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沿淮玉米籽粒中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以豫单132、京科968等13个玉米杂交品种为材料,设置56 250 株/hm2、67 500 株/hm2、77 250 株/hm2等3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品质、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56 250~77 250 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递减趋势,淀粉含量呈递增趋势,即淀粉/蛋白质比率增加。玉米籽粒大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小型淀粉粒却显著降低。增加种植密度后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等黏度参数均呈显著升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籽粒峰值黏度等黏度参数与小、大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正相关,与中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种植密度影响玉米籽粒淀粉粒度分布、淀粉黏度参数和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玉米生长过程中淀粉特性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普通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直链淀粉含量、淀粉粒大小和膨胀势的变化.结果表明,籽粒发育过程中,糯玉米直链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他3种类型玉米呈升高趋势.爆裂玉米淀粉粒平均粒径随胚乳发育逐渐增大,成熟时显著减小,其他3种类型玉米淀粉粒平均粒径一直增大.甜玉米膨胀势先降低后升高,而其他3种类型情况相反.直链淀粉含量、淀粉粒粒径与膨胀势之间存在(极)显著关系,直链淀粉含量越高,淀粉粒粒径越大,膨胀势也越大.  相似文献   

3.
以郑单958及先玉335玉米为材料,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及扫描电镜,分析玉米籽粒淀粉粒形态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品种籽粒淀粉粒体积分布均为三峰曲线,峰值分布均在1.919,5.355及18.00μm;两品种籽粒淀粉粒表面积分布为三峰曲线,其峰值分别为1.322(1.097),5.355及16.40μm;郑单958、先玉335籽粒淀粉粒数目分布为双峰曲线,其峰值分别为0.627(0.688)及4.878(4.444)μm。两玉米品种>15μm所占体积最大,而<2μm淀粉粒所占体积最小; <2μm淀粉粒所占表面积及数目均最高,>15μm淀粉粒所占数目最小。郑单958及先玉335淀粉粒分布范围分别为0.375-39.78,0.375-30.07μm;淀粉粒体积及表面积均值均是先玉335>郑单958,而淀粉粒数目均值则是郑单958>先玉335。淀粉粒含量与2-15μm范围的淀粉粒体积和数目呈显著正相关,和其他淀粉粒分布特性相关性不显著。郑单958玉米籽粒淀粉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均匀,淀粉粒排布致密,脂体含量丰富;先玉335大多呈圆形,大小均匀,淀粉粒排布分布较郑单958稀疏,脂体含量少于郑单958。  相似文献   

4.
以郑单 958为材料,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 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胚乳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种植密度玉米籽粒淀粉粒的粒径下限一致 (0.38 μm),上限D1 > D2 > D3;体积、表面积及数目均值:D2 > D3 > D1。从淀粉粒的扫描图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淀粉粒形态及胚乳细胞内其他内含物含量均有差异。从淀粉粒的透射图可以看出,各处理间淀粉粒的发育、外形、排列以及其他质体的数量都存在较大差异;密度可以调节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分布及形态。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玉米发育过程中淀粉糊化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GC方差分析法,比较普通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籽粒生长过程中胚乳淀粉糊化特性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RVA谱的尾部高于峰顶,而糯玉米RVA谱的尾部低于峰顶。普通玉米的低谷黏度授粉后10 d达最高,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分别在20 d和30 d时最高;糯玉米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均在30 d时最高,爆裂玉米均在40 d时最高。