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常用5种植物油中主要醛类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探究植物油中主要醛类物质含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同时测定5种植物油的不饱和度。方法采用碘值法测定了5种植物油的不饱和度,利用GC-MS法测定植物油中主要醛类物质丙烯醛、己醛、庚醛的含量,并研究其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结果 5种植物油的碘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红花籽油、菜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随着温度升高,植物油中主要醛类物质的含量逐渐增多,以丙烯醛的含量最高。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适用于植物油中醛类物质的含量测定。在植物油加热过程中,应尽可能缩短加热时间、控制加热温度,以减少醛类物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马心如  赵芙荣 《酿酒》2001,28(6):57-57
氧化试验是检验酒精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是大体衡量酒精中易被高锰酸钾氧化的杂质多寡的种分析方法。氧化时间越短说明酒精成品中还原性物质越多 ,这些物质主要是 :炔烃类、烯烃类、醛类、酮类和不饱和醇等 ,尤以乙醛、丙烯醛和丙烯酮对氧化时间影响更甚 ,特别应该强调 ,丙烯醛的影响最大 ,当成品中登记含丙烯醛在 5~ 10mg/L时 ,氧化时间只几分钟 ,达 15mg/L时 ,氧化时间为零 ,这就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 ,氧化时间与酒精成品中的醛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般来讲 ,酒精中的醛含量增加 ,氧化时间在缩短 ,但它们之间不是成比例关系 (因…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电子烟烟液的含水率、丙二醇与丙三醇比例、烟碱浓度和电子烟烟具输出功率对气溶胶中醛类化合物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将实验室配制的烟液填充至可填充式电子烟内,按照抽吸容量55 mL、抽吸频率30 s、抽吸持续时间3 s的模式抽吸50口,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的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释放量。结果表明:①甲醛主要源于丙三醇的裂解,乙醛主要源于丙二醇的裂解,丙烯醛主要源于较高温度条件下丙三醇的脱水。②醛类化合物的释放量随烟碱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烟具输出功率的升高而增加。③含水率对醛类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法分析卷烟烟气中的醛类化合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分析卷烟烟气中醛类化合物的方法。在标准条件下吸烟,使卷烟烟气通过装有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化试剂酸性溶液的捕集装置,烟气中的醛类化合物与DNPH反应,生成稳定的2,4-二硝基苯腙衍生物,经三氯甲烷萃取,并在氮气保护下浓缩后,采用配备氮-磷检测器(NPD)的毛细管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本文评价了该方法测定卷烟烟气中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重复性及回收率,并采用内标法定量测定了9种牌号卷烟烟气中的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输送量以及卷烟滤嘴对甲醛的截滤效率。采用气/联用仪(GC/S)和标样加入法鉴定出卷烟烟气中的12种醛类化合物。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回收率高,适用于卷烟烟气中醛类化合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甲醛、乙醛、丙烯醛和巴豆醛广泛存在于环境污染物中,卷烟烟气中也有微量存在,它们不需要经过机体代谢就能够直接进攻亲核基团,可与 DNA分子发生共价结合形成 DNA加合物。DNA加合物是 DNA损伤的一种形式,在 DNA复制过程中可使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有可能造成机体的损伤。本文综述了生物体内常见的 6种醛类-DNA加合物的检测技术以及醛类-DNA加合物作为卷烟烟气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同时检测多种 DNA加合物的研究方向及醛类-DNA加合物作为 DNA损伤标志物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浓度(0~10 mmol/L)的丙烯醛溶液对大黄鱼鱼肉进行体外模拟氧化,研究脂质次生氧化产物中的小分子醛类对大黄鱼肌肉组织和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烯醛处理会导致大黄鱼肌纤维缝隙变大,浓度达10 mmol/L时肌纤维发生断裂和小片化,达0.1 mmol/L以上可导致肌肉持水性的下降。当丙烯醛浓度大于0.1 mmol/L时,随着浓度增加,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含量、二聚酪氨酸含量、表面疏水性显著增高,总巯基含量显著减少;活性巯基对丙烯醛较为敏感,丙烯醛浓度为0.01 mmol/L时其含量比对照组减少了40.8%。SDS-PAGE电泳表明丙烯醛氧化能使蛋白质亚基发生交联,在200 ku上方区域形成聚集体。此外,氧化还能破坏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质,使其凝胶强度、凝胶持水性、凝胶白度降低。上述结果表明,丙烯醛能够破坏大黄鱼肌肉组织结构,并能引起肌原纤维蛋白氧化,从而破坏其结构和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7.
