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光电成像目标检测识别与跟踪系统平台是配合学生学习光电图像及光信息处理相关理论知识的一套完整实验系统,是形成“实验教学与科研成果相融合,软件开发与硬件设计相融合,虚拟仿真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三融合教学体系的基础。该平台的建设丰富了本科教学实验的内容,为高素质光电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实验、实践平台及高质量教学资源,也为构建高水平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打下夯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引导学生了解电动汽车电机基本设计方法,掌握电机关键参数对电机转矩、效率等性能的影响,提出并建设电动汽车电机设计与转矩性能评估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克服了电机设计制造周期长,实验测试操作风险大,实体实验难以实现等不足,完整再现了电机设计、台架测试、道路测试等全过程,并将课程知识点巧妙融入到虚拟仿真实验中。该实验项目内容前沿、新颖,实验考核评价客观、公正,经过在线平台的开放共享,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MOOC是一种新型在线教育模式,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电气系统与检测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子平台——“智能电网全景虚拟平台”为例,详细介绍如何按照MOOC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进行平台资源设计。首先通过设计仿真学习系统,在实验之前提供“认知地图”,让学生明确实验的内容和要求,理解学习动机。其后再详细介绍电力生产动态模拟系统、输配电混合仿真系统和高压电气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功能以及可完成的开放式虚拟实验项目。该平台建设充分吸收MOOC模式的精髓,达到了“交互性、共享性、体验性”的实验效果,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实验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课程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新工科”人才。但教学中存在知识繁杂、学时紧张和学校器材有限性等问题,无法进行大量的实践性操作,因而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较差。文章提出在教学中以虚拟仿真平台为辅、侧重上位机应用开发的新方式。该虚拟仿真平台借助Proteus和LabVIEW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快速建立物联网应用的原型系统,同时可以进行创造性设计与实现,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生思考,既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又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实际控制单元设计与工程化实践训练的问题,探讨基于STM32-MAT/Target的交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实践教学方法。采用STM32单片机开发交流电机驱动控制实验平台,利用Matlab/Simulink与STM32-MAT/Target代码生成技术,构建从纯软件仿真、半实物仿真,到实物实验的实践教学过程。通过仿真与实验结合,益于学生掌握交流电机矢量控制原理及其系统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实验教学的影响,并解决海上无线通信教学中存在海试实验危险性大、费用高、周期长等实际问题,本文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实验实践教学,突破实验教学受地域环境、实验设备和安全因素等限制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海上无线通信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首先,本文阐述了平台建设目标与特色。其次,以“认知实验—典型系统实验—综合场景实验”为主线,详细介绍平台的功能模块。学生可从海上通信设备操作、海上通信系统设计和海上通信组网仿真进行实验实践。之后,本文介绍了基于3ds Max和Unity 3D相结合的平台开发关键技术。最后,本文分别介绍了三大实验模块的应用案例。该平台涵盖了海上无线通信学科相关课程实验,将为海洋信息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Matlab/Simulink在“电机拖动与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克服高职院校硬件实验设备不足,本文将Simulink仿真软件应用于“电机拖动与控制”教学中,介绍了Simulink的特点和仿真建模的方法,详细给出了建模与仿真实例。教学实践表明,在“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中使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中的难点,使课程中许多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采用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实验任务为载体,进行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该教学模式整合SPOC在线平台、虚拟仿真平台和便携式实验微平台的教学资源,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创新”的实验教学平台,体现了“互联网+教育”思想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电机及拖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电气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电机及拖动”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践问题,提出了三种融合教学模式,即多媒体与实物教具相结合的直观教学模式、虚拟实验与原理研究相融合的探究教学模式和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相促进的互动教学模式。表明该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在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电机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帮助学生理解虚拟仪器的构成与应用原理,培养实践能力,本院开发了电机转速虚拟测试平台.该平台以现有THVZ-1实验装置的硬件和软件为基础,集成运用传感器技术、采集卡接口技术和Visual Basic软件开发平台实现了电机转速信号的动态显示和测量.实际教学表明,学生通过参与该平台的开发,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学生在线学习中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之一,是缺乏对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行为数据的分析,从而无法判断学生的学习风格。因而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收集“电机与拖动”课程学习行为数据,建立了基于灰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构建多维度的学习风格模型,处理和预测其可能的学习风格。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调整线上线下教学方案,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在大类培养改革背景下,基于“电工学实验”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现状进行了“电工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建立了“微课”资源并通过新型教学平台进行推送,确立了完备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机制并在部分专业进行了试点,通过分析试点调查数据得出混合教学模式具有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优势,是落实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以学生为本”的OBE教育理念,本文对电气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整个过程将专业课程体系契合学业规划以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学生参与理论、实践教学和平台搭建,在夯实其理论知识的同时丰富教学资源;在创新考核中采用“螺旋递进式”的师生互动模式,全程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能力。多年实践探索表明学生在课程实践、学科竞赛、论文发表和申报专利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中职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实践操作,现代仿真技术运用于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虚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达到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原有电子测量实验课程存在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少、与前沿理论联系不紧密、实验平台缺乏等问题,无法满足课程培养目标。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基础实验+综合拓展+科研引导”的递进式多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引入翻转课堂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研制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支撑多层次个性化课程内容。应用表明,该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应用前沿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6.
以“传感器”实验为切入点,介绍电子类课程实验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搭建实验平台和软件设计。其中包括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传感器实验、电子电路实验和仿真实验的操作界面。实验分为虚实结合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该平台具有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快速绘制曲线、实验报告自动生成、点击即可发送邮件等功能。利用平台进行了光纤传感器实验、频率特性实验和PID直流电机控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自动化、无纸化,网络化,打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实验资源网络化,实验报告规范化,解决了昂贵的实验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了实验老师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教学成效较差。以“电路基础”课程为例,提出基于学习全链条的实时交互式教学模式和新要求,利用慕课资源、导学资料、互动课件、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开展实时交互式教学,课后完成复习、作业和辅导。通过改革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学习成效得到提升,学习能力和方法得到改进,基本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程教学,采用实验箱模拟、Multisim和Matlab/Simulink仿真等多维度模式进行实验,拓宽了实验渠道,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实验效率,改善了实验效果。通过对比分析在不同实验环境下得到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实践表明,多维度实验教学避免了实验箱实验的局限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综合案例融合了理论与实践、软件与硬件、控制算法与仿真,涉及到多门专业课程。以数字电源系统为载体,介绍了项目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控制算法、仿真、实验测试等工程技术开发的各个环节。通过该案例的教学实践,加强了课程间知识点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进行了针对电工学课程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简要分析了学生在电工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问题,从教学目标、手段、过程、资源、评价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举措。基于校内SPOC和雨课堂教学平台,设计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激励,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