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高压处理对豆浆感官状态和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超高压处理使豆浆中蛋白质颗粒和脂肪球的存在状态发生明显地变化,蛋白质颗粒变小,而脂肪球增大。豆浆在≤200MPa的压力处理15min后,浊度略有上升;当压力>200MPa时,浊度又下降,但豆浆的沉降稳定性随处理压力的增大而提高,豆浆的粘度也开始有所增大,300~400MPa范围内粘度的增加最为明显。豆浆的热稳定性在不同压力处理后均有所提高。豆浆的浓度在1.5%~2.5%蛋白质(w/v)时,压力处理后豆浆沉降稳定性的提高更为明显,粘度的增加也最多。豆浆的贮藏模量G′在≤200MPa压力处理后增加,而压力>200MPa时又下降;压力处理后的损耗模量G″有所增加,且在400MPa处理后增加的较多;相对粘弹性tgδ在0~300MPa处理后有所下降,而在400MPa后又增加。  相似文献   

2.
超高压处理对豆浆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豆浆在200~500MPa超高压处理后,葡萄糖酸内酯点浆后加热时开始出现凝结的时间变迟,所形成的豆腐持水性升高、质地细腻,形成豆腐后的豆清中氮的含量降低,豆腐的得率提高。超高压的作用使得豆浆中蛋白质发生解聚和伸展,暴露了内部的-SH基团并促进二硫键的形成或交换,有利于豆浆形成豆腐。压力所导致的凝胶效果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当压力≥300MPa时即可使点浆后的豆浆形成质地细腻,持水性良好的豆腐凝胶。200MPa超高压处理对豆腐的影响不大,但400MPa超高压处理后,豆腐略有收缩并析水,豆腐的持水性下降、硬度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张露 《中国油脂》2020,45(8):22-27
为提高巧克力制品品质,研究了乳粉种类及添加比例对可可脂及代可可脂结晶特性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XRD),考察不同添加比例的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和乳清粉对可可脂和代可可脂(基于棕榈油和棕榈仁油)在非等温条件下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脂乳粉或乳清粉的加入会降低可可脂和代可可脂的结晶和熔化温度,其中全脂乳粉的影响最为显著;脱脂乳粉的加入则表现为提高可可脂和代可可脂的结晶和熔化温度。添加脱脂乳粉或乳清粉后代可可脂仍然稳定在β′晶型,而全脂乳粉的加入则导致代可可脂冷却结晶后β晶型的出现。高比例的全脂乳粉或乳清粉的加入均会导致调温后可可脂结晶中亚稳定态β′晶型的出现,即阻碍了可可脂稳定态晶型β晶型的形成,影响了巧克力的调温效果,而脱脂乳粉的添加对可可脂的稳定晶型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超高压处理对平浆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浆在200-500MPa超高压处理后,葡萄糖酸内酯点浆后加热时开始出现凝结的时间变迟,所形成的豆腐持水性升高、质地细腻,形成豆腐后的豆清中氮的含量降低,豆腐的得度提高。超坑压的作用使得豆浆中蛋白质发生解聚和伸展,暴露了内部的-SH基团并促进二硫键的形成或交换,有利于豆浆形成豆腐,压力所导致的凝胶效果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当压力≥300MPa时即可使蹼浆后的豆浆形成质地细腻,持水性良好的豆腐凝胶。2  相似文献   

5.
研究脱脂(脂肪含量3.81%)及全脂(脂肪含量50.17%)硬质干酪在不同成熟期的成熟特性,为硬质干酪的工艺改进和货架期的延长提供理论参考。将实验室自制的脱脂和全脂硬质干酪在4℃真空包装下贮藏使其成熟。测定不同成熟时间(0~35 d)干酪的理化性质,经方差分析,研究成熟时间对干酪成熟特性的影响。在真空包装4℃贮藏下,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脱脂和全脂干酪的水分、灰分和脂肪含量逐渐下降,酸度和蛋白质处于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pH4.6-SN和12%TCA-SN则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脱脂和全脂干酪的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丰富在38%。2种干酪的质构特性随成熟时间的增长变化较为显著。在水分、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以及质构方面,脱脂干酪优于全脂干酪;而在酸度变化、蛋白质降解方面,全脂干酪优于脱脂干酪。  相似文献   