泸州曲酒芳香成分与风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四)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是分子结构中含有>C=0的一类芳香成份,它包括醛类 R—C■和酮类■C=0。酿酒行业中人们习惯地把乙缩醛归于醛类,实质上乙缩醛不属于醛类,它的结构式为:ACH_3—CH■,化学名称为二乙氧基乙烷。乙缩醛不具有醛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法测定总的醛含量,恰与色谱法除去乙缩醛外的醛类总和吻合。因此,在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8.
丙烯醛氧化修饰对核桃蛋白结构和乳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0~1?mmol/L)的丙烯醛代表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氧合酶诱导下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醛类物质,研究脂质活性氧化产物丙烯醛氧化对核桃蛋白结构和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丙烯醛浓度的增加,核桃蛋白羰基含量从4.287?nmol/mg显著增加到11.078?nmol/mg。游离巯基和总巯基含量分别下降了55.18%和31.13%,说明丙烯醛使核桃蛋白发生了显著氧化。随着核桃蛋白氧化程度的增加,溶解度下降了84%;表面疏水指数从469.47下降到412.22;β-折叠、α-螺旋(有序)结构相对含量减少,β-转角、无规则卷曲(无序)结构相对含量增加。同时,核桃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从46.87?m2/g和25.93?min下降至9.86?m2/g和17.63?min。研究结果说明丙烯醛氧化能够导致核桃蛋白发生结构性氧化修饰,从而引起其乳化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HPLC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橡胶密封垫圈中甲醛、乙醛和丙烯醛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以4%乙酸水溶液、10%乙醇水溶液、20%乙醇水溶液、50%乙醇水溶液及橄榄油作为食品模拟物,按GB 5009.156—2016进行迁移试验,经衍生化反应后,采用Accucore RP-MS色谱柱分离,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3种醛类化合物在0.05~5.00 m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3。甲醛、乙醛和丙烯醛检出限分别为0.58,0.62,1.68 mg/kg;定量限分别为0.98,0.99,2.93 mg/kg,在1.0~15.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3种醛类化合物回收率为81.0%~103.3%;相对标准偏差为0.78%~7.05%。结论:该方法适用于食品接触橡胶密封垫圈中醛类化合物迁移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顶空-气质联用分析一级菜籽油储藏期间挥发性成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一级菜籽油及其储藏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一级菜籽油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有:醛类、烷烃类、醇类、酮类、有机酸类、酯类以及杂环类等,经2个月储藏后,醛类、醇类、杂环类挥发性物质增加,烷烃类、酯类挥发性物质减少,含量变化较为明显的挥发性物质是:丙烯醛、己醛、庚醛、壬醛、(E)2,4-庚二烯醛、二丁基羟基甲苯、庚醇。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中的丙烯醛是食品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源污染物,碳水化合物、植物油、动物脂肪和氨基酸是其形成前体。碳水化合物的高温裂解、甘油脱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氧化等过程都可以产生丙烯醛。丙烯醛可以与谷胱甘肽、DNA、蛋白质等形成加合物,积累氧自由基,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形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目前主要通过减少或消除前体物质、改变加工方式和条件、加入抗氧化剂、含硫和含氮化合物等清除剂对丙烯醛进行控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食品中丙烯醛形成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控制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食品中有效地抑制丙烯醛形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孔祥玖  郎亚芹 《酿酒》1993,(6):11-13
酒精发酵是一个由发酵性糖生成乙醇的极其复杂的生化过程。发酵温度高低,原料质量好坏、酵母菌种性能和工艺卫生等诸多因素都影响这一生化过程,使一部份可发酵性的糖不能生成酒精,却生成一些高级醇、酸类、醛类等。这些产物在酒精蒸馏过程中有的和酒精共沸蒸发,有的拖带混入到酒精中,还原性的杂质使氧化性不合格,严重影响酒精质量。我厂在生产中采用高温发酵工艺,使用霉变原料出现异常发酵产生丙烯醇和丙烯醛,使氧化性时间很短,短到仅有几秒钟,酒精质量不合格影响酒精产量,影响工厂效益。为此对酒精高温发酵使用霉变原料时,对成品质量的影响及解决办法做一浅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香辛料中多酚化合物复配后抑制丙烯醛(acrolein, ACR)活性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了模拟食品加工条件下小豆蔻明、山姜素、乔松素、槲皮素、姜黄素、山奈酚、高良姜素和芦丁对丙烯醛的抑制活性,并根据Chou-Talalay法则进行复配联用,使用CompuSyn软件筛选出协同抑制丙烯醛的组合。