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野生和人工栽培羊肚菌营养价值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比较野生和人工栽培羊肚菌的营养价值,以晋中、大同人工栽培羊肚菌以及南充、丽江野生羊肚菌为样品,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方法对4类样品中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利用营养质量指数、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和营养指数等指标对野生和人工栽培羊肚菌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羊肚菌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比野生羊肚菌略高;野生羊肚菌铁元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比人工略高,其他大多数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相差不大;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氨基酸含量、生物价及营养指数比野生羊肚菌高。人工栽培羊肚菌的营养价值能够与野生羊肚菌媲美,且重金属的摄入风险更低,适宜作为高品质的羊肚菌食材并加大人工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2.
对野生和人工栽培羊肚菌的营养素和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分析两种羊肚菌的无机元素、氨基酸、多糖、蛋白质、脂质等成分的含量,对比两者的食用及经济价值。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微波消解检测两种羊肚菌中的无机元素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检测其营养素含量。结果显示,两种羊肚菌样品中铅、汞、铬、镉等几种有害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在安全限量值以内,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野生羊肚菌中蛋白质和无机元素总量比人工栽培羊肚菌中的高出40%左右;人工栽培羊肚菌中的脂质、多糖以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稍高,但两者相差不多。研究表明,野生羊肚菌的营养素和食用安全性都比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更高,因此,野生羊肚菌的食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对栽培六妹羊肚菌子实体与野生羊肚菌子实体及菌丝体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成分及1,1-二苯基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清除率、O_2~-清除率、Fe~(2+)螯合力及还原力进行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羊肚菌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菌丝体,其抗氧化能力也强于菌丝体;栽培羊肚菌子实体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在3种被测蛋白中均为最高,其蛋白质营养评价结果也最优。研究表明,栽培羊肚菌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高、抗氧化性较强、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适宜作为高营养品质的羊肚菌食材。  相似文献   

4.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云南、四川、吉林、甘肃的人工栽培和野生羊肚菌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acids,FAAs)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比较其呈味特性,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野生羊肚菌中FAAs含量丰富,含18种氨基酸,总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羊肚菌菌柄的营养和应用价值,对2种羊肚菌菌柄的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元素、多糖、多酚、膳食纤维和部分维生素等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并与羊肚菌全剪柄精品(pileus of Morchellaesculenta,PME)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羊肚菌菌柄中富含18种氨基酸,9种药效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量的 60%以上,鲜甜味氨基酸含量与苦味氨基酸含量比值大于2.1,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E/T值)大于4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N值)高达70%,E/T值和 E/N值均高于FAO/WHO理想蛋白质标准。梯棱羊肚菌4号和野生羊肚菌菌柄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79.19%和63.62%,均高于其对应PME中的含量,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亚油酸为主。羊肚菌菌柄富含矿物质元素,尤其是K、P、Ca、Mg、Zn、Fe,且Zn/Fe和Zn/Cu较为合理。与PME相比,羊肚菌菌柄中的多糖、多酚和烟酸含量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比例,其中,多糖含量保持在PME的50%以上,而羊肚菌菌柄的价格仅为PME的6%左右,可作为一种经济适用的羊肚菌多糖提取原料。综上,羊肚菌菌柄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当地三种特色珍稀野生食用菌红蜡蘑、红顶枝瑚菌和昆明乳牛肝菌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其各种营养成分(总糖、粗纤维、蛋白质、脂肪、矿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的含量,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种野生食用菌均为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富含人体所需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菌。三种特色野生食用菌所含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含量高,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氨基酸中均以呈鲜味的谷氨酸含量最高。其中,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所占的比例在37.31%~40.62%之间,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N)达0.60~0.68。通过对三种野生食用菌营养成分的分析,发现红蜡蘑中的各营养成分稍高于红顶枝瑚菌和昆明乳牛肝菌,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特色野生食用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何峰  梁杰 《食品工业》2022,(2):339-342
通过采用常规方法对林芝2份黑脉羊肚菌菌样品中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总糖、灰分和水分)及18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较为丰富,粗脂肪含量低.2份样品均含有人体所需要的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8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且差异不大.与云南产黑脉羊肚菌相比,氨基酸总量要高,多色...  相似文献   

8.
