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点论述了在玉米剥皮部件研究中,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方差分析,根据多次试验所得的数据绘制了剥净率J=f(n.L)和生产率Q=φ(n.L)与剥皮辊长度L和转速n的相关诺莫图,同时研究了不同形式压制器线速度对生产率,剥净率,落粒率和破碎率的影响,并利用图表达法在给定剥净率时求了剥皮辊转速及压制器的线速度和剥皮辊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了不同形式压制器线速度对生产率、剥净率、落粒率、破碎率的影响。利用图表法在给定剥净率时求出剥皮辊的转速及压制器的线速度和剥皮辊的生产率。在此试验的基础上制定出该项试验剥皮辊和压制器的最佳运动规范。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表明,剥玉米穗的包皮时,玉米穗沿玉米收获机剥皮辊的移动速度几乎减小到零。为了使果穗重新得到某一速度v。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取决于剥皮装置的工艺要求和生产率。从果穗上剥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碎叶轮、剥叶轮及断尾轮转速对甘蔗剥叶断尾效果的影响规律,设计并制造了作业转速可调的甘蔗割后集成作业试验台,并进行甘蔗剥叶断尾试验。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以碎叶轮转速、剥叶轮转速和断尾轮转速为试验因素,以甘蔗未剥净率、断尾率、伤皮率和未折断率为试验指标,利用SAS9.3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和响应面分析,研究单因子及交互效应对响应值的影响规律;结合非线性优化的计算方法,对试验台各工作部件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计算,确立影响甘蔗剥叶断尾质量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碎叶轮转速为512.9 r/min、剥叶轮转速为418.8 r/min、断尾轮转速为307.0 r/min,此时未剥净率为4.98%、断尾率为88.39%、伤皮率为5.19%、未折断率为96.21%,试验验证表明未剥净率为4.86%、断尾率为90%、伤皮率为4.78%、未折断率为97.50%,试验验证与理论结果一致,因此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合理,对设计与提高整杆式甘蔗收获机的收获质量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4YM-2型牵引式卧辊玉米收割机该机与36.75~58.8kW(50~80马力)拖拉机配套作业的牵引型玉米收获机。机组在田间作业时,可一次完成作物的摘穗、剥皮、茎秆粉碎还田、果穗收集装车等项作业。一次可收玉米两行;收割行距700mm;苞叶剥净率88%;收获损失率2.39%;生产率0.667ha/h;机组质量2450kg。单机预计价格1.5万元/台。图纸转让费8万元。  相似文献   

6.
小型摩擦式鲜食玉米剥皮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鲜食玉米剥皮加工的生产效率,设计了一种摩擦式鲜食玉米剥皮机.介绍了玉米剥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玉米果穗剥皮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完成了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和参数选择.对整机进行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剥净率为91.7%,破损率为4.5%,能满足小型玉米加工企业对鲜食玉米剥皮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制粉工艺和皮磨系统剥刮率进行探讨,分别从磨粉机工作参数(流量、轧距)、磨辊表面技术参数(齿前角和齿角、齿斜度、排列方式、齿顶宽和齿数)及磨辊运动参数(快滚转速及转速比)对剥刮率影响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各参数对磨粉机剥刮率的影响关系,为研究皮磨系统剥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中国小麦剥皮制粉技术现状和剥皮优缺点,存在电耗高剥皮不净的问题;提出小麦剥皮应剥去种皮,面粉质量应以粉色、面团流变学品质指标及烘焙、熟食品质评价;建议小麦剥皮机研制要求,建议小麦剥皮后制粉工艺应研究皮磨磨辊技术参数,加强渣磨、清粉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发了一种鲜食玉米剥皮机,介绍了该设备的主要结构、关键系统、工作原理及影响剥皮效果的因素,此设备适应玉米籽粒含水率介于58%~73%间的物料,对脆嫩易剥的鲜食玉米籽粒品种的破损率﹤5%,剥净率﹥90%,为我国鲜食玉米果穗剥皮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滚切式莲子剥壳机及其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现有莲子剥壳机存在效率低、破碎率高、通用性和运行稳定性差等现状,根据莲子结构特点和剥壳特性,设计一种基于滚切原理的莲子剥壳机。改变将莲子切割与脱壳同步进行的传统剥壳方法,利用槽轮机构的间歇运动实现莲子割壳与脱壳分步进行,使脱壳更彻底有效;通过以剥净率、破碎率为指标,拨销轴转速、搓辊轴转速、刀具轴转速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搓辊轴转速为80r/min、拨销轴转速为35r/min、刀具轴转速为250r/min下,剥净率为91.23%、破碎率为2%;且对指标影响程度:拨销轴转速>刀具轴转速>搓辊轴转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已先后研制出几种玉米剥皮机和玉米收获机(带有剥皮装置)。就剥皮装置而言,两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针对现有机型结构复杂、剥净率、籽粒破碎率和可靠性等主要性能指标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所与扶余市二轻机械厂于1987年共同进行了5YB-6型玉米剥皮机的试验研究工作。该机已于1989年通过了省级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2.
小型胚芽米碾米机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胚芽米碾米效果的碾米机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以碾米辊转速、碾辊筋倾角和碾白室间隙为试验工艺参数,以留胚率、增碎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试验设计,研究留胚率和增碎率在各参数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碾米辊转速和碾白室间隙是影响碾米时留胚率和增碎率的两个主要因素,碾辊筋倾角次之;胚芽米碾米机最优工艺参数为碾米辊转速948 r/min、碾辊筋倾角0.86°、碾白室间隙11.2 mm.  相似文献   

