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研究了反应条件对羧甲基化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理化特性为主要指标时,魔芋葡甘露聚糖羧甲基化改性的优化条件不同。而且,NaOH浓度对改性产物的取代度、粘度及浊度的影响最大,乙醇体积分数对改性产物的气味和颜色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羧甲基葡甘露聚糖是魔芋葡甘露聚糖的重要产物。文中以反应时间、理论取代度、反应温度、NaOH与氯乙酸摩尔比、液料比、乙醇的体积分数作为葡甘露聚糖羧甲基化的影响因素,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在confounded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s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羧甲基化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羧甲基化的最佳条件为,理论取代度2.8、NaOH与氯乙酸摩尔比值为2.5、乙醇的体积分数70%时,可得到取代度0.772 9羧甲基葡甘露聚糖。  相似文献   

3.
为脱除影响菜籽粕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有毒物质硫甙,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体积分数)、时间、温度、液料比对脱毒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时间、温度进行响应面分析,以提取液中硫甙浓度为响应值,建立了硫甙脱除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确定了脱毒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64%,温度62℃,时间3h,液料比2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硫甙浓度为51.825μmol/g。同时为了提高菜籽蛋白利用率,选择NaOH溶液为提取剂,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碱浓度(质量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行分析,得到菜籽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为:NaOH浓度为2.5%、提取时间为2.5h、提取温度60℃、液料比为1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蛋白质提取率为45.86%。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玉米秸芯为原料制取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其中NaOH水解最佳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1%,水解温度40℃,时间30min;HCL水解最佳条件为:溶液浓度6%,水解温度80℃,时间60min。分析了膳食纤维对面粉粉质的影响:添加膳食纤维后面粉吸水量增强,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均变短,弱化度变大,评价值减小。因此,添加膳食纤维后的普通面粉更适合做蛋糕或饼干等食品。研究了添加膳食纤维对蛋糕品质的影响,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评判后得出:添加膳食纤维(3%)的蛋糕与未添加的相比综合评价值相差不大,消费者完全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魔芋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提高魔芋加工产品的品质、安全性、魔芋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以提取液生物碱浓度和生物碱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鲜魔芋脱毒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鲜魔芋生物碱脱除的最优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料液比1︰4 (g/mL)、浸提温度35℃、浸提时间7 h。在此条件下浸提1~5次,魔芋生物碱的脱除率分别为77.41%, 88.97%, 91.32%, 92.77%和93.90%。1次浸提后干魔芋粉生物碱含量为9.03μg/g,干基含量为10.42μg/g,降低了93.87%(干基),干魔芋粉的产率为15.88%,水分含量为13.30%。去皮魔芋生物碱含量为23.39μg/g,干基含量为169.89μg/g。  相似文献   

6.
小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A淀粉为材料.采用乙醇-碱处理法制备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在系统分析乙醇体积分数、碱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溶解度影响的基础上,对其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乙醇-碱法制备小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乙醇体积分数和反应时间对产物溶解度的影响显著;小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适宜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65℃,乙醇体积分数80%,反应时间为80 min,碱浓度10 g/100 ml,其溶解度可达81.44%.  相似文献   

7.
研究魔芋中神经酰胺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其分离纯化方法。样品经超声辅助提取、石油醚萃取、硅胶柱层析后,采用高效液相检测法测定魔芋中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的含量。正交实验显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5%、料液比1:4、提取时间25min、温度70℃,影响魔芋中神经酰胺提取率的先后次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高效液相检测法测得魔芋中神经酰胺的含量为0.047%(g/g)。  相似文献   

8.
颗粒冷水可溶性多孔淀粉的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碱法制备颗粒冷水可溶多孔淀粉,分析了乙醇体积分数、NaOH添加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4个因素对多孔淀粉溶解度的影响,得出了制备冷水可溶多孔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是:10 g多孔淀粉(干基)加入100 mL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NaOH添加量为4.4 g,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20min,淀粉溶解度可达到74%。制备的速溶多孔淀粉颗粒具有较大的凹陷和孔洞,并保持其原淀粉的完整颗粒结构。经试验测定,冷水可溶多孔淀粉对油脂的吸附率可达到71.6%,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该文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酵母菌发酵甘草溶液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发酵甘草溶液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3 h、底物浓度20%、葡萄糖添加量5%、酵母菌添加量2%。在该因素水平组合条件下,乙醇体积分数达到2.57%。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酶-超声波辅助法,提高恒山黄芪中总皂苷的提取率;以黄芪总皂苷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响应面法探究溶液pH 值、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以及酶添加量对总皂苷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超声波法辅助提取黄芪总皂苷的最适工艺条件为pH 4.5,乙醇体积分数9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50 ℃,酶添加量2%;在上述条件下,黄芪总皂苷的提取率为4.51%。  相似文献   

