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循环热处理对高速钢超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此研究了循环热处理工艺对W6Mo5Cr4V2钢超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网在1040℃两次循环淬火是实现其超塑性的最佳热处理工艺:按此工艺进行预处理后,在810℃,初始应变速率为5.56×10^-1s^-1的条件下,该钢的超塑延伸率可达187%。  相似文献   

2.
焊接CGHAZ相变超塑性及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热模拟方法,对EH36MOD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的相变超塑性及其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1)采用热作用与拘束位移的方法,在模拟CGHAZ中确实在存着相变超塑性现象;(2)该超塑性应变值为1.0%时,其CGHAZ疲劳寿命比无相变超塑性的提高了19%(3)微观分析表明,前者M-A组元的形态为长条状与块状的混合体,其分布为铁素体(F)基体包围M-A组元和M-A组元包  相似文献   

3.
GCr15钢经组织超细化处理,在表面喷涂自熔性合金粉末,在超塑性状态下,通过超望变形可实现表面多元合金化。其变形工艺条件为:温度790~810℃、应变速率2.5×10(-4)S(-1)、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调质钢40Cr,35CrMo和轴承钢GCr15在淬火介质SST101中淬火后的淬透性、变表开裂性及40Cr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适当调整SST101的浓度,可以获得不同的冷却速度;适合调质钢40Cr,35CrMo及轴承钢GCr15的淬火液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1.5%和1.5%-2.0%。  相似文献   

5.
刘庆  吴以琴 《金属学报》1994,30(5):B223-B228
采用合适的冶炼及形变热处理工艺获得了具有超细化α-Ti/Ti2Co双相组织的Ti-12Co-5Al合金板材,该合金呈现出优异的高速低温超塑性,在700℃和3×10^-2s^-1的高应变速率条件下延伸率超过2000%。微观组织研究表明超塑变形促进了Ti2Co粒子的长大和形状变化,在塑性应变高达1550%时试样中仍无孔洞产生,应变硬化和应变速率硬化的共同作用是该合金具有优异超塑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辛丽  李美栓  李铁藩 《金属学报》1996,32(9):949-954
利用氧化膜应力原位测量装置研究了离子注入1×10^17,1×10^16Y^+/cm^2对Ni-15Cr-6Al合金渗铝层氧化膜恒温生长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注入上述二种剂量的Y^+对合金渗铝层在1100℃的氧化动力学没有显著影响,但降低了氧化膜的恒温生长应力。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为离子注入Y^+降低Al2O3膜的生长应力,增强氧化膜的粘附性的原因在于改变了氧化膜的生长机制和促进了膜的塑性  相似文献   

7.
高淬透性轴承钢GCr15SiMo的工艺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高淬透性轴承钢GCr15SiMo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GCr15SiMo钢具有良好的热处理工艺性,从830-870℃油淬后,硬度在65HRC以上,淬裂敏感性小,并具有良好的抗回火性。可适用于制造要求尺寸稳定,在250℃以下工作的特大型轴承。试生产结果表明,GCr15SiMo钢的淬透性明显地优于GCr15SiMn钢。  相似文献   

8.
异种钢材的恒温超塑性扩散焊工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利用恒温超塑性实现W6Mo5Cr4V2钢和451风的扩散焊接的可行必琢影响因素。通过电镜分析以及蜀机处显微硬度等的测试,对超塑性焊接接头及其界面组织进行了观念与分析。试验表明,经超细化预处理后的W6Mo5Cr4V2钢与45钢,在变形温度Ts=750℃~780℃、预压应力σ0=80~100MPA,压接前保温时间t=-10~15min及接头强度达到母材(45钢)的超塑性扩散焊接。  相似文献   

9.
王斌  白秉哲 《金属学报》1994,30(7):B309-B313
研究了温度及应变速率对Ti-24Al-14Nb-3V-0.5Mo(at-%)合金超塑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980℃,3.5×10^-^4s^-^1的最佳超塑变形条件下,合金显示出较高的超塑性;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为0.69,拉伸延伸率El.为818%。根据其细小的α2+β0两相组织和等温拉伸的试验方法,确定合金的超塑性属于细晶组织超塑性。在超塑变形过程中,合金无空洞产生,显微组织发生动态粗化  相似文献   

10.
硼对Fe_3Al合金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SCIE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为民  郭建亭  胡壮麒 《金属学报》1994,30(11):515-520
本文研究了不同硼含量对Fe-28Al-1.94Cr合金组织结构和室温、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加入0.038at.-%B后,有细小的(Fe,Cr)_2B相析出,随着硼含量增加,析出相增多增大,加入1.18at.-%B后,析出相变成网络状.0.038-0.22at.-%B可明显改善合金的塑性和强度,0.038at.-%B使合金压缩屈服强度由532MPa提高到678MPa,塑性由15%提高到25%,过量的硼不但降低了合金的塑性,也使强度明显下降.600℃时,较低的硼含量对塑性有利,而较高的硼含量则可以提高高温强度.  相似文献   

