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现阶段食品中检测出的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含量,已经远远超过安全标准规定的阈值,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可实现多目标物的同时测定,因此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食品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含量进行检测。通过选择检测样品、试剂和仪器,制备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设定液相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从标准曲线、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方面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能够准确检测食品中的氯酸盐和高氯酸盐含量,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2.
对辣椒油树脂中罗丹明B的两种常见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就两种检测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适用性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很高,均能准确定量。但是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检测方法简单快捷,适合快速测定样品中罗丹明B的含量,但是检测费用较高,对仪器和人员的要求水平也比较高,很难在中小企业普及;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费用一般,检测方法稳定,针对性强,检测信号干扰较少,结果相对更准确,为中小企业和食品监督检验机构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所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成本较低,更适用于企业生产中的规模化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快速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氯噻啉是我国研发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新型低毒烟碱类杀虫剂。GB 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柑橘中氯噻啉的残留限量为0.2mg/kg。目前国内外有关氯噻啉的仪器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但单一的液相色谱在实际分析中很难去除杂质的干扰,同时目前质谱在实验室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因为氯噻啉中含有氯原子,于是笔者采用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且实验室普及率较高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GC-ECD)结合操作简单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异构体分离度好、准确性高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柑橘中氯噻啉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杂环胺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原料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突变性。杂环胺在热加工食品中一般以痕量水平存在,并且食品基质复杂,因此,高效、高选择性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高灵敏度的仪器分析手段是不同食品基质中痕量杂环胺分析检测的关键。该文综述2010年~2019年不同食品基质中杂环胺的分析方法,包括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等前处理技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仪器检测方法,并与典型检测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最后,结合现有研究对食品中杂环胺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4):286-294
为了筛查和监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因不当或非法使用兽药以及一些人用药物而导致的药物残留,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成为该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痕量检测技术。该文从样品前处理净化方法、最新研究思路、基质效应评价、质谱检测器选取等方面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多族药物筛查确证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一应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对食品中氯霉素检测标准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酶联免疫法、气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法的检测原理及应用范围,同时综合阐述了各自的优越性及局限性,并对其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将酶联免疫法与色谱-质谱方法相结合,既能够实现快速筛查,又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这将是未来氯霉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食品添加剂在合理使用时,可以有效改进食品的口味和使用性质,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超范围使用与超剂量使用的添加剂滥用事件也浮现了。食品添加剂的定性与定量检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酒类产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量通常在(μg/L~mg/L)范围内,这对检测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目前酒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酒及相似基体中着色剂、甜味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离子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最后比较了上述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含氟烃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皮革、造纸、纺织以及防水涂层等行业。由于全氟化合物具有潜在的环境污染持久性、生物毒性和累积性,目前已经通过食品包装材料或生物链累积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食品中全氟化合物含量的检测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食品中全氟化合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液相色谱-质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常压离子化质谱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全氟化合物检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对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色素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阐述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在色素中的应用,并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飞行质谱的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食品中常用抗菌药物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几种常用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硝基呋喃类的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食品中多种类别抗菌药物残留同时检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提出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在多类别抗菌药物残留同时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分析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向油脂中添加合成抗氧化剂是防止食用油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氧化酸败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国家规定油脂中合成抗氧化剂添加的最大限量标准为200 mg/kg,因此建立准确、快速和高效的分析方法检测食用油脂中合成抗氧化剂的含量保证油脂以及含油食品的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食用油脂中抗氧化剂的检测方法较多,最常用的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食用油脂中合成抗氧化剂检测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分析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2.
