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OpenGL的三维建筑设计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支持三维图形可重用的组件层次设计方法,分析了组件的性能、设计方法和图元算法,实现了基于OpenGL的支持三维虚拟场景、建模和运动仿真的组件设计,描述了实体的运动层次链接关系和数据结构,并实现了虚拟环境的建筑物建模和运动仿真。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重用的支持三维建模仿真的组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支持三维图形可重用的组件层次设计方法,分析了组件的性能、设计方法和图元算法,实现了基于OpenGL的支持三维虚拟场景、建模和运动仿真的组件设计,描述了实体的运动层次链接关系和数据结构,并实现了虚拟环境的数控铣床建模和运动仿真。  相似文献   

3.
VE中虚拟器件仿真与建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实际项目的开发,采用面向对象和组件思想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和基于组件的虚拟器件仿真与建模方法。面向对象的仿真与建模方法具有良好的直观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基于组件的仿真与建模思想来源于面向对象,但与面向对象的方法相比,基于组件的仿真与建模分析的粒度较大,可重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COM的OpenGL组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玥澍  李向东 《计算机仿真》2003,20(6):53-56,59
该文讨论了一种用COM(组件对象模型)技术封装OpenGL(开放图形库)函数的方法。由于COM的优秀特性,构造的组件程序可以实现二进制层次的软件重用,这为OpenGL在计算机图形仿真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更为先进的思路。程序使用MFC应用程序并利用COM技术成功实现了对OpenGL函数的封装,并给出了程序运行效果图。  相似文献   

5.
程昔恩  郑璟华  查雁楠 《福建电脑》2006,(5):100-100,108
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使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发展的一大步,它实现了分析、设计、类等多层次上的重用。本文探索式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模型。把整个组件软件开发模型分成了八个可迭代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组件的方式来开发软件的技术,已经成为软件重用的主要手段。这篇文章是基于当今流行的软件重用理论,描述了软件重用优点和组成部分,在基本概念和功能框架下来分析软件组件的工作机制,并给出了系统中基于组件的体系结构参考模型,然后介绍了软件架构设计方法,给出了一个实际应用中的基于组件的软件重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OpenGL可视化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使用OpenGL作为基本开发工具,结合组件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具有丰富表现形式的可视化组件的设计思想、方法和结构,以及应用该组件完成的实例。该组件的设计充分应用了面向对象和组件技术,具有支持3D旋转、平移、缩放和漫游以及允许进行光照、雾化、透明等特效处理。  相似文献   

8.
设计模式在基于组件的框架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童立  马远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17):123-124,128
框架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软件重用技术。组件是一种比对象类的粒度更大的软件重用模块。基于组件的框架建筑在面向对象技术之上,但更具有抽象性和重用性。设计模式有助于获得无需重新设计就可适用于多种应用的框架体系结构。该文结合一个实例详细描述设计模式在组件框架建模中的作用,并给出了所得应用框架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9.
丁建  胡金初 《微机发展》2004,14(12):36-38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软件开发的效率、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软件开发技术在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到了基于组件的开发阶段。文中介绍了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组件技术及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过程,然后应用组件技术设计了网上购物系统。实践证明基于组件技术的软件设计方法可以缩短软件开发周期,降低开发费用,增强软件的复用能力。基于组件技术设计的网上购物系统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某型雷达对抗仿真训练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两个方面问题.为了解决大型仿真系统联邦成员多且建模困难问题,围绕某型机栽雷达对抗仿真训练系统建设,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分析系统,提高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的健壮性和可扩展性.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重用性,解决联邦成员设计中普遍存在紧耦合性问题,应用用软件模式设计了一种基于仿真逻辑的组件...  相似文献   

11.
Oracle PL/SQL面向对象特性的Web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正在逐步取代原有的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想;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以大大降低建立复杂应用的开销时间,所以已经被应用开发人员广泛接受并付诸实践。在PL/SQL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目前是基于对象类型来完成的。本文主要探究PL/SQL对象类型在web上的应用;提出了应用模型,并以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基于COM技术的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辉  武玉强 《计算机工程》2006,32(16):253-255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技术是Microsoft软件的基础,它提供了跨越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和网络来访问组件对象的通用途径,使软件以组件方式集成成为可能。该文利用COM技术实现了MATLAB和Borland C++Builder 的混合编程,并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国产有限元软件HAJIF对大规模可视化的前置建模和后置数据处理功能的迫切需求,基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设计并实现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前后处理模块.提出层次化、组件式的软件设计架构.在前处理功能设计方面,引入准C++标准Boost库,解决模型数据的持久化和内存管理问题;采用节点相关面法以及OpenGL深度缓存机制大大提升模型显示效率.在后处理功能设计方面,建立物理场量值与颜色的对应关系,并构建结构变形比例放大因子计算公式.研究表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和前后处理模块的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相关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过多强调语法教学,以及忽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培养等问题,提出以任务驱动为先导"做教学"一体化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以提升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程序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组件GIS的网络管理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研究分析现有网络管理系统和组件GIS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组件GIS的网络管理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应用开发,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基于组件GIS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网络设备的对象化管理,实现了网络设备故障的快速直接的地理定位,为网络管理提供了新型的地理化的操作界面,为网络故障管理的研究应用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软件构件技术已成为软件开发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样过程构件技术在软件过程设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过程构件技术对于提高软件过程的设计效率,增强过程的可复用性以及保证软件过程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针对软件演化过程(SEP)的设计,提出一种基于过程构件的过程设计方法,通过对过程构件和连接件进行连接与组装,最后得到以Petri网形式描述的软件演化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切片技术度量Java耦合性的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研究面向对象的度量问题时,人们通过简单的统计方法和基于信息源的方法来度量其中的一些特征,例如基本度量、CK度量和AoKi度量等。文中采用一种基于程序切片的方法来度量Java的耦合性问题,通过对J ava源程序中存在的耦合关系的度量,得到了一种比传统方法更精确的耦合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菲  张小龙 《现代计算机》2005,(10):104-107
三维地形场景的真实感绘制常被应用于一些大规模综合分布仿真系统中.这些仿真系统有时有并行绘制的需求,例如远程显示场景等.而OpenG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图形工业标准,利用它可以方便高效地实现三维场景的真实感绘制.本文在分析OpenGL内在特点的基础上,举例说明基于OpenGL的三维地形场景真实感绘制的一般过程,然后讨论基于局域网的OpenGL三维地形场景真实感绘制程序的并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软件架构的层面论述了了软件的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组件、面向设计模式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分析了4种设计与实现技术的特点,比较了4种设计与实现技术的优缺点.从数据组织方式的角度分析和比较了文件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对象数据库的特点和优缺点.论述了软件的设计实现技术与数据组织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现今面向对象已经成为软件业内的主流技术,然而它存在很多的弱点,使得它的通用性和抽象程度受到很大限制。设计模式作为面向对象领域内的高级软件复用技术,同样摆脱不了相同的困扰。泛型编程是面向对象的进一步发展,从更高的角度对世界进行抽象,为面向对象的不足之处提供了解决之道。将设计模式泛化带来更大规模的代码复用,使得设计模式的实现得以自动化,从而使开发人员能以面向设计的方式让使用者自行装配所需机能,产生能表达原始设计意图的代码,实现设计与编码之间的无缝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