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琼  胡秋芳  冯捷 《特殊钢》2012,33(5):38-39
转炉后吹氩气搅拌工艺可以更进一步促进钢液中的碳氧反应,有效降低转炉冶炼终点的钢液氧含量。通过对120 t复吹转炉的后吹氩气搅拌工艺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后吹氩气搅拌可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底吹流量800 m3/h的氩气搅拌5 min后,[O]从吹氩前的897×10-6,降至400×10-6;(FeO)从18.5%降至13.7%,平均[S]从0.009%降至0.005%,平均[P]从0.008%降至0.006%;搅拌3~6 min钢液平均温度降低10~20℃。  相似文献   

2.
周剑丰  罗钢 《特殊钢》2015,36(6):33-35
分析和确定了RH精炼的初始碳含量、提升气体流量和转炉终点氧含量,并进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RH进站初始碳含量应控制在250×10-6~400×10-6,转炉出钢时终点氧含量应控制在250×10-6~400×10-6。实际生产数据统计表明,在PH处理初期(0~3 min),各炉次脱碳速率最大值可达到98×10-6/min,在脱碳终点时,碳含量在12×10-6左右。  相似文献   

3.
邱在军 《特殊钢》2020,41(6):51-54
在脱磷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低枪位冶炼和低终点氧出钢,增大出钢口直径和降低终点温度,并优化底吹工艺降低碳氧积,取得了较好的脱磷效果。生产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增大出钢口和优化底吹工艺后,300t转炉出钢时间缩短至5.1 min,缩短了1.9 min;IF钢终点温度降低至1 670.6℃,降低了17.4℃;碳氧积降低至13.3,降低了8.9;终点氧降低至422.5×10-6。在铁水磷升高0.010%,枪位降低30 cm,终点氧降低153.3×10-6的条件下,工艺优化后的平均终点磷含量为0.012 4%,能够满足转炉冶炼IF钢对脱磷效果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转炉冶炼IF钢终点氧含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捷  包燕平  岳峰  武珣  唐德池 《钢铁钒钛》2010,31(1):74-78,92
转炉冶炼终点钢水中的氧是产生钢中夹杂物的根源,对钢的洁净度有着不利的影响。为了加强转炉终点氧含量的控制水平,提高产品的内部质量。通过对某厂转炉冶炼IF钢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转炉终点碳氧含量的分布状态,研究了碳含量、炉龄、终点温度和氧耗量等因素对终点氧含量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降低转炉终点氧含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成功开发了1215易切削钢120 t转炉-120 t LF-180mm×180mm连铸-高线轧制生产工艺。关键控制点为:转炉出钢C <0.05%、转炉终点温度1630~1660℃、精炼自由氧控制目标50×10-6~55×10-6,炉渣二元碱度2.5~3.0。设计成分(/%)为:0.05~0.07C,1.20~1.35Mn、0.340~0.360S,该工艺条件下钢中硫化物形貌和含量控制合理,Mn/S有利于易切削钢的轧制和改善切削性能。钢水的过热度按25~40℃控制,拉速1.2 m/min。实践表明,准确预判终点氧含量以确定脱氧剂加入量,合理控制不同工序的氧含量是达到线材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林纲  曹立国  郁健  李士琦 《特殊钢》2007,28(6):43-45
石钢采用60t氧气顶吹转炉-LF+VD-CC流程生产高碳铬轴承钢。602炉次至2449炉次的统计数据表明,转炉冶炼时采用高拉碳操作,平均终点碳为0.15%、[P]0.012%、[S]0.034%。LF+VD精炼后,钢中平均氧含量为9.4×10-6,Ti含量为52×10-6,但存在钛、氧含量波动较大,需进一步改善工艺和操作。  相似文献   

