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通过富集、初筛和复筛从肉联厂附近的土壤中分离筛选耐盐蛋白酶产生菌DB-12,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rRNA序列分析,菌株DB-12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产蛋白酶活力为56U/mL。为增强该菌株的耐盐和产蛋白酶能力,对其进行He-Ne激光诱变,获得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DB-12-16,其所产蛋白酶的酶活最高可达132U/mL,此外,还可耐受25%浓度的氯化钠。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突变株所产蛋白酶具有较高的温度和pH适应性。作为一种耐盐且高产蛋白酶的菌,该突变株在食品生产及环境修复等方面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燕尾港受污染海域筛选耐有机溶剂蛋白酶产生菌,确定该菌的分类地位,并对其所产溶剂稳定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20%(V/V)甲苯作为筛选压力,筛选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通过产蛋白酶筛选培养基筛选产蛋白酶的菌株,并利用摇瓶发酵进行复筛,最后对产酶菌株进行鉴定并对粗酶的性质进行测定。结果:筛选获得耐有机溶剂蛋白酶产生菌MSP05,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性质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10.0,Cu2+、Mn2+对酶有激活作用,Mg2+、Fe3+和Ba2+对酶具有抑制作用。在50%乙醇中,25℃、140 r/min振荡72 h后仍能保持50%以上酶活力。结论:分离获得耐有机溶剂蛋白酶产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MSP05,对有机溶剂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市售曲精分离菌株米曲霉CS3.03为出发菌株,经UV—DES复合诱变处理,采用酪素平板法及琼脂块法进行初筛,结合Folin—酚法复筛结果对比其初筛效果,低盐固态发酵试验测试高蛋白酶酶活突变株的发酵性能,传代试验测试其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琼脂块法的初筛效率明显高于酪素平板法;对初筛菌株进行制曲复筛,获得5株有生产潜力的高蛋白酶酶活突变株,酱油发酵试验结果证明突变株氨态氮含量、全氮利用率均高于出发菌,其中突变株P7、Y5发酵制得酱油氨态氮含量分别提高14.56%,11.26%,全氮利用率分别提高3.83%,4.09%;遗传稳定性测试证明P7具有良好工业应用价值且遗传稳定性好,其蛋白酶酶活平均为4 994.18U/g干基,比出发菌株提高173.92%。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鲅鱼副产物为实验材料, 定向筛选高产蛋白酶的野生菌株。方法 以脱脂牛奶培养基对鲅鱼副产物中的产蛋白酶微生物进行初筛, 采用福林酚方法对各菌株产蛋白酶的活力进行测定, 复筛出具有高产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野生菌株, 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DNA测序分析)对高产蛋白酶菌株进行物种鉴定。进一步通过测定高产菌发酵过程中的菌株浓度和蛋白酶活力, 分析菌株随发酵时间的生长情况和产酶动力学。结果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初步筛选获得8株具有蛋白酶活性的菌株, 进一步复筛发现两株菌Z3和Z8菌株产蛋白酶的能力较强[碱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393.87±19.69)、(358.87±17.94) U/mL; 中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344.87±17.24)、(291.20±14.56) U/mL]。经分子生物学测序比对分析菌株Z3和Z8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两株菌的生产情况和产酶能力进行研究, 发现两株菌的产酶模式均为部分生长偶联型, 枯草芽孢杆菌Z3菌株合成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能力优于蜡样芽孢杆菌Z8。结论 本研究从鲅鱼副产物中定向分离得到2株产蛋白酶的野生菌株, 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上展现出较好的产蛋白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腐乳中筛选出来的菌株中,筛出几株能产蛋白酶的菌株,再通过蛋白酶发酵实验和活性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筛出了1株能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命名为R4菌株。常规微生物的方法鉴定目的菌株R4,PCR扩增其16SrDNA基因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经形态学和生理特性初步鉴定其为消瘦芽孢杆菌;检测该菌株的培养温度、接种量、接种时间等因素,发现该菌株发酵产酶因素的主次条件是培养温度、接种量、培养时间;在37℃,pH为7.0的条件下培养36h,该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得到适合嫩化牛肉的优良菌株,从贵州传统豆豉和甜酒曲分离得到产蛋白酶的细菌22株;以酶活值为主要指标,牛肉的质构特性为参考指标,对菌株进行复筛,最终确定D7为最优菌株,酶活达71.68U/g。结合16SrDNA序列鉴定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对目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D7与解淀粉芽孢杆菌(JN700123.1)最为接近,相似度达99%,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符合中国人口味的纳豆,以传统调味品豆豉和豆酱为样品来源,筛选酶活高和发酵性状优良的纳豆激酶产生菌。