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催化玉米醇溶蛋白与氨基葡萄糖盐酸盐(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GAH)发生交联反应。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认玉米醇溶蛋白与GAH发生交联反应。以玉米醇溶蛋白糖基化修饰产物中GAH导入量为指标,优化糖基化反应条件,并对玉米醇溶蛋白糖基化修饰样品的溶解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适的糖基化反应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5 g/100 mL、TGase添加量50 U/g(以玉米醇溶蛋白计)、玉米醇溶蛋白中酰基供体与GAH中的酰基受体物质的量比1∶6、初始pH 8.0、反应温度44 ℃、反应时间7 h;此反应条件下,玉米醇溶蛋白中GAH的最大导入量为(11.34±0.21) mg/g(以玉米醇溶蛋白计)。与玉米醇溶蛋白相比,玉米醇溶蛋白交联样品与糖基化修饰样品的溶解性均得到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糖基化修饰样品的溶解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生物利用率,以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为催化剂,壳寡糖(分子质量为1 500 Da)作为酰基受体,通过糖基化反应修饰玉米醇溶蛋白,分析糖基化修饰对玉米醇溶蛋白物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红外光谱和游离氨基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转谷氨酰胺酶的催化下,玉米醇溶蛋白与壳寡糖发生了共价结合。与玉米醇溶蛋白和交联玉米醇溶蛋白相比,糖基化玉米醇溶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表明其水溶性显著改善;糖基化玉米醇溶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包括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还原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显著提高,尤其是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EC50值为0.945 mg/m L;糖基化玉米醇溶蛋白的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Zeta电位的绝对值均显著降低。实验结果可为糖基化玉米醇溶蛋白在食品工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转谷氨酰胺酶为催化剂、D-氨基半乳糖为酰基受体,通过糖基化反应修饰玉米醇溶蛋白,以修饰产物中D-氨基半乳糖的导入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糖基化反应条件,并对修饰产物的部分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氨基半乳糖糖基化修饰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优条件为初始pH 7.5,反应温度37℃,底物浓度3%,酰基供体与酰基受体的摩尔比1∶3,加酶量60U/g蛋白,反应时间10h。在此条件下,D-氨基半乳糖的接入量最大,为12.55mg/g蛋白。与玉米醇溶蛋白和交联玉米醇溶蛋白相比,糖基化修饰玉米醇溶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显著下降,表明其溶解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以含有伯胺基团的D-氨基半乳糖为酰基受体,通过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催化的糖基化反应修饰玉米醇溶蛋白,分析了糖基化修饰对玉米醇溶蛋白结构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在TGase的催化下,玉米醇溶蛋白与D-氨基半乳糖发生了共价结合。在D-氨基半乳糖不存在的反应体系,TGase催化的玉米醇溶蛋白分子间的交联反应发生的概率低,对玉米醇溶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较小。与玉米醇溶蛋白相比,D-氨基半乳糖的共价结合使玉米醇溶蛋白的游离巯基含量降低67. 45μmol/g,变性温度和总变性焓分别增加8. 8℃和31. 97 J/g,即糖基化增加了玉米醇溶蛋白的热稳定性。糖基化修饰使玉米醇溶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包括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和乙醇脱氢酶激活率均显著提高,为进一步研究糖基化玉米醇溶蛋白的护肝活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转谷氨酰胺酶为催化剂,壳寡糖为酰基受体,通过糖基化反应修饰玉米醇溶蛋白。以修饰产物中氨基葡萄糖的导入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糖基化反应条件,并对修饰产物的部分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壳寡糖糖基化修饰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优条件为:反应初始pH 7.7,温度37℃,底物质量分数3%,酰基供体与酰基受体的物质的量比1∶3,加酶量60 U/g蛋白,反应时间8 h。在此条件下,壳寡糖的接入量最大,为101.47 mg氨基葡萄糖/g蛋白。与玉米醇溶蛋白和交联玉米醇溶蛋白相比,糖基化修饰玉米醇溶蛋白的溶解性和体外消化性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以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作为催化剂,D-氨基葡萄糖为酰基受体,通过糖基化反应修饰玉米六肽(Gln-Gln-Pro-Gln-Pro-Trp)制备玉米糖肽,对糖肽的部分生物活性进行测定,以表征糖基化修饰对玉米六肽生物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一分子D-氨基葡萄糖与玉米六肽共价连接,且糖基化修饰改善了玉米六肽的抗氧化活性和乙醇脱氢酶激活率。其中,玉米糖肽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最大抑制浓度(EC50)值分别为1.04 mg/mL和0.80 mg/mL,分别比玉米六肽低0.25 mg/mL和0.10 mg/mL。在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糖肽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亚铁离子螯合率和乙醇脱氢酶激活率分别比玉米六肽高63.13%,16.29%,143.37%,100%和9.95%。  相似文献   

7.
