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味精末道母液中含有的焦谷氨酸钠,可经浓盐酸或浓硫酸高温水解成谷氨酸钠.提高味精产品质量,提高谷氨酸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及联台国专门机构研究实验证明——味精是谷氨酸的一种,是人体和动物的重要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理作用.——在现在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下长期食用味精发现对人体没有任何障碍——味精作为食品添加剂是极其安全的——味精是添加剂A(1)类(即安全型)允许摄取量7.5克谷氨酸钠/天人(体重49.5公斤)又认为:——味精作为重要风味促进剂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对味觉减退而影响食欲的老年人尤为重要中国专家研究认为:——较长时间蒸煮油炸生成的焦谷氨酸钠仅失去“鲜味”,不会有害于人体健康——在烹调的短时间里并不能形成焦谷氨酸钠  相似文献   

3.
1前言目前,颗粒盐的主要市场为味精行业,所以颗粒盐又称为“颗粒状味精用盐。”味精作为一种具有增味提鲜功能的调味品,在食品、饮食等行业应用极为广泛,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是由粮食作物经加工、提炼、精制而成。随着国家对粮食作物价格的调整,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谷氨酸钠的生产成本随之不断增加,而国家标准对味精质量的主要要求为谷氨酸钠含量大于或等于80%且对人体无害。事实表明,谷氨酸钠大于或等于80%的味精比含量大干或等于99%的味精其市场销售量更大。味精行业开始寻求一种物美价廉的可掺兑用味精添加剂,正是由于这一…  相似文献   

4.
巧用味精和鸡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晴 《食品与生活》2008,(10):23-23
味精与鸡精都是用于食物提鲜的调味品,但由于成分不同,所以这两种调味品的使用方式也有区别。味精应在出锅前用,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中的谷氨酸钠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会产生毒素,危害人体健康;鸡精是从新鲜鸡肉、鸡骨中提取的复合增鲜、增香的调味料,含有多种氨基酸,一般什么时候放都可以。  相似文献   

5.
《烹调知识》2004,(3):38-38
杜力女士你好:本人在贵刊的食界杂谈一栏目中的“享用美味的最佳温度”一文看到说味精在温度超过120℃时,就会产生焦谷氨酸钠,而且这种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毒性。可本人在《中国烹饪》1996年第2期烹调技术一栏中的“味精的更新年代及科学应用”一文中看到味精可高温下添加,而且所产生的焦谷氨酸钠是一种无鲜味的物质,并且它又是无毒的。看完此文后,我有些被搞糊涂了,在此想问一下味精在高温下所产生的焦谷氨酸钠,到底有没有毒,一位忠诚的读者期待您的来信答复。山西大同读者陈鹏陈鹏读者:您好。关于味精在高温下长时间烧煮所产生的焦谷氨酸钠是…  相似文献   

6.
阿莹 《烹调知识》2012,(8):29-29
成分:味精是鸡精的“娘” 据了解,味精的生产工艺和米酒类似。味精是用淀粉等原料经糖化发酵后制成,并不像一些人所想那样“味精是化学合成的”。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而各种蛋白质中一般都含有谷氨酸钠,水解后释放出来,就会形成谷氨酸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酱油、豆豉、奶酪等产品。  相似文献   

7.
从味精醪母液中回收谷氨酸工艺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盐酸常温水解法,水解味精生产中产生的醪母液而制成水解液.首先将醪母液中的焦谷氨酸钠水解为谷氨酸,同时醪母液中的谷氨酸钠也还原为谷氨酸.再用醪母液调整水解液的pH值至谷氨酸的等电点pH3.0~3.2(试纸法),谷氨酸结晶析出,上清液和滤液排放(排杂),而滤渣(主要是谷氨酸)经过水洗,洗去水解时生成的NaCl和未被水解的焦谷氨酸,以及水溶性其他杂质,而颗粒状杂质或胶质物则在味精生产中,通过将回收的谷氨酸掺对投料,在中和罐中被粉沫活性炭吸附后被板框过滤机滤掉.  相似文献   

8.
味精可入药     
味精,学名谷氨酸钠,其主要成分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而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人们每天要从牛奶、鸡蛋、肉类等食物中摄入大量的谷氨酸。味精大都以玉米、大米等粮食为原料,从淀粉中提取谷氨酸钠,其谷氨酸和  相似文献   

9.
正一直以来,味精是让人们谈之色变的调味料,很多人认为,食用味精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以致厨师们不敢使用味精。到底食用味精安不安全?中国烹饪协会食品安全研究组给出了如下解释。味精和呈味核苷酸二钠味精:是以淀粉质、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等)发酵,提取、中和、结晶精制而成的,谷氨酸钠含量≥99.0%,具有特殊鲜味的白色结晶或粉末。增鲜味精:在谷氨酸钠中,定量添加了核苷  相似文献   

