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彭勇  黄席樾 《计算机仿真》2007,24(5):145-149
混沌同步问题的研究是混沌控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文中利用自适应 H∞同步控制方法和非线性自适应同步方法,为参数相同的陈氏混沌系统设计了自适应同步控制器.根据Lyapunov稳定性原理,从理论上讨论并证明了陈氏混沌系统H∞自适应同步控制器和非线性自适应同步控制器的存在条件,并根据其存在条件进一步得到了陈氏混沌系统H∞自适应同步控制器和非线性自适应同步控制器的的构造方法,通过仿真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了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一类多时滞主从混沌系统的鲁棒非脆弱H∞容错同步控制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混沌系统无故障和故障这两种情况,分别设计了非脆弱控制器和非脆弱容错控制器.运用Lyapunov函数理论验证了混沌同步误差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得到了系统渐近稳定及满足指定H∞性能指标的充分条件.仿真对比分析证明了系统故障估计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适应模糊逻辑系统的一类混沌系统同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类带有未知函数和干扰的混沌系统,进行了基于自适应模糊逻辑系统的自适应同步控制器的设计。首先基于模糊逼近原理,通过对该混沌系统中未知函数的输入输出进行采样,根据采样数据信息设计出具有参数自适应功能的Mamdani型模糊逻辑系统;然后利用该模糊逻辑系统给出一种带有参数自适应的驱动响应同步控制器设计方法;最后通过数值仿真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邵书义  陈谋 《计算机仿真》2015,32(4):394-398
在分数阶非线性系统同步控制的研究中,针对一类分数阶非线性混沌系统,研究了基于分数阶控制器的同步方法.利用状态反馈方法和分数阶微积分定义,设计了分数阶混沌系统同步控制器.进一步,根据分数阶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理论、Mittag-Leffler函数、Laplace变换以及Gronwall不等式,证明了同步控制器的有效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现了初始值不同的两个分数阶非线性混沌系统同步.误差响应曲线表明研究的分数阶非线性系统同步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混沌同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类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均存在未知干扰的混沌系统的修正函数投影滞后同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修正函数投影滞后同步方案。基于Lyapunov稳定性定理和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两种响应系统,构建了自适应控制器和干扰控制强度更新规则,在系统不确定干扰未知的情况下,实现了混沌系统的修正函数投影滞后同步,干扰控制强度也可以自适应确定。最后以一个超混沌系统为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有效性和鲁棒性。控制器设计简单实用,在保密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混沌系统投影同步的研究中,针对驱动-响应系统达到投影同步的时间不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预先计算出同步时间,且在此时间内混沌系统实现投影同步的方法.对给定的驱动系统,构造合适的响应系统;采用自适应控制法,仅在误差系统的部分状态变量上加入自适应控制器;采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在所采用的自适应控制律作用下,误差系统稳定同时驱动-响应系统达到有限时间投影同步.以典型的统一混沌系统和超混沌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参数自适应方法的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参数自适应控制方法,根据Lyapunov稳定性原理,通过构造适当的控制函数和设计参数的自适应控制律,分别实现了系统在不同确定参数和相同不确定参数两种情况下的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导出在这两种情况下的统一混沌系统能实现同步的充分条件.相同不确定参数情况下的同步系统控制器结构更简单、同步性能更优.数值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主动控制法和自适应控制法实现超混沌Rossler系统和超混沌Lorenz系统的异结构全状态混合投影同步,各自设计了不同的控制器,使得响应系统与驱动系统同步.当参数已知时,采用主动控制法,方法简单有效且不需要构造Lyapunov函数,实现同步的时间短;当系统参数部分未知或完全未知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给出自适应同步控制器的系统性设计过程和参数自适应律,使得系统间迅速达到同步.数值模拟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主动控制法和自适应控制法实现超混沌Rssler系统和超混沌Lorenz系统的异结构全状态混合投影同步,各自设计了不同的控制器,使得响应系统与驱动系统同步。当参数已知时,采用主动控制法,方法简单有效且不需要构造Lyapunov函数,实现同步的时间短;当系统参数部分未知或完全未知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给出自适应同步控制器的系统性设计过程和参数自适应律,使得系统间迅速达到同步。数值模拟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强浩  王洪元 《计算机仿真》2009,26(7):182-184
针对一个新的混沌系统,简单分析了其稳定性,并对其进行同步控制.在研究单变量驱动同步的基础上,应用自适应控制理论,研究了当系统参数不确定时的同步问题.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了当参数不确定时误差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构造了合适的自适应控制规律快速辨识了系统参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方法是有效的和可行的,且自适应控制规律的设计简单可靠,并实现了两个混沌系统的状态同步.同时该方法可推广到情况类似的其他混沌系统.  相似文献   

11.