11.
将魔芋胶、卡拉胶、黄原胶分别添加到虾蛄磷酸化肌原纤维蛋白中,在不同食用胶、三聚磷酸钠添加量及不同温度下形成凝胶,研究食用胶对磷酸化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三聚磷酸钠添加量的增加,3 种食用胶形成的蛋白凝胶强度和保水性均提高;随着食用胶添加量的增加,卡拉胶与黄原胶形成的蛋白凝胶强度和保水性提高,魔芋胶添加量为0.1%时,其蛋白凝胶强度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魔芋胶与卡拉胶均对蛋白凝胶强度和保水性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黄原胶对凝胶强度和保水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李斌  谢笔钧 《食品科学》2004,25(2):76-79
研究了温度、pH、钙离子、硼和刚果红等对魔芋葡甘聚糖溶液园二色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pH条件下产生新的cotton效应,其余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吸收强度的变化。说明魔芋葡甘聚糖聚集态中不含高度有序的结构,乙酰基对高级结构有重要影响。初步讨论了这些变化分别与魔芋葡甘聚糖的溶涨、不可逆凝胶食品形成机理、凝胶食品中钙的解析以及魔芋精粉的阻溶作用等性能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脱乙酰度的脱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deacetylatedkonjac glucomannan,DKGM)进行结构表征,并比较其黏度、持水性、热稳定性的变化;将高脱乙酰度的DKGM(脱乙酰度为72.70%)应用于凉皮制备,分析其对凉皮质构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KGM相比,DKGM在1 735 cm-1处的乙酰基特征吸收峰减弱,表面变得粗糙,结晶度增加,热稳定性增加,黏度和持水性随脱乙酰度的增加而下降;添加高脱乙酰度的DKGM后,凉皮的硬度、咀嚼性和黏聚性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且其体外消化水解率降低,即添加高脱乙酰度的DKGM可提升凉皮口感及抗消化性,可为DKGM与淀粉复配体系在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向其中添加脱乙酰度分别为20%、45%、70%、90%的魔芋葡甘聚糖,研究复合体系的糊化及流变性质。结果表明随着魔芋葡甘聚糖脱乙酰度增加,复合体系的糊化温度略向高温移动,从66.0 ℃增加至66.5 ℃,糊化焓值从10.1 J/g下降至8.9 J/g。静态流变学实验表明,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马铃薯淀粉体系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呈现明显剪切稀化现象。Power-law方程拟合发现,随着魔芋葡甘聚糖脱乙酰程度增大,复合体系稠度系数k值从128.8上升至694.4,流动特性指数n值从0.4711下降至0.3879。动态流变学实验表明,当魔芋葡甘聚糖脱乙酰度从20%增加至90%,复合体系凝胶强度的An值从236.7增加至2468.9。说明高脱乙酰度魔芋葡甘聚糖对马铃薯淀粉凝胶强度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红外及X-衍射等分析手段表征魔芋葡甘聚糖(KGM)与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Da-KGM)结构并比较其持水性和粘度,以纤维素为对照,采用体外模拟人体胃及肠道的pH环境,对比分析KGM及Da-KGM对脂肪及胆固醇的吸附能力。结果显示KGM脱乙酰基后1733 cm~(-1)处的乙酰基的特征吸收峰消失,结晶度增加,持水性下降83.7%,高粘度特性丧失;相比纤维素,KGM具有良好的脂肪及胆固醇吸附能力,其吸附总量随样品质量、吸附时间和胆固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天然KGM相比,Da-KGM的脂肪及胆固醇吸附能力降低,可能是因为KGM脱除乙酰基后KGM分子链间氢键作用加强致使与脂类结合位点减少,以及高粘度特性消失致使对脂类的直接包裹能力下降,提示KGM经脱乙酰加工成魔芋食品后在肠道与脂类的结合能力下降,其减肥降脂的生理功效可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脱乙酰对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黑米膳食纤维复合膜特性的影响。