7.
陈均  曾建华  陈永  陈天明 《特殊钢》2016,37(2):49-53
针对攀钢重点品种钢氮含量偏高的问题,通过调研,确定了转炉终点钢水氮含量高、出钢过程增氮严重、精炼结束至中间包增氮严重是导致氮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提出“转炉低氮钢冶炼”、“两步脱氧控制出钢过程增氮”、“双氩封长水口保护浇注”等氮含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可将转炉终点钢水氮含量平均控制在13×10-6以内,出钢过程及精炼结束至中间包增氮控制在5×10-6以内。应用结果表明,板坯大梁钢、电工钢、IF钢成品氮含量分别为30.3×10-6、18.2×10-6、16.3×10-6,方坯重轨钢和帘线钢成品氮含量平均为40.8×10-6、38.2×10-6,使攀钢低氮品种钢氮含量控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100t转炉-LF(VD)工艺冶炼轴承钢的氧含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铁水预脱硫-100 t顶底复吹转炉-吹Ar-LF(VD)-方坯连铸工艺生产轴承钢的实践,得出冶炼终点钢水碳含量为0.2%~0.6%时,钢水氧含量在50×10-6到150×10-6之间;经出钢时脱氧、吹氩、LF(VD)精炼后,中间包钢水中的全氧含量为(14~16)×10-6,铸坯中的全氧量<12×10-6。分析表明,加强熔池搅拌,使钢渣充分反应,控制转炉下渣量<5 kg/t钢,加强吹氩搅拌,控制LF顶渣碱度在2.0~2.5之间,(FeO)+(MnO)小于0.5%,可使轴承钢中全氧量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9.
邢梅峦  李晶 《特殊钢》2006,27(3):49-50
石钢采用60 t转炉-60 t LF-150 mm×150 mm方坯连铸工艺生产GCr15轴承钢。工艺实践表明,采用高拉碳操作法,转炉平均终点碳含量为0.30%;改进工艺控制转炉出钢下渣量;LF精炼时采用CaO-SiO2-Al2O3高碱度渣;连铸时钢包到中间包采用套管和吹氩保护,中间包水口使用密封垫,有效地控制了钢中的氧含量。统计表明25炉轴承钢氧含量为(6.5~11.9)×10-6,平均氧含量为10.2×10-6。  相似文献   

10.
转炉终点钢液过氧化不仅会造成合金收得率降低,冶炼成本增加,还会导致脱氧产物增多,钢液洁净度变差。因此,避免转炉终点钢液过氧化一直是工艺控制的重点。针对国内某特钢厂100 t转炉终点钢液过氧化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数据统计发现,该厂平均废钢比高达26%,平均终点C含量仅有0.055%,平均终点温度为1 605℃。在未考虑炉内热平衡的前提下,采取高废钢配料导致了炉内热量不足,从而被迫采取补吹升温,引发终点碳、温度命中率低以及钢液过氧化现象。因此,本文基于该厂的原料条件,从优化炉料结构的维度出发,建立了最大废钢比计算模型,综合考虑原料条件来配加废钢,减少了需要补吹升温的炉次。模型应用后,转炉终点温度平均提高10℃,终点碳含量平均提高0.036%,钢液自由氧含量平均下降206.3×10-6,降本提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船板钢和低碳钢LF精炼过程脱硫效率,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LF平均处理周期35 min以内,钢水中的硫脱除至0.010%以下,初始硫含量要低于0.027%;炉渣(FeO+MnO)含量控制在0.5%以下,碱度控制在4,Al2O3与MgO分别控制在20%和12%,脱硫效率最佳;硫含量脱除至0.010%以下,处理前钢水中的溶解氧尽量控制在16×10-6以下,硫含量脱除至0.003%以下,钢水中的溶解氧尽量控制在5×10-6以下;渣量控制在15~20 kg/吨钢,吹氩量控制在0.6~0.8m3/min比较适宜;前20 min内硫含量的降低速度最快,能够将钢水中的硫控制在0.010%以下,之后硫含量降低速度趋于平缓,为使硫脱至0.005%,精炼处理时间通常需要30 min以上。  相似文献   

