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毛霉固态发酵豆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利用毛霉进行豆渣固态发酵的条件。结果表明,毛霉固态发酵豆渣的最适条件为豆渣初始水分含量75%左右,氯化钠含量1%,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48h。发酵后豆渣蛋白酶活力能达到600U/g,粗蛋白含量由19.76%增加到22.96%,增加了3.2%,氨基酸态氮含量由0.26%增加到1.45%,提高了约4.5倍。发酵后豆渣不但营养价值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由于微生物作用,豆渣中的粗纤维颗粒得到有效细化,发酵后豆渣口感细腻,无豆腥味,食用加工性能得到很好改善。  相似文献   

2.
以干豆渣粉为主要原料制备霉豆渣,以感官评价和氨基酸态氮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霉豆渣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霉豆渣的最优发酵工艺为:以100 g干豆渣粉为基础,水添加量85%,菌种添加量2.0%,发酵温度29 ℃,发酵时间40 h。在此工艺条件下,霉豆渣菌丝稠密,质地均匀、有弹性,内外均为土黄色,有发酵的霉香味,煎炸之后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感官评分达到87.1分。同时,与发酵前豆渣相比,霉豆渣营养品质得到改良,氨基酸态氮含量由1.12 mg/g上升至8.75 mg/g,蛋白质含量由33.8 g/100 g下降至20.1 g/100 g,脂肪含量由8.7 g/100 g下降至6.9 g/100 g,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39.2 g/100 g下降至31.8 g/100 g,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10.6 g/100 g上升至12.5 g/100 g,总酸含量由6.2 g/kg上升至7.3 g/kg。  相似文献   

3.
以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了水分含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豆渣毛霉发酵的影响,优化了其发酵条件,并比较了发酵前后豆渣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豆渣毛霉固态发酵的最优条件为:在水分含量为70%的豆渣中接种其质量的2%毛霉菌悬液,搅匀后于28℃下发酵4天。发酵后的豆渣色泽棕黄,质地松软,入口细腻,滋味鲜美,发酵风味浓郁;其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总酸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NCU1011为发酵菌种,采用酱类固态发酵法生产豆渣甜酱。利用单因素优化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豆渣初始水分含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对豆渣中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米根霉发酵生产豆渣甜酱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接种量2.75%、豆渣初始水分含量70%、发酵时间28 h,所得发酵豆渣甜酱中氨基酸态氮、还原糖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分别提高到0.25%、5.05%、10.5%,口感细腻爽滑,发酵风味浓郁,其营养和食用价值提高,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风味俱佳的新型高纤维甜酱调味品。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2):114-119
为了研究灵芝菌丝体固态发酵豆渣过程中的营养特性变化,以豆渣为原料,利用灵芝菌丝体固态发酵豆渣,研究发酵过程中菌质的形态指标、理化指标、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灵芝菌丝体发酵豆渣可分为3个阶段,1~5 d为发酵前期,5~9 d为发酵后期,9~11 d为老化期。豆渣经灵芝菌丝体固态发酵,总膳食纤维的质量分数在发酵前期由发酵前的43. 16%显著下降至28. 72%;脂肪的质量分数由发酵前的19. 69%显著下降至发酵末期的12. 29%;可溶性蛋白、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分别由发酵前的2. 27 mg/g、1. 16 mg/g显著上升至发酵末期的11. 05 mg/g、9. 94 mg/g;多肽的含量由发酵前的11. 90 mg/g上升至发酵后期的19. 59 mg/g。该研究结果为灵芝菌丝体固态发酵豆渣的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豆渣发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渣是加工大豆制品的副产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豆渣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豆渣发酵的优化条件为:采用毛霉在豆渣含水量为70%、pH值为6、接种量为10%、温度为28℃条件下发酵培养3d。豆渣中蛋白质得到有效降解,从而使豆渣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得以大量提高。发酵产物烘干后色泽为深棕黄色或褐色,颜色均匀,并具有发酵豆渣特有的香味。  相似文献   

7.
以豆渣为原料,采用多菌种进行固态发酵,生产富含β-胡萝卜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的功能性发酵食品。通过试验对发酵食品的生产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步发酵工艺,即豆渣经清浆、压榨、蒸料后接种2%的啤酒酵母在28℃下进行前期发酵24 h,再接入2%的比例为1∶1的毛霉及好食脉胞霉混合菌种继续发酵36 h。所得的产品颜色淡黄,具有浓郁的酯香与霉香,β-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可达90.02μg/g,17.93%和24.42%。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豆渣的利用价值,以豆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均匀设计试验优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液态发酵豆渣工艺,并测定发酵豆渣中的品质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酿酒酵母液态发酵豆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白砂糖0.3%、K2HPO4 0.08%、MgSO4 0.03%、含水量95%、发酵时间28 h。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豆渣的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及感官评分分别为0.174 5 g/100 g、6.49 g/100 g、27.50分,分别是发酵前的1.51倍、3.57倍、1.42倍。从发酵豆渣中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16种、醛类4种、酮类5种、酯类18种、烷烯烃类19种、呋喃类3种和其他7种,相较于发酵前增加了大量醇、酯类物质,使豆渣具有花草香、果香等独特风味,同时醛类物质下降,削减了豆渣中的豆腥味。  相似文献   

