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选择全国不同地区生产的61种传统发酵豆制品(包括豆豉、腐乳、豆酱和酱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柱前衍生测定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富含GABA,从所试样品来看,腐乳样品GABA平均含量最高,为277.26mg/100g干重,含量最高的样品达1 159.46 mg/100g干重。所试豆豉、豆酱和酱油中平均GABA含量分别为116.81 mg/100g干重、68.81mg/100g干重和141.51mg/100mL。同一种类不同品牌发酵豆制品中GABA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与发酵豆制品的不同生产工艺相关。通过工艺改进,可望富集GABA,生产富含GABA的功能性发酵豆制品。  相似文献   

2.
酱油发酵体系中的微生物组成复杂、种类多样。为全面了解酱油酿造中的微生物多样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酱油制曲、酱醪发酵、淋油阶段的微生物群落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酱油发酵体系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预测功能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和空间异质性。多样性分析中,细菌多样性高于真菌;时间上为酱醪发酵和淋油阶段的微生物多样性较高;空间上为酱醪上层细菌多样性较高,酱醪下层真菌多样性较高。扩增子测序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包括147个细菌属和19个真菌属,核心细菌有葡萄球菌属、魏斯氏菌属和四联球菌属,核心真菌有曲霉属和接合酵母属,且不同菌属在酱油发酵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差异。功能预测分析中,酱油发酵体系中的细菌功能主要集中在氨基酸代谢,真菌功能集中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酱油发酵时间和空间差异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酱油酿造微生物质量控制、菌群调控、工艺优化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角试验法对酱油进行了感官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酱油之间有显著差异,对酱油的喜好程度无显著差异,三角试验法能分析出酱油样品之间的差异,适合于酱油的感官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4.
酱油作为传统发酵调味品,因其具有特殊的色、香、味、体而深受消费者喜爱。酱油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演替和功能代谢对酱油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对近年来酱油酿造过程中和其他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和各技术原理、优缺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研究酱油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酱油品质的影响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是酱油发酵过程中的风味微生物。对豆酱和酱油发酵酱醅中筛选到的3株风味乳酸菌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的生长条件与酱油酱醅发酵环境相适应。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3株乳酸菌产有机酸的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发酵产酸以乳酸和乙酸为主,所产酸的数量和种类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国内外酱油标准,为今后完善我国标准内容以及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国与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酱油相关的标准与法规,从理化指标、污染物和真菌毒素指标、微生物限量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我国的酱油标准与国外标准比较,在理化指标、污染物和真菌毒素指标、微生物限量方面差异不大,日本酱油标准对原料和工艺的要求最为详细,且色泽有相应的检验方法可以做到量化。结论日本酱油标准在原料、工艺、色泽方面的详细要求值得我国标准借鉴,日本农业标准(JAS)认证的管理方式对于我国行业管理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开平市产酱油中铵盐含量及其污染来源,为酱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测酱油中的铵盐和氨基酸态氮含量,计算铵盐比率和合格率;检测原料焦糖色中氨氮含量和糖蜜中铵盐含量。结果半成品酱油铵盐合格率(100%)和成品酱油铵盐合格率(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01相似文献   

8.
梁兰兰  宁正祥 《食品科学》1997,18(11):38-41
酱油生产过程中,豆粕水解条件的选择对后续的微生物发酵,酱油风味及成本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盐酸浓度、水解时间和温度对水解过程的影响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啬盐酸浓度、延长水解时间以及升高水解温度,能提高酱油的全氮利用率,氨基酸氮含量,改善酱油风味,降低成本,在90℃左右,5% ̄9%盐酸浓度下水解30 ̄35h,能得到品质优良的酱油。  相似文献   

