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黑莓蜜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黑霉蜜酒、蜂蜜、糯米为原料生产黑茸蜜酒。在甜酒酿中加处理后的黑莓蜜调整糖度220g/kg,控制发酵温度16-22℃,待残糖含量≤20g/kg,待残糖含量≤20g/kg时榨取酒液,再经调配处理,陈酿3个月以主成品酒。  相似文献   

2.
以枸杞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枸杞果酒的发酵工艺条件,选取活性干酵母用量、发酵温度、初始糖度和初始酸度为影响因子,以枸杞果酒的感官评定分数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枸杞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是220g/L(以葡萄糖计),发酵温度为18℃±2℃,酵母接种量为0.3g/L,初始酸度为4.3g/L。在此条件下发酵的枸杞果酒感官评定结果最优。  相似文献   

3.
以黑枸杞为原料进行复水浸提,补加白砂糖,筛选最适的酿酒活性干酵母进行发酵,对黑枸杞果酒的酿造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黑枸杞复水比例为1∶15,浸提温度为50℃,补加白砂糖200 g/L,将温度控制在22℃±2℃条件下恒温发酵。使用0.3 g/L蛋清粉对黑枸杞果酒进行澄清稳定化处理,得到的黑枸杞果酒呈深紫色、有浓郁的黑色浆果香气、酒香、果香馥郁舒适,柔和协调。  相似文献   

4.
甜苹果酒的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添慧  康旭 《酿酒》2011,38(1):50-51
发酵工艺对苹果酒品质有重要影响.以感官质量为评价指标,以发酵温度、糖度、酸度、接种量为试验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甜苹果酒主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甜苹果酒主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发酵醪调至糖度20°Bx、酸度(按苹果酸计)6g/L,按接种量为0.25g/L接入酵母,在18℃温度下发酵7d,前1~2d对发酵醪进行通...  相似文献   

5.
火龙果果醋及其醋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火龙果为原料,探讨了酒精和醋酸发酵的工艺条件,通过试验确定了酒精发酵的工艺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8%,糖度15%,27℃恒温发酵5d,发酵液的酒精度为7.9%。醋酸发酵的工艺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10%,糖度5%,酒精度6%,30℃恒温振荡发酵6d,火龙果原醋的总酸为37g/L。火龙果果醋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火龙果原醋15mL/100mL,蜂蜜7g/100mL,白砂糖2g/100mL。  相似文献   

6.
无花果保健蜜酒的研制励建荣,李力,张晓阳食品工业科技,1994(6):47~49根据无花果和蜂蜜的营养和保健功能,研制出口感良好,适于老年人服用的具有一定保健效果的低度无花果蜜酒。采用纯发酵蜜酒酿造工艺,将无花果先榨汁,果汁和蜂蜜调制成发酵醪,糖度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无核干红枣为原料发酵生产枣酒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加水量为枣质量的6倍时,浸提水温80℃处理1 h,微波炉800 W功率热处理12 min可得优质红枣汁。红枣汁用白砂糖调整至可溶性固体物(SSC)为20%,灭菌后冷却加入NaHSO3 60 mg/L,接入体积分数为2.5%的酒精酵母菌液,28℃发酵4d,过滤澄清后加入蜂蜜调制,冷藏处理后可得风格独特的枣蜜酒。  相似文献   

8.
陈景  黄群  傅伟昌  欧阳辉  余佶  罗兰萍 《食品科学》2009,30(20):467-470
以苦荞粉为主要原料,辅以百合精粉,液态发酵酿造苦荞百合保健醋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酿造工艺条件及产品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苦荞、百合粉加水充分糊化后加入3.0% α-淀粉酶于95℃液化22min,再加入糖化酶糖化,调整料液糖度,接入活性干酵母0.10%,32℃酒精发酵6d;调整酒醪酒精含量至5%,接入13%醋酸菌,32℃以140r/min摇床发酵5d。苦荞百合醋饮料最优配方为原醋9%、蜂蜜5%、蛋白糖0.3%、柠檬酸0.13%。所得苦荞百合醋饮料酸味柔和,具有醋香味和苦荞特有香气。  相似文献   

