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步入低碳经济时代的水泥工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低碳经济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其实质是抛弃以无限消耗碳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和影响地球环境气候为代价的发展,代之以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水泥工业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生产机制,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水泥工业是资源、能源依赖型产业,也是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的产业,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的目标一致。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水泥工业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作好节能减排工作。本文在叙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CO2的主要排放源之后,提出了水泥工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水泥产业第一大国,水泥生产由于其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而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解读《水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议定书》,并结合水泥厂应用示例进行计算,从明确组织边界和运营边界、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等方面,介绍了水泥企业如何开展碳审计的方法及排放因子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水泥行业一直受到全球的关注。为了实现占全球人类活动制造CO2排放总量5%的世界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和国际能源机构(IEA)就联合发布了全球水泥行业减排路线图;2010年,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水泥行业任重道远。2013年全球碳排放量达351亿吨,我国以95亿吨高居第一,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7.1%,作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节能减排义不容辞。中国是世界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占全球60%的水泥产量带来了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在2030年前后达到排放峰值,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APEC期间,中美就2020  相似文献   

5.
<正>0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对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传统水泥生产由于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以及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而面临巨大挑战。资料显示,水泥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2%左右,或占全球工业能耗近5%;其CO2排放量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5%[1]。而对占全球产量近60%的我国水泥行业而言,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显得尤为迫切。水泥生产过程中CO2排放源主要有:1)原料中碳  相似文献   

6.
水泥生产企业CO2排放量的计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汪澜 《中国水泥》2009,(11):21-22
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称《国家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全面推进减排工作新的起点。水泥工业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大户,是《国家方案》明确指出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近几年来,依据《国家方案》提出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及其政策措施,水泥工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科技进步,获得了显著的减排成效。根据《国家方案》的具体要求,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等机构开展了水泥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的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一、水泥行业碳减排工作的形势分析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属于能源、资源密集型行业,煤炭消费量基数大,是碳排放大户,也是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低碳节能技术的重点对象。我国水泥产量连续近三十年来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水泥行业是我国工业二氧化碳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CO_2属于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8.
浅谈水泥混凝土工业低二氧化碳排放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人类活动所排放温室气体的10%来自水泥混凝土工业,水泥混凝土工业具有很大的减排潜力.研究低排放水泥和综合降低水泥生命周期碳排放技术是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水泥工业碳排放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利用LCA对水泥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对几种低碳排放水泥技术:碱激发水泥、石膏矿渣水泥、活性氧化镁水泥以及抛填骨料混凝土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低碳发展 广东水泥产业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2009年11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之际,我国政府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我省十二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8%和20%。水泥工业是我省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能源消耗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减排技术、回收及资源化潜在技术作了相应的综述分析和介绍,试图为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甲烷排放源及减排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甲烷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对温室效应的作用仅次于二氧化碳。据估计,目前全球每年排放的甲烷总量为535Mt,其中,通过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煤炭开采、固体废物堆存,污水处理、水稻种植、反刍家畜饲养以及生物质燃烧等人类活动排放的甲烷约占70%,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有关调查与研究资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上述各种主要甲烷排放源及相应的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12.
嘉仁读书     
《四川水泥》2013,(6):146-147
前几年,欧美发达国家将二氧化碳减排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付诸行动,目的是为了地球气候的保护。水泥工业因水泥生产过程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与此碳削减战略关系重大。但在我国,水泥工业参与碳削减战略的积极性远不及这两年的氮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5%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我国水泥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工业生产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面临着二氧化碳减排的巨大压力,正确认识水泥产品系统碳素流的变化规律,实事求是地分析碳减排的可行途径和潜力,建立科学的国际认可的水泥碳排放认定和碳减排技术评价方法,促进水泥行业更好更快地实施清洁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今世界水泥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水泥工业不仅应生产合格产品,更肩负温室气体减排和处置废弃物等社会责任,为此,发达国家水泥行业和企业纷纷把履行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控制和减少CO2排放成为当前全世界面临的紧迫任务.以石灰石为主要原料,以煤为燃料的水泥行业是主要的工业C02排放源.水泥全行业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 中国是水泥生产与消耗大国,水泥产量已接近世界总产量60%,持续化居第一,由此而产生的CO2排放超过10亿t。通过燃料替代、原料替代减少水泥CO2排放是一种经证实的、有效的减排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迎接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二氧化碳的绿色化利用技术,有望从源头上根除或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和2008首届中国陕西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呼吁:为应对全球性化石能源短缺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UNEP发布的《全球汞评估报告》,总结了国内外水泥工业汞排放现状,对比了全球主要水泥生产国的汞排放系数,研究了燃煤对水泥工业汞排放的重要影响.2015年全球水泥工业汞排放总量为277t,我国水泥工业汞排放总量为134.05t.结合水泥工业特点,分析了汞减排技术及效率,提出了我国水泥工业汞减排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历程,就其各阶段的特征和人们的习惯性评论作了回顾。在此基础上畅想了水泥工业未来美好的发展方向,特别倡议开发研究利用微藻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制燃料的节能减排又低碳的新技术,并框架性介绍这一新技术的开发动因,方案思路及其关键技术问题。随着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减缓,未来水泥工业的功能和产品目标将会发生转移,即以水泥为主要产品转化为以消纳社会各类废弃物和自身资源利用为主、水泥产品为辅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为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案》将碳强度指标作为约束性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给广东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8%,单位GDP碳排放下降19.5%[1],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们预测,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4℃,可能引发干旱、洪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多种自然灾难(又称厄尔尼诺现象)。CO2排放量超限被公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水泥行业是一个主要的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源,约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国际能源机构(IEA)研究表明,按照现行的政策和市场需求预测,从目前的水平到2050年CO2排放量要减少一半,水泥行业需要将CO2排放量从2.34Gt/a减少到1.55Gt/a[1]。在减排方面,虽然采取了提高能源效率、使用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材料、降低水泥中熟料掺量等措施,但依然还有减排潜力。从中长期发展考虑,碳捕获和储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为CCS)在实现全球CO2减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在水泥回转窑使用任何碳捕获技术的工业应用,水泥工业碳捕获还处在理论研究与有限的工业试验阶段。本文介绍欧美几种不同类别的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