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受北京市科委相关部门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相关课题组对北京市基层科普队伍———包括科技场馆、社区和中小学及校外教育机构科普队伍理解科普状况进行了典型调查。调查表明,上述基层科普队伍中8成以上人员对科学的理解是理性的,他们对科普及其作用、自身科普能力和影响科普的社会因素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判断能力。调查同时也反映出,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基层科普队伍人员在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中,还未能完全摆脱重知识、轻能力以及重书本、轻实践的倾向。课题组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明确科普是基层单位(组织或机构)的重要职责的机制探索,以及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基层科普队伍中的作用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洪河 《科普研究》2012,7(1):91-91
化石网(http://www.uua.cn/)成立于2004年,为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非营利性科普网站,在2009年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信息峰会大奖"。化石网的宗旨是"弘扬科学精神、科普大众",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科普网站之一。在互联网科普中,原创性内容一直至关重要。提升原创科普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陈虎 《科普研究》2012,7(5):101-103
中科院研究生院李大光教授2010年科研成果《科教节目评价报告》称:"各个国家的大型调查结果显示,依靠电视获得各种信息的人口比例达到90%以上。"而"中国在最近的观众对科学技术理解和态度的调查中,也证实了这一点"。的确,电视科普作品借助电视传媒的大众化优势,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中国科协制定并颁布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据此将开展第三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和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科学家群体理解科普状况的典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北京地区科学家群体及未来科学家和专门专业人才——在读研究生群体理解科普状况进行的典型调查表明,这两个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对科学的理解是理性的,他们对科普及其作用、自身科普能力和影响科普的社会因素等都有较高程度的关注度和判断能力,而半数以上接受调查的科学家表示自身之所以参与科普是"个人自愿也经单位委派"。调查同时也反映出科学家及在读研究生群体在对科普理解上存在的一些差异和问题,并就此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促进科学家及在读研究生群体参与科普的机制探索,以及诸如建设科学家群体科研工作展示基地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科普文化产业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明确提出要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本文从科普与文化、文化产业的关联出发,分析国家《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以阐述科普文化产业研究的合法根据,进而尝试建立科普文化产业的四象限动态谱系以明晰科普文化产业研究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7.
朱世龙 《科普研究》2015,10(4):84-90
在新形势下开展科普工作,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社会基础,是全社会理解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的必然需要,是改变政府职能,加大科技公共服务的主要手段,也是公众了解科技问题、热点和焦点问题的重要渠道。本文依据2012年度和2013年度北京地区科普统计数据,介绍了近年来北京科普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特点及经验,并针对北京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科普工作的五点建议:(1)整合社会科技(普)资源,促进科普社会化格局形成;(2)创新与发展现代科普传播形式和内容,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3)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普队伍结构;(4)健全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证科普经费投入;(5)加强科普理论研究,推动科普工作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立军 《科普研究》2010,5(1):89-92
北京市科协在总结"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经验基础上,适时推出"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近两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一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的有效措施,对于创新科普途径与科学传播方式、探索社区科普工作的新模式和长效机制,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七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立军就"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出台、实施和成效作了专题报告,并应本刊编辑部之邀整理成文,作为新设栏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专栏"的首篇文章刊出,敬请读者朋友垂注。  相似文献   

