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Agent敏捷化车间调度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继  韩松乔  王茂华 《中国机械工程》2002,13(20):1756-1759
分析了网络制造时代传统生产调度的局限性,在Agent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车间资源调度模型。利用改进的甘特图,进行了车间调度算法分析,并编制新型调度实验系统,模拟了敏捷制造环境下的车间生产调度情况,为车间的能力评价,生产计划以及资源重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Agent和动态逻辑制造单元的车间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敏捷化生产的要求,分析车间控制系统的多Agent层次结构,提出动态逻辑制造单元的概念,用于组织车间制造系统资源,实现在动态多变的环境中车间制造系统快速重组,动态重构的能力,研究在动态逻辑制造单元的组织形式下,面向订单的生产调度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车间多Agent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及内容,结合包装设备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了以车间作业计划及调度监控为核心的生产管理系统.该生产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包括:工艺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车间作业计划及调度子系统;人员管理子系统;仃单管理子系统;产品生产成本估算子系统;报表及文档生成子系统,所开发的生产管理系统已在企业实施并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MAS的制造系统监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制造系统的敏捷性和可控性,研究了基于MAS的制造系统控制结构,提出一种具有监控功能的制造资源Agent模型及其信息采集模块实时信息处理的标准化流程。对制造资源Agent的功能和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论述了实现过程。通过该模型实现了对现场信息的采集、匹配、融合和传输,从而保证制造系统现场信息的及时反馈。最后通过建立实验系统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Agent的网络化车间制造系统调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锷  王治森 《中国机械工程》2003,14(12):1033-1036
提出一种基于多Agent的网络化车间调度方法,给出任务驱动的网络化车间多Agent调度模型,提出了车间调度的综合指标,分析了模型中各Agent的主要功能和调度过程的算法流程。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动态事件,讨论了相应的调度策略,以实现网络化车间任务的分配和再调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制造系统的敏捷性和可控性,研究了基于多代理系统(MAS)的制造系统控制结构,提出一种具有监控功能的制造资源Agent模型及其信息采集模块实时信息处理的标准化流程.对制造资源Agent的功能和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论述了实现过程.通过该模型实现了对现场信息的采集、匹配、融合和传输,从而保证了制造系统现场信息的及时反馈.最后通过建立实验系统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制造系统的敏捷性和可控性,研究了基于多代理系统(MAS)的制造系统控制结构,提出一种具有监控功能的制造资源Agent模型及其信息采集模块实时信息处理的标准化流程。对制造资源Agent的功能和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论述了实现过程。通过该模型实现了对现场信息的采集、匹配、融合和传输,从而保证了制造系统现场信息的及时反馈。最后通过建立实验系统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调度Agent任务招投标的粗模糊集建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包振强  王宁生  蔡宗琰 《中国机械工程》2003,14(22):1943-1946,1977
通过相识集、招标集、投标集和任务集的概念,描述车间调度控制系统中的调度Agent与资源Agent间任务招投标过程模型;基于任务的属性和资源Agent完成任务的成本、质量、负荷和时间等属性,定义论域上的模糊集,将模糊集中的隶属度函数作为粗集的属性,在模糊集上作截集,获得系统的分类知识;收集样本数据,构造并分析决策表,进而获得调度Agent调度决策知识;应用调度知识进行推理,从参与竞标的若干个资源Agent中,选出最适合招标任务的中标者。该方法建立在规范知识库基础上,有利于Agent知识的管理、再学习和更新,据此建立的系统具有通用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现代制造环境下制造车间生产过程的动态调度问题。针对动态调度的特殊要求,提出综合运用多智能体技术(MAS)和合同网协议(Contract Net Protocol,CNP)实现现代制造车间生产过程动态调度的方法,建立了多Agent车间调度系统(Multi-agents SchedulingSystem,MASS)分布式框架结构,实现了系统不同层次Agent之间的通信协作,构成了适应实际生产环境的MASS分布式仿真系统,并以一类中小规模机械加工车间动态调度的仿真研究说明所提出方法的思路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Agent和工作流的跨企业协同制造支持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分析跨企业协同制造业务过程,提出基于Agent的柔性工作流驱动的跨企业协同制造支持平台,其核心是一组自主交互的智能Agent,通过Agent之间的协作实现协同制造任务建模、制造任务动态调度与分配、制造资源管理及制造过程管理等功能。讨论了系统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及系统实现,并以航空发动机企业间协同制造为例进行验证。系统表现了较好的模块化特性、柔性和开放性,并可能在敏捷供应链及扩散制造方面获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制造理论与关键技术》和中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网络制造的协同交互与资源共享平台与产业化研究》共同资助下,基于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现代制造技术的总体要求,研究网格在制造技术及制造产业中的应用形态,探讨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要求的制造资源共享格式,研究制造资源在网格中动态共享的方式及其共享的安全技术,提出数字制造网格的关键技术。 制造网格是制造互联网,其目的是隐藏技术的复杂性,使用户以简单方式共享广泛异构的制造资源,解决制造资源不平衡问题。制造资源的全生命周期共享格式、制造资源的网格接口标准、制造资源在网格中的调度及安全控制,是建立制造网格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再制造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和“机电产品可持续设计与复合再制造的基础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和“汽车发动机和轮胎再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与评价技术研究”,以及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重载车辆关键零部件的加速寿命试验技术研究”等联合资助下,提出基于先进表面工程技术的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工程的流程原型结构,及其技术原型方案。 认为汽车发动机再制造是按照再制造标准,通过工业化的再制造工艺流程,将旧废汽车发动机恢复原有性能指标或超过新机性能指标,再次获得新的使用性能。提出由拆解、清洗、检测、分类、再制造加工、装配、测试、封装等组成的再制造工艺流程原型结构,认为再制造加工是再制造的核心工序,提出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HVAST)修复缸体主轴承孔和采用电刷镀技术( EBPT)修复凸轮轴轴颈等两项再制造关键工艺,报告相关工艺方案,提出工艺参数,给出实现原型。