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上游式湿排尾矿库入库尾矿粒度偏细、浓度偏高、不易分选的特点,为实现尾矿的安全堆存,采用分级分区放矿,将粗细尾矿分级后,粗颗粒尾矿优先在坝前放矿,细颗粒尾矿在上游库内排放。通过在南京梅山山景尾矿库实施旋流器分级分区放矿筑坝试验,将入库尾矿经FX 250型水力旋流器在0.1 MPa压力下进行分级,将沉砂质量浓度稀释至35%以下排放在坝前,取样检测表明,坝前20 m范围内+0.075 mm尾矿占比在90%左右,坝前40 m范围粗颗粒含量明显增加。通过在粗尾矿沉积的坝前区构筑池填法子埂,使粗尾矿集中在坝前最小干滩长度范围内沉积形成安全超高区;将溢流汇集后经管道输送至上游库内排放。试验结果表明,上游式尾矿分级分区排放工艺能够很好地解决细粒高浓度尾矿采用坝前水力冲积放矿存在的防洪不足及坝体稳定性不高的问题。该尾矿堆存工艺在南京梅山山景尾矿库成功应用,既解决了尾矿库前期运行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又节省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针对上游式湿排尾矿库入库尾矿粒度偏细、浓度偏高、不易分选的特点,为实现尾矿的安全堆存,采用分级分区放矿,将粗细尾矿分级后,粗颗粒尾矿优先在坝前放矿,细颗粒尾矿在上游库内排放。通过在南京梅山山景尾矿库实施旋流器分级分区放矿筑坝试验,将入库尾矿经FX-250型水力旋流器在0.1 MPa压力下进行分级,将沉砂质量浓度稀释至35%以下排放在坝前,取样检测表明,坝前20 m范围内+0.075 mm尾矿占比在90%左右,坝前40 m范围粗颗粒含量明显增加。通过在粗尾矿沉积的坝前区构筑池填法子埂,使粗尾矿集中在坝前最小干滩长度范围内沉积形成安全超高区;将溢流汇集后经管道输送至上游库内排放。试验结果表明,上游式尾矿分级分区排放工艺能够很好地解决细粒高浓度尾矿采用坝前水力冲积放矿存在的防洪不足及坝体稳定性不高的问题。该尾矿堆存工艺在南京梅山山景尾矿库成功应用,既解决了尾矿库前期运行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又节省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罗河矿尾砂综合利用途径,提出提取粗粒尾砂作为建材,细粒尾砂入库。为探究细粒尾砂筑坝对尾矿库的安全运行是否存在影响,罗河矿进行了细粒尾砂尾矿库堆存研究。通过溜槽试验及室内试验得出:提取粗颗粒尾矿后,入库尾矿粒径变细,固结排水能力、渗透性及稳定性降低,不利于付冲沟尾矿库的安全运行,不建议提取粗粒尾砂。  相似文献   

4.
全尾矿分级浓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细粒铁矿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全尾矿高浓度浓缩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水力旋流器能够使低浓度尾矿浆得到有效浓缩,在给矿浓度为10%~28%时,φ100~150 mm水力旋流器底流浓度可以达到70%左右,底流产率可达到6500%左右。水力旋流器溢流中的微细颗粒经过高效浓密机进一步浓缩后,浓度可达到45%~50%。采用水力旋流器-浓密机二段分级浓缩流程能够实现全尾矿的高浓度浓缩,在给矿浓度为10%~28%时,尾矿综合浓度可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中线法尾矿筑坝中旋流器底流适宜的稀释浓度,在攀钢集团马家田尾矿库干滩上开展了3组不同底流稀释浓度的放矿试验,分析了不同底流稀释浓度条件下的沉砂在堆积坡面上的流动性、粒径分布特性和坡面平整度,并进行了旋流器溢流尾砂和适宜底流浓度下的堆积坝沉砂物理力学参数测试。结果表明,稀释浓度70%时,沉砂在堆积坡面上流速适中,颗粒沉积效果好,尾砂运移距离远,堆积坡面较平整;旋流器对尾矿分级效果明显,沉砂固结强度高、渗透性能好。  相似文献   

6.
水力旋流器主要应用于中线式和下游式尾矿坝,在上游式筑坝中应用不多。本文根据其分级特性,以国内某尾矿库为例,研究旋流器底流筑子坝在上游式尾矿坝中的应用,提出"旋流器底流筑子坝、旋流器溢流和其余未接旋流器的尾矿支管沿沉积滩前均匀分散放矿"的上游式尾矿坝筑坝新方法。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水力旋流器在选矿厂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研山铁矿投产初期,由于选厂处理矿石均为表层含泥氧化矿,造成排尾粒度细、干滩长度短、坡度小、滩面软,无法采用普通机械式筑坝的情况,通过对多种筑坝方案的试验对比,确定采用旋流器筑坝工艺,解决了细粒尾矿堆筑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正>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尾矿干堆工艺技术不仅可以节省常规尾矿库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使回水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可以大量节省占地面积,消除尾矿库的安全隐患,能够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对尾矿堆存场进行复垦,有利于环境保护。目前,国外已在大力推广。我国的内蒙撰山子金矿、柴胡栏子金矿和山东归来庄金矿等也已采用尾矿干堆工艺技术。旋流器-浓密机-过滤干堆工艺流程旋流器可强化固液分离,因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占地面积小、处理能力大、底流浓度高,在尾  相似文献   