9.
科普的境界     
徐善衍 《科普研究》2009,4(1):89-91
我们都希望能够在本届博览会上看到好于往届的景象,因为在科技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在科技馆里,还是在电视屏幕或科普画廊以及图书架上,我们实在需要越来越多的不断创新的科普产品,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广大公众的要求。实现这个目标,不仅是我们对科普产品创作者和生产厂家、出版商的期待,也是我们全体科普工作者的责任。要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对任何一件(部)科普产品创作的依据、目的和意义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0.
钱贵晴 《科普研究》2009,4(4):16-23
从科普的自然属性理解,科普是非学科科学技术教育与传播的集合。作者综合应用脑科学及创新教育理论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对科普进行研究,提出了“科科普环境信息场”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围绕以人为本的宗旨来理解科普,并从这一新视角对科普的定义、内涵、属性特征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谢小军 《科普研究》2010,5(1):66-67
时不时从报纸上看见《中国呼唤阿西莫夫》之类的文章,它说的是我国的科普创作问题。目前我国科普创作能力薄弱,科普创作理念、手法落后,科普作品总体质量不高、缺乏精品,优秀的原创作品少,科普创作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在于:科普创作者尤其优秀的科普原创作者十分匮乏。当前,我国从事科普创作的人员很少,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科普创作者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2.
浅谈科普“政府主导”与“政府推动”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翎要》)明确提出“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十六字方针,这实际上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以下简称斛普法》)制定的“政府主导、社会分担”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政府主导”、“政府推动”成了我国科普工作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科普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科普究竟是什么?",对于科普工作者(或科学传播者)而言,这个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可能"并不像它初看起来那样简单" (<理解科普>序).这是笔者译完西英格兰布里斯托大学文化研究高级讲师彼得·布洛克斯的<理解科普> (麦克劳希尔出版集团,2006年)之后的第一感觉.大概,这个有时易被忽视的问题就像任何想要"认识自己"的问题一样,充满了吸引力和挑战,也充满了困惑和怀疑.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的科学传播领域,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正在使中国科学传播传统模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自媒体、全媒体时代特征正日益彰显,在我们当前所处的媒体革命时代如何进行科学传播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许多问题摆在了科普工作者面前。基于这一背景,围绕"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科普"主题,在中国科普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科普研究》编辑部主办了第5期《科普研究》学术沙龙。本期沙龙邀请来自实践  相似文献   

15.
  程萍 《科普研究》2013,(5):5-6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的科学传播领域,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正在使中国科学传播传统模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自媒体、全媒体时代特征正日益彰显,在我们当前所处的媒体革命时代如何进行科学传播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许多问题摆在了科普工作者面前。基于这一背景,围绕“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科普”主题,在中国科普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科普研究》编辑部主办了第5期《科普研究》学术沙龙。本期沙龙邀请来自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谈媒体革命时代背景下的科普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任福君 《科普研究》2010,5(1):82-83
最近,由广西科协副主席兼南方科技报社社长、高级记者朱东与该报记者张越联手创作的长篇农村科普题材小说《股份农民》已正式出版了。小说一经面世,便备受各界关注,据说在南方,此书特别受广大农民和基层科普工作者的追捧。目前,该书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2010年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书目。  相似文献   

17.
任嵘嵘 《科普研究》2013,8(6):54-59
我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是应《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生的重要举措。企业科普人才是科普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企业科普人才,以4个直辖市和17个省的29个城市的钢铁行业科技人才为样本,通过开放式的问卷与质化的统计分析,以期找到适合企业科普人才培训的周期、时点、意愿,并从企业科技人才科普工作的内容与应具备的能力入手探求其培训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企业科普人才培训课程体系。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企业科普人才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也为其他类别科普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分析和研究国内外科普投入产出相关文献,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科普投入产出、科普投入产出效率、科普效果的研究状况及进展,得到如下结论:(1)科普投入、产出的研究存在局限性,研究方法多为定性分析,缺少定量研究;(2)在科普投入和科普产出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3)关于科普投入产出效率,国内外仍未出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4)科普效果的定量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权威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科普是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但如何让科技工作者积极从事和参与科普?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等政策法规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均对科技工作者从事和参与科普提出了要求,然而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台湾综合科普刊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台湾光复以来的综合科普刊物分为三期,分别由《大众科学》、《科学月刊》、《牛顿》开端。本文胪列各期刊物,并作简要分析。本文指出,取自国外刊物将不易超越《牛顿》和《科学人》,自制刊物将不易超越《科学月刊》。本文又指出,科普刊物受到网络影响,其影响力日益减弱,但网络等新兴媒体需要内容支撑,是以科普刊物仍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