7种云南野生食用菌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分析及 营养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产自云南本地的7种野生食用菌中的17种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和营养评价。方法采用酸水解法处理样品后,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计算7种野生菌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氨基酸比值、氨基酸比值系数和比值系数分,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颁布的理想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模式谱对7种野生食用菌中的氨基酸进行营养评价。结果 7种野生食用菌中氨基酸配比最为合理的是鸡枞和干巴菌,接近理想蛋白质的要求;虽然羊肚菌的各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6种野生菌,但其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较低;除羊肚菌外,其他6种野生菌的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20%,其中块菌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达28.65%;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在7种野生食用菌中均相对不足,并且亮氨酸是其中5种野生菌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甲硫氨酸在除黑鸡枞以外的其他野生菌中均相对过剩;鸡枞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85.9,氨基酸营养价值最高,羊肚菌的比值系数分仅为15.15;7种野生食用菌中赖氨酸的平均含量是WHO/FAO模式谱的1.40倍。结论各类野生食用菌中的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有必要对更多种类、不同产地的食用菌的氨基酸配比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牛肝菌、羊肚菌的营养及功能成分种类及含量,初步分析牛肝菌、羊肚菌营养功能成分特点,发现牛肝菌、羊肚菌营养及功能成分种类丰富,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高,必需氨基酸齐全,且占比高;脂肪含量低,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多糖和纤维素含量高;矿质元素种类及含量丰富,含有硒等多种有益元素;富含多糖、甾醇和黄酮类等功能成分,挖掘潜力大,为羊肚菌和牛肝菌保健品及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烘干前后羊肚菌的粗多糖、粗纤维、蛋白质及氨基酸组成、营养元素含量等变化,采用国际通用营养评价标准评估二者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烘干后羊肚菌粗多糖增加,粗纤维下降,其它基本营养成分变化不大;烘干前后羊肚菌蛋白氨基酸比值系数分相对鸡蛋蛋白分别为82.49和74.72,相对FAO/WHO模式蛋白分别为87.21和79.82,烘干后氨基酸营养价值相对鸡蛋蛋白和FAO/WHO模式蛋白略有偏离;羊肚菌主要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分别增加了1.6倍和1.4倍;苦味和甜味氨基酸总含量不具显著性差异;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1-辛烯-3-醇含量降低了72%;苯乙醛和苯乙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烘干对羊肚菌基本营养价值影响不大,但烘干前后风味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凤丹’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我国不同产地牡丹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评价,对于筛选油用牡丹最佳种植地和研究其道地性具有重要意义。对7 个产地的牡丹品种‘凤丹’的籽油进行提取,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脂肪酸成分,并采用内标法对其主要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依次为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不同产地‘凤丹’籽的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差异显著,主要脂肪酸总含量为77.33~97.38 g/100 g粗提油,彬县‘凤丹’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最高;不同产地的‘凤丹’籽油中单体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彬县和凤县‘凤丹’籽油中亚麻酸含量分别为38.25 g/100 g和37.50 g/100 g粗提油,显著高于铜陵等地区;而旬阳‘凤丹’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30.62 g/100 g粗提油)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主要脂肪酸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亚油酸含量与其他脂肪酸含量呈负相关,亚麻酸、油酸含量与总脂肪酸含量呈显著相关性。因此,在今后牡丹籽油的生产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之间的油品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华南特产蔬菜菜心的营养成分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测定结果表明,每100g菜心食用部分,其能量为89kJ、水分93.5g、灰分1.10g、粗纤维0.91g、粗蛋白2.15g、粗脂肪0.69g、碳水化合物1.65g、VC52.16mg、总黄酮达1.73mg/g,芦丁含量为0.14mg/g。菜心含14种矿质营养元素,以N、Ca最高,Cd最低,特别是P、Fe、Zn、Mn等营养元素含量较丰富,分别比苹果高2~21倍、比番茄高2.5~14倍。菜心除胱氨酸未检出外,含有其它17种氨基酸,以谷氨酸最高、色氨酸最低;总氨基酸含量达275mg/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15.01mg/g,鲜味氨基酸含量(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为66.08mg/g。菜心共检出9种饱和脂肪酸和4种不饱和脂肪酸,未检到亚油酸、二十二酸、二十四酸及生物碱。饱和脂肪酸总量达26.44%,以软脂酸为主,占17.81%;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73.58%,以亚麻酸为主,占61.35%。  相似文献   

13.
