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该文采取纤维素酶处理啤酒糟,旨在酶解啤酒糟中的纤维素。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啤酒糟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不同料液比、酶解时间、反应初始pH值、酶解温度、纤维素酶添加量等因素对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啤酒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初始pH 6.0,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4 h。此时,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为3.65 mg/mL。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制备低聚木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制备玉米芯低聚木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低聚木糖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300 W,由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按照3:2的比例组成复合酶添加量1.0%,酶解20 min,料液比为1:15(g/mL)。在此条件下,酶解液中以玉米芯计还原糖含量为43.61 mg/g,可溶性总糖含量为75.01 mg/g,平均聚合度为1.72。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微波预处理结合木聚糖酶制备稻壳低聚木糖,在微波功率、微波时间、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料液比5个单因素试验对稻壳低聚木糖提取量影响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分析对稻壳低聚木糖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稻壳低聚木糖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640 W,微波时间3.2 min,酶解温度59 ℃,酶解时间3 h,料液比1∶15(g∶mL)。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备得到的低聚木糖含量为4.94 mg/g,实际测定结果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1.2%,说明响应面法优化制备稻壳低聚木糖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棉籽壳为原料制备低聚木糖。以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和Na OH浓度为单因素,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超声波预处理提取木聚糖的最优条件,即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30 min,料液比为1∶15,Na OH浓度为8%,此时木聚糖得率为33.66%。在单因素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的实验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低聚木糖含量为响应值建立数学模型,确定了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料液比1∶20,加酶量4%,酶解时间3.5 h,酶解温度64℃,此时低聚木糖含量为3.35 mg/m L。  相似文献   

5.
采用纤维素酶解的方法对荔枝渣进行糖化水解,以增加料液中还原糖的含量,进而提高生物质发酵的利用率。试验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初始pH、酶解温度及时间4个因素对糖化效果的影响,先后采用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糖化工艺进行优化,并经验证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50u/g、初始pH4.8、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持续2.5h,此条件下荔枝渣料液中的还原糖含量可达12.41mg/mL。  相似文献   

6.
以麦胚为主要原料,以pH、总酸、游离氨基氮含量、持水力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研究料液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低聚木糖添加量对发酵工艺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离心沉淀率为指标,研究麦胚双歧杆菌发酵饮料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料液比6∶100 (g/mL),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2 h,低聚木糖添加量9%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确定最佳复配稳定剂配方为瓜尔豆胶0.35%、卡拉胶0.03%、魔芋胶0.06%,黄原胶0.05%。  相似文献   

7.
研究高压蒸煮协同木聚糖酶制备稻壳中的低聚木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分析,对低聚木糖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高压蒸煮协同木聚糖酶法制备稻壳中低聚木糖的最佳条件为蒸煮压力0.9 MPa、蒸煮时间50 min、木聚糖酶添加量6.7%、酶解时间3.0 h、酶解液pH 6.0,按此工艺,稻壳低聚木糖提含量达8.26 mg/g。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超声波-复合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研究超声波温度、超声处理时间、复合酶比例、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对低聚木糖制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案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制备玉米秸秆低聚木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温度56℃,超声处理时间40min,添加0.8%(以玉米秸秆计)复合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按照2∶1的比例组成)并酶解30 min,在此条件下,酶解液中(以玉米秸秆计)还原糖含量为36.43mg/g、可溶性总糖含量为74.32mg/g、平均聚合度为2.04。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分分析得出低聚木糖糖液的主要成分是木二糖和木三糖。  相似文献   

9.
以海蜇加工下脚料为原料提取胶原蛋白,以还原力(RP)和水解度(DH)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料液比、酶添加量对还原力和水解度的影响,得到最佳酶解胶原蛋白的工艺条件;并进一步与复合酶水解工艺进行比较,确定海蜇胶原蛋白肽的最优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胰蛋白酶的最优酶解条件为:温度44℃、pH8.5、料液比0.50 g/mL、酶添加量3.0%和酶解时间4 h;风味蛋白酶的最优酶解条件为:温度44℃、pH7.5、料液比0.56 g/mL、酶添加量4.0%和酶解时间4 h;进一步进行复合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风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在其最适条件下进行先后酶解获得的酶解液的DH和RP最高,分别为(71.56%±0.0076%)和(0.341±0.0101)。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天麻为原料、中性蛋白酶为酶解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酶解时间、酶解pH、酶添加量和酶解温度对天麻淀粉中蛋白质残留率和天麻淀粉得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天麻淀粉提取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7(g/mL)、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35℃、酶添加量0.8 mg/g、酶解pH 7.0,在此条件下天麻淀粉得率为12.49%,蛋白质残留率为0.006 8%。  相似文献   

