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窖泥复合功能菌液培养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礼泉  王远成  饶家权  唐聪  蒲浩  周强 《酿酒》2009,36(5):35-36
通过对窖泥复合功能菌的组合、窖泥复合功能菌的培养基、窖泥复合功能菌的生化功能、窖泥复合功能菌的培养工艺以及窖泥复合功能菌的应用进行研究,成功解决了退化窖泥转变为优质窖泥速度缓慢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利用干制活性窖泥功能菌培养窖泥应用于浓香型白酒生产。结果表明,应用效果较好,功能菌窖池经3排生产后,所产酒与老窖池产的酒的四大酯类相接近,产酒酒质稳定;利用干制活性窖泥功能菌培养窖泥,是一种快速、省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指纹分析技术(PCR-DGGE)对己酸菌和液体窖泥混合菌液、窖泥复合功能菌液、窖泥特殊生香功能菌液中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对不同质量窖泥接种培养的窖泥功能菌液中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从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角度说明了不同窖泥功能菌液细菌的复杂性以及不同窖泥功能菌液具有不同生理、生化功能的原因,表明窖泥的质量与窖泥功能菌液、窖泥特殊生香功能菌液的质量可能存在相关性,为窖泥功能菌培养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窖泥中重要微生物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其生理特征及形态规律以及在窖泥中的特殊功能,并根据这些微生物的特征进行了纯菌培养,为多菌种的混合使用共酵培养液态窖泥提供了技术依据,得以培养出优质窖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酿酒》2021,48(4)
利用选取优质老窖泥分离出菌种,并培养出菌液。然后利用培养的菌液和精选优质老窖泥一起进行接种,有利于新配制的窖泥中微生物种群与老窖泥中保持一致,以保证生产酿造白酒风格与原先一致;在人工窖泥中添加泥炭土不仅为窖泥的功能菌提供了营养物质,而且起到了保水的作用;连续8个排次窖泥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说明了窖泥中的己酸菌、甲烷菌等功能菌不断训化、富集,代谢旺盛;窖泥中己酸的含量也是窖泥老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泸州老窖酒厂不同窖龄窖泥中五大功能菌群的数量分布、生态结构的研究,发现甲烷菌、己酸菌、丁酸菌的数量随窖龄而增加。同时,窖泥中酸类和酯类微量化学成分含量和种类随功能菌数量同步增加。在传统工艺的长期影响下,在窖泥发酵方面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化学生态环境和固有的微生物区系生态结构,它们是生产优质浓香型白酒的基础。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窖泥功能菌的生理特征和特殊功能,为多菌种混合发酵培养人工窖泥母液提供技术指导,以此培养出优质窖泥,提高浓香型白酒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人工培养窖泥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从窖池泥中分离优选出的1株己酸菌.再配以复合菌A、功能菌B为主要菌系,生产功能性人工窖泥.以己酸菌的富集培养为例.简单介绍窖泥功能菌的筛选和培养途径.将功能性人工窖泥应用生产.结果表明,投产4个月后,连续3个月每窖平均产量比用原窖泥配方多产酒75.48kg,优质品率比原窖泥配方提高8.56%;功能性窖泥还可改善窖泥风味,增强窖泥的酯香味,减少新窖产酒的邪杂味和泥臭味,增加新酒中盼主体香及其复杂香味成分,改善了酒体风格.增强新产酒的绵柔度和纯净感.  相似文献   

8.
解析窖泥功能菌代谢能力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围绕窖泥功能菌开展了系列研究,提炼形成了"窖泥功能菌代谢能力调控"理论.从传统窖泥的演变趋势、以及人工培养窖泥的科学原则等角度对窖泥功能菌代谢能力调控进行解析,提出了保持窖泥功能菌代谢能力,窖泥质量是重要基础、连续不间断酿酒是重要保证等观点,探讨了窖泥功能菌代谢能力的调控措施,为浓香型白酒优质酒产能的扩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张群 《酿酒科技》2006,(2):56-57
干制活性窖泥功能菌可应用于浓香型大曲酒生产过程中的窖池建设、窖泥培养、发酵过程。生产实践表明,采用干制活性窖泥功能菌成本低,简便易行,抗杂菌,胜能强,较人工培养已酸茼液节省水、电、汽、人工及培养设施,所产酒质绵甜爽口、回味悠长,具有典型的浓香型大曲酒风格。  相似文献   

10.
《酿酒科技》2015,(1):159
脱水活性窖泥功能菌该产品含有耐酸高活性己酸菌、红曲霉、甲烷菌等浓香型白酒窖泥功能微生物,采用特殊活细胞脱水保护技术,具有高产己酸、己酸乙酯等白酒香气成分的优势;加温水复活后,直接用于窖泥的培养。该产品于2005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优质成品窖泥该产品以优质液体己酸菌、酯化菌、甲烷菌等为主体功能微生物,添加  相似文献   