6.
分别研究了各4种不同品种的全脂乳粉和脱脂乳粉在1kHz~10MHz波段的介电特性。结果发现:随着频率的增加,全脂乳粉和脱脂乳粉的ξ’和ξ″值呈单调递减趋势;全脂乳粉的ξ’和ξ″值都高于脱脂乳粉,相同类型乳粉各品种间的ξ’和ξ″差异不大;全脂乳粉的ξ″值在103~105Hz频率段减小趋势明显,且ξ″值的对数与频率的对数成线性反比关系,而脱脂乳粉无此规律;全脂乳粉和脱脂乳粉的穿透深度Dp随频率的提高而减小,两类乳粉的介电特性差异可能与它们各自的脂肪和乳糖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全脂乳粉产地溯源的可靠方法,以不同产区的6种全脂乳粉为研究对象,用理化分析的方法测定了样品的蛋白、脂肪、灰分含量和溶解度4个理化指标,同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得到上述样品的FTIR图谱,采用SPSS统计分析对以上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乳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显著,灰分和溶解度相对稳定,FTIR宏观指纹图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特征峰的峰位和峰形存在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乳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将理化特征和FTIR分析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实现了6种乳粉样品产地的识别,聚类的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以脱脂花生蛋白粉部分代替乳粉,研究脂肪含量较低的花生蛋白冰激凌的制作工艺。以脱脂花生蛋白粉、全脂乳粉、植脂奶油的含量为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作花生蛋白冰激凌的最佳工艺配方。研究结果:在脱脂花生蛋白粉的含量为7%,全脂乳粉的含量为9%,植脂奶油的含量为6%时所制得的产品的质量最好;根据此配方制得的冰激凌感官评分为92.26分,总固形物含量为35.73%,非脂乳固体含量为6.01%,蛋白质含量为8.96%,脂肪含量为5.09%,膨胀率为83.02%。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高压射流对撞式/碰撞式技术处理液态奶,考察其相对密度、滴定酸度、pH值、灰分碱度、浊度、颗粒粒径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超高压射流处理后,液态奶的灰分碱度及压力≥200 MPa时滴定酸度均符合灭菌乳国家标准(GB5408.2-1999);相对密度保持不变;浊度呈上升趋势;对撞方式均质效果明显优于碰撞方式。超高压射流处理牛奶的最佳工艺为200 MPa对撞方式处理。该研究为超高压射流杀菌奶的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不同热处理脱脂乳粉的理化性质,并将其应用于褐色乳酸菌饮料生产,以鲜制脱脂乳为对照,探讨了不同脱脂乳原料以及褐色乳酸菌饮料生产工艺对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脱脂乳粉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以及乳酸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乳化性、起泡性及乳清蛋白氮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乳粉受热程度增加,其乳化性、起泡性及稳定性下降。在饮料生产过程中,使用中温脱脂乳粉更有利于保持饮料的稳定性,而以高温、低温乳粉以及鲜制脱脂乳为原料的饮料稳定性欠佳;高温褐变使脱脂乳粒径、离心沉淀率增大,zeta电位降低,产品稳定性下降;均质处理及配料定容后稳定性提高。研究旨在为褐色乳酸菌饮料生产中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均质对全脂核桃营养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全脂核桃营养乳均质目的,原理及其操作进行阐述,并确定均质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均质压力为45MPa;第二次均质压力为20MPa。均质时料液温度为75℃;PH为6.8-7.0。  相似文献   

12.
麦麸膳食纤维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探讨了制备麦麸膳食纤维的几种工艺。结果表明,麦麸经去植酸、脱脂、烘干磨细过100目筛后,获得的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如再用pH=8的碳酸钠溶液处理,可获得较纯净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超滤能有效地浓缩水溶性膳食纤维溶液。当操作压力为0.25MPa、膜分子截留量为10KD、溶液温度为60℃时,浓缩倍数、水的平均速率和水溶性膳食纤维产量分别达到10.9,15.2L/h·m^2和6.8g/100g  相似文献   