13.
分别在Dαf(a)≠0和f(i)+(a)=0(i=1,2,…,n-1),Dαf(n-1)(a)≠0的情况下,研究了积分第二中值定理中ξ的变化趋势,并把所得结果应用于近似求积.  相似文献   

14.
棉籽壳仁分离设备的改进及其应用袁合群彭运清(湖南省汉寿县棉麻公司油脂厂,415900)我厂是轧花剥绒榨油配套生产工艺,榨油预处理工段采用圆盘式剥壳机,壳仁分离机是一台FLY·50-Sn双筒圆打筛。由于剥绒光籽残绒率在3%~5%,经剥壳筛选后仁中含壳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杏核破壳生产率低、碎仁率高的问题,设计一种杏核破壳机,对其结构及杏核破壳受力情况进行介绍。以明星杏杏核为试验材料,选取喂料速度、破壳间隙、主动辊转速3个因素对杏核破壳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破壳间隙对破壳效果的影响极显著,喂料速度、主动辊转速对破壳效果影响不显著;当喂料速度400kg/h、破壳间隙在9mm、主动辊转速400r/min时,破壳率为99.65%,整仁率为96.87%,破壳效果最好。相同喂料速度与主动辊转速条件下,其他品种杏核的破壳试验,验证表明当破壳间隙小于杏核厚度约2 mm时,破壳率在98%以上,整仁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介绍环式木材剥皮机的生产能力、剥皮功率、切削力、剥皮速度、刀盘转子最佳转速以及液压系统压力等的设计计算,并对影响环式木材剥皮机剥皮质量和生产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FBPY剥皮机技术特点 FBPY剥皮机的原理:利用旋转剥皮板与固定剥皮筒之间在径向有一定空间夹角α、在轴向有一水平夹角β,在运转过程中,径向和轴向产生的力合成对小麦表面形成搓剥,改变剥皮板与剥皮筒间隙,可改变剥皮率。  相似文献   

18.
正交法优化豆粕挤压膨化系统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豆粕挤压膨化系统诸参数(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机筒温度)对各考察指标(产品的膨化指数,挤压机的生产率和功耗)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参数进行了优选。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试验指标的主要因素是螺杆转速,试验因素主次排列为螺杆转速、机筒温度、物料含水率。其较优组合为转速295 r/min、机筒温度130℃、物料含水率2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核桃初加工过程的机械化水平,解决青核桃脱皮过程中脱净率低、破碎率高等问题。方法:设计一种集刮削挤压、滚刷和清洗于一体的青核桃脱皮装置;对青核桃脱皮过程进行力学与运动学分析,结合理论力学理论建立青核桃空间受力模型,并对关键系统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转速、对辊末端间距和中心距的取值范围为影响因素,利用Design-Expert 13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优化青核桃脱皮装置工作参数。结果:青核桃脱皮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为转速64.54 r/min、对辊末端间距41.7 mm、中心距9.44 mm,此条件下的核桃脱净率为91.92%,破碎率为4.49%。结论:该脱皮装置能满足青核桃脱皮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有限域G上某些方程解组的计数性质,特别给出G上的方程x'y=b在Gn×1中解组的个数:当b≠0时,为q ̄(n-1)(q ̄n-1);当b=0时,为q ̄(n-1)(q ̄n+q-1).其中b∈G,(x,y∈G_(n×1)),G_(n×1),为G上的n×1阶阵,为G中元素的个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