11.
曲药、窖池、工艺操作是决定浓香型酒产质量的关键。如何保证窖泥中富含活泼健壮、数量众多的窖泥功能菌,窖泥的配方、培养、保养至关重要。认真搞好开窖鉴定,运用传统经验与科学相结合,决定入窖条件,是工艺操作的重要工序。  相似文献   

12.
余有贵  李侦  熊翔  罗俊  杨志龙 《食品科学》2009,30(21):258-261
选择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不同窖龄的窖池为对象,主要研究0、2、16、33年窖池中窖壁泥和窖底泥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类群数目的变化情况,旨在揭示窖泥微生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窖龄的增长,窖泥的感官品质逐渐具有典型窖泥的自然老熟特征;窖泥水分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而窖泥的有机质、全氮、有效P、速效K含量以及窖底泥的pH值呈上升趋势;从不同位置分析,窖壁泥水分、有效P含量略高于窖底泥,而窖底泥的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K含量均高于窖壁泥;微生物各类群的总数呈上升趋势,且细菌>真菌>放线菌。因此,在窖泥的微生态体系中,理化因子与功能菌的相互作用,促使窖泥的品质随着窖龄增长而逐渐变好。  相似文献   

13.
王承江 《中国酿造》2006,(10):51-53
酿酒窖泥中的腐殖质是窖泥中微生物活动的产物,窖泥中的温度、湿度、营养成分、含氧量等因素影响着微生物的活动,同样影响着腐殖质的产生、保留和周转。腐殖质为窖泥中的微生物提供C源、N源,其含量又影响微生物活动,微生物、腐殖质等构成窖泥培养及生产发酵的关系链。腐殖质含量的高低可以用于判断窖泥的优劣,通过对窖泥中腐殖质含量的检测及对其分解、保留和周转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人工窖泥的培养及保养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张学英  章发盛 《酿酒》2011,38(2):69-71
酿酒窖泥与酒质酒量有很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成熟老窖泥在一定程度上是产好酒的关键因素。通过人工培养窖泥加速人工窖泥老化,并在生产中应用人工窖泥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酒中四大酯比例更协调,主体香更突出,口感更醇厚,窖泥在经过两轮发酵后更接近成熟窖泥,窖香更纯净,窖泥不易老化。  相似文献   

15.
浓香型酒人工窖泥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浓香型酒人工窖泥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人工窖泥酿造1轮的窖壁泥,其好氧细菌、好氧芽胞细菌、厌氧细菌、厌氧芽胞细菌数量均较建窖起始泥有大幅度的增加,以后随着酿造轮次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在酿造过程中均较少;窖底泥的好氧细菌、好氧芽胞细菌、厌氧细菌以及厌氧芽胞细菌均明显高于窖壁泥,分别是窖壁泥的2.44倍、1.66倍、3.15倍和3.67倍。  相似文献   

16.
李玉忠  李学基  徐岩 《酿酒》2004,31(5):23-25
对人工窖泥的退化进行了表观和理化指标的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实际生产认为退化窖泥生产的酒质量明显下降,不具有浓香型酒的风格.通过比较养护窖泥的方法,提出彻底更换窖泥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鲜黄泥、鱼塘泥、窖皮泥、麸皮、大曲粉、苹果发酵液等为原料进行人工窖泥的配方研究。在人工窖泥培养期间,定期对窖泥取样进行感官、微生物及理化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鲜黄泥A2、窖皮泥B2、麸皮C2、大曲粉D2、苹果发酵液E2、复合功能菌液F2等进行合理科学配比所生产出的人工窖泥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8.
李学思 《酿酒》2014,(4):70-74
在介绍了宋河酒生产工艺及参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其工艺特点: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酿造优质白酒;科学的窖池容积确保了窖泥与酒醅接触的单位面积最大化;多菌种复合养窖液的应用增加了优质老窖的使用周期;北方特色的五粮生产工艺为酿造优质白酒提供了有力保障;中高温曲作为糖化发酵剂有利于酒的香味物质形成;将每年压窖扔糟进行科学地入窖再利用提高了原料利用率;有益微生物在大曲生产和酿酒生产中的应用保证了粮醅正常的糖化与发酵;多种调味酒的应用丰富了宋河酒质量的内涵;工艺参数的严格执行和细化管理保证了基酒质量的稳定提升;将陈曲作为糖化发酵剂有利于提高白酒质量和产量;基础酒的合理贮存与有效的组合提高了宋河酒质量、稳定酒体风格。  相似文献   

19.
穆文斌  汤有宏 《酿酒》2007,34(2):26-28
通过对窖泥生香过程的研究,掌握了窖泥生香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特点,研究出了专门用于窖泥培养的"生香微生物功能性营养液",克服了窖泥培养过程中的质量不稳定性问题,实现了窖泥培养的规模化生产.其使用效果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