参数不确定Liu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同步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在研究单变量驱动同步的基础上,应用自适应控制理论,研究了当系统存在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参数时,Liu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通过Lyapunov函数,推导了不同参数未知情况下误差系统渐进稳定的充分条件.仿真结果证明了自适应控制律能够快速辨识系统参数,并实现两个Liu混沌系统的状态同步.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环形耦合策略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交叉耦合控制策略在电机数量较多时,其控制结构复杂且补偿规律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耦合补偿原理与同一给定控制相结合的环形耦合控制策略,降低了控制结构的复杂度.建立了环形耦合策略的控制结构,对其有效性进行了数学证明.将环形耦合控制策略应用于多电机传动系统,并与主从控制策略对比,结果表明,环形耦合控制策...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studies output synchronization problem, formation problem, and regulated synchronization problem for a heterogenous network of discrete‐time introspective right‐invertible agents. We first propose a decentralized control scheme to solve the output synchronization problem for a set of communication topologies. Moreover, if the synchronization trajectories are assumed to be bounded, a universal controller can be constructed for all communication topologies, which contain a directed spanning tree. The design can be applied to solve the formation problem with arbitrary formation vectors. In the regulated synchronization problem, we assume only the root receives information from exosystem. We then design a decentralized controller to solve the problem for a set of communication topologie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在双轴同步控制技术中,一般的同步控制方法为主从式控制.主从控制方式虽然能有效控制双轴的同步误差,但是因主动轴不考虑从动轴的干扰情况,所以控制精度不是很高.文章结合现场总线的应用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双轴协调同步控制方法,充分利用现场总线提供的数据信息对两个同步轴分别进行误差补偿.通过双轴同步控制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同步轴的响应速度,比主从式控制方式有更高的同步误差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5.
以线性时变连续系统的稳定性判别方法为依据,针对一类三维连续混沌系统,提出一种降维状态变量反馈同步办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应用导数不连续的V函数,结合比较原理,把高维时变大系统的稳定性判定,转化为低维定常辅助方程组稳定性判定。其基本步骤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通过数值仿真来确定状态变量的取值范围;第二步:利用线性化的误差系统来选择状态变量反馈函数和反馈增益,以满足相应Jaeobian矩阵的特征值随时间变化处处具有负实部。并以著名的Lorenz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另外,试验结果也表明,同步质苗不仅与同步办法有关,也同同步控制函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引入了一类新的混沌系统,利用双线性控制的方法将此系统控制到其平衡点,并构造了一个Lyapunov函数,实现主从系统关联着的此类混沌系统的同步。最后,仿真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混沌同步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一种实现混沌同步的变结构控制方法。通过对Lorenz混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数字仿真,所得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Multiparty interactions are a powerful mechanism for coordinating several entities that need to cooperate in order to achieve a common goal.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lgorithm for implementing them that improves on previous results in that it does not require the whole set of entities or interactions to be known at compile‐ or run‐time, and it can deal with both terminating and non‐terminating systems. We also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simulation analysis that shows how sensitive to changes our algorithm is,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well‐known proposals by other authors. This study proves that our algorithm still performs comparably to other proposals in which the set of entities and interactions is known beforehand, but outperforms them in some situations that are clearly identified. In addition, these results prove that our algorithm can be combined with a technique called synchrony loosening without having an effect on efficiency.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ynchronization problem for a network of identical discrete‐time agents with unknown uniform constant communication delay. When the agents are non‐introspective, the problem is solvable via a decentralized low‐gain‐based synchronization controller if the delay satisfies the proposed upper bound. When the agents are introspective, the synchronization problem can be solved with arbitrary bounded communication delay.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并车"吊运100m钢轨时,要求两车的各运行机构严格同步,提出了一种基于PLC的复合模糊PID控制算法,其中模糊控制器和PI调节器都是通过PLC编程来实现,这样既保留了PLC控制系统灵活、可靠、抗干扰能力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智能化程度.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同步控制精度高、适应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