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秦军 《特殊钢》2008,29(6):44-46
建立了70 t电弧炉冶炼中高碳钢的留碳操作的数学模型。按照出钢时钢水碳含量的要求,基于入炉废钢和铁水成分,控制超音速集束氧枪的吹炼参数,合理使用炉门自耗式碳氧枪和采用相应的炉渣碱度,以实现目标留碳操作。0.55%C钢的冶炼实践表明,当热装铁水30%时,电弧炉终点[C]为0.40%~0.65%的炉次≥85%,显著降低了冶炼成本。  相似文献   

2.
邱在军 《特殊钢》2020,41(6):51-54
在脱磷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低枪位冶炼和低终点氧出钢,增大出钢口直径和降低终点温度,并优化底吹工艺降低碳氧积,取得了较好的脱磷效果。生产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增大出钢口和优化底吹工艺后,300t转炉出钢时间缩短至5.1 min,缩短了1.9 min;IF钢终点温度降低至1 670.6℃,降低了17.4℃;碳氧积降低至13.3,降低了8.9;终点氧降低至422.5×10-6。在铁水磷升高0.010%,枪位降低30 cm,终点氧降低153.3×10-6的条件下,工艺优化后的平均终点磷含量为0.012 4%,能够满足转炉冶炼IF钢对脱磷效果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焦玉莉 《钢铁》2014,49(10):30-33
 在复吹转炉铁水消耗1 050 kg/t(钢),铁水磷质量分数小于0.150%条件下,采用单渣法高拉碳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实现了出钢碳质量分数大于0.40%,磷质量分数小于 0.020%。分析了高拉碳的操作控制难点是脱磷效率低、易喷溅和终点拉碳时机难以精确掌握。为此,对转炉操作抢位、氧压、底吹流量以及终点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枪位配合合适的底吹压力在提高脱磷效率的同时能有效控制喷溅;建立高碳出钢终点判断模型,能将碳命中率提高到90%以上。该工艺实施后,转炉终点游离氧保持在约100×10-6。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厂100 t电弧炉出钢自开率低的问题,使用Fluent软件研究了炉壁氧枪不同偏转角度下的熔池流动特性。研究发现,当氧枪偏转角度由0°增加至30°后,基本消除了EBT死区,但钢液对炉壁冲刷强度提高了148.4%。为了平衡炉壁冲刷和熔池搅拌,确定1#、3#、4#氧枪偏转10°,2#氧枪偏转30°的优化方案。实践应用表明,优化后电弧炉出钢自开率由75.2%增加到95.6%,平均出钢温度降低6℃;在ML08Al钢上的应用数据表明,终点钢水氧质量分数降低20.9%,终点炉渣T. Fe质量分数降低21.6%。  相似文献   

5.
陈爱梅 《特殊钢》2012,33(5):43-44
采用铁水预处理-120 t顶底复吹转炉-LF-VD-φ180 mm连铸工艺生产GCr15轴承钢.统计分析了轴承钢转炉终点[C]对钢水氧活度的影响,LF精炼渣碱度对T[O]的影响,LF末钢中铝含量对VD过程铝损和T[O]的影响.通过控制转炉终点[C]≥0.06%、出钢用铝锰铁强化脱氧;控制LF离位时[Al]0.020% ~0.040%,( FeO+MnO)≤1%,碱度2.8~4.5;VD软吹时间≥15 min,轴承钢中全氧含量为(6~12) ×10-6.  相似文献   

6.
无取向硅钢的磁性能与钢的洁净度水平密切相关。为实现对无取向电工钢冶炼过程氧含量的合理控制,分析了无取向电工钢冶炼过程碳氧含量变化数据,热力学计算转炉终点临界碳含量与炉渣αFeO。结果表明:随着转炉终点碳含量的降低,终点氧含量升高且波动范围大,合理出钢碳含量应控制为0.03%~0.05%;为满足炉渣中T.Fe≤24%的现场生产要求,终点碳含量应高于0.031%;钢包底吹氩气可有效降低钢液中过剩氧,降低钢液的平均碳氧积;据现场生产数据,RH精炼前理想碳、氧含量应控制为0.025%~0.035%和500×10-6~650×10-6,相应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为0.03%~0.04%。  相似文献   

7.
南京钢铁公司采用100 t高阻抗超高功率电弧炉-100 t钢包精炼炉-5流150 mm×150 mm方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GCr15轴承钢。GCr15轴承钢生产结果统计表明,通过炉料中配入55%~70%铁水,电弧炉出钢时碳含量0.22%~0.24%、磷含量0.004%~0.006%、硫含量0.040%~0.043%;精炼渣成分(%):53~58CaO、13~16SiO2、15~20Al2O3、3~5MgO,碱度2.3~3.3;精炼时全程吹Ar搅拌,67 Pa VD处理≥20min,连铸全程保护浇铸,使真空处理后GCr15轴承钢平均氧含量为10×10-6,铸坯中最低氧含量为7×10-6。  相似文献   

