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曲霉发酵产胞外多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红曲霉Y 7产多糖的影响 ,优化并确定了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组成 :麦芽糖 6 0 g/L ,蛋白胨 2 .5g/L ,磷酸二氢钾 4 g/L ,硫酸镁 0 .5 g/L ,氯化钙 0 .6 g/L .研究了油脂对胞外多糖的影响 ,并确定棕榈油的添加量为 0 .2 g/dL .在 5 0 0mL的三角瓶装培养基 75mL ,接种量 15 % ,种子液种龄 2 4h ,培养温度 33℃ ,摇床转速 2 2 0r/min ,培养 96h .在上述条件下生物量干重为 1.4 2 g/dL ,发酵液胞外多糖产量可达 3.2 4 g/L ,比初始条件高出 2 .5倍 .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5):108-113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Paenibacillus bovis BD3526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温度、时间、培养基装量与Paenibacillus bovis BD3526胞外多糖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当麸皮质量浓度为30 g/L时,BD3526产胞外多糖的优选条件为:培养温度29.91℃、培养时间23.96 h、培养基装量59.58m L/250 m L锥形瓶,采取上述优选条件进行培养,理论预测最大胞外多糖产量为11.11 g/L。验证试验实际测得多糖平均产量为10.92 g/L,比理论预测值低1.71%。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银耳芽孢高产胞外多糖深层液态发酵培养基,提高银耳芽孢多糖的发酵产量以及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索不同来源的碳氮源及营养元素对银耳多糖产量的影响,并结合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得到高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进一步使用50 L发酵罐进行了发酵工艺的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得到银耳芽孢高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5 g/L,NaCl 0.6 g/L,复合氮源(酵母浸膏和玉米浆干粉1:1)3.6 g/L,MgSO4 0.5 g/L,KH2PO4 1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7 ℃,发酵初始pH5,发酵时间6 d,接种量3%(v/v),摇床转速150 r/min。优化完后银耳芽孢胞外多糖产量为214.45 mg/100 mL,在摇瓶发酵阶段达到了较高的产量水平。50 L发酵罐放大发酵中验证多糖得率为258.78 mg/100 mL,比摇瓶实验得率提高了21.03%。本次优化显著促进了银耳芽孢胞外多糖的产量,为其规模化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探讨拟青霉属产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生物量最大时的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主要考察培养基组分、碳氮比和物理参数这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 g/L、酵母膏20 g/L、KH_2PO_40.5 g/L,Mg SO_40.1 g/L。最适培养条件为27℃,摇床转速400 r/min,培养时间为7 d。在此条件下,拟青霉属胞外多糖的产量为2.51 g/L,菌丝体生物量为23.5 g/L。  相似文献   

5.
以菌丝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及胞内多糖产量为评价指标,对鲍氏针层孔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液体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玉米粉4%,麸皮2%,KH2PO40.4%,MgSO4·7H2O0.05%。进一步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适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pH6.5、接种量12%、装液量150mL/500mL、转速140r/min、发酵时间168h。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菌丝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及产量由优化前的12.837g/L,15.930mg/g,204.493mg/L分别提高到19.410g/L,20.935mg/g,406.348mg/L。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对双孢菇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深层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葡萄糖、KH2PO4、蛋白胨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探讨了各因子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最终确定适宜的培养基条件为葡萄糖35.7g/L,KH2PO42.1g/L,蛋白胨3.1g/L;在此条件下可得到胞外多糖的最大产量,预测值为1.86g/L,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得到胞外多糖的产量为1.87g/L.  相似文献   

7.
羊肚菌的液体深层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羊肚菌菌丝体进行液体深层培养 ,以菌丝干重和胞外多糖得率为指标 ,确定了羊肚菌最佳液体种子培养基为 :土豆 1 0 %、蔗糖 3 %、蛋白胨 0 .1 %、酵母膏 0 .5 %、KH2 PO40 0 5 %、MgSO4 0 0 5 % ;羊肚菌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 :蔗糖 4%、麸皮 2 %、NH4 NO30 3 %、KH2 PO4 0 1 5 %、MgSO4 0 1 5 %和酵母膏 0 5 % ;最优培养条件为 :接种量 1 0 %、摇床转速 1 80r/min、温度 2 4℃、pH 5 5。培养 5d ,菌丝产量可达 7 0 0 5g/L ,胞外多糖产量达 1 2 45 g/L。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多糖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酒药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胞外多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p.)。以胞外多糖的产量为指标,通过响应分析法对细菌胞外多糖产生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利用单因子实验对培养基中不同成分及添加量进行优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影响胞外多糖产量的因素进行优化分析,从而获得最适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多糖最佳培养基组成为(g/L):蔗糖25.449、蛋白胨15.229、柠檬酸三钠2.971、牛肉膏3.0、硫酸镁1.0,在此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胞外多糖的产量为3.554g/L。  相似文献   

9.
以Cellulomonassp.GJT07作为发酵菌株,对其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发酵温度、通气量等因素对菌种产糖的影响,建立和优化了胞外多糖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及发酵条件,胞外多糖实际产量达15 g/L。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pH值、产物多糖积累量的动态变化。多糖组成分析实验表明,该菌株所产胞外多糖为果聚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6株产胞外多糖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中,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方法:利用苯酚-硫酸法联合DNS法测定菌株胞外多糖产量,筛选高产胞外多糖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高产胞外多糖菌株进行鉴定;利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产多糖的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并利用正交实验法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中蔗糖、KNO3、KH2PO4的最适添加量。结果: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菌株TT207,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条件优化,确定其高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培养基组分为蔗糖50 g/L,KNO3 10 g/L,KH2PO4 8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48 h,培养温度34℃,初始pH6.5,接种量4%,装液量70 mL/250 mL,摇床转速140 r/min。利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菌株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6.04倍。结论:高产胞外多糖菌株枯草芽孢杆菌TT207在最优发酵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达到12.39 mg/mL,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胞外多糖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