说明,普通玉米胚乳的淀粉膨胀力、耐剪切能力和淀粉胶的硬度最先达到最大,其次为糯玉米,爆裂玉米最晚。糯玉米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回复值最低,最不易老化。授粉20 d后,爆裂玉米淀粉的峰值时间最长,糊化温度最高,最难糊化。相关分析发现,糯玉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分别呈显著正和负相关,爆裂玉米直链淀粉含量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而普通玉米直链淀粉含量与RVA特征值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即相关性的大小受玉米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莱农14、青农105、连胜15、隆平206和先玉335玉米为材料,人工分离角质和粉质胚乳,通过显微镜观察淀粉粒粒径,采用快速黏度测定仪(RVA)和物性测试仪(TPA)分析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比较玉米角质和粉质胚乳淀粉粒粒径、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角质胚乳淀粉粒平均粒径显著大于粉质胚乳;角质胚乳的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凝胶回复性显著低于粉质胚乳,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显著高于粉质胚乳,而凝胶的硬度、弹性、凝聚性、胶着性和咀嚼性除了与胚乳质地有关外,也受品种的影响。在玉米实际加工利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胚乳,以实现玉米胚乳的合理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不同粒径大小分布对不同淀粉含量全籽粒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为其品质分析和加工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淀粉含量66%~77%的玉米,通过小型实验磨研磨得到不同粒径的全籽粒玉米粉,研究粒径大小分布、主要成分、损伤淀粉等指标对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对其糊化能力、凝胶特性影响明显,特别是小颗粒粒径大小影响明显,但对回生老化特性影响不显著。平均粒径和小颗粒粒径越小、颗粒表面积越大时,越容易糊化,峰值黏度也越大,玉米粉间糊化能力差异越显著,总淀粉越多、脂肪和蛋白越少也越容易糊化,峰值黏度也越大;小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凝胶抗剪切能力越差,玉米粉间凝胶特性差异越明显,总淀粉和损伤淀粉含量升高、脂肪和蛋白质降低,也降低凝胶抗剪切能力;粒径大小与分布对玉米粉回生老化特性影响不显著,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增加、脂肪减少,提高凝胶回生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opaque2基因沉默对高粱醇溶蛋白含量的影响,采用RNAi技术构建opaque2基因抑制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高粱幼胚,测定转基因植株籽粒中醇溶蛋白含量,SDSPAGE电泳检测醇溶蛋白带型,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胚乳细胞中蛋白质体变化。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5株转基因植株中4株籽粒的醇溶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野生型和各转基因植株的醇溶蛋白SDS-PAGE电泳带型相同;野生型胚乳细胞中淀粉粒排列紧密,部分大淀粉粒融合成大块状,蛋白质体数量较多且有一些体积较大;而转基因植株淀粉粒排列疏松,细胞中存在多处孔隙,蛋白质体数量较少,体积较小。opaque2基因沉默引起胚乳细胞蛋白质体数量变少,体积变小,进而影响胚乳细胞内部结构和籽粒醇溶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9.
追氮对夏玉米淀粉含量及其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玉米随追氮量增加玉米籽粒淀粉含量、淀粉相关酶活性及其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籽粒淀粉及直链淀粉含量随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略有下降;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PPase)及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的活性随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的活性随追氮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随追氮量的增加淀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及崩解值先升高后降低,峰值时间以及糊化温度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0.
