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冷榨核桃粕营养价值高,故探讨以冷榨核桃粕为主要原料,采用纳豆芽孢杆菌进行固态发酵制备纳豆激酶的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PB)试验和Box-Behnken(BBD)响应面法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以纳豆激酶活性为指标,单因素试验表明核桃粕粒度小于10目,葡萄糖和Na Cl添加量分别为1%和1.5%,浸泡时间2 h,蒸煮时间50 min,接种量11%,后熟时间24 h时,纳豆激酶活性相对较高。PB试验表明料液比、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纳豆激酶活性影响显著。采用BBD响应面分析法对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料液比1∶1.5、发酵时间30 h、发酵温度36℃。此发酵条件下纳豆激酶活性达到最大值1 522 U/g。本试验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冷榨核桃粕是制备纳豆激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纳豆芽孢杆菌的固态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优化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条件,以活菌数和芽孢数为指标,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研究了种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和含水量对固态发酵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体积分数7%、种龄17 h、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基初始水分质量分数70%,37℃固态发酵5 d效果最好,活菌数和芽孢数分别达到3.4×1010 cfu/g和1.8×109 cfu/g.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复合益生菌剂多菌种混合发酵条件,作者以活菌数为指标,采用固态发酵技术,研究了接种比例、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含水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固态发酵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混合固态发酵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含水量70 %、pH 6.5、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接种比例为1∶1、接种体积分数10%、发酵温度34 ℃、发酵5 d的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纳豆芽孢杆菌数为1.96×1010 cfu/g,啤酒酵母数为1.68×109 cfu/g.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培养基,采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以固态发酵后的活茵数、芽孢教、蛋白酶及α-淀粉酶活力为指标,对纳豆芽孢杆茵固态发酵培养基组成及配比,添加碳源、氮源种类及浓度,培养基的含水量进行优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粉与麦麸配比3:7、葡萄糖2%、硝酸铵0.5%、本60%条件下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黑豆作为原料,采用纳豆芽孢杆菌进行发酵,比较黑豆汁初始pH值、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纳豆激酶活性和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并通过L9(3 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24 h、黑豆汁初始pH值7.5.在此条件下可以获得酶活性达到627.5 U/ml、口感较好、兼具黑豆营养成分和纳豆营养产物的新型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6.
杨柳 《粮油加工》2014,(6):57-59
采用纳豆芽孢杆菌对米糠进行发酵,通过交互试验比较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纳豆激酶活性和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5℃和发酵时间24h。在此条件下可以获得酶活性达到621.5U/mL、口感较好、兼具米糠营养成分和纳豆营养产物的新型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纳豆芽孢杆菌对米糠进行发酵,通过交互试验比较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纳豆激酶活性和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5℃和发酵时间24h。在此条件下可以获得酶活性达到621.5U/mL、口感较好、兼具米糠营养成分和纳豆营养产物的新型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深度开发豆渣副食资源,考察了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豆渣的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以羟自由基清除率为衡量指标,对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豆渣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以5%的豆渣为碳源,初始pH7.0、接种量4%、装瓶量25mL/250mL、温度为32℃、200r/min、发酵24h,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豆渣的抗氧化活力最高。结论:实验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豆渣能产生较强的抗氧化活力,在保健食品和绿色饲料方面具有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麦麸为原料固态发酵开发多菌种微生态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麦麸为主要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技术,以纳豆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发酵菌种,以活茵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双菌混合发酵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先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发酵3 d后接入嗜酸乳杆菌再共同培养3 d、培养基初始含水量80%、pH值7.0、纳豆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接种比例为4:6、接种量10%、发酵温度37℃的发酵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纳豆芽孢杆茵数为9.8×109cfu/g,嗜酸乳杆菌数为7.1×109cfu/g.  相似文献   

10.
将不同霉菌、酵母菌、细菌以及食用菌用于豆渣固态发酵,筛选出食用菌农平1号用于豆渣固态发酵。以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态氮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试验优化农平1号固态发酵豆渣的工艺参数,并结合操作可行性,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豆渣初始pH 7.5、接种量10.5%、培养温度30.5 ℃、培养时间13 d。采用该条件进行发酵实验,每100 g干豆渣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为3.34 g,达到预测值的97.02%,蛋白质含量为33.86 g,是预测值的98.98%。结果表明,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11.
以廉价的鲜豆渣为全组分探讨其生产纳豆激酶可行性,并与市售商品纳豆进行比较其活力。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设计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接种量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建立回归模型。经响应面分析,回归模型具有较高拟合度。优化后的鲜豆渣固态发酵的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36 h,接种量8(mL/100 g),该条件下纳豆激酶酶活达到1 751.28 U/g。与商品化纳豆的纳豆激酶对比结果表明,除一个商品纳豆的纳豆激酶的活力与鲜豆渣发酵的纳豆激酶活力高以外,其余商品纳豆,同一品种的自制纳豆纳豆激酶的活力与鲜豆渣发酵的纳豆激酶活力无显著差异。全组分鲜豆渣作为纳豆激酶生产的原料,可以实现低成本、高品质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2.
毛霉固态发酵豆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利用毛霉进行豆渣固态发酵的条件。结果表明,毛霉固态发酵豆渣的最适条件为豆渣初始水分含量75%左右,氯化钠含量1%,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48h。发酵后豆渣蛋白酶活力能达到600U/g,粗蛋白含量由19.76%增加到22.96%,增加了3.2%,氨基酸态氮含量由0.26%增加到1.45%,提高了约4.5倍。发酵后豆渣不但营养价值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由于微生物作用,豆渣中的粗纤维颗粒得到有效细化,发酵后豆渣口感细腻,无豆腥味,食用加工性能得到很好改善。  相似文献   