9.
勾金玲  刘军  袁风香 《现代矿业》2014,30(2):167-169
为减少梅山铁矿降磷系统进入尾矿库的湿尾矿量,对梅山铁矿降磷尾矿进行了水力旋流器再选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了再选系统技术改造。通过将现有的FX350×6旋流器组更换为FX150-PU-K×16超长锥旋流器组后,在给矿浓度为29%的条件下,采用Φ150 mm超长锥旋流器,在给矿压力为0.25 MPa、沉砂口直径为30 mm时,可获得底流浓度为61.00%、底流产率为85.70%、底流-0.037 4 mm粒级含量为51.55%的指标,大幅降低了湿尾矿量。  相似文献   

10.
曾祥龙  罗静 《金属矿山》2019,48(11):155-160
为提高大冶有色铜山口铜矿选矿厂FX500水力旋流器的分级精度、降低底流夹细量,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系统考察了旋流器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适当增加入口流速、降低给矿浓度,可从整体上降低底流夹细量和溢流跑粗量;②适当增大柱段高度和小锥锥角,可进一步降低底流夹细量;③适当增大沉砂口上锥角角度,对底流中的微细粒级有洗涤作用,能进一步降低底流夹细量;④现场对比试验证实,旋流器结构优化后底流-75 μm粒级夹细率下降了1.78个百分点。研究结果为铜山口铜矿水力旋流器的优化与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尾矿浓缩和膏体尾矿的地面堆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满 《现代矿业》2009,25(10):82-86
论述了尾矿浓缩处理的历史及分类,讨论了浓缩尾矿地表堆放与传统尾矿排放相比的优越性及常用的堆放方法。分别介绍了新建浓缩尾矿地表堆放项目和以膏体浓缩对已有的粉煤灰库的改造,说明了尾矿浓缩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刘婷 《现代矿业》2020,36(8):94
某尾矿库总坝高42.1 m,总库容为46.3×104 m3,为四等库,尾矿库下游200 m范围内有常住居民27人,属于典型的“头顶库”。为将库内贮存的铅锌矿尾矿回采综合利用后进行销库处理,通过对干法、湿法和水下开采3种回采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干湿混合法回采。尾矿回采先内后外,先库后坝,先上后下,分层开采,每层开采深度为2.0 m,单层回采时先对库尾区域进行湿法回采,再对库中部及坝前区域进行干法回采,从库尾往坝前逐渐推进。尾矿回采完后,彻底消除尾矿库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钱鞠梅 《矿业快报》2001,(11):17-19
多年来采矿业直将回填作为部分处理尾矿的一种方法,这一成熟的方法在提供牢固的地下支护的同时,又减少了尾矿的地面处理,近年来,目标已对准尾矿的进一步利用,尤其是用来进行地下胶结充填,目前,加拿大的一些矿山正在应用中充填技术。Amaratunga和Annor(1989)首先提出了冷粘结尾矿集结(CBTA)工艺的概念,本文阐述了将细尾矿集结成球团,进而制成胶结充填所用的粗集料的概念及结果,并讨论了这一工艺的成本和运转利润。  相似文献   

14.
通过总结大量科学的研究以及成功应用的实例,介绍了既有大型尾矿库改建尾矿干堆场的关键技术-尾矿脱水工艺和干堆场设置。通过两个技术实例,阐述既有大型上游发尾矿库改建干堆场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他达铁矿尾矿再选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茂福 《矿冶工程》2003,23(2):40-41
通过对他达铁矿尾矿性质的分析研究, 采用分级、跳汰重选工艺对其进行回收。研究结果表明:在尾矿TFe 品位35%左右时, 通过再选能得到TFe 品位为54%的铁精矿, 铁回收率为52%左右。  相似文献   

16.
尾矿利用与建筑用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利用尾矿生产建筑人工砂的产生背景,研究了尾矿人工砂的材料性质符合建筑用砂国家标准,介绍了其在混凝土中应用研究后的可喜结果与应用的意义,提出了开发尾矿人工砂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 - Tailings size distribution can be modified to greatly reduce surface storage area and the risk of catastrophic tailings dam failures. Total flotation and backfill...  相似文献   

18.
对赤铁矿尾矿采用酸浸—还原工艺,以达到固废资源化、减量化的目的。结果表明:在酸浸过程中,当反应温度为100℃、浸出时间为2.5h、搅拌转速为400 r/min、溶液硫酸浓度为45%、硫酸过量系数为1.5时,全铁回收率达82.3%。在还原过程中,在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50℃、铁屑的过量系数为1.4时,可以制得一等品绿矾产品。  相似文献   

19.
承德市某钒钛磁铁矿尾矿钛含量较高,潜在回收价值可观。采用化学分析、XRD衍射分析、粒度分析、矿物解离分析仪(MLA)等手段研究了该尾矿的矿物学特性及钛的赋存状态。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确立了重选短流程回收钛、选钛尾矿差异化分级利用的综合利用技术工艺,获得含TiO234.60%、回收率53.43%的钛铁矿精矿以及产率66.22%的建筑用商品砂,实现了铁尾矿的资源化综合回收利用,有助于矿山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煤炭技术》2015,(9):298-300
对山西某选煤厂的浮选尾煤样品进行筛分和浮沉分析,确定采用尾煤预先筛分,>0.125 mm粒级粗选,粗选精煤磨矿后一段精选的尾煤再选工艺。通过条件优化试验优化了浮选入料浓度、煤油用量和精选磨矿的时间,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再选可从灰分46.47%的浮选尾煤中,得到产率25.32%,灰分9.38%的精煤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