硫酸钾对甘薯块根烤后口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钾肥对甘薯块根烤后口感品质的调控效应,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钾肥用量较高时(240和360 kg/hm2)可显著提高收获期烟薯25块根中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及大型淀粉粒(19.76-50.00 μm)的体积百分比,降低块根全粉的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降低薯块烘烤后口感品质,用量降至120 kg/hm2时,薯肉口感评价与对照处理相似;钾肥用量较高时可显著提高收获期北京553块根中支链淀粉含量、小型淀粉粒(直径<1 μm)的数目百分比以及块根全粉的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提高薯块烘烤后的口感品质。说明适量施用钾肥主要通过提高收获期块根小型淀粉粒的比例,增加支链淀粉含量,改善块根的糊化特性,来提高块根烤后的口感品质。最适钾肥用量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高湿人工老化处理的方法,探究老化处理对大麦种子淀粉粒及萌发早期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处理未改变大麦种子胚乳淀粉粒的基本形态特征,但使萌发72 h的种子胚乳中小淀粉粒逐渐增加,大淀粉粒逐渐减少,且大淀粉粒表面赤道凹槽和小孔明显减少;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大麦种子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活性均呈降低的趋势,且老化15d与对照相比,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老化使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分解减缓,从而导致大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的动员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高湿人工老化处理的方法,探究老化处理对大麦种子淀粉粒及萌发早期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工老化处理未改变大麦种子胚乳淀粉粒的基本形态特征,但使萌发72 h的种子胚乳中小淀粉粒逐渐增加,大淀粉粒逐渐减少,且大淀粉粒表面赤道凹槽和小孔明显减少;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大麦种子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活性均呈降低的趋势,且老化15 d与对照相比,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老化使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粒酶解减缓,从而导致大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的分解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玉米进行老化处理,模拟老化后的生理状态,研究其淀粉含量、淀粉酶活性、淀粉糊化特性及消化性变化规律对人工老化处理的响应,以期为玉米淀粉应用及玉米合理储藏提供理论参考。以郑单958、伟科702、浚单29为材料,采用高温高湿(42℃、100%RH)人工老化的方法,分析玉米淀粉含量、总淀粉酶活性、α-淀粉酶活性、淀粉去分支酶活性、淀粉糊化特性及消化性与老化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快速消化淀粉含量、总淀粉酶、α-淀粉酶及淀粉去分支酶活性与老化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下降率幅度分别为3.98%~7.07%、4.20%~6.37%,酶活下降率幅度40.47%~55.71%;直链淀粉含量、慢消化淀粉、抗性淀粉含量及峰值时间与老化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率幅度为13.92%~20.89%,峰值时间增加范围为0.47 mim~0.66 min;淀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消减值与老化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照组及老化处理8 d,郑单958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消减值均高于伟科702及浚单29。  相似文献   

14.
冀优小香米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米胚乳细胞内淀粉粒紧密排列,多数淀粉粒呈不规则的多面体形,直径在7~12μm之间.小米总直链淀粉含量为23.17%,表观直链淀粉含量为21.20%,淀粉中自由脂、结合脂含量分别为0.91%、0.03%.小米淀粉的糊化温度为76.4℃,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分别为2 925、1 954、3 840 Pa·s,淀粉糊的稳定性较低且易回生.小米淀粉糊显示出很强的剪切稀化特性,黏度随时间的变化遵循3级动力学方程.淀粉的溶胀力、溶解性在65℃以后明显升高且随温度升高呈线性增加,95℃时分别达到29.1%、12.9%.小米淀粉的特性黏度为110.9 ml/g.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酶解程度对留胚米粉理化性质及消化性的影响,以留胚米为原料,制备不同酶解程度的留胚米粉,考察不同酶解程度对留胚米粉的营养成分、色度、粒径、水合特性、糊化特性、红外光谱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胚米粉经过不同酶解时间处理后,淀粉含量降低,淀粉粒径减小;淀粉结块率先减小后增大,当DE值为19.98%±0.78%时淀粉结块率最低;淀粉分散时间缩短,溶解度增大;酶解米粉中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回生值和淀粉黏度到达峰值的时间均显著降低;且淀粉的短程有序性受到破坏;快消化淀粉(RDS)含量显著增加。综上所述,当DE值为19.98%±0.78%时,酶解留胚米粉的综合性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荞麦、糜子与玉米淀粉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荞麦、糜子淀粉与生产常用玉米淀粉理化性质差异,以荞麦、糜子和玉米籽粒为原料,采用碱提法提取淀粉,比较研究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测定的淀粉颗粒结构,快速黏度测定仪(RVA)测定的糊化特性,差示热量扫描仪(DSC)测定的热特性,以及透明度和凝沉性。结果表明,荞麦淀粉颗粒为不规则多角形或球形,有微孔,粒径为3.5~12.6μm;糜子淀粉颗粒为多角形,表面塌陷,粒径为1.8~10.5μm。3种淀粉X-衍射图谱均属于A型。淀粉糊凝沉速度玉米荞麦糜子。荞麦淀粉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最大,为1 692和2 265 cP,显著高于糜子、玉米淀粉(P0.05);糜子淀粉谷值黏度和回生值最小,为760和160 cP,显著低于荞麦、玉米淀粉(P0.05)。荞麦淀粉相变起始温度(T,)、峰值温度(T_p)、终止温度(T_c)为62.7、66.7和71.9℃,显著低于糜子、玉米淀粉(P0.05);荞麦、糜子淀粉热焓值(AH)分别为7.9和7.5 J/g,显著低于玉米淀粉(P0.05)。  相似文献   

17.
