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抗 SMV 栽培大豆种质资源的 SCAR 标记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与SMV(SoybeanMosaicVirus)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共显性SCAR标记SCW—05660的序列测定结果,合成了两对SCAR(SequenceCharacterizedAmplifiedRe-gions)标记特异引物,对30个栽培大豆品种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较短的片段S—5600和S—05660是抗病品种的特征性条带;而较长的片段S—51000和S—51600是感病品种的特征性条带。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这两对引物扩增出的条带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种筛查基因突变的新技术-PCR结合一步化体外转转录-翻译系统。该技术包括:(1)PCR扩增靶DNA片段,并使DNA产物的一端或两端带上T7T1序列;(T1:翻译起始信号,CCA CCA TG);(2)以核的为模板,利用一步化体外转录-翻译系统合成相应肽链;(3)用SDS-PAGE及高分辨pH梯度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分析多肽产物,通过异常电泳图谱而发现基因突变,本文以已知突变的  相似文献   

3.
单晶高温合金CMSX-10与CMSX-4的性能比较美国第三代单晶高温合金CMSX-10的拉伸性能与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CMSX-4相当。CMSX-10合金的蠕变性能,特别是高温蠕变性能比CMSX-4高出30℃。直到1163℃,CMSX-10仍比CM-S...  相似文献   

4.
郭太良  高怀蓉 《功能材料》1994,25(5):402-405
采用碱锑化合物的镀制与铯氧激活可制备复合型Si光电发射材料(Si-Na_2Sb-Cs)-O-Cs,(Si-K_3Sb-Cs)-O-Cs,(Si-Cs_3Sb-·Cs)-O-Cs和(Si-Na_2KSb-Cs)-O-Cs,其最高灵敏度分别可达950,1050,150和2000μA/1m,其最低逸出功分别已达1.0,0.9,0.85和0.9eV。比较了复合型Si光电发射材料与Si和Na_2KSb(Cs)光电材料的一些性能参数,提出了复合型Si光电材料的表面原子模型;讨论了复合型S光电材料的光电发射过程并分析了碱锑过渡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天然线性双链DNA质粒pGKL1中一个有自主复制起始功能的638bp片进行了研究。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片段中存在两个高度保守的酵母ACS(ARSconsensus sequence)序和多个ARS-box序列。缺失突变分析表明该片段的自主复制功能与其ACS密切相关。并且证实它的两个ACS都有功能,可以各自独立发挥作用。据此提出10bp序列(  相似文献   

6.
CA—CA2—C2AS—MgO系统中C2AS转为为Q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1300℃下CA-CA2-C2AS-MgO系统中C2AS转化为Q相的条件,结果表明,在CA-CA2-C2AS-MgO系统中的C2AS只有补钙的条件下才能转化为Q相,转化后的矿物组成为CA-C12A7-Q-MgO。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Al-10Si/SiCp-40Cr、Al-10Si/SiCp-H62、Al-10Si/SiCp-Al-10Si/SiCp三对摩擦副的研究,发现配对材料对复合材料的抗磨损性能影响很大。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40Cr钢适合与该铝基复合材料配对使用,而黄铜和该材料配对使用,则会大大降低复合材料耐磨损性能。另外,在较低载荷条件下,Al-10Si/SiCp自配对磨损率很低,亦能自配对使用。  相似文献   