11.
可溶性大豆膳食纤维的单糖组分分析及物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气相色谱,对使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提取-超滤纯化法从大豆渣、大豆皮中提取到的大豆膳食纤维(SSDF)产品进行了单糖组分测定.结果表明,大豆渣SSDF产品中所含的果胶类多糖的支链较少,淀粉和纤维素这两类多糖含量很低.而大豆皮SSDF产品中所含的果胶类多糖以高支链果胶多糖为主.对获得的SSDF产品,进行了流变性、溶解度、色泽稳定性、吸油性和阳离子交换能力的测定,并研究了影响其物性的因素.结果表明,从大豆渣中提取的可溶性大豆膳食纤维(SSDF)产品的溶解性好.其水溶液黏度小,溶液黏度受酸、碱、盐的影响较小.SSDF水溶液经长期煮沸后,仍能保持色泽不变.大豆渣SSDF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吸油性均比大豆皮SSDF的高.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皮为原料,分别用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进行水解,研究表明,中性蛋白酶比木瓜蛋白酶水解效率更高。水解后制得的大豆膳食纤维含量最高可达74.93%,可以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或保健食品原料,水解液可以用做调味料原料。此研究对大豆皮的综合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混料优化设计对最适合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脂的复合酶配比条件和水解条件进行优化,以总油提取率为指标,确定复合酶水解的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脂和蛋白工艺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料水比1:6(g/mL)、纤维素酶添加量0.84%、半纤维素酶添加量0.56%、酶解pH5、酶解温度37℃条件下水解0.75h后,再利用Alcalase碱性内切蛋白酶,加酶量1.85%、酶解温度50℃、酶解pH9.26、水解3.6h,总油提取率达到极大值即81.04%,比以往国内研究采用湿热处理工艺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挤压膨化预处理水酶法提取大豆油的同时,也有较高的多肽得率。利用水酶法应用于大豆多肽的提取,并应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得出大豆挤压膨化后水酶法提取多肽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1.6%、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3h、料水比1:5、酶解pH9.6。经过验证与对比实验可知,在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下大豆多肽得率可达到41.36%左右,比相同酶解条件下未经挤压膨化预处理大豆多肽得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改性大豆皮用于降低水硬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皮的改性方法及其处理水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改性方法、改性剂和再生剂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实验,进而确定了改性剂、再生剂的最佳剂量及最佳反应时间。研究表明:大豆皮磺化改性后,对水中钙镁离子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够达到降低水硬度的目的;而大豆皮的再生实验也证明改性大豆皮可用作工业生产用水的软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Bum-Keun Kim 《LWT》2008,41(1):34-41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soybean hull-coated frying batter composite on fat uptake during deep fat frying. Soybean hull was microparticulated by impact mill at impact mill speed (IMS) of 6000, 10,000 and 14,000 rpm, and air-classified into coarse and fine fractions at Air Classifying Wheel Speed (ACWS) of 4000, 8000 and 12,000 rpm, respectively. Each soybean hull was dry-coated into wheat flour by dry particle coating system. As the difference in particle size between wheat flour and soybean hull got larger, the coating process became more effective, which indicates the size difference between wheat flour and soybean hull was important for coating effectiveness. When the ratios of wheat flour to soybean hull were 99:1 and 95:5, there were about 3.3 (g/100 g) and 24.4 (g/100 g) of fat content reduction, respectively. Inner crust structures showed slight reduction in cell size and improved cellular integrity with shrinkage in the cell membrane, with increase in soybean hull content. This means soybean hull can form a protective layer and can be applied to the food industry as a frying batter composite to reduce fat uptake.  相似文献   

17.
研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对大豆种皮多糖-蛋白乳状液的乳化活性指数(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及稳定性的影响。EAI随微波时间延长先增加后减小,随微波功率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微波时间与料液比相互作用对EAI影响显著。Zeta电位绝对值随着微波功率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通过综合优化筛选,确定乳化稳定性较好的大豆种皮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80?W、微波时间35?min、料液比1∶20(g/mL),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多糖-蛋白乳状液EAI为46.15?m2/g,Zeta电位绝对值为34.3?mV,均优于不添加大豆种皮多糖的大豆分离蛋白乳状液(EAI为16.31?m2/g,Zeta电位绝对值为21.5?mV)。研究结果为工业化制备具有高乳化稳定性的大豆种皮多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豆皮是大豆脱皮制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大豆皮富含纤维,除主要用作饲料外,可以经改性处理用作吸附剂,还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如膳食纤维、过氧化物酶等用于食品工业中。另外,大豆皮可以发酵生产燃料乙醇,还可以制作成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大豆皮的利用途径很多,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一资源会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双水相亲和萃取法从豆壳中分离过氧化物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水相金属螯合亲和萃取法从豆壳中分离过氧化物酶,考察了豆壳过氧化物酶在不同类型双水相系统中金属螯合亲和配基聚乙二醇(PEG)-亚氨基二乙酸(IDA)-Cu(Ⅱ)对亲和分配的影响,发现PEG/羟丙基淀粉(PES)系统适合于金属螯合亲和分配豆壳过氧化物酶。进一步考察亲和配基加入量、成相聚合物分子量、系统组成、pH等因素对PEG/PES系统亲和分配的影响,优化分离条件为:PEG20009%,PES20014%,PEG-IDA-Cu(Ⅱ)1%,豆壳过氧化物酶的分配系数达40,纯化因子为2.8,回收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不同生物解离时间下豆奶粉的致敏性、蛋白质分子量、水解度及氨基酸组成,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与拉曼光谱分析豆奶粉蛋白的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解离可有效降低豆奶粉的致敏性,过敏原含量最低为1.80 mg/g。随着生物解离时间的增加,水解度随之增加,蛋白质分子量不断减少,在生物解离时间为30 min时,水解度最大为13.2%。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可知在生物解离20 min时,蛋白质以单个分子状态存在,未出现分子的聚集。拉曼光谱分析显示蛋白质中的化学键及基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