球磨处理对3种淀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木薯淀粉、玉米淀粉、籼米淀粉为材料,调节水分含量为6%左右,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淀粉进行球磨处理,研究球磨处理对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淀粉颗粒逐渐破碎,淀粉粒度逐渐减小;3种淀粉的还原力、冷水溶解度、透明度均逐渐增加,淀粉的表观黏度、结晶度逐渐减小。在同样的球磨时间下,3种淀粉的冷水溶解度、透明度、表观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75h以前,玉米淀粉和籼米淀粉的还原力无显著性差异,100h时,玉米淀粉和籼米淀粉的还原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球磨处理对籼米淀粉的各项理化指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玉米品种籽粒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5个玉米品种籽粒品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百粒重、百粒体积、粗脂肪、粗纤维、出珍率、皮渣率以及色泽体系中a*值、b*值差异较大.春玉米与夏玉米在百粒重、百粒体积、粗蛋白、灰分、粗纤维、亮度指数L*上差异显著.玉米品种籽粒平均容重766.0g/L,百粒重34.48 g,百粒体积28.06 mL,籽粒密度1.23g/mL,淀粉含量69.55%,粗蛋白含量10.97%,粗脂肪含量4.51%,灰分含量1.46%,粗纤维含量2.19%,出珍率37.94%,出粉率56.48%,皮渣率5.58%.不同玉米品种间的糊化特性有一定差异.春玉米品种的峰粘度、破损值、回生值以及最终粘度显著小于夏玉米(a=0.05),而糊化温度、冷糊稳定性高于夏玉米.玉米品种平均糊化温度72.8℃,峰粘度371 BU,破损值82 BU,回生值480 BU,最终粘度748 BU,冷糊稳定性21 BU.  相似文献   

19.
从3种不同品种的红小豆中提取的淀粉为原料,通过分析淀粉及添加氯化钠后的淀粉糊的粒径、黏度值、回生值、热焓值、凝胶性等特性,探究氯化钠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大红袍中淀粉相较于宝清红和珍珠红淀粉,表现出较高的糊化起始温度、最终黏度、热焓值;较低的峰值黏度、较小的粒径;对比添加2%氯化钠前后,3种红小豆淀粉糊化后的平均粒径、峰值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显著下降(P0.05);糊化温度、淀粉的凝沉性显著增大(P0.05);氯化钠对凝胶特性的影响体现在凝胶强度显著降低(P0.05),同时淀粉凝胶的黏度减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布拉班德黏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测定芒果皮粉的添加对玉米淀粉和大米淀粉黏度、热特性、透光率、沉降率、凝胶硬度与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芒果皮粉添加量(0%~15%)的增加,2种淀粉的起糊温度逐渐降低,玉米淀粉糊峰值黏度在添加15%芒果皮粉时显著升高,崩解值增大;大米淀粉糊峰值黏度呈降低趋势,崩解值先降低后升高,2种淀粉回生值都显著降低。芒果皮粉的添加显著降低了2种淀粉的糊化和老化焓值及贮藏中透光率与沉降率的下降程度,减小玉米淀粉凝胶的硬度,降低了2种淀粉凝胶色泽的变化程度。说明芒果皮粉的添加影响淀粉的糊化特性,且影响趋势随淀粉品种不同而异,但能有效抑制2种淀粉的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