10.
在味精生产过程中,结晶分离后生成的母液经过多次的循环使用,杂质量较多,其中焦谷氨酸钠在10g/dl以上,黏度大,透光低于10%,基本上无法使用。这种母液我们称末次母液,因其杂质量多,在生产上基本无法使用,但如果将焦谷氨酸钠用液碱进行水解后可以充当碱来调谷氨酸,配制成谷氨酸钠溶液(俗称5.6液)可以再应用。通过以下方法确定了末次母液碱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及碱解后调成的5.6液质量。  相似文献   

11.
味精产品有80%味精、99%味精及掺有部分味精的调味品。目前产品标准及方法标准有QB1500—92《味精》、GB/T8967—2000《谷氨酸钠》、GB/T5009—2003《味精卫生标准分析方法》。通过对这三种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只有根据产品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方法,才能准确、方便、迅速地测出味精产品中谷氨酸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标准GB/T8967-2007《谷氨酸钠(味精)》已于2007年12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标准新增对味精产品的分类,并增加对加盐味精和增鲜味精的理化要求。标准按添加成分,将味精产品分成3大类:即普通味精、加盐味精和增鲜味精。加盐味精是在谷氨酸钠中,定量添  相似文献   

13.
味精末次母液中含有较高的焦谷氨酸钠,为提高末次母液的回收率,根据焦谷氨酸钠的性质,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可以转化为L-谷氨酸盐酸盐,从而达到提高收率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末次母液、盐酸加量、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进行实验,确定末次母液酸水解的最适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谷氮酸发酵尾液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味精的生产工艺:味精生产是以粮食(小麦、玉米、大米等高淀粉品种)为主要原料,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合成谷氨酸,再由谷氨酸精制成谷氨酸钠(味精)。工艺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最近德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婴幼儿缺锌症与味精有密切的关系.对成人来说,食用味精是有益无害的,因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在肝脏中的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的代谢作用下,谷氨酸钠会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16.
在食品标签配料表中正确标示信息,目的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消费权,维护食品消费的安全环境。本文从味精名称的由来,商品名称和化学名称的命名方法不同,及其术语内涵和外延等形式逻辑方面进行了探讨。由于《谷氨酸钠(味精)》(GB/T8967-2007)的标准名称书写不正确而引起误导,致使出现多种标示形式。这种写法不符合形式逻辑的整体与部分关系等。食品标签配料表中"味精"或"谷氨酸钠"名称的正确标示应根据产生中加入物质的品名来确定。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味精末次母液的处理,采用添加一定量的盐酸将焦谷氨酸钠转化成谷氨酸进行回收利用。但该工艺具有焦谷氨酸钠的转化低、上清液中COD含量高、废水处理难度大等缺点。为提高焦谷氨酸钠的转化,降低废水处理成本,本文采用酸碱结合工艺试验,将末次母液分别用酸、碱水解后,将碱水解液流加至酸水解液中调等电点,制成谷氨酸。该工艺较原酸化工艺有效地提高了焦.谷氨酸钠的转化,末次母液回收制谷氨酸的收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建立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鸡精和味精中的谷氨酸钠的方法。全自动电位滴定法与目前国家标准采用的测定鸡精、味精中谷氨酸钠的测定方法进行比较。采用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鸡精中的谷氨酸钠,其结果与人工酸度计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方法精密度优于酸度计法。采用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其结果与人工酸度计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高氯酸非水滴定法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全自动电位滴定方法适用于鸡精中谷氨酸钠的测定,结果准确度完全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且操作简单,精密度好,适用性强。自动电位滴定法和GB 5009.43-2016第三法酸度计法均不适用于加盐味精和纯味精谷氨酸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味精的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它能水解成谷氨酸,谷氨酸是氨基酸中的一种,它具有强烈的鲜味.你如果在放味精的菜肴里再放点食醋就会使菜肴的味道更美,因为谷氨酸钠,  相似文献   

20.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L-谷氨酸一钠,由于它符合呈鲜味氨基酸骨架的通式而显示鲜味。因此,在烧菜时添加味精能增加食物的鲜味。但不是味精添加越多越鲜,而是应该有一个最适当的添加值。我们的感官舌头能感受出鲜味的最低值称作感受阈值,武汉工业学院张开诚副教授研究表明,谷氨酸钠的感受阈值为0.03%,当浓度增大时,鲜味增大,浓度达到0.2%~0.8%时有最好的增鲜效果。张教授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用味精提升菜肴鲜味时,还会受到产生其他味感调料的影响。例如,烧鸡汤,食盐的添加量为0.83%、味精的添加量为0.33%时,增鲜效果较好,而如果烧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