以此工艺为基础,开发相关表面制造工艺,能够实现箱体轴承孔、连杆轴孔、曲轴轴颈、缸体等部位缺陷的修复。建立起发动机再制造效益分析方案,试算了相关案例,证明汽车发动机再制造是一个极有前景的制造产业。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特大件成形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大型轧机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大型零件热态成形制造虚拟技术基础研究》,以及中国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型轧机共性技术》和《特大件成形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共同资助下,以大型锻钢轧辊(辊身直径超过1 000 mm或质量大于100 t)为对象,通过宏观 微观强耦合建模,解决铸造缺陷信息遗传、孔洞锻合条件、形变焊合条件、材料断裂准则构建,以及热 力 微观组织耦合建模等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以淬硬层深度数值预测技术为核心的热处理工艺分析与优化系统,提出基于非均质轧辊辊间接触力学模型的轧辊强度设计方法,构建起大型锻钢轧辊热态成形制造与服役评估的多学科耦合决策支持理论体系,提出理论研究报告。针对缩孔和气孔等大型铸钢锭铸造中的孔洞缺陷控制,以大锻件内部孔洞锻造闭合过程为科学问题,以大锻件内部有效锻合区域数值预测为目标,将有限元方法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描述材料变形抗力、温度、应力应变与孔洞闭合程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将孔洞锻合过程有限元模拟结果作为神经网络训练样本,建立起温度、应力和变形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的孔洞锻合条件模型(VCCM)。针对孔洞形变焊合机理与物理模拟模型一致性问题,以消除大锻件心部残留微孔隙,实现物理闭合状态下的锻合孔洞缺陷的真正冶金结合为目标,基于临界闭合孔洞界面接触力学原型和原子高温扩散理论,以界面接触应变和高温环境作为孔洞焊合的驱动力,利用高温和大变形对闭合孔洞界面扩散焊合的有利影响,提出适用于大锻件在锻造成形阶段的内部孔洞缺陷形变的形变焊合方法,通过物理模拟实  相似文献   

14.
报告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金属粉末高致密化精密成形系统技术基础及应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温压精密成形技术”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金属粉末精密成形先进制造系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共同资助下,所提的基于有限变形弹塑性本构方程的金属粉末压制成形力学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在分析比较椭球面屈服准则和岩土类材料屈服准则的基础上,选择适用于金属粉末材料等可压缩连续体的椭球面屈服准则。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市场、技术、劳动力和产品都可通过网络及时被行业共享.有可能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基于机械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快速产品开发体系,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协同的快速产品开发外包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报废汽车绿色拆解处理与利用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以及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乘用车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共同资助下,以上海汽车产品回收利用体系为研究案例,探索建立基于生产者延伸责任的中国汽车产品回收利用体系,提出研究报告。讨论面向EPR的中国汽车产品回收利用体系的行政法框架。通过回顾EPR的内容框架,提出汽车产品生命周期中生产者的延伸责任结构框架;通过EPR的调整机制,提出实施EPR所依据的生产者延伸责任经济调节与行政管制手段的决策矩阵。通过讨论“2000/53/EC指令”,建立EPR责任模式框架和生产者延伸责任应对策略框架;以德国为例,提出了面向EPR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模式。解读已经初步建成的由法律框架、行政政策和技术规范共同组成的面向EPR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产品回收利用的行政法框架,解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大专项《基于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的制造过程管理系统》之子课题《可重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中国航空科学基金项目《以工艺流程为核心的异地协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及其实现技术研究》资助下,面向网络化、智能化、敏捷化的数字制造模式,综合运用面向对象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集成技术,以及多目标优化理论,开展网络化可重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是建构网络化协同制造任务信息模型,网络化制造资源信息模型,动态可重构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开发网络化可重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平台。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国外GT由来、发展近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之后,阐述了近20年国内成组技术的发展成就;在简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简述了基于成组技术和相似理论的新技术进步途径--相似制造工程的内涵、机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起重运输机械》2021,(6):10-10
2021年3月23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了“超长距离大跨距脱挂式客运索道关键技术研究”、“大型医药工厂无人化高效仓储物流系统”两个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来自行业内的7位技术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项目成果进行评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陆大明主持,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超出席会议并致辞,公司董事、总经理黄越峰,总经理助理刘武胜出席会议,项目组主要技术人员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ationale behind a new form of machine tool control system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at the Key Centre f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e (CIM Centre) in Melbourne Australia. The new control system is based upon standard computer hardware and is intended as a replacement for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CNC), which has severe limitations in the CIM environment. The paper also outlines the new CIM possibilities which are now available as a result of thi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