分别利用牛奶平板和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进行初筛和复筛;对筛出的菌进行纳豆激酶活性分析、纳豆制作及感官评价等。对性状优良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等项目的测定;并对其培养基初始pH、发酵温度、盐离子构成等条件对酶活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5株具有纤溶活性的纳豆激酶产生菌,经计算,从中选出了4株高活力纳豆激酶产生菌(N-1,N-2,N-3,N-4菌株)。N-2菌株纤溶活性最高,其纳豆发酵性状最佳,纳豆拉丝长达80cm,其酶活达到1159U/mL,鉴定结果是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最适的单因素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0,添加0.02%浓度的Ca2+盐,发酵温度35℃。在该条件下进行液体发酵,其酶活为1365U/mL,酶活比之前提高了18%。N-2菌株发酵性状优良,可用于纳豆制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富集、初筛和复筛从榨油厂附近的土壤中分离筛选耐盐脂肪酶产生菌ZF-9,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 RNA序列分析,菌株ZF-9被鉴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产脂肪酶活力为44 U/m L。为增强该菌株的耐盐和产脂肪酶的能力,对其进行紫外线He-Ne激光复合诱变,获得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ZF-9-14,其所产脂肪酶的酶活最高可达138 U/m L,此外还可耐受30%浓度的氯化钠。作为一种耐盐且高产脂肪酶的菌,该突变株在食品生产及环境修复等方面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一株产低温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冻土为原材料,采用平板分离法初筛,测蛋白酶活性法复筛,筛选出9株低温蛋白酶产生菌株,其中菌株A29-2蛋白酶活性最高,为31.88U/mL,且该菌在初始pH 7.0,NaCl质量分数为1.00%,22℃条件下繁殖量最大。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鉴定,鉴定为:该菌属于沙雷氏菌(Serratia sp.),该菌株所产的蛋白酶在4℃条件下保存48h,酶活力基本保持不变,表明该低温耐冷菌所产的蛋白酶为低温酶。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透明圈法从本实验室保存的40株海洋菌中,筛选得到15株具有淀粉酶活性的菌株,其中编号为399S3-11519的菌株具有较高的淀粉酶生产能力.通过16SrDNA分子鉴定,并结合菌落形态与KOH鉴定,确定其属于芽孢杆菌属.随后,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其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大豆粉,最适温度37℃,最适pH值为7.0,最佳盐浓度5%,最佳底物浓度2%,最佳装液量50mL(250mL摇瓶),最佳接种量为3%;正交优化试验证明碳源和盐度对该菌产酶有较大影响,在最佳产酶条件下,酶活可达到293.8U/mL,比优化前提高了0.8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筛选高抗氧化活性肉用乳杆菌,并应用到发酵香肠中。方法 以肉品发酵剂标准、自由基清除率、耐过氧化氢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为指标进行菌株筛选,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硫代巴比妥酸值、羰基和巯基值探究菌株对发酵香肠的抗氧化作用。结果 菌株CC-3符合硝酸盐还原酶阳性、氨基酸脱羧酶阴性等肉用发酵剂标准;该菌株具有较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发酵上清液DPPH.和OH.清除率分别为98.43%、42.75%,菌体细胞.清除率为75.56%;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其细胞破碎液T-SOD活力和CAT活力分别为45.17±0.29、58.50±0.28 U. mgprot-1,发酵上清液GSH-Px活力为98.16±0.65 U.mgprot-1。菌株CC-3鉴定为植物乳杆菌。接种菌株CC-3的发酵香肠与其他组比较在发酵结束时TBARS值和羰基值最低,分别为0.22±0.01、1.57±0.06 nmol.mg-1;巯基值最高,为0.05±0.01 nmol.g-1。结论 菌株CC-3符合肉用发酵剂标准且具有高抗氧化活性,可以抑制发酵香肠脂肪氧化和蛋白氧化,具有重要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从实验室保藏的不同来源乳酸菌菌株中筛选出具有生物胺降解能力的菌株,测定其在不同盐浓度、pH下的生长能力。结果表明,筛选出3株具有生物胺降解能力的菌株,经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HM22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菌株HM24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YF10042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其中植物乳杆菌HM24的降解能力最优,对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精胺的降解率分别为(25.90±2.30)%,(35.75±2.71)%,(27.61±3.94)%,(25.91±3.76)%,(22.54±2.64)%,(34.55±1.90)%,(39.25±1.86)%,(55.66±7.08)%;当盐浓度为4%~10%时,3株菌株耐受力随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pH为3.5~9.5时,3株菌株均可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分离筛选对烟草赤星病有良好防效的拮抗菌,以烟草赤星病链格孢菌为靶菌,从蚯蚓粪中经初筛和复筛获得拮抗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分析鉴定拮抗菌种类,并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拮抗菌Q96,初筛和复筛的抑菌率均超过60%,经鉴定为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其活菌液(稀释10倍)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3.33%和79.68%,粗发酵液离体防效可达60.04%。