9.
橡胶蜂蜜是蜜蜂采集橡胶树蜜腺中的原蜜后,经工蜂充分酿造、储存在蜂房中的天然物质。为丰富橡胶蜂蜜的深加工、提高橡胶蜂蜜资源开发利用的附加值,以橡胶蜂蜜为原料酿造蜂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橡胶蜂蜜酒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橡胶蜂蜜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起始糖度26°Brix、酵母添加量0.5 g/L、起始p H 5.0、发酵温度32℃,在此工艺下发酵8 d,酿制得到的橡胶蜂蜜酒酒精度10.4%vol,感官品评94.5分,酒体色泽金黄、清亮透明、酒香醇厚,具有橡胶蜂蜜酒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0.
蜂蜜酒是以蜂蜜为原料经过稀释、调整、发酵、澄清、过滤、陈酿后所获得的低度酒精饮料。通过研究,发现以百花蜜为发酵蜜源,稀释糖度为24°Brix,添加1‰磷酸铵,酵母添加量为400mg/L在18℃下发酵时间为20d得到的蜜酒酒质较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瓶内二次发酵法制作起泡枸杞果酒的工艺。对酿造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了优化。最佳结果为:6倍复水,在60℃、真空度为0.06MPa的环境中浸提5h,带皮浸渍发酵,流加补糖,二次发酵前补糖24g/L,补酸1g/L(其中0.5g/L的酒石酸和0.5g/L)。二次发酵最佳方法设计是:在16℃~18℃温度下,选用18-2007酵母进行发酵,后续澄清时将温度降至8℃。此工艺最大程度保护了枸杞中的有益成分,成品酒体呈浅红色、澄清透明、有光泽,具有纯正、优雅、和谐的果香、醇香,悦人的口味和发酵起泡酒的特有香味,有杀口力,枸杞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2.
发酵型枸杞酒是以枸杞为原料酿造的低度保健类果酒。枸杞酒在发酵过程中存在枸杞原料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影响枸杞的有效利用和酒的品质。通过添加酶制剂的方法来分解枸杞原料中难以被酵母利用的多糖,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制剂中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的添加量分别是0.2%、0.4%和0.2%。复合酶制剂添加至枸杞含量为15%的枸杞浆中,在最适温度为30℃,酶解4h后,其还原糖含量达到85.63g/L。跟酶解前相比,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初始提高了259%和324%,同时酶解后香气总和为13.46mg/L,是酶解前的1.04倍,增加了枸杞酒的果香味。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桑椹果酒主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糖度150 g/L、柠檬酸添加量1 g/L、温度26℃、酵母接种量2 g/L条件下,对不同发酵阶段桑椹果酒pH、总酸、挥发酸、酒精度、总糖、干浸出物、有机酸和感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主发酵过程中,pH先下降后上升,总酸先升高后降低,挥发酸、酒精度、干浸出物逐渐升高,总糖逐渐下降,发酵6 d时,理化指标趋于稳定。发酵结束后,理化指标分别为:pH4.22、总酸4.31 g/L、挥发酸0.72 g/L、酒精度7.22% vol、干浸出物20.15 g/L、总糖1.55 g/L;有机酸含量中,酒石酸、乳酸、柠檬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184、2.303、1.115 g/L;通过感官评价,发酵6 d后,桑椹果酒感官达到最佳,主发酵结束。  相似文献   

14.
以苹果汁、葡萄汁、哈密瓜汁作为原料,对酿造复合型起泡酒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正规的“留糖法”进行发酵生产,酒中的CO2、酒精、酸糖皆来自于果汁。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葡萄苹果起泡酒最佳工艺条件为德国酵母3#,接种量0.8 g/L,葡萄汁与苹果汁质量比3∶2,发酵醪糖度16%,采用罐内发酵方式对起泡酒进行充气,CO2含量0.15 MPa。哈密瓜苹果起泡酒最佳工艺条件为德国酵母3#,接种量0.8 g/L,哈密瓜汁与苹果汁质量比1∶1,发酵醪糖度14%,采用罐内发酵方式对起泡酒进行充气,CO2含量0.13 MPa。由此最佳工艺条件得到的葡萄苹果起泡酒和哈密瓜苹果起泡酒,酒香和果香协调浓郁,口感酸甜均衡,酒体丰满,杀口力强,后味爽。  相似文献   

