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自制的反应性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对纯羊绒针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研究整理剂对纯羊绒针织物整理效果及其服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理剂最佳的应用工艺下(整理剂质量浓度50g/L、浴比1:35、整理液pH5.5、40℃下处理20min、100℃烘干),可显著提高羊绒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其起毛起球等级从2.0级提高到4.0级,且织物的手感和白度等风格不受整理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纳米催化剂用于纯棉抗皱整理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纳米TiO2纯棉织物抗皱整理工艺参数进行五因素五水平试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此整理体系中各影响因素的显著程度,并得到最佳的整理工艺.分析表明,树脂浓度和催化剂MgCl2的浓度对折皱回复角和强力保留率的影响均较大,其中树脂用量对折皱回复角的影响最为显著.纳米TiO2纯棉织物抗皱整理的最佳工艺为:纳米TiO2质量浓度为0.5g/L,树脂质量浓度为100g/L,催化剂质量浓度为10g/L.焙烘条件为160℃×3min.  相似文献   

3.
将形态记忆聚氨酯与交联剂、柔软剂等整理剂复配后,对经液氨处理的薄型纯苎麻平布进行抗皱免烫整理,通过试验得到足够的工艺参数和织物性能的数据,运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形态记忆整理工艺配方及烘干、焙烘工艺条件,分析苎麻织物进行形态记忆整理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封端法,以聚醚二元醇(F6)、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等为主要原料,以亚硫酸氢钠为封闭剂制备封端型水性聚氨酯(WPU).通过探讨异氰酸酯指数(R值)、预聚温度、预聚时间、封端剂、封端温度和封端时间等多种因素对封端型水性聚氨酯的影响,得到了合成封端型水性聚氨酯的最佳工艺:抽真空脱水温度130°左右,2h;预聚反应65°,3h;R值2.0;封端温度0~5℃;封端系数2.0;封端时间3min.  相似文献   

5.
聚醚聚硅氧烷二元醇改性水性聚氨酯涂层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氧化丙烯二醇和聚醚聚硅氧烷二元醇为混合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硬段合成了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Si-WPU)乳液,研究聚醚聚硅氧烷二元醇的用量对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涂层整理,测试了改性水性聚氨酯涂层织物的静水压、透湿量、耐洗性、撕破强度以及硬挺度。研究结果表明:聚醚聚硅氧烷二元醇用量为2%~8%,改性聚氨酯乳液具有良好的乳液稳定性和较小的粒径,胶膜能保持聚氨酯原有的拉伸强度,且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滑爽的手感;采用聚醚聚硅氧烷二元醇改性聚氨酯,可以明显提高涂层织物的耐水性和透湿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亚麻织物易起皱的缺点对亚麻织物进行后整理以改善其性能。采用CTA-701免烫树脂整理剂,通过正交试验对亚麻织物进行抗皱整理,优选出亚麻织物抗皱整理的工艺条件:整理剂CTA-701质量浓度为130g/L;浴比1:30;室温下浸渍50min;预烘温度为95℃,预烘时间为5min;焙烘温度为155℃,焙烘时间为8min。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明显增大,且织物强力及透气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水性聚氨酯涂饰剂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聚醚(聚酯)多元醇、多异氰酸酯、扩链剂和亲水扩链剂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对制备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重点考察了扩链交联剂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红外光谱和凝胶色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软段为聚酯和聚醚的混合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化学组成,提出其化学组成为嵌段共聚高分子材料,而非共混型高分子材料,并用核磁共振和粘弹谱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以自制的新型聚酯聚醚共聚物为亲水整理剂,采用高温高压法,对涤纶织物进行亲水整理同浴染色。研究整理剂用量对分散染料上染率和织物亲;K性、色差以及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型染料上染率几乎不受影响,而中、高温型影响较大;织物亲水性在用量为6%时达到最佳;中、低温型染料染色织物色差在用量小于6%时影响小,而高温型染料染色织物色差在用量小于4%时影响小;同浴染色未影响染色牢度。因此,只要选择适用的分散染料和适量的整理剂,涤纶亲水整理同浴染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醚/酯共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红外光谱和凝胶色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软段为聚酯和聚醚的混合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化学组成,提出其化学组成为嵌段共聚高分子材料,而非共混型高分子材料,并用核磁共振和粘弹谱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以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原料,采用预聚体自乳化历程合成脂肪族水性聚氨酯.通过单因素分析法,优化配方,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预聚反应65℃,2h;扩链反应70℃,2h;R值1.8~2.4,DMPA用量3.5%~5.5%.  相似文献   

12.
树脂对涤纶细旦织物的增深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涤纶细旦织物染深性较差的原因,说明采用低折射率树脂有机硅乳、聚氨酯乳液和有机氟单独或复配对涤纶染色织物进行整理,可以提高表面深度,同时对树脂整理的增深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使用自制的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用浸轧法对活性染料染色后的纯棉织物进行了固色整理.通过选用不同的固色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轧液率,探讨了影响该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固色效果的因素,得到了最佳的固色工艺,即二浸二轧(固色剂用量为80g/L,整理液pH控制在6~7,轧液率80%)→烘干→焙烘(150℃×3min).该固色剂能明显提高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其固色效果与市售固色剂基本相当,且不影响染色织物的色光.  相似文献   

14.
初步探索了水性聚氨酯(WPU)与水性环氧树脂(WEP)共混乳液的制备工艺,研究了共混乳液的高温稳定性、机械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盐稳定性,并通过对共混乳液性能的测试,寻求最佳配比。研究共混体系的含固粒径分布与固化行为和机理,WEP:WPU=3:1,对固化膜进行了TG分析。结果表明:凝胶时间与固化温度、固化剂含量有很大关系,共混物的固化速率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涤纶超细纤维的浓染性差。这是由于涤纶的折射率较高以及纤维变细后表面积急剧增大所引起的反射率增加所致。用低折射率的聚氨酯、有机硅及有机氟树脂进行单个及复配树脂对涤纶超细纤维织物处理,可以获得增浓效果。对染色织物树脂整理前后的表观色泽浓度等各项参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提出了这些树脂整理的增浓机理。提供了可供生产使用的增浓整理效果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聚酯二元醇(PE-600)及聚醚二元醇(PEG- 600)为原料,采用扩链法制备了具有光固化性能聚氨酯油墨保护树脂,并对其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与目标产物相符合.分析了原料的配比及引发剂的种类对于膜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得出以PEG-600与PE-600的摩尔比为2∶1、TDI与IPDI的摩尔...  相似文献   

17.
Six groups of segmented polyurethanes with amorphous soft segment domains based on mixed hydrophobic polyester and hydrophilic polyether soft monomers were prepared from 4, 4′ 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 (MDI), polybutylene adipate glycol 2000 (PBA2000), polytetramethylene glycol 1000 (PTMG1000)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PEG1000) with 1,4-butanediol (BDO) as the chain extender. Furthermore, the representative properties of the hydrophilic polyurethanes, moisture permeability and water resista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emical structure, molecular weight and concentration of soft monomers have remarkable effects on the main application properties of hydrophilic polyurethane.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diffusion are the content of hydrophilic ether bond and the mobility of hydrophilic chain in the soft phase, which is represented with a good approximation by the average mean molecular weight of soft segment. On the contrary, 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hydrophilic polyurethane are almost not affected by its hard seg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