硒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 不同形态的硒对人体的功能不同, 其中有机硒在抗氧化、抗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对人体有重要作用。人体获取硒的途径主要通过膳食摄取, 如食用天然富硒食品、人工合成有机硒产品及有机硒强化剂等。市场上的富硒食品质量参差不齐, 为合理地评价食品中硒的摄入形态和水平, 对食品中硒的形态及含量的检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对食品中有机硒检测分离、形态分析以及含量测定等进行了综述, 并对以液相萃取法和酶解法为主的分离方法, 以气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ectrometry, GC-ICP-MS)、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ectrometry, HPLC-ICP-M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HPLC-MS/MS)以及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ectrometry, CE-ICP-MS)为主的检测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以期对食品中有机硒的检测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促进食品中有机硒检测标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葡萄酒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效,近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葡萄栽培中滥用农药会使其残留在葡萄上并最终转移到葡萄酒中,长期饮用会损害人体健康。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葡萄酒的农药残留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因此建立适合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葡萄酒中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很多,其中以色谱技术为主。本文对近年来应用于检测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的色谱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气/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的优点和限制因素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等疗效, 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业, 若使用不当会造成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 也可能被非法添加到保健食品中, 威胁人体健康。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食品中糖皮质激素的限量标准,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糖皮质激素的检测方法, 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和免疫分析方法, 讨论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用于糖皮质激素残留检测的适用性, 展望了食品中糖皮质激素残留检测的发展趋势, 以期为食品中糖皮质激素残留检测相关研究和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抗生素作为疾病预防与治疗药物、生长促进剂、饲料添加剂等被广泛用于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业中,进而进入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被农作物根系吸收进入茎、叶中并在植物体内富集,从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近年来研究者对农作物中抗生素的研究逐渐增多。目前对农作物中兽用抗生素残留的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Qu ECh ERs方法和固相萃取法,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酶联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准确度,可同时快速测定多个目标物,更适合农作物中兽用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本文对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农作物中抗生素污染的现状、抗生素残留检测的提取、净化方法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甲基睾酮是一种激素类药物,在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作为动物促生长剂和性别逆转剂而被使用。我国农业农村部235号公告规定了在所有动物组织中不得检出甲基睾酮,但是目前还存在违禁使用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其残留量进行检测。本文主要概述了甲基睾酮的作用机制、危害和法规标准,系统综述了现有畜禽、水产品中甲基睾酮残留检测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确定包括提取试剂的选择、净化方法的优化等,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免疫分析方法等。本文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选择依据,并对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加强动物源性食品中甲基睾酮的残留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 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高效的检测技术方法, 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 以其高效、快速、灵敏、高选择性和高通量等优点, 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该技术与QuEChERS、液-液微萃取、分散固相萃取、免疫亲和柱净化、碳纳米管纯化及柱前衍生化等多种样品制备技术的结合, 使其在食品样品复杂基质中痕量成分检测中发挥出独特的技术优势。本文综述了UPLC-MS/MS在食品农药兽药残留检测、食品生物毒素检测、食品加工危害物检测和食品过敏原检测等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和进展, 并对其未来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UPLC-MS/MS技术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更好地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一起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为例,建立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检测体系。方法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增强子离子扫描(EPI)模式对6份可疑食物样品进行16种有机磷类农药和12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定性检测。结果在烩菜和肝脏样品中检出氨基甲酸酯类毒性物质克百威,其他4份样品中均未检出该毒物。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有机磷类农药和其他11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结论本次事件是由克百威引起的食物中毒。实验室建立灵敏、快速和准确的LC-MS/MS法和质谱数据库,在突发事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化学结构、药理性质和抗菌作用相似,均属于糖肽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尤其是一些超级细菌。临床上,药物治疗方案是依据血液中药物含量而确立的。另外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其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对人们的食用安全具有危害性,因此需要对农产品中药物残留进行监测,并建立高效的检测方法刻不容缓。本文对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万古霉素在医疗卫生领域和动物源食品中不同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酶放大免疫法(enzyme-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EMIT)、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荧光偏振免疫法(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等,详细介绍了上述方法的检测原理、研究现现状及实际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三苯甲烷类染料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因具有抗菌等活性,常被违法用于水产养殖业。但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产物隐性孔雀石绿、隐性结晶紫均具有致癌性,所以水产品中这4种碱性染料的残留检测是食品安全分析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的化学性质、危害性、使用状况、现有的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等进行了综述。由于水产品基质复杂,样品前处理尤为重要。基于固相萃取技术、Qu ECh ERS技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方法,适合于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及其代谢物的快速同时检测,在实际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和混合模式色谱法等新型检测技术与新型净化材料将是检测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