13.
以半纤维素B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在不同压力(0~180MPa)下对半纤维素B进行处理,研究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对半纤维素B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动态超高压处理后,样品的平均粒径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140MPa时达到最低,为610.3nm;比表面积随处理压力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140MPa时达到最大,为0.65m2/g;随着压力的增大,半纤维素B的结合水的流动性变弱;半纤维素B溶液为假塑性流体,随着压力的增大,其表观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蛋白经过干燥后,乳蛋白氧化及对机体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进风温度(160、170、180℃)对全脂乳和脱脂乳进行喷雾干燥及全脂乳的冷冻干燥处理,测定其羰基、巯基含量.小鼠分为6组,分别灌胃原奶、喷雾干燥不同温度乳粉、脱脂乳粉及冷冻干燥乳粉,测定0、30、60、90、120min血液中自由基水平,测定60、90min后小鼠肝脏、空肠、十二指肠、胃组织抗氧化能力指标(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GSH/GSSG).结果:乳蛋白经过喷雾干燥及冷冻干燥处理后,羰基含量随温度的上升及脂肪含量的增多显著上升(p<0.05),巯基含量呈下降趋势.冷冻干燥组羰基含量比全脂喷雾干燥组低,巯基与之相比呈上升趋势.小鼠血液自由基的最高峰出现在灌胃90min时,灌胃喷雾干燥乳粉自由基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小鼠喷雾干燥组中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比值GSH/GSSG均低于其他各组,丙二醛(MDA)含量高于别组.结论:喷雾干燥等加工方法会导致乳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导致乳蛋白理化性质的变化,短期灌胃氧化蛋白会引起机体的氧化应激,降低组织抗氧化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日前批准、发布了6项修订后的乳和乳制品标准。修订标准分别是《酸牛乳》、《巴氏杀菌乳》、《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调味乳粉》、《奶油》、《全脂无糖炼乳和全脂加糖炼乳》;新制定的标准是《灭菌乳》。标准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净含量”、“卫生指标”、“标签”等为强制性条件,“原料要求”、“感官特性”、“理化指标”等为推荐性条件。(《中国食品报》1999.12.19第2601期)乳和乳制品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羊乳经冷冻干燥后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特征,指导羊乳生产加工.利用离心分离、等电点沉降过滤等方法分离生羊乳,得到各分离产物如:脱脂羊乳、乳脂、乳清、乳酪,经真空冷冻干燥48 h后为粉状,用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仪对各冻干样品进行扫描,得到DSC热相图,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羊乳及各分离产物的DSC热相图中,存在2个与脂肪熔融相关的吸热峰,1个与蛋白质熔融变性相关的吸热峰,1个与乳糖熔融产生的复杂放热峰,1个由乳糖引起的玻璃态转化温度T'g,1个由酪蛋白引起的玻璃态转化温度T〞g,这些转化都不是单独出现的,无法在某单一组分中观察到所有热转化,这是由于不同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掩蔽、叠加、延迟等现象导致的.全脂乳粉分离为乳脂和脱脂乳粉后,乳糖的玻璃态转化温度、脂肪的吸热融化等指标发生了变化;脱脂乳粉分离为乳清和乳酪后,玻璃态转化温度、蛋白质变性吸热等指标发生了变化.DSC可作为一种研究评价冷冻干燥处理的羊乳粉物理性质以及鉴别乳组分、乳脂晶型和含量、乳蛋白种类、是否脱脂的工具.结果可为阐释冻干羊乳粉制品的独特特性、功能性和商业价值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再制奶酪耐温性能的影响。对再制奶酪进行200、400 MPa和600 MPa压力水平的超高压处理10 min后,检测其自由脂肪含量、微观结构、质构、耐温保形性和微生物等。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降低了再制奶酪的自由脂肪析出率,600 MPa处理比对照组0 MPa下降了54.7%;微观结构显示蛋白质网络结构随着压力增加变得更紧密;超高压提高了再制奶酪的耐温性,600 MPa处理比对照组0 MPa的耐温保形率增加了80.6%,600 MPa基本上达到灭活微生物效果。  相似文献   

18.
菊粉对Labneh浓缩酸乳微观结构和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添加菊粉对脱脂乳制备的Labneh(一种浓缩酸乳)物理和感官性质的影响。将市售菊粉按不同比例( 1%、3%、5 %和7% )加入至复配脱脂乳粉(reconstitutedskimmilkpowder,RSMP)制作Labneh样品。通过对酸乳宏观和微观结构的分析发现,添加菊粉后,Labneh凝胶结构和凝胶强度都有所改善。实验表明,与未加菊粉的酸乳相比,含有脂肪替代品的酸乳的微观结构比较均匀、疏松且开放度较高。感官评定的结果表明,5 %菊粉复配脱脂乳粉制作的酸乳与全脂牛乳制作的Labneh相比具有相似的特征,对全脂牛乳制作的样品和添加3%、5 %、7%菊粉的样品的统计分析结果没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通过加热处理低温脱脂豆粕,研究了豆粕中脂肪氧合酶的热失活动力学,并以此制备不同酶活的脱脂豆粕。分别提取分离蛋白。考察了不同分离蛋白的凝胶性质,并从蛋白溶液浊度、NSI值和碱溶上清液的分子量分布角度探讨了不同脂肪氧合酶活力对上述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发现随豆粕中酶活力降低,所得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处理,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制备低致敏性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超高压-限制性酶解的工艺参数为超高压处理压强320.00?MPa、超高压处理时间15?min、酶解时间60?min、酶添加量0.3?U/g,此条件下致敏性降低率为88.09%,但制备的豆乳粉具有微苦味,需要进一步调配以改善口感。超高压处理与酶解具有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豆乳粉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显著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对不同加工工艺豆乳粉进行蛋白质体外消化率、蛋白质分散指数、过敏原含量及蛋白电泳分析,进一步证明超高压与酶解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