鉴于小豆蔻明、山姜素、乔松素共存于香辛料草豆蔻中,进而将草豆蔻应用于煮肉过程。结果 在模拟加工条件下小豆蔻明+山姜素、小豆蔻明+乔松素、小豆蔻明+姜黄素、小豆蔻明+芦丁、小豆蔻明+山奈酚联用可以协同抑制丙烯醛。当草豆蔻添加量为6%时,抑制率可达到50.3%,显著优于单独使用一种多酚化合物;LC-MS/MS结果表明草豆蔻中的小豆蔻明、山姜素和乔松素,分别通过捕获丙烯醛形成加合产物CAR-ACR-1、ALP-ACR、PIN-ACR-1,协同抑制煮肉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醛。结论 香辛料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为丰富,优选多酚组合复配后可通过捕获丙烯醛形成加合物发挥协同抑制作用,本研究可为耐高温食源性丙烯醛抑制剂的开发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油脂降解产物——甘油和脂肪酸受热降解生成丙烯醛的情况及其生成丙烯醛的途径。结果表明:在175℃加热条件下,甘油每小时生成丙烯醛平均量为106.95μg/kg,棕榈酸为551.33μg/kg,硬脂酸为263.23μg/kg,油酸为34 795.96μg/kg,亚油酸为24 395.15μg/kg;油脂热解生成的丙烯醛主要来自于脂肪酸的分解而非甘油,且不饱和脂肪酸生成丙烯醛的量远远高于饱和脂肪酸的;甘油主要通过脱水生成丙烯醛,饱和脂肪酸主要由于碳链在高温下断裂生成丙烯醛,而不饱和脂肪酸生成丙烯醛则是通过氧化,继而发生夺氢反应生成烯丙自由基,进一步断裂得到丙烯醛。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油炸薯片中的内源有害物丙烯醛产生后显著消减的原因,本研究利用马铃薯中7种含量较高的氨基酸(甘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缬氨酸、苏氨酸)与丙烯醛在不同温度及时间条件下反应,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研究氨基酸对丙烯醛的清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所选氨基酸可高效消除丙烯醛,并生成8种首...  相似文献   

16.
为了用卷烟滤嘴中的活性炭除去烟草烟气中的醛类,考察了活性炭比表面积、颗粒尺寸、孔道尺寸和分布,以及表面化学修饰对主流烟气中醛类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活性炭颗粒尺寸分布从300~400μm调节至500~600μm,滤除效果仅有微小改善;②除乙醛外,随着活性炭微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的增大,滤除效果显著提高;③介孔的引入可进一步提高滤除效果;④以乙二胺为氮源合成的表面官能化的活性炭,可以提高烟气中醛类的选择性滤除效果;⑤在滤嘴中活性炭添加量恒定为60 mg/支的情况下,在ISO条件下抽吸,当滤嘴中活性炭的单位长度添加量由2.5 mg/mm增加至5.0 mg/mm时,醛类的滤除效率有小幅度提高,但在深度抽吸机制下,滤除效率变化不明显;⑥胺基官能化的离子交换树脂(CR20)滤除醛类的选择性比活性炭高。在最大限度滤除主流烟气中的醛类时,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滤除机制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低度白酒除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低度白酒是21世纪白酒产品消费的主流。白酒降度后,部分难溶物质如3种高级脂肪酸、醇类、酸类、醛类等析出而形成乳浊液,使酒混浊。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是除去沉淀物质和提高沉淀物质的溶解度。文中综述了去除沉淀、澄清低度白酒的方法,对低度白酒的除浊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醛代表脂质次生氧化产物,研究脂质次生氧化产物氧化修饰对大豆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采用质构仪、流变仪、持水性测定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表征大豆蛋白的凝胶性质,结果发现蛋白质氧化造成大豆蛋白的凝胶硬度、凝胶形成温度、凝胶强度以及凝胶持水性下降.随着大豆蛋白氧化程度的增加,大豆蛋白凝胶的粗糙度增加,内部空隙变大,并且分布不均匀.蛋白质氧化对大豆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与丙烯醛浓度有关,当丙烯醛浓度低于0.01 mmol/L时,蛋白质氧化对大豆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程度很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酿造大麦工业制麦过程中挥发性醛类物质的组成。共分析鉴定出15种挥发性醛类物质,绝大部分醛类都存在于整个制麦过程。通过对醛类挥发物的定量分析发现,热干燥和焙焦过程对醛类含量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使其含量减少,正己醛、壬醛、反-2-辛烯醛含量在整个制麦过程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乙醛、异丁醛、正辛醛的含量在整个制麦过程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2-甲基丁醛的含量在制麦开始时基本保持不变,制麦后期其含量快速增加后又迅速降低;异戊醛的含量基本上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0.
在养鱼产业中,高张力废水的排出处理,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生物处理法是处理废水的最好方法.厌氧固定床和流化床反应器(AF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可以除去80~90%的有机物,同时产生生物气.需氧过程如活性淤泥,旋转的生物接触器,渗漉器,曝气生物滤池也可以除去有机物.对污水先进行厌氧消化,再进行需氧过程处理是最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