13.
延长纳豆的保藏时间,能更有效地发挥其价值。固态发酵的纳豆为原料,比较3种干燥方式对纳豆激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干燥后的纳豆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在10~15 h,纳豆激酶活性损失率小于17%;热风干燥在50℃~60℃条件下干燥16~32 h时纳豆激酶活性损失率28%~43%,水分含量控制在10%内;冷风干燥在24℃~28℃条件下干燥48~72 h时纳豆激酶活性损失率在46%~51%,水分含量控制在12%~8%;因此,热风干燥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干燥后的纳豆粉的蛋白质、还原糖含量比原料大豆粉高,膳食纤维含量高达18%,总氨基酸含量为32.08g/100 g,必须氨基酸含量为11.12 g/100 g。  相似文献   

14.
探索了以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可行性。从5种不同原料中筛选出豆渣为产红曲色素的最适固态发酵基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法得出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基质初始含水量50%、甘油6%、NaNO_30. 04%、KH_2PO_40. 3%、MgSO_40. 2%、抗坏血酸2. 2%,最佳培养条件为湿度60%~65%、接种量8%、30℃培养12 d,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含量为(6. 03±0. 11) mg/g。研究认为,以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工艺可行,可实现豆渣的高值化发酵再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以稳定米糠为主要基质,豆渣为营养因子,纳豆芽孢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茵、瑞士乳杆菌、短乳杆菌为试验菌株,运用固态发酵技术,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益生茵混合发酵米糠的固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短乳杆菌最适于与纳豆芽孢杆菌混合发酵米糠,经响应面优化后最优发酵条件如下:米糠54%、豆渣6%、水40%、接种量10%、纳豆芽孢杆菌与短乳杆菌接种比例为1:1、温度34℃,先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发酵3 d后再接入短乳杆菌发酵2 d。发酵后米糠中纳豆激酶产生量较其他混合菌种发酵方式明显提高,其中纳豆芽孢杆菌活茵数达到6.8×10~9cfu/g短乳杆菌活茵数4.5×10~9 cfu/g。  相似文献   

16.
对薏米黑豆复合发酵饮料进行研制。以薏米、黑豆为主要原料,采用纳豆芽孢杆菌进行发酵,以感官评分和纳豆激酶活性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薏米黑豆复合发酵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薏米浆和黑豆浆的添加比例为1∶2,纳豆菌接种量为4%,添加白砂糖8%,柠檬酸0.10%,β-环糊精0.06%,在此条件下研制出的薏米黑豆复合发酵饮料纳豆激酶活性最高,可达到621.3U/ml,且复合发酵饮料的色泽明亮、均匀,香气浓郁,风味鲜明,口感细腻。为薏米、黑豆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纳豆加工工艺条件,以纳豆激酶活性为指标,采用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纳豆的加工工艺参数为:大豆的浸泡时间15 h,121℃高温蒸煮时间45 min,接种量3%,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28 h,后熟时间1 d;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浸泡时间,蒸煮时间、发酵温度这三个影响较显著因素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纳豆发酵条件:浸泡时间15 h,蒸煮时间51 min,发酵温度37.5℃。优化后纳豆激酶活性达2493.33 U/g。  相似文献   

18.
该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酵母浸出粉添加量、硫酸铜添加量、培养基初始水含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硫酸镁添加量对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产漆酶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为采用过60目筛的三七渣10 g,酵母浸出粉添加量3%,磷酸二氢钠添加量0.15%,硫酸铜添加量0.02%,硫酸镁添加量0.2%,培养基初始水含量60%,pH自然。在此优化条件下,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产生的漆酶活性可达8.69 U/g。  相似文献   

19.
王艳艳  邓启华 《中国酿造》2013,32(12):83-87
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由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出18h~20h为适宜的种龄。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优化,确定出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玉米淀粉2%,动物蛋白胨4%,MgSO4·7H2O 0.05%,CaCl2 0.01%,K2HPO4 /KH2PO4 0.3%/0.1%。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出液体发酵最佳条件:初始pH值为6.8,装液量50mL/500mL锥形瓶,接种量3.1%,发酵温度36℃。经过优化,发酵48h后的纳豆激酶酶活从12.47kU/mL提高为32.73kU/mL。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符合中国人口味的纳豆,以传统调味品豆豉和豆酱为样品来源,筛选酶活高和发酵性状优良的纳豆激酶产生菌。分别利用牛奶平板和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进行初筛和复筛;对筛出的菌进行纳豆激酶活性分析、纳豆制作及感官评价等。对性状优良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等项目的测定;并对其培养基初始pH、发酵温度、盐离子构成等条件对酶活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5株具有纤溶活性的纳豆激酶产生菌,经计算,从中选出了4株高活力纳豆激酶产生菌(N-1,N-2,N-3,N-4菌株)。N-2菌株纤溶活性最高,其纳豆发酵性状最佳,纳豆拉丝长达80cm,其酶活达到1159U/mL,鉴定结果是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最适的单因素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0,添加0.02%浓度的Ca2+盐,发酵温度35℃。在该条件下进行液体发酵,其酶活为1365U/mL,酶活比之前提高了18%。N-2菌株发酵性状优良,可用于纳豆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