方法 对KGM进行脱乙酰改性,将脱乙酰前后的KGM与黑米膳食纤维、甘油、蛭石共混,采用流延法制备两种复合膜,以复合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溶水率为考察因素,确定最优配方,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结果 魔芋葡甘聚糖/黑米膳食纤维复合膜制备最佳配方为每100 mL蒸馏水中添加魔芋葡甘聚糖0.37 g、黑米膳食纤维0.074 g、甘油0.60 g、蛭石0.074 g,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可达11.20 MPa。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黑米膳食纤维复合膜最佳配方为每100 mL蒸馏水中添加脱乙酰度0.2%魔芋葡甘聚糖0.37 g、黑米膳食纤维0.074 g、甘油0.50 g、蛭石0.074 g,在此条件下,拉伸强度为12.67 MPa。脱乙酰改性使复合膜抗拉强度提高13%、断裂伸长率降低17%、溶水率降低12%、水蒸气透过系数降低41%,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黑米膳食纤维复合膜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结论 脱乙酰改性处理改善了复合膜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脱除魔芋粉中的生物碱,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本研究开发出超微粉碎、酶处理、微波辅助乙醇萃取等集成技术。结果表明,魔芋粉目数在160 目时,经过以上集成技术处理,其生物碱基本脱除干净,且处理后的魔芋粉溶胀性、亮度值相对于对照组有提高,黏度稳定性几乎不变。其形成的水凝胶网络结构稳定、抗剪切变形能力强。说明此技术可以用于制备脱敏魔芋粉,且还可以改善魔芋粉的部分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8.
以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2,2,6,6-tetramethyl-piperidine-1-oxyl,TEMPO)为催化剂,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对魔芋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进行氧化,制备出氧化度为80%的TEMPO氧化魔芋多糖(TEMPOoxidizedkonjac glucomannan,OKGM)。用OKGM为原料、Fe3+为交联剂借助双重乳液法制备微球。内油相中包覆β-胡萝卜素,多糖水相吸附花色苷,实现亲疏水活性因子的共装载。红外光谱显示出KGM上羟基成功氧化为羧基;MTT法验证了OKGM没有细胞毒性;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是OKGM质量分数10%、FeSO4·7H2O与OKGM质量比1∶5、交联时间30 min、交联温度35 ℃;通过动态光散射法发现微球粒径分布在20~40 μm之间,平均粒径为26.8 μm;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微球的表面形貌;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微球中能够同时分布着花色苷和β-胡萝卜素。结果表明OKGM微球在多种活性因子的共装载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无淀粉脱硫魔芋精粉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纯度低含硫是魔芋原料升级及出口中的关键问题,利用淀粉和魔芋葡甘聚糖在乙醇介质中糊化特性的差异,本文首次采用回流法进行脱淀粉脱硫处理,结果表明:浸提2次,乙醇浓度40%(V/V),pH4.5,料液比1:7,回流时间60min,产品中可以完全去除所有淀粉;选择不同的脱硫方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均可将含硫量降低至50mg/kg以下,回流法在脱除淀粉的同时,可将含硫量降至20mg/kg,可望成为魔芋精制极具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魔芋精粉和氢氧化钙的联用对小米粉面团的热力学特性以及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氢氧化钙对小米粉的热水膨胀度和面条的蒸煮品质具有显著影响,魔芋精粉与氢氧化钙对小米面团的热力学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有协同作用。魔芋精粉中的魔芋葡甘聚糖具有强吸水能力,且对蛋白质有促交联作用。添加魔芋精粉可以有效增大小米面团的吸水性,降低小米面团的回生值和面条的硬度,增大面条弹性。添加0.2%氢氧化钙和1.5%魔芋精粉时制得的小米面条的感官品质较好,且微观网状结构均一。魔芋精粉及与氢氧化钙的联用可改善小米食品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