15.
枇杷果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枇杷为主要原料,制汁后以活性干酵母发酵来制得枇杷果酒,对发酵工艺条件、澄清和调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5℃、接种量0.5%、SO2添加量80mg/L、初始pH值4.0,在发酵8d后,残糖量和酒度基本不再变化,可终止发酵;添加0.10%的皂土进行澄清效果较好,生成沉淀多;发酵酒原液添加白砂糖3%、蜂蜜0.2%、苹果酸0.1%、柠檬酸0.2%进行调配后,得到的枇杷酒甜酸适口、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16.
枸杞樱桃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婧  张黎斌 《饮料工业》2008,11(3):23-26
以枸杞、樱桃鲜果为原料,分别经过破碎、打浆后混合,添加适量的蜂蜜并接入果酒酵母,经控温发酵、分离、澄清等工艺处理得成品。研究表明:枸杞汁:樱桃汁为2:8、果酒酵母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22-24℃、主发酵时间为9d左右、发酵前在混合汁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所得果酒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红糖为原料,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法酿造红糖醋,分析红糖醋不同发酵阶段产物有机酸组成,研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 氧化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红糖醋、红糖酒醪及红糖液分别检出10种、9种及8种有机酸,主要为乙酸、乳酸、甲酸、抗坏血酸、琥珀酸、 苹果酸、柠檬酸、草酸。 红糖液中琥珀酸和红糖醋中乙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 971.09 mg/L和28 273.35 mg/L。 在发酵过程中,红糖液中 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由0.94 mg/mL和0.50 mg/mL降至红糖醋中0.87 mg/mL和0.17 mg/mL。 不同发酵阶段产物抗氧化能力的顺序为红 糖液>红糖酒醪>红糖醋。 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5 5和0.883 0,与总还原力 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8和0.9093。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新鲜的地参为原料,研究地参发酵酒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地参发酵酒的工艺条件,以酒精度及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考察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和初始糖度对发酵酒的影响,采用UPLC法对地参发酵酒的酚酸类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地参发酵酒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为5.1%,初始糖度为22.8%,发酵温度为26℃,发酵时间为9 d。在此条件地参发酵酒酒精度达到11.23%vol,感官评分为85.50分,多糖、总酚、总酸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54 g/L、384.31 mg/L、20.67 g/L和204.59 mg/L。地参发酵酒的ABTS+、DPPH和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0.53%、81.51%和55.86%,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地参发酵酒含有没食子酸、丹参素、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咖啡酸5种酚酸类物质,其中没食子酸含量最高(11.20 mg/L)。结论:优化工艺后的地参发酵酒色泽呈橘黄色,澄清透明,酒体醇厚丰满,不仅具有独特的地参酒风味,同时较好的保留了地参发酵酒多酚等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以信阳大米和桂花为原料,通过改良黄酒发酵工艺拟开发一种新型发酵型桂花酒来提高桂花的附加值。以感官评分和酒精度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酿造工艺。结果表明,在生酸过程中植物乳杆菌添加量0.1%,18 ℃条件下发酵60 h;发酵过程中糖渍桂花添加量5%,麦曲添加量0.3%,酵母添加量0.2%,发酵温度30 ℃,发酵192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桂花酒感官评分为81.9分,酒精度为14.51%vol,残糖、总酸含量为23 g/L、3.6 g/L,具有浓郁的桂花香气、酒体完整、舒顺协调。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型黑米蜂蜜酒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米、蜂蜜和纯净水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原料比、酒曲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型黑米蜂蜜酒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黑米蜂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黑米蜂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蜂蜜与黑米质量比6∶100、酒曲添加量0.6%、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78 h。在此优化条件下,黑米蜂蜜酒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6分,酒精度为12.7%vol,总酸(以乙酸计)为4.5 g/L,挥发性酸(以乙酸计)为0.8 g/L,总糖为57.2 g/L。黑米蜂蜜酒颜色亮红,具有蜂蜜和黑米的独特风味,酒体协调,色泽均匀,底部无明显沉淀物,酒味浓郁,口感醇甜爽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