Q96菌株可作为抗烟草赤星病生防菌剂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植物基质发酵的优良乳酸菌.本文以米曲为目标乳酸菌的供体,筛选高产酸、耐胃肠环境能力良好的乳酸菌,并评估了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在板栗糯米饮料中的发酵能力.从酒曲中共分离出84株乳酸菌,其中有38株的产酸量≥10 g/L;在进一步的耐酸耐胆盐、模拟胃肠实验中,共筛出3株乳酸菌株;经16S rDNA鉴定这3株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现有纳豆激酶产量,促进其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本文从不同产地的鲜纳豆中分离出枯草芽孢杆菌,先后通过菌落形态初筛与酪蛋白平板复筛,选出水解圈与菌落比值较大的菌株,测定其发酵液中纳豆激酶酶活,选定一株酶活相对较高的菌株X3.通过系统16S rDNA测序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对比,确定X3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果胶为唯一碳源,对采集自湖南武冈市脐橙果园土样(pH 5.5~6.5)进行富集筛选,分离得到一株产果胶酶的菌株,编号为BM201。根据形态学观察、ITS rDNA及28S rDNA D1/D2序列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对菌株进行多相鉴定,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BM201。该菌株发酵产酶条件为30 ℃、160 r/min摇床发酵培养3 d,在该条件下获得的果胶酶酶活为421 U/L。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 ℃,在30~50 ℃条件下处理60 min,该酶的相对酶活在80%以上,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较好;该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5.0,在pH 4.0~7.0下处理60 min,该酶的相对酶活在50%以上,表明该酶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一株产耐高温碱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形态观察和 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 ,将一株产耐高温碱性蛋白酶菌株GXD990 1初步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 (Bacillussubtilis)。对GXD990 1菌株产蛋白酶的培养条件进行分析表明 ,最佳产酶培养基为 :麦芽糖 3%、NH4 H2 PO4 0 3%、MnCl2 0 0 5%、KCl0 0 5%、Fe2 (SO4 ) 30 0 0 1%、K2 HPO4 0 1% ,pH11 2。在 37℃培养 6 0h后 ,蛋白酶活力达到546 5U/mL发酵液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初筛和复筛从魔芋种植基地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高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产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编号为HTGC-10,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HTGC-10在30 ℃、180 r/min条件下液体发酵24 h后,发酵液β-甘露聚糖酶活力为61.75 U/mL。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6.0,在中性偏酸环境下稳定性较好,属于偏酸性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 ℃,热稳定性相对较差;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金属离子Na+、K+、Mn2+、NH4+、Mg2+、Fe2+、Cu2+、Ca2+对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u2+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采用生物法降解天然甲壳素,本研究以甲壳素为唯一碳源,从自然发酵的虾皮中筛选产甲壳素脱乙酰酶的菌株,通过显色平板初筛和产酶活性复筛,利用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甲壳素脱乙酰酶产生菌X4经过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为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对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其产生的甲壳素脱乙酰酶酶活为8.210 U/mL,对甲壳素的脱乙酰度为8.642%,研究结果对甲壳素的绿色生物利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