探讨以茶氨酸、γ-氨基丁酸(GABA)等茶叶特征成分为主要配方的复合氨基酸颗粒剂(以下简称功能修饰因子)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醉酒时间、醉酒率、血液生物化学指标以及肝组织、胃组织代谢酶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功能修饰因子的功效性研究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排除小鼠实验中应激反应等不利因素,与模型组比较,不同灌胃剂量功能修饰因子(0.15ml/10g、0.18ml/10g)不同灌胃浓度(5.35mg/mL、10.7mg/mL、21.4mg/mL)均能明显降低小鼠醉酒率,延长醉酒时间(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功能修饰因子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减少胃、肝组织MDA生成、增加SOD的活性,显著升高大量饮酒后小鼠肝组织ADH活性,促进酒精代谢,降低血酒浓度显示功能修饰因子在减缓及降低酒精化学损伤方面有突出功效。  相似文献   

8.
以壳寡糖糖基化修饰玉米谷蛋白为原料,采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其进行一步消化和二步消化,研究体外消化对糖基化修饰玉米谷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和体外促酒精代谢等生物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糖基化修饰和体外消化均可以明显改善玉米谷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包括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和体外促酒精代谢活性。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二步消化后,糖基化修饰使玉米谷蛋白的体外消化率提高18.08%,提高了玉米谷蛋白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醇溶蛋白、纳他霉素、丁香酚、甘油、乙醇为原料,采用流延法制备成负载丁香酚/纳他霉素的玉米醇溶蛋白膜,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成膜工艺进行优化。并将负载丁香酚/纳他霉素的玉米醇溶蛋白膜涂膜于柑橘表面进行保鲜。结果表明:当玉米醇溶蛋白和80%乙醇固液比1∶10(g/mL),纳他霉素含量0.05%,丁香酚含量10ug/0.05%纳他霉素,甘油浓度为玉米醇溶蛋白的20%时,膜的拉伸强度7.6MPa,红外光谱图和差热分析图表明添加物没有改变玉米醇溶蛋白的主要结构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柑橘表面涂膜保鲜实验结果表明,负载丁香酚/纳他霉素的玉米醇溶蛋白膜涂膜处理保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D-氨基半乳糖为酰基受体,转谷氨酰胺酶为催化剂,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酶法糖基化改性,分析了D-氨基半乳糖的共价结合对玉米醇溶蛋白物化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玉米醇溶蛋白相比,糖基化玉米醇溶蛋白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体外消化能力均增加,而持水性和吸油性下降。在剪切速率为(1~100)s—1条件下,糖基化玉米醇溶蛋白分散液的表观黏度最高,并且表现出剪切稀化特性;在频率为(0.1~10)Hz条件下,交联玉米醇溶蛋白和糖基化玉米醇溶蛋白分散液的弹性模量均大于黏性模量,表现为类固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玉米醇溶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了从玉米黄粉浓缩蛋白中超声醇提玉米醇溶蛋白的工艺,超声醇提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时间70min、乙醇浓度70%、pH12、料液比(g/mL)1:8.该条件下玉米醇溶蛋白提取率为45.03%,纯度达到92.60%.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生物利用率,用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和低聚氨基葡萄糖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酶法糖基化修饰,研究了TGase催化的低聚氨基葡萄糖的共价结合反应对玉米醇溶蛋白部分结构性质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玉米醇溶蛋白相比,低聚氨基葡萄糖的共价结合使玉米醇溶蛋白的游离巯基含量降低32.37μmoL/g,热变性温度和变性焓分别增加11℃和72.3J/g,即糖基化反应使玉米醇溶蛋白的热稳定性增加。在剪切速率为1~100s~(-1)条件下,糖基化玉米醇溶蛋白分散液的表观黏度最高,并表现出剪切稀化的特性。在剪切频率0.1~10 Hz时,交联玉米醇溶蛋白和糖基化玉米醇溶蛋白分散液的弹性模量(G′)均大于黏性模量(G″),表现为类固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制备及其对黄金梨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玉米醇溶蛋白成膜的最佳条件和玉米醇溶蛋白对黄金梨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涂膜最佳条件为玉米蛋白粉:乙醇(mg/mL)为2∶1,甘油1.5%,丙二醇1.5%,柠檬酸1.5%,制取的涂膜强度高,质地均匀且透明性好。与对照样相比,涂膜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失重率和呼吸强度,并能减少储藏过程中还原糖、总酸、Vc含量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中性蛋白酶及碱性蛋白酶制备玉米粗肽的醒酒活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旨在使玉米蛋白增值,为工业化生产玉米醒酒肽提供依据.采用气相色谱、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仪器,研究了玉米蛋白水解物--粗肽的醒酒活性.