9.
探索了以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可行性。从5种不同原料中筛选出豆渣为产红曲色素的最适固态发酵基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法得出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基质初始含水量50%、甘油6%、NaNO_30. 04%、KH_2PO_40. 3%、MgSO_40. 2%、抗坏血酸2. 2%,最佳培养条件为湿度60%~65%、接种量8%、30℃培养12 d,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含量为(6. 03±0. 11) mg/g。研究认为,以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工艺可行,可实现豆渣的高值化发酵再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豆制品企业鲜豆渣大量堆积腐败变质和低值化利用问题,以纯豆渣为原料、毛霉为发酵菌种进行前发酵,利用食用胶将前发酵后的基料成型再后发酵酿制豆渣腐乳。先通过跟踪检测豆渣腐乳的质构,从瓜尔豆胶、魔芋胶、可得然胶、沙蒿子胶、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钠6种食用胶中筛选适宜的食用胶种类及添加量,再通过跟踪考察在40 ℃、28 ℃、室温条件(25~35 ℃)下后发酵的豆渣腐乳中粗蛋白、可溶性蛋白、氨基酸态氮和总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确定后发酵适宜的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添加0.1%魔芋胶使豆渣腐乳具有较优质构;3种温度下发酵的豆渣腐乳中粗蛋白、可溶性蛋白、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随发酵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逐渐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3种温度下酿制的豆渣腐乳的粗蛋白含量相差不大,而40 ℃下发酵的豆渣腐乳中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5.294和0.63075 g/100 g,总酸变化稳定且含量最低,为8.772 g/100 g,产品所需要的成熟时间最短,为35 d,另外,40 ℃下的酯类有12种,含量为55.10%,种类最多含量最高,产品风味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11.
黄豆豆渣发酵产物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昊  郑玉芝 《食品科学》2016,37(10):176-18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豆豆渣的阿舒假囊酵母固态发酵产物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型号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样品量对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萃取条件。结果表明,7.5 g发酵产物在60 ℃恒温条件下用50/30 μm二乙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型萃取头萃取30 min,获得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和响应强度较高,风味化合物信息较为全面。豆渣经发酵后挥发性成分发生很大变化,发酵产物共鉴定出57 个化合物,其关键风味物质为醇类、萜类和酸类化合物,其中苯乙醇、香茅醇、香叶醇、3-甲基丁酸对发酵产物风味的形成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本研究利用植物内生菌蜡状芽孢杆菌SD6进行发酵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质量浓度、转速与温度对发酵液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影响显著,可信度在90%以上。然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葡萄糖质量浓度48.05 g/L、转速200.44 r/min、温度27.42℃。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最优理论值为39%。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测得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实际值为38.52%。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吻合度高,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实际发酵情况。  相似文献   

13.
蒋勇  邹勇  周露  钟耕 《食品科学》2015,36(15):199-205
利用超微粉碎技术改善豆渣的功能性质并利用其开发高附加值食品。结果表明:随着过筛目数的增加,豆渣粉的持水力、保水力和膨胀力先增加后减小;其水溶性、阳离子吸附能力、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还原力持续增加;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从60 目时的6.90%增加到了300 目时的11.55%,亨特白度由68.580升高到了84.165。综上所述,选取300 目豆渣粉为原料,添加乙酰磺胺酸钾(acesulfame-K,AK糖)、魔芋粉、香兰素开发代餐粉,经过正交试验优化设计,得出豆渣代餐粉(以5 g为基质)最优配方为:300 目豆渣粉添加量3.5 g、魔芋粉添加量1.0 g、AK糖添加量0.05 g,香兰素添加量0.01 g。同时研究豆渣代餐粉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豆渣代餐粉对小鼠肠道菌群调理作用明显,在增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肠杆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豆渣固态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特性的动态变化,为利用豆渣开发功能性食品或配料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以米根霉、少孢根霉为发酵菌种对豆渣进行固态发酵,测定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纤维素酶活力、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及还原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e2+螯合能力为评价指标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未发酵豆渣相比,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纤维素酶活力、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豆渣经米根霉发酵24 h,其还原力、ABTS+·清除活性、Fe2+螯合能力分别提高了1.63、1.48、2.82 倍;经少孢根霉发酵24 h,分别提高了1.88、1.63、3.18 倍。结论:用米根霉和少孢根霉发酵豆渣可以提高豆渣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响应面法对芽孢杆菌属细菌J-5菌株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CMCase)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氮源、碳氮比、初始pH值、料水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辅助碳源等对产CMCase酶活性的影响,再此基础上选择料水比、碳氮比、初始pH值三因素进行响应面设计,考察各因素对CMCase酶活性的影响及相互作用。确定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氮比25∶1(m/m)、初始pH 3.2、料水比1∶3.25(m/V)、发酵温度38 ℃、发酵时间144 h、辅助碳源1 g/100 g,此条件下,CMCase酶活力预测值为58.15 U/g,实测值为57.996 U/g。该菌株可产生较高酶活力的CMCase,可有效地降解大蒜皮。  相似文献   