8.
通过80t转炉-90tLF~100tRH—OC工艺生产弹簧钢60Si2GrVAT的实践,得出控制转炉出钢温度和终点碳质量分数,尽可能降低转炉终点氧质量分数;LF、RH精炼过程中,严格控制钢液中的全铝质量分数,从而控制钢液中氧质量分数;控制精炼渣碱度R〉4.0、w(FeO+MnO)在0.5%~1%以下,从而进一步降低氧质量分数。淮钢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把钢坯全氧质量分数控制在10×10^-6以下。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南京钢铁公司100t高阻抗电弧炉→100t钢包精炼炉→150mm×150mm方坯连铸工艺流程生产GCr15轴承钢各阶段钢中氮含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践表明,为降低轴承钢中氮含量,采取电炉兑入铁水量在55%以上和泡沫渣操作,EAF出钢时钢中氮的质量分数平均达到29×10-6;LF精炼采用大渣量埋弧操作、氩气搅拌,该过程平均增氮质量分数为21.8×10-6;VD吹氩过程平均脱氮量为15×10-6;全程保护浇铸有效控制平均增氮质量分数为6.3×10-6。LF精炼过程增氮对整个过程控制至关重要,应加强LF精炼的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10.
电弧炉采用低钛铁水、合金和造渣材料,偏心炉底出钢,出钢合金化,LF精炼时,用Si、Al复合脱氧和碱度3~5的CaO-MgO-Si0_2-Al_2O_3渣系,30 Pa VD处理,以及保护浇铸等工艺措施,Φ150 mm锻造棒材的分析结果为GGr15轴承钢中的氧含量为4.5×10~(-6)~9×10~(-6),Ti含量为0.001 0%~0.001 5%,钢中有少量5μm TiN夹杂,达到特钢优质低钛轴承钢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山东寿光巨能特钢有限公司通过加强电炉终点碳的控制,出钢过程强预脱氧,合理的氩气搅拌,控制出钢过程下渣量,调整精炼炉渣系,控制钢中铝含量,VD真空冶炼,连铸全程保护浇注等一系列措施,轴承钢材中的全氧含量控制为(8~12)×10-6,提高了钢材的洁净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电炉炼钢过程中不同条件、不同时期气体样进行分析,研究了电炉铁水配比、VD真空保持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钢液中氮含量变化的影响。实践表明电炉出钢氮含量随铁水配比的增加而降低,但当铁水配比大于40%后,出钢氮含量可控制在(35~67)×10-6;20 min与15 min的真空保持时间相比,脱氮率可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13.
通过Consteel电弧炉偏心底出钢留渣作业,熔炼过程温度控制为1 560~1 590℃,全程泡沫渣冶炼,出钢时[P]≤0.010%;LF时用低碱度复合精炼渣精炼,VD处理时,真空度≤67 Pa,氩气搅拌20 min;150 mm×150 mm方坯连铸采用全程保护浇铸和结晶器电磁搅拌,使贵阳特钢GCr15轴承钢中的氧含量为(5~11)×10-6,平均氧含量为9×10-6。  相似文献   

14.
100t转炉-LF(VD)工艺冶炼轴承钢的氧含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铁水预脱硫-100 t顶底复吹转炉-吹Ar-LF(VD)-方坯连铸工艺生产轴承钢的实践,得出冶炼终点钢水碳含量为0.2%~0.6%时,钢水氧含量在50×10-6到150×10-6之间;经出钢时脱氧、吹氩、LF(VD)精炼后,中间包钢水中的全氧含量为(14~16)×10-6,铸坯中的全氧量<12×10-6。分析表明,加强熔池搅拌,使钢渣充分反应,控制转炉下渣量<5 kg/t钢,加强吹氩搅拌,控制LF顶渣碱度在2.0~2.5之间,(FeO)+(MnO)小于0.5%,可使轴承钢中全氧量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5.
淮钢80t BOF-90t LF-RH-CC流程开发特殊钢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转炉采用高拉碳操作,控制出钢[P]≤0.012%,终渣碱度2.8~3.5;双挡渣工艺,LF精炼渣碱度≥4,(TFe+MnO)≤1.0%;应用低铝洁净钢精炼技术和含钡洁净钢生产技术专利;RH-MFB真空处理,连铸全程保护浇铸及二冷技术优化等措施,淮钢开发了127个特钢新产品,总氧含量(T[O]):轴承钢≤10×10-6,60Si2CrVAT弹簧钢≤12×10-6,CM490锚链钢≤15×10-6,37Mn5油井管坯钢≤18×10-6,SAE1022A冷镦钢和15CrMoG高压锅炉管坯钢≤20×10-6。  相似文献   

16.
针对邢钢在铁水预处理+AOD炉+LF炉+连铸机生产0Cr13C不锈钢过程中AOD炉的冶炼周期远大于连铸机浇钢和脱磷站的处理时间,导致整个不锈钢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受到限制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入炉冷钢比例、高碳铬铁硅质量分数对AOD炉提枪碳质量分数、提枪温度以及冶炼周期的影响。研究得出,降低AOD炉0Cr13C冶炼周期的思路主要是控制提枪碳质量分数;包含成本在内,当入炉高碳铬铁硅质量分数不小于3.0%、废钢加入量为3.0~3.5t时,可以缩短AOD炉0Cr13C的冶炼周期到77min附近,提枪温度和提枪碳质量分数分别为1682℃和0.49%,并且炉龄和物料消耗等综合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7.
邢梅峦  李晶 《特殊钢》2006,27(3):49-50
石钢采用60 t转炉-60 t LF-150 mm×150 mm方坯连铸工艺生产GCr15轴承钢。工艺实践表明,采用高拉碳操作法,转炉平均终点碳含量为0.30%;改进工艺控制转炉出钢下渣量;LF精炼时采用CaO-SiO2-Al2O3高碱度渣;连铸时钢包到中间包采用套管和吹氩保护,中间包水口使用密封垫,有效地控制了钢中的氧含量。统计表明25炉轴承钢氧含量为(6.5~11.9)×10-6,平均氧含量为10.2×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