9.
鱼酱油是东南亚国家的传统鱼类发酵产品,本文分别从鱼酱油的生化特性、鱼酱油发酵的微生物特性、鱼酱油的功能特性及加快鱼酱油发酵生产等几个方面对鱼酱油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对鱼酱油中的风味物质的产生机理、微生物种类的变化以及加快鱼酱油发酵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未来鱼酱油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季节日式控温发酵酱油与广式自然发酵酱油氨基酸态氮、全氮、还原糖和酒精度等理化指标及色泽之间的差异,探究日式控温发酵技术在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酱油相比,日式控温发酵酱油氨基酸态氮和全氮含量略高且不同季节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由于控温发酵初期添加了酵母菌,控温发酵酱油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并产生较高的酒精含量(2.0%~2.5%)。不同季节得到的控温发酵酱油品质指标及色泽差异不明显,品质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酱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味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解决酱油的质量问题,也就是要努力改善现有市销酱油的风味.酱油酿制的过程,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了酱油的特殊风味的。要酿制得到一种风味好的酱油,就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工艺条件,以利于微生物更好地协同发挥作用.目前我国的酱油酿制大都采用低盐固态工艺,酱油质量虽比无盐固态发酵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要求.那么,低盐固态发酵酿制工艺酱油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如何,其变化规律怎样,以及与酱油质量有何关系等等,就成为需要探讨的问题.对此,我们采集了上海酿造一厂、湖南常德酱厂及北京酱油厂的酱醅,进行了分离研究,探讨这些微生物变化与其所取工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是影响酱油品质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旨在探究盐对米曲霉代谢的影响机制以及米曲霉盐胁迫对酱油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转录组、蛋白组、物理化学分析和微生物多样性手段分析曲霉盐胁迫代谢机制、酱油品质和微生物组成。结果表明,10%盐胁迫对于米曲霉的糖代谢是有利的;通过酱油发酵试验发现,10%NaCl预发酵还可以提高蛋白酶活性,加快了酱油中氨基酸的形成;微生物群落定植也得到了加速。因此,米曲霉在低盐胁迫下对酱油品质和微生物群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电子鼻在酱油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鼻对9种酱油产品的气味进行识别区分研究。PCA分析发现9种酱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4#、7#、8#、9#酱油样品之间差异较大。用LDA分析发现,1#、2#、3#酱油样品气味相似,7#、9#酱油样品气味也比较接近,其他酱油样品的气味能够完全区分。酱油的Loadings分析发现,2#传感器对第一主成分贡献率最大,8#、9#传感器对第二主成分贡献率比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响应面法对植物乳杆菌S35在酱油后酵中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选取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GABA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发酵温度34℃,接种量3.2%及发酵时间7d。此条件下,酱油中GABA的含量达到3.203g/L。  相似文献   

15.
生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微生物主要包括酵母菌(Saccharomyces)、乳酸菌(Lactobacill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曲霉菌(Aspergillus)等,且随着食品安全级GABA工业化生产的实现,其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GABA过程中涉及的发酵菌种及GABA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GABA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酱油生产依靠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生长有其一定规律性。因此,研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和应用曲线图有一定的作用。什么叫微生物生长曲线呢?把一定数量的细胞接入合适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两点检验法对酱油进行了感官评价,酱油样品的差别成对比较检验分析结果为:682和813 2个酱油样品的感官之间有显著差异,682和813 2个酱油样品在喜好程度上有显著差异,682更受欢迎。2个酱油样品的定向成对比较检验结果分析为:682和813 2个酱油样品在色泽、透明度和甜味的强度上无显著差异;2个酱油样品在酯香、酱香、鲜味、咸味的强度上有显著差异,682样品比813样品的酯香、酱香、鲜味、咸味强度都要强。  相似文献   

18.
赵国忠  姚云平  曹小红  陈卫 《食品科学》2014,35(24):249-253
为进一步比较传统菌株米曲霉沪酿3.042和前期实验诱变菌株米曲霉100-8酿造酱油的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比较酱油中有机酸、氨基酸和风味物质成分的差异。通过发酵终期酱油有机酸的结果比较发现:米曲霉100-8发酵的酱油中苹果酸含量增加,柠檬酸和琥珀酸含量下降。通过酱油发酵在大曲阶段和后期阶段的氨基酸比较发现,使用米曲霉100-8菌株发酵的酱油大曲及其后期发酵为酱油阶段,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这3 种氨基酸含量都明显升高。这些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之间比例的差异性是造成酱油风味不同的原因之一。对风味物质成分的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米曲霉100-8发酵的酱油中醇、醛、酸和吡嗪类物质都有所增加,其中风味物质增多最明显的是吡嗪类。通过米曲霉100-8酿造的酱油与传统米曲霉沪酿3.042比较,其有机酸、氨基酸和风味物质都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对人体的功能性和保健作用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GABA在食品领域中得到较多应用。目前,人们主要通过植物富集法和微生发酵法富集GABA,使得动植物中GABA得到更好地应用。本文综述了植物、微生物中GABA形成机理及富集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用排序检验法评价了4种酱油的感官品质,结果表明:4种酱油样品之间的感官品质有显著差异,290酱油样品的感官品质最好,861酱油样品的感官品质次之,365和568 2个酱油样品的感官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