11.
用射成形技术制备GCr15轴承钢,对其超塑性进行了研究,选取喷射成形铸态及经过二次油淬超塑处理两种状态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得到伸长率分别为119%和328%,由TEM照片上获得:喷射成形铸态试样的珠光体平均片间距为85nm;经过二次油淬超塑处理试样的马氏体平均宽度仅为0.15μm,碳化物尺寸范围为0.12-0.58μm。研究表明,材料的超塑性与其显微组织关系密切,并对影响超塑性的几个可能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加热速率对GCr15轴承钢铸坯表面组织有较大影响。利用DIL805A热膨胀仪进行热模拟试验,通过分析GCr15轴承钢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的热膨胀曲线,研究了不同加热速率下的奥氏体转变过程,分析了加热温度对奥氏体转变温度和奥氏体转变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加热速率下奥氏体转变规律和大断面铸坯表面组织。结果表明:GCr15轴承钢中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温度范围约为760~810 ℃;(Fe,Cr)3C向奥氏体中的溶解,温度范围约为810~1 100 ℃;奥氏体的成分均匀化温度大于1 100 ℃。若GCr15大断面铸坯表面过热度大,相变后晶粒粗大,相对于内部组织其表面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下降,且铸坯表面奥氏体浓度均匀性差,后续液析碳化物溶解过程受阻碍,碳化物溶解浓度不均匀,表面的组织性能受到影响。根据J-M-A方程,计算了模型参数,GCr15轴承钢激活能Q约为7.156×105 J/mol,n=0.52,k0=75。  相似文献   

13.
利用DIL805A热膨胀仪记录了铸态GCr15钢在不同的加热速率下(0.5、3、5、30、100 ℃/s)的线膨胀量,获得了不同加热速率下的热膨胀曲线和奥氏体体积转变分数曲线,研究了加热速率对奥氏体化的影响。采用高温光学显微镜对该钢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的奥氏体转变过程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表明:GC15钢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的奥氏体转变可分为3个阶段:在760~790 ℃为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Fe, Cr)3CII向奥氏体中的溶解和奥氏体的成分均匀化温度分别为790~890 ℃及890 ℃以上。并且随着加热速率提高,相变临界温度提高,相变速率提高。在连续加热过程中,铸态GCr15钢的奥氏体转变是一个形核和长大交替进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惠树人 《热处理》2008,23(2):20-23
对GCr15钢的上贝氏体组织进行了亚温退火处理,观察和分析了退火组织,介绍了特殊的淬火、时效工艺和操作方法,根据热处理原理和Mullin,Sekerka界面破坏理论探讨了GCr15钢变态奥氏体(A2)及其上贝氏体相变和上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GCr15轴承钢在单一温度场和磁-热耦合场条件下球化退火时离异共析转变过程中碳化物的析出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条件下析出碳化物的形貌,使用维氏硬度计测试不同条件下试样的硬度。结果表明,脉冲磁场有利于GCr15轴承钢离异共析转变过程中碳化物的形成,析出碳化物的等效直径由0~0.2μm长大到0.6~0.8μm。动力学分析认为,磁-热耦合场促进碳原子扩散,加速碳化物的析出。  相似文献   

16.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GCr15钢试样进行了双道次热压缩,模拟其在预精轧与精轧阶段在不同温度下的组织演变过程。同时设计了特殊GCr15钢试样,可在Gleeble-3500上双道次压缩试验后,再加工成拉伸样,得到相应压缩条件下试样的拉伸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拉伸试验机等观察测试了不同压缩温度条件下GCr15钢试样的组织形貌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当精轧温度为800~850℃时,GCr15钢试样可获得珠光体团直径较小、渗碳体片层较细、网状碳化物较少的组织;拉伸试验表明,精轧温度为800℃时,GCr15钢试样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温度低于800℃和高于800℃时,抗拉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镜等检测分析手段以及JMatPro热力学软件,研究了等温球化退火的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GCr15SiMo轴承钢碳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GCr15SiMo轴承钢中碳化物趋于均匀化、细小化,且有利于GCr15SiMo轴承钢退火过程碳化物球化效果。在奥氏体化温度为800℃、保温时间为30 min的等温球化退火工艺下,GCr15SiMo轴承钢中碳化物数量多、尺寸小、弥散分布度高,且组织最为均匀致密,硬度较低,球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GCr15钢为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激光相变硬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建立激光相变硬化过程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工件厚度及其下表面在自然散热和辅助水冷条件下对激光相变硬化温度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石江龙 《热处理》2010,25(3):21-24
对GCr15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热处理和深冷处理,检测了硬度、残留奥氏体、冲击吸收功并分析了冲击试样的断口。结果表明,淬火组织、残留奥氏体含量及残留奥氏体转变所产生的应力和显微裂纹是影响GCr15钢冲击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GCr15钢在轴承中广泛使用,其回火温度对轴承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GCr15轴承钢的硬度、残余奥氏体含量、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Cr15的回火温度为165~300℃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HRC由61.7降到56.2,残余奥氏体含量由9.88%下降到3.26%,表面残余应力由706.8 MPa下降至382.2 MPa;其显微组织主要为针状马氏体、颗粒碳化物和少量的亚稳定相残余奥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碳化物逐渐聚集并不断长大。该研究为GCr15钢低温回火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