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Wiener模型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算法是一类基于种群的启发式全局搜索技术,该算法原理简单,控制参数少,鲁棒性强,具有良好的优化性能.利用差分进化算法对Wiener模型参数进行辨识,把辨识问题等价为以估计参数为优化变量的非线性极小值优化问题,并分析了算法中种群规模NP、缩放因子F、交叉概率CR等控制参数对辨识过程中的全局并行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的影响,以保证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对Wiener模型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DE算法在参数辨识问题中的有效性,以及较PSO算法更强的非线性系统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山  宋樱  房胜男  盛碧琦  潘天红 《控制与决策》2017,32(12):2291-2295
Wiener模型是一种典型的模块化非线性模型,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领域.由于其结构的非线性,参数辨识无法直接得到解析解.为此,将Wiener模型的参数估计转化为带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以头脑风暴优化(BSO)算法并行搜索该问题的最优解,并以搜索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调整BSO算法的变异过程,以改进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辨识精度.数值仿真和工业数据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非线性系统辨识问题,由于传统辨识方法存在精度低收敛慢等缺点,提出了一种采用混合生物地理学算法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混合算法是在对生物地理学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与差分进化算法相结合,通过适当地融合具有不同搜索能力的优化算法,使得混合算法的开采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更好的增强和平衡.通过对Wiener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并与生物地理学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混合生物地理学算法能够提高辨识精度并获得良好的辨识效果,验证了混合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标准粒子群算法收敛速度较慢、收敛精度较低、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方面的缺点,提出一种融合细菌觅食算法和鲶鱼效应的混合粒子群算法。通过四个经典测试函数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具有较其他改进方法更强的全局搜索能力、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并针对一类可描述成Wiener模型的工业过程进行了参数辨识,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混合粒子群算法的实用性以及较其他算法更强的非线性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非线性系统Wiener模型的系统辨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云模型的粒子群优化(ACMPSO)算法的辨识方法。ACMPSO算法利用云模型实现优秀粒子的遗传和进化操作,根据进化状况动态调整云模型的参数,自适应地控制云模型算法的寻优范围和精度,有较强的全局搜索和局部求精能力。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寻优精度高于其他主要PSO算法;将该算法应用于Wiener模型的系统辨识,通过实验证明了该辨识方法优于当前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Wiener模型辨识与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一类工业过程中可描述成Wiener模型的非线性系统,其辨识问题可等价成以估计参数为优化变量的非线性极小值优化问题.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在整个参数空间内并行搜索获得极小值优化问题的最优解(Wiener模型的最优估计),通过对粒子的迭代轨迹进行分析,改进了PSO算法中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的选择.通过一个Wiener模型的数值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将该方法应用在连续退火机组加热炉产品质量模型的辨识研究,取得了满意的辨识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进化粒子群优化的非线性系统辨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复杂非线性系统的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在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一种进化策略, 增加粒子的多样性.在算法迭代寻优的过程中, 通过对群体中的粒子进行选择、变异等进化操作, 构造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 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将非线性系统辨识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连续域优化问题, 利用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并行、高效搜索, 以获得该优化问题的解.通过对多输入单输出的Wiener-Hammerstein模型进行辨识, 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智能优化算法在求解优化问题时通常表现出显著的性能差异.差分进化(DE)算法具备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但存在收敛慢、效率低的不足,协方差矩阵自适应进化策略(CMA–ES)局部搜索能力强,具备旋转不变性,但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因此, DE和CMA–ES之间具有潜在的协同互补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协方差矩阵自适应进化策略与差分进化的优化算法(CMADE).在CMADE框架中, DE算法负责全局搜索, CMA–ES算法进行局部搜索.通过周期性解交换机制实现CMA–ES和DE两个算法间协同交互和反馈控制.在解交换时,从DE种群中选择优秀个体,利用CMA–ES算法在优秀个体周围进行局部搜索.同时在DE和CMA–ES的混合种群中,综合考虑解的多样性和最优性,选取一定比例的解作为DE算法的新种群进行全局搜索,实现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的动态平衡.将CMADE算法与CMA–ES, DE, SaDE, jDE, EPSDE, ACODE和SHADE算法在CEC2014标准测试集上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CMADE整体性能显著优于其它比较算法.  相似文献   

9.
一种蛙跳和差分进化混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混洗蛙跳算法(SFLA)具有算法简单、控制参数少、易于实现等优点,但在高维难优化问题中算法容易早熟收敛且求解精度不高。导致该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进化后期种群多样性迅速下降,且缺乏局部细化搜索能力。借鉴差分进化算法(DE)中DE/best/1/bin版本具有全局搜索能力较强、种群多样性较好的优点,将SFLA与DE有机融合,形成混合优化算法(SFL-DE),以克服SFLA容易早熟收敛的缺陷。给出了6个30维benchmark问题数值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较小进化代数内,SFL-DE的寻优效率、计算精度、鲁棒性等性能优于SFLA和基本DE(DE/best/1/bin和DE/rand/1/bin),不足之处是其耗时更长。  相似文献   

10.
在机器人路径优化设计的研究中,由于应用环境存在障碍物,要求寻找最优无碰路径.针对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计算中,存在全局搜索能力弱,易出现早熟现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QPSO算法的改进算法.采用8势阱模型的QPSO算法模型简单,控制参数少,全局搜索能力强,但存在早熟收敛的缺陷,从种群的多样性角度分析,在算法的迭代过程中,引入多样性函数,在种群的多样性小于dl.时,由多样性变异操作进行自适应调整,保持了种群中个体的差异性,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而出现早熟现象.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全局静态无碰路径优化问题,收敛速度、搜索质量与QPSO算法相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