16.
以樟芝菌固态发酵生产活性代谢产物安卓奎诺尔为目标物,采用Box-Behnken原理进行响应面分析,对樟芝固态发酵产安卓奎诺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接种量为296.80 mL/kg、Triton X-100添加量为1.10 mL/kg、辅酶Q0的添加量为0.23 g/kg时,理论上樟芝固态发酵培养基安卓奎诺尔产量的最大值为865.85 mg/kg。经验证,安卓奎诺尔实际产量为865.32 mg/kg,表明实验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实际发酵产安卓奎诺尔的情况。通过优化,樟芝固态发酵安卓奎诺尔产量比优化前(260.57 mg/kg)提高了232.09%。  相似文献   

17.
王丹  李伟  芮昕  马宇潇  徐笑  黄璐  吴寒  董明盛 《食品科学》2015,36(15):112-117
利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Y51-6发酵稀奶油,以酒精体积分数、感官评定作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优化发酵工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0 h,发酵温度45 ℃,蔗糖添加量7 g/100 mL,接种量7%(体积分数)。并对发酵过程进行动态追踪,0~12 h内酵母菌生长处于延滞期,12~24 h为对数期,发酵24~32 h为稳定期,32 h之后酵母菌生长进入衰亡期。发酵过程中pH值逐渐降低,酸度逐渐升高,酒精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色值变化不明显。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稀奶油发酵前后产生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未经发酵的稀奶油中共检测出17 种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2-庚酮、2-壬酮等甲基酮类化合物。而经发酵的稀奶油样品中共检测出35 种主要成分,甲基酮类化合物比例降低,苯乙醇等醇类物质、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8.
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发酵鱿鱼碎肉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鱿鱼碎肉的利用价值,本实验以鱿鱼碎肉作为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基质,研究料液比、葡萄糖添加量、发酵pH值、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鱿鱼碎肉发酵效果的影响。在以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时间72 h和发酵温度37 ℃的条件后,再对料液比、发酵pH值和加糖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分析,以发酵液的氨基态氮含量为响应值,得到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鱿鱼碎肉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2(m/V)、发酵pH 8.8和加糖量3.13%。在最优发酵条件下,鱿鱼碎肉发酵液的氨基态氮实际含量达到2.457 mg/mL。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鱿鱼碎肉发酵液富含具有鲜味和甜味特征的谷氨酸(84.141 mg/g)、天冬氨酸(49.480 mg/g)和甘氨酸(49.425 mg/g),达到氨基酸总量的39.05%。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49.320 mg/g,占氨基酸总量的31.86%。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显示鱿鱼碎肉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由多肽、小肽及游离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枯草芽孢杆菌S0507产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TMP)培养工艺进行优化。经单因素试验后,以Box-Behnken法设计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水分含量3 个因素对TTMP产量的交互影响,用Design-Expert v8.0.1.6软件对BBD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低温培养时间33.84 h、培养温度41.75 ℃、水分含量59.63%,TTMP产量为332.70 mg/kg,理论值(335.49 mg/kg)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为0.84%,证明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S0507产TTMP的培养条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解淀粉芽孢杆菌BGP20的低成本高效菌体生长培养基配方,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和摇瓶发酵对培养基各组分进行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结果确定了豆粕和玉米淀粉为主要因素。以发酵培养液菌体密度为响应值,利用Design-Expert软件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进行优化,并对预测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具有很好的拟合性,培养基最优配比为豆粕16.03 g/L、玉米淀粉6.30 g/L、MgSO4·7H2O 0.75 g/L、NaCl1.25 g/L、KH2PO4 0.75 g/L、痕量元素 15 mL/L,获得BGP20发酵液菌体密度为1.86×109 CFU/mL,模型预测最高值为1.985×109 CFU/mL,验证实验结果为预测值的93.72%,说明该模型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