12.
炼钢厂冶炼20CrMnTi,45,40Cr,GCr15钢的生产流程为70 t BOF-LF-VD-220 mm×220 mm CC工艺。由22炉20CrMnTi,40Cr和45钢中氮含量分析得出转炉出钢后钢中平均氮含量-[N]为21.70×10-6,LF精炼后平均[N]48.95×10-6,中间包平均[N]63.62×10-6。通过将铁水比从85%提高到92.3%,控制转炉终点[P]≤0.008%,出钢前钢包充氩,LF精炼快速形成泡沫渣,渣层厚100~120 mm,防止钢水吸氮,连铸时采用长水口控制吹氩量等措施,6炉GCr15钢冶炼结果表明,LF精炼后[N]为51.8×10-6~60.2×10-6,VD后[N]29.1×10-6~33.9×10-6,钢材中氮含量为31.8×10-6~40.0×10-6,满足用户对钢材冷加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李永超 《特殊钢》2019,40(2):17-20
邢钢采用80t顶底复吹转炉-LF-RH-325 mm×280mm大方坯连铸流程生产40CrMoV钢(/%:0.36~0.44C, 0.15~0.35Si, 0.45~0. 70Mn, ≤0.025P, ≤0.025S, 0.80~1.15Cr, 0.50~0.65Mo, 0.25~0.35V)Φ18 mm热轧盘条。结果表明,通过控制BOF终点碳0.08%-0.12%,出钢温度1640~1660℃出钢加脱氧剂和合金,LF渣系为CaO-SiO2-Al2O3,精炼后白渣碱度4~8,T(FeO+MnO)≤1. 0%,RH真空度≤100 Pa,处理时间≥20 min,喂钙线,并采用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和控冷控轧等工艺措施,该钢盘条平均T[O]为10×10-6,平均N含量33×10-6,抗拉强度1 200~1 250 MPa,断面收缩率59%~62%,非金属夹杂级别A0.5和D1.0,低倍组织级别均为1.0级,各项性能指标较好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Φ12~32 mm 20CrMo齿轮钢(/%:0.19~0.23C,0.48~0.58Mn,0.24~0.28Si,0.009~0.015P,0.003~0.012S,0.87~1.08Cr,0.17~0.18Mo,0.024~0.046Als)的生产流程为铁水脱硫-120 t顶底复吹转炉-LF-软吹-200 mm×200 mm方坯连铸-连轧工艺。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铁水[S]≤0.030%,BOF终点[C]≥0.08%,终点[P]≤0.012%,转炉出钢加0.6~1.0 kg/t铝块预脱氧控制LF精炼渣碱度3.5~5.0,连铸钢水过热度20~30℃,拉速1.1~1.4 m/min,开轧温度1 060~1 100℃,终轧≤900℃等工艺措施,钢中全氧含量为12.5×10-6~22.5×10-6,氮含量33×10-6~40×10-6,热轧材中心和一般疏松0.5~1.0级,热顶锻和力学性能满足标准要求,淬透性带宽△J9 HRC值3.0,△J15HRC值4.2。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BOF-RH-CC”和“BOF-LF-CC”两种工艺流程生产的ML08Al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类型、数量密度及总氧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流程转炉脱氧合金化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Al2O3;采用“BOF-LF-CC”流程,LF精炼结束钢中部分非金属夹杂物由Al2O3转变为Al2O3·CaO和Al2O3·MgO;而采用“BOF-RH-CC”流程,RH真空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仍然以Al2O3为主。转炉出钢脱氧合金化后,钢水中总氧含量27.8×10-6~31.5×10-6,经过LF精炼后,总氧含量为20.2×10-6~22.5×10-6,而经过RH处理后,总氧含量为14.7×10-6~15.3×10-6。LF精炼和RH真空处理对夹杂物数量的去除率分别为49.6%和80.9%。因此,“BOF-RH-CC”工艺流程生产的ML08Al钢水洁净度优于“BOF-LF-CC”工艺流程生产的钢水。  相似文献   

16.
花艳侠  张晨  马良  荣哲  项利  仇圣桃 《特殊钢》2015,36(1):62-64
通过Gleeble-1500应力-应变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了由70 mm连铸坯锻成的Φ13 mm棒材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0.002 7C,3.06Si,0.32Mn,0.013P,0.004S,0.50Al,0.002 7Ti,0.004 2 N)的高温(600~1 250℃)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应变速率为1×10-3s-1时,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中仅存在第Ⅰ脆性温度区(1 250℃至熔点),第Ⅱ脆性温度区和第Ⅲ脆性温度区均未出现,主要原因是超低碳(≤50×10-6)、高硅(3%Si)致使硅钢凝固冷却过程中不经历α-γ-α相变,避免了固溶的硫、氧等元素以(Fe,Mn)O、(Fe,Mn)S、AI2O3等形式在奥氏体晶界沉淀和长大导致晶界强度降低,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17.
基于IF钢(/%:≤0.0025C,≤0.005Si,0.01~0.12Mn,≤0.020P,≤0.010S,0.02~0.04Als,0.03~0.05Ti)冶炼过程工艺数据的统计,分析了Ar站钢水氧含量和RH脱碳期加铝量对钢中T[O]的影响,以及合金加入时机,顶渣改质处理和连铸保护浇铸对钢水洁净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转炉终点氧含量和温度、延长加铝和钛铁之间的时间间隔、顶渣改质处理、连铸保护浇铸等方法可有效提高钢水洁净度。生产结果得出,通过RH进站钢水温度平均提高2.4℃,通过控制转炉下渣量,使顶渣厚度由≥80 mm降至60~75 mm,使RH脱碳过程加铝炉次由原36%降至3%,通过顶渣改质,使(FeO+MnO)由原22%降至17%,连浇炉数由8炉提高到10炉,连铸中间包T[O]由37.4×10-6降低至21.6×10-6,钢水洁净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