8.
BP-SiC晶须的特性及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稻壳合成的SiC晶须(简称SiCw)中试产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BP-SiCw的形貌及结构各具特点,BP-1SiCw表面粗糙,呈多节状;BP-3SiCw表面光滑平整,为完整β-Sic单晶;BP-SiCw介于两者之间,并含有一定量的弯晶。BP-SiCw的质量达到了美国、日本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Al-10Si/SiCp-40Cr、Al-10Si/SiCp-H62、Al-10Si/SiCp—Al-10Si/SiCp三对摩擦副的研究,发现配对材料对复合材料的抗磨损性能影响很大。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40Cr钢适合与该铝基复合材料配对使用,而黄铜和该材料配对使用,则会大大降低复合材料耐磨损性能。另外,在较低载荷条件下,Al-10Si/SiCp自配对磨损率很低,亦能自配对使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含硼Si-N-C纤维的组成、结构及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变化。IR、XPS、EA、SRD、SEM等分析结果表明,1250℃烧成的含硼Si-N-C纤维由Si、N、C、O、B几种元素组成,呈无定形结构;经1800℃高温处理后纤维的主要结构变为α-SiC。在高温环境下,B始终以B-N键形式稳定存在,与Si-N-C纤维比较,含硼Si-N-C纤维表面光滑,晶粒尺寸小,表明硼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纤维高温下的微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三元系相平衡规律为理论依据.结合文献资料中有关Co-Sm-Cu系,Co—Cu系和Co-Sm系相图的实验数据,预测在Co-Sm-Cu系方Co区,约低于温度600℃处.存在一个三元四相包共析转变:Sm_2(Co、Cu)_17十Sm(Co、Cu)5 α—Co(Cu、Sm)+Sm2(Co、Cu)7这个转变可能会导致相应的钴钐永磁材料的硬田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PS—SbCl3/AlCl3引发α—蒎烯阳离子聚合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聚苯乙烯负载SbCl3得到大分子催化剂PS-SbCl3,研究了PS-SbCl3/AlCl3复合体系对α-蒎烯阳离子聚合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直接用SbCl3与AlCl3复合相比,PS-SbCl3/AlCl3体系催化α-蒎烯配合,在保持较高单体转化率的同时,使聚合反应变缓,避免了由于反应过快而引起的聚合产物中二聚体含量上升,Mn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TiO2掺入对CaO稳定ZrO2(简称CaSZ-NiCr)金属陶瓷烧结特性的影响,测定了CaSZ-NiCr-TiO2金属陶瓷烧结样品的密度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TiO2的掺入能提高CaSZ-NiCr金属陶瓷的烧结密度和显微硬度,对CaSZ-NiCr金属陶瓷有助烧结作用。金相观察表明,TiO2的掺入改变了NiCr相在金属陶瓷中的形貌,说明了NiCr与CaSZ的浸润性有一定的改善。XRD和E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TiO2掺入对CaO稳定ZrO2(简称CaSZ-NiCr)金属陶瓷烧结特性的影响,测定了CaSZ-NiCr-TiO2金属陶瓷烧结样品的密度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TiO2的掺入能提高CaSZ-NICr金属陶瓷的烧结密度和显微硬度,对CaSZ-NiCr金属陶瓷有助烧结作用.金相观察表明,TiO3的掺入改变了NiCr相在金属陶瓷中的形貌,说明了NiCr与CaSZ的浸润性有一定的改善.XRD和EPMA分析结果显示,TiO2偏聚在NiCr金属相中,不影响CaSZ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一步法电沉积CuInSe2半导体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InCl3、CuCl、SeO2为主盐,酒石酸为络合剂,聚乙二醇和硫脲为添加剂的电镀液中,在Mo片或Ti片上进行阴极电沉积,可获得CuInSe2半导体膜,它与CdS组成的n-CdS/p-CuInSe2光电池光电效率可达7-8%,部分达11%。  相似文献   

16.
方奇  雷虹 《材料研究学报》1998,12(6):561-569
制备了晶态分子导体Ni(C3S3)2,Pd(C3S3)2,Pt(C3S3)2和无定形分子导体Cu(C3S3)2,测定它们的电阻-温度曲线,磁化率-温度曲线,结合EHMO理论计算与波谱分析,得出导电组元的分子轨道形式,计算了Ni(C3S5)2晶体的能带,在此基础上阐明了Ni(C3S5)2的导电机组理和半导体→导体相变的机理,讨论了M(C3S3)2^2-与(M(C3S3)2^-,(M(C3S2)2)^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1300℃下CA-CA2-C2AS-MgO系统中C2AS转化为Q相的条件。结果表明:在CA-CA2-C2AS-MgO系统中的C2AS只有补钙的条件下才能转化为Q相,转化后的矿物组成为CA-C12A7-Q-MgO。  相似文献   

18.
PVA—CS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SC等方法,研究了PVA-CS二元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VA与CS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为部分相容体系,以Flory-Huggins的高分子溶液理论为基础,通过Wood或Fox方程,计算出不同共混出PVA-CS共混体系两相中二组分的表面质量分率,进而计算出体系的聚合物-聚合物Flo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x12或g12,对PVA-C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浇带法制备具有密度梯度的SiC陶瓷骨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SiC料浆稳定性和流变特性的控制条件,SiC薄带的制备工艺,SiC薄带烧结密度的影响因素等研究,采用配制SiC料浆-浇带-剪切压制-无压力烧结工艺,制备出为理论密度50-85%的具有密度梯度的SiC陶瓷骨架,进而制备其组分,结构和性能沿厚度方向呈阶梯变化的功能梯度材料的工艺路线成为可行。  相似文献   

20.
非晶态Ni-P-SiC涂层的沉积机理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玉程  邓宗钢 《功能材料》1998,29(3):324-326
研究了非晶态Ni-P-SiC涂层的沉积机理与特性。SiC在机械搅拌力的作用下,随着Ni-P的沉积而机械复合,且保持Ni-P的结构。SiC的加入,显著改变了Ni-P的沉积特性,与Ni-P涂层相比,非晶态Ni-P-SiC涂层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孔隙率和抗蚀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