四种野生蔬菜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人们经常食用的四种野生蔬菜(车前草、积雪草、乌点规、芭蕉花),分析了其中的粗蛋白、氨基酸、粗脂肪、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并与小白菜、生菜和油菜三种常见栽培蔬菜进行比较,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四种野生蔬菜水分含量低于三种栽培蔬菜;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三种栽培蔬菜,其中,车前草、积雪草、芭蕉花三种蛋白含量均超过10%,芭蕉花中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乌点规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达到36.29 mg/100 g鲜重,高于三种栽培蔬菜;总氨基酸含量顺序为:车前草>积雪草>芭蕉花>乌点规,车前草中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芭蕉花中含有较高的赖氨酸。可见,四种野生蔬菜的营养丰富,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野生与人工养殖的虎斑乌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人工养殖和野生条件下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和野生虎斑乌贼的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小,分别为20.24%和20.15%;野生型与人工养殖的虎斑乌贼的脂肪含量分别为0.81%和0.97%,人工养殖条件下,脂肪含量略有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两者相似,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稀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的总含量分别为37.13%和33.63%。在氨基酸种类和含量方面,人工养殖和野生虎斑乌贼都测得17 种氨基酸,鲜样中总含量分别是18.84%和18.07%,其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分别为42.83%和42.00%。  相似文献   

15.
澳洲宝石斑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澳洲宝石斑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进行评价。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质联用系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对鱼肉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矿物质及维生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宝石斑肌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8.0%,含有18种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脂肪含量为16.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钙、磷、钾和硒;维生素含量也较高,因此认为宝石斑是生产保健食品的良好天然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综合分析和评价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鱼肉与副产物等各组织的营养成分情况。方法 通过测定虹鳟鱼的肉、肠、肝、心、肚、皮、骨、鱼板油中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指标, 综合评价各组织的营养情况。结果 虹鳟鱼各组织之间营养成分差异较大, 其中水分含量53.97%~78.99%, 粗蛋白含量9.81%~26.34%, 粗脂肪含量8.74%~25.11%, 鱼皮、鱼骨中胶原蛋白含量较高。依照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 AAS)和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 CS)来看, 除鱼皮、鱼肚、鱼骨外, 虹鳟鱼其余各组织的AAS均在100%左右, CS评分均在60%以上。从矿物质角度来看, 鱼骨中钙、钠、镁含量最高, 鱼肉中钾含量最高, 鱼肝中铁含量最高, 其次为鱼心。从脂肪酸角度来看, 虹鳟鱼各个组成部位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50%左右), 除鱼肉外, 鱼肝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含量最高(13.97%), 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19.96%~33.47%之间,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低于0.4, 说明虹鳟鱼具有较好的健康属性。结论 虹鳟鱼副产物鱼皮、鱼骨、鱼肠、鱼肝富含胶原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海南苦丁茶主要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为其品质评价和综合加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海南产苦丁茶中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对抗氧化活性较高的70%乙醇提取物中的特征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海南产苦丁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其常量与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以Mg、Ca和Mn含量相对较高。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合理均衡。通过HPLC-MS从70%乙醇提取物中鉴定出新绿原酸(5-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3-咖啡酰奎宁酸)、隐绿原酸(4-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奎宁酸等6种酚类物质。结论海南产苦丁茶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