,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含纳米氧化铈的镀铬工艺进行了优选,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一步改进后获得了低铬酸电镀硬铬的最佳工艺参数为:80.00 g/L CrO3、0.70 g/L H2SO4、3.00 g/L Cr3 、3.0 g/L CeO2、2.00 mL/L甲酸和0.15 mol/L碳酸钠,温度为30 ℃,电流密度为30 A/dm2,时间120 min.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含纳米氧化铈的复合添加剂,不但大大降低了镀铬液中铬酐的含量和生产能耗,而且提高了电沉积Cr的阴极极化率,改善了镀液的分散能力,从而获得了光滑致密的镀铬层.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自1928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装饰性镀铬层最合适的厚度范围是0.25~0.5微米.但是由于镀铬层具有较大的内部应力,使镀层产生较大的裂纹,裂纹所在的底镀层(镍镀层),被剧烈地腐蚀. 基于上述原因,后来发明了无裂纹镀铬工艺,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镀层仍然产生与以前一样的大裂纹,耐腐蚀性能没有得到提高.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结果,与以前的设想正好相反,认为镀铬层产生大量的微裂纹,能显著地提高其耐腐蚀性能.微孔铬、微裂纹铬等工艺,统称为微观不连续性镀铬工艺. 保加利亚科学院理化室1983年发表了一  相似文献   

12.
装饰性三价铬电镀层难以增厚、镀液不稳定、色泽不能令人满意.为此,采用线性电位扫描法探讨了甲酸铵、乙酸铵、草酸铵、柠檬酸铵4种羧酸盐配位剂体系中镀光亮镍钢表面电还原三价铬的极化特征,开发了草酸铵和甲酸铵复合配位剂三价铬电镀工艺,并对铬镀层的主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酸铵配位能力较强.可作为三价铬电镀的配位剂,甲酸铵既是配位剂也是消除六价铬干扰的还原剂,两者复配加入三价铬电镀液,可以获得较好的镀铬层,其厚度可达1.0~1.3 μm,光亮度为2级,耐蚀性、结合力等性能良好,能够满足装饰用途要求.  相似文献   

13.
铬上镀铬     
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工件铬镀层厚度不够,以及进行尺寸修复需要补镀铬。铬上镀铬工艺比较复杂,尤其是小直径管内孔铬层上镀铬如处理不当,第二次镀层与第一次铬的结合力是很难保证的,工件两端口部镀层分层(起皮)易剥落,影响成品率。本文就小直径管内孔补镀铬操作方法,作如下浅述。  相似文献   

14.
文斯雄 《材料保护》1998,31(3):38-39
不良电沉积铜镀层需要退除再重新电镀,经渗碳后的保护铜层也要进行去铜处理,所以,铜镀层的退镀在表面处理工艺中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除铜处理,无论是化学方法,还是电化学方法大多都离不开铬酐,而铬酐是剧毒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威胁是不容忽视的。由于铬...  相似文献   

15.
1 前 言 装饰性铬镀层以其良好的耐蚀性、耐磨性及保光性,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装饰性镀层。但镀铬工艺中的Cr~(6+)严重污染环境,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强化,推广代铬工艺将是大势所趋。当以装饰为目的时,光亮Sn-Co-Zn三元合金镀层可以替代铬镀层。代铬镀层外观酷似铬镀层,耐蚀性光亮度和保光性可与铬镀层媲美。同时,代铬工艺具有优良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其电流效率达90%以上,能源消耗明显低于镀铬工艺,更重要的是避  相似文献   

16.
三价铬硫酸盐体系快速电沉积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价铬镀铬是替代六价铬镀铬理想的清洁生产工艺.研究了电流密度、电镀时间和不同基体金属对三价铬硫酸盐镀液中快速镀铬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价铬硫酸盐镀液在铜、镍和低碳铜基体上进行快速镀铬都可得到表面连续致密、结构为非晶态的铬镀层,镀速在铜基体上比在镍和低碳钢基体上快很多;电流密度10 A/dm2下电镀10 s,铜基体上可得到0.40μm以上的铬镀层,平均镀速可达2.50μm/min;镍和低碳钢基体上只能得到0.10μm的铬镀层,平均镀速为0.50 μm/min;快速镀铬的电流效率与电流密度有关,电流密度为10~12 A/dm2时可达25.0%以上;三价铬硫酸盐镀液长时间连续快速镀铬时镀液体积明显减少、pH值降低.  相似文献   

17.
纳米金刚石复合镀铬能获得耐磨性和硬度都很好的镀层,通过研究确定了纳米金刚石镀铬工艺最佳工艺参数,并对该工艺下所获镀层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对镀层摩擦力矩进行了测试,同时用镀覆钻头进行了钻孔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复合镀层中含有粒度不均的纳米金刚石粒子,镀层摩擦力矩有了明显下降,钻孔速度提高,并探讨了镀层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三价铬电镀装饰铬工艺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以甲酸、乙酸及第三种配位剂组合的三价铬电镀工艺,并对该镀液和镀层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体系所得镀层外观光泽明亮,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宽(可使用的电流密度从2.5~25.0 A/dm2);镀液的pH值容易控制,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好,可在室温下电镀,镀液性能比较稳定;通过Tafel测试和CASS试验证明,三价铬镀铬层的耐蚀性和六价铬镀层相当.  相似文献   

19.
三价铬镀铬阳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三价铬镀铬在实际应用中最大的问题是工艺的稳定性差,而阳极是影响硫酸盐三价铬镀液稳定性的关键.阐述了硫酸盐三价铬镀铬阳极的制备方法及工艺条件,分别采用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赫尔槽试验测定了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外观形貌及电镀性能;用强化寿命试验测定了阳极的强化寿命时间.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自制专用阳极在硫酸盐三价铬镀液中所得镀层的外观形貌、结合力、孔隙率及耐蚀性等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阳极使用寿命长,电镀及镀层性能好.  相似文献   

20.
在三价铬Cl^1—SO^2—4体系中电沉积厚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在新型尿素氯化物硫酸盐混合物三价铬溶液中电镀铬的工艺条件对镀层的影响,详细考察了电流密度,PH值,络合剂浓度,恒电流/恒电位方式对电流效率和镀层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在1.9-2.3之间,电流密度在7-11A/dm62范围内,络合剂浓度为2mol/L时获得的镀层能达到较大厚度和较高的电流效率,镀层光亮致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