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的低水解度粗肽(2h、酶底比0.5%、料液比1:25)能使小鼠血醇浓度降低54.06%,但该粗肽的蛋白回收率太低.碱性蛋白酶的中水解度粗肽(4h、酶底比0.5%、料液比1:20)的醒酒活性高,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其剂量为800 mg/kg.bw时,小鼠血醇浓度降低了62.80%,且该粗肽的蛋白回收率高,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体外非酶糖基化抑制率为主要检测指标,对鸡腿蘑发酵液中抑制非酶糖基化反应具有较高活性的物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分离,经过AB-8大孔树脂和C18反相柱的多次分离,获得一种具有高非酶糖基化反应抑制活性物质鸡腿蘑素(Comatin),经HPLC-MS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8.在2 mg/mL质量浓度条件下,体外非酶糖基化抑制率达到95.86%,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0.39 mg/mL,体外实验初步分析鸡腿蘑素可能与蛋白质某一位点结合,且这种结合是在己二醛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之后.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醇溶蛋白源玉米肽为研究对象,采用D-氨基葡萄糖和转谷氨酰胺酶对其进行酶法糖基化修饰制备玉米糖肽,从体外消化、大鼠氮代谢和生长实验三方面评估了玉米糖肽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玉米糖肽的肽含量为78.31%,分子量分布在>6500 Da、6500~4259 Da、4259~427 Da和<427 Da范围内;真消化率和净蛋白利用率分别为98.54±0.52%和95.01±1.61%,与酪蛋白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校正蛋白质功效比值和相对净蛋白质比分别为1.60和71.79,分别是玉米肽的1.70和1.35倍,说明玉米糖肽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能力,且糖基化修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玉米肽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分别饲喂不同蛋白源(酪蛋白、大豆分离蛋白、Proso m illet醇溶蛋白)饲料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浓度,旨在评价Proso m illet醇溶蛋白对小鼠胆固醇代谢的特定作用,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以Prosom illet醇溶蛋白(添加1.83%Lys和0.23%Trp)为唯一氮源的小鼠日粮对TC、TG无明显作用,却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HDL-c浓度(P<0.05),降低小鼠动脉硬化指数(AI)。但在体外其并不能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即不能直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所以,其对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另有其他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先利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玉米肽,再以转谷氨酰胺酶为催化剂,氨基葡萄糖为酰基受体,通过糖基化反应修饰玉米肽,以接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糖基化反应条件,并对修饰产物的溶解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氨基葡萄糖糖基化修饰玉米肽的最优条件为:反应初始pH 7.7,反应温度44℃,玉米肽质量分数3.5%,玉米肽与氨基葡萄糖质量比1∶3,酶添加量55 U/g(以玉米肽质量计),反应时间7 h。在最优条件下,接糖量为149.60 mg/g。与玉米肽相比,玉米糖肽的溶解性显著增加,尤其是pH 6.0时,玉米糖肽的溶解性增加16.31%。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醇溶蛋白源玉米肽为研究对象,采用D-氨基葡萄糖和转谷氨酰胺酶对其进行酶法糖基化修饰制备玉米糖肽,然后利用截断分子质量为5、3和1 ku的超滤膜对玉米糖肽进行顺次分级分离,获得分子量>5、3~5、1~3和<1 ku四个组分。通过测定各组分的抗氧化和乙醇脱氢酶激活活性,表征分子量对玉米糖肽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清除DPPH自由基的玉米糖肽组分的分子量分布在1~5 ku范围内;螯合亚铁离子、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还原力和激活乙醇脱氢酶的玉米糖肽组分的分子量集中在1~3 ku范围内,在浓度为2 mg/mL时,相应的活力分别为83.22%、59.39%、2.248和37.92%;而分子量<5 ku的玉米糖肽组分均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活性,说明超滤膜分级对玉米糖肽的生物活性影响较大,可以依据玉米糖肽的生物活性选择超滤组分。  相似文献   

20.
玉米醇溶蛋白湿热法糖基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醇溶蛋白湿法糖基化的改性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不同糖基供体、温度、底物浓度对接枝度、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作为糖基供体,在90℃、蛋白与葡萄糖质量比为1:2时进行糖基化反